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回2000之随心而动 > 第九章 月光下的音乐盛宴
         从大姑家出来,已经是傍晚了。
         由于没有手机或者手表,孟萦也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只能看着天边的晚霞在心中在心中猜测个大概。
         抱着群姐的旧书回到家,正好与一脸焦急的父亲撞上。
         孟萦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父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的焦急。
         孟青松看到孟萦回来,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回来就好,咦,你手里怎么抱了这么多书,谁的?”
         孟萦悟了,原来父亲这是因为自己一直没回来,急了。
         心中暗暗感动,堆起一个大大的笑容,笑着回到:
         “我去大姑家找群姐借书了。”
         孟青松这才想起,前晚上妻子还对自己说过这事,不过,昨天栽秧子,都给忙忘了。
         将孟萦手中沉沉的书本接过去,孟青松哈哈一笑:“我还说你跑哪里去玩了,正准备去你干爹家问问呢。来,快进来,你妈都把饭做好了,有你最爱吃的蒜薹炒腊肉。”
         孟萦随着父亲的话往桌子上一看,果然,桌子上正摆着一大盘蒜薹炒腊肉,还有她最喜欢的酸菜汤。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昨晚上剩下的剩菜,装了一盘,另外还有一个一锅菜豆花汤。
         孟萦将书包放下,坐到椅子上,对正在盛饭的母亲说了声:
         “妈,少舀点,我在大姑家吃过了。”
         秦珞笑着将盛满饭的碗放到丈夫手里,笑着应了声,给孟萦的小碗碗舀了小半勺,盖过碗底,然后递到孟萦手上。
         孟萦双手接过母亲手中的碗,等母亲坐下后,才开始动筷。
         酸咪咪的酸汤开胃又下饭,几口下肚,就感觉整个胃口都打开了。
         半肥半瘦的腊肉泛着金黄金黄的色泽,透亮透亮的,再搭配着白嫩微甜的蒜薹,好吃的让人停不下来。
         若不是因为已经吃过了,孟萦觉得,自己一定能干上三大碗饭。
         即使如此,孟萦还是吃撑了。
         饭后,孟萦揉了揉发涨的肚子,有些痛苦的躺在椅子上。
         秦珞一边收拾一边取消她:
         “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贪吃,管不住嘴。”
         孟萦嗔了母亲一眼:
         “还不是妈你炒的菜太好吃了嘛!”
         “是吗?为什么我前几天还听到有的人和她爸一起嫌弃我炒的菜不好吃呢?”
         孟青松有些心虚,嘴犟到:
         “本来就没我炒的好吃啊。”
         秦珞没好气的瞪了孟青松一眼:
         “你做的好吃你又不做。”
         “妈,我出去走走,消消食。”
         孟萦说完,小身子往下一跳,噔噔噔就朝外面跑去。自己已经够撑了,可不想继续待在这儿吃狗粮。
         晚风习习,带走一天的炎热。
         今夜的月亮格外的明亮,将地面上的一草一木照的格外清晰。
         孟萦从上辈子起,就对黑暗有着难以明说的恐惧。
         即使有人陪着的时候,也要有光亮才行。若是没人陪着,又处于黑暗中的话,就会感觉心里毛毛的,有什么东西盯着或者跟着自己一样,紧张的不行,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
         所以,孟萦以前,除非有人陪着,不然,轻易不会出去玩。
         沐浴着轻柔的月光,孟萦悠哉悠哉的在院坝内踱步。
         屋内的烛光将孟青松和秦珞两人的身影拉长,印照在窗户上,孟萦感觉自己好撑。
         避着避着,还是吃了一嘴的狗粮。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悠扬的笛声从远方响起,随着风飘荡。曲落,一曲又起,却是忧伤凄凉的二胡独奏。
         吹笛子的是谁,孟萦不知道,在村里,有好几个比孟萦大的少年都会拿着竹笛来上几首。
         而二胡的,孟萦肯定,绝对是陈叔叔。
         因为,整个村里,会二胡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循着曲声,孟萦带着淡淡的忧伤,猫着一颗心穿过黑黑的小路,来到操场上。
         操场上的人很多,有陈瘸子陈叔叔,还有隔壁家只比孟萦大八九岁十来岁的李港叔叔,和李港差不多大的杨美玉哥哥,一同的,还有好几个少年,都是村里人,不过,孟萦不是特别熟悉。
         几人团团围坐在柳树下的石头上,安静的听陈瘸子拉二胡。
         孟萦轻手轻脚的找了个位置坐下,安静的坐着。
         今夜,她只是一个观众,一个音乐会现场的听众,聆听者。
         二胡独有的曲调在月夜下更显得凄凉,忧伤,令人肝肠寸断,难以自拔。
         一曲罢,陈瘸子放下二胡,静静地平复心情。
         片刻,婉转动听的萧声响起,一曲《枉凝眉》从杨美玉指尖飞出。
         随后,李港几人又表演了一番,都是音乐书上的曲子。几人的水平也有高有低。
         孟萦安安静静的坐着,听着。
         几人中,水平最高的就是陈瘸子,那一手二胡拉得,绝对是专业的人才能拉得出来的水平。
         萧吹得最好的,就是她最熟悉的杨美玉。笛子也是李港吹得最好,不过,两人对曲的理解都不够深,感情也不到位,其他的倒是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在场的,除了陈瘸子,杨美玉、李港外,还有几个吹箫和笛子的,不过都吹得不是特别好。
         最让孟萦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有一个吹陶埙的。
         要知道,在这新村这个小寨子中,陶埙和二胡,都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卖都没有卖,更别说吹了。
         二胡还好一点,在县里的乐器店应该能买到,可陶埙这种偏门的东西,要专门到市里或者省城去买,才有可能寻到。
         在新村里,现有的乐器和会吹乐器的人,除了现场的这些以外,还有还有两支专业的乐队和一种家喻户晓的乐器,唢呐。
         有句话说得好: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
         唢呐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
         魂在天上飞,人在地上追,黄泉路上瞎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