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我被长乐公主曝光了 > 第324章 徐霞客游记
         “这种事迹一写出来,我们再进行推波助澜,让其传遍大唐,相信过不了多久,老百姓们人人都会对朝廷颂德歌功了。”
         “这个时候,朕再颁布一道免税的诏命,便是最好最妙的时机,一定会非常的顺利!”
         “好,好啊!这下朕的第一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箭双雕啊!哈哈哈!”
         李世民慷慨激昂的激动说完,一众大臣拱手齐声道:“陛下圣明!”
         话音刚落。
         随后高士廉皱着眉头,出声提醒道:“不过,这祥瑞虽然神产,可未必耐水啊,万一这黄河水不知何时又再次泛滥,岂不是我们的一片心血又要付诸东流?”
         “关键还是要把黄河水患治理好,否则,这祥瑞被洪水一冲,也是白费了我们一番辛苦功夫。”
         高士廉的一席话,算是当空直接浇了一盆冷水下来,让众人皆是冷静了下来。
         是啊!
         黄河水患不除,再逆天神产的作物也要被淹没!
         就在这时。
         站在外面的内侍常总管走了进来,恭声说道:“陛下。”
         “李运河来了。”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挑,欣然的说道:“好,叫他进来。”
         很快,内侍常总管就将李运河带了进来。
         李运河一会儿就走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运河神色恭敬,不卑不亢的说道:“参见陛下。”
         “嗯,坐吧。”李世民笑着对他说道。
         “认识一下,这位是之前的水部郎中李运河,现在是向晋王专门学习水利知识的徒弟。”
         李世民向着一众大臣欣然介绍道。
         房玄龄等一众大臣闻言,神色顿时一震。
         晋王的徒弟?
         专门学习水利知识的?
         那就是他们目前急需的人才啊!
         晋王这样逆天的神才,简直就是神乎其神!
         李运河作为晋王的徒弟,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时间,一众大臣对于李运河的态度,顿时就热络了起来。
         “见过诸位大人。”李运河一脸淡然的说道。
         李运河的目光锐利,扫视全场,逐一拱手。
         一众大臣也都是一一客气还礼。
         随后,李世民威然的介绍道:“他作为晋王的徒弟,他的能耐,想必你们也能估计到,那肯定是差不了的!”
         “在水利这一方面,他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利地理,乃是改天地之造化,顺万物之自然的非常之道!”
         “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还要顺应道法自然,一不留神就会弄砸了!”
         “所以,朕也理解你们,无人敢出头。”
         一众大臣闻言,皆是一脸羞愧,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他们心中的想法,被李世民当众戳穿了,自然是有些难为情。
         但事实就是如此。
         谁不为生前身后名呢?
         李世民接着威然对他们说道:“朕也不为难你们了!”
         “晋王曾和朕说过,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所以朕找了精通水利的人才李运河来为朕分忧解劳。”
         随后,李世民转头对李运河欣然说道:“李运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你是个好动的性子,这些时日闷在林府看书,怕是闷坏了吧?”
         李运河闻言淡然一笑,不卑不亢的淡淡说道:“启禀陛下,草民并不觉得烦闷。”
         “晋王殿下给草民阅读的珍藏奇书,都是惊世之作,读来都妙不可言!”
         “而且帝唐大学的图书馆内,天下奇书浩如烟海,许多水利书籍都对我启发深刻。”
         “水利和地理,理论和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有了这么多的学习资料专心学习,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晋王给我看的那些水利专业书籍,我都差不多快看完了。”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本叫《徐霞客游记》的书。”
         “这徐霞客真是厉害!”
         “他的一生踏遍了九州大陆,遍访了山川河流,耗费了毕生心血将这本书写了出来,那真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啊!”
         “实在是对我熟知大唐地形,因地制宜的筹划水利方案大有裨益啊!”
         此刻,他的眼神灼热,目光中满含着对未来的希冀之光。
         此话一出。
         一众大臣一时议论纷纷不已。
         “《徐霞客游记》?”
         “那是什么书?”
         “怎么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这本书?”
         “或许是孤本吧,又或许是无名之辈的传世著作?”
         “这徐霞客又是哪位水利大家啊?”
         “你们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