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赵煦穿越成燕王 > 第九百章 技术部署
         “骑兵枪?”
         赵煦吐露出自己的想法,王应怔了下。
         想了想,他道:“殿下的图纸上倒是有骑兵枪的机构图,当下可以立刻生产。”
         这段时间,兵仗司的工坊一直在全力生产秦式步枪以满足王府亲军,秦军,宁锦军以及陆战队的需求。
         现在秦式步枪交付的差不多了,空出来的产能正可以制造骑兵枪。
         “八万只就够了。”赵煦报了个数字。
         为了对付北狄,他将唯一一只独立骑兵调往了宁锦都司。
         这便是由陈虎统领的骑兵,共计三万人。
         除了陈虎的骑兵,其他三军的骑兵合计有五万人左右。
         这个数量就够了。
         不过即便列装了骑兵枪,骑兵刀也不会被淘汰的。
         远距离使用骑兵枪,近距离还是骑兵刀砍人利索。
         简单说了骑兵枪的事,赵煦正式谈起了小型火电厂的事。
         王应早就从王崇口中了解到电力的神奇,兴趣浓厚。
         他道:“臣到时候定全力配合。”
         赵煦点点头,按他的计算,满足兵仗司的用电至少需要两台发电机组。
         不过这自然不是重点。
         他道:“电力的事交给研造院即可,你有更重要的事,这便是金属子弹。”
         他没有说机枪的事,毕竟只有金属子弹成熟了,才能谈机枪。
         否则根本无法试射。
         “终于到这一步了。”王应闻言,露出惊喜的神色。
         其实,火器的发展步骤都在燕王给他的设计图上。
         只是有些东西尽管令他眼馋,但确实不具备制造的条件。
         比如金属子弹。
         虽说依靠手工,也可以打造这种子弹。
         但是金属子弹的量太大,手工打造难以保证精度,效率又太低。
         到时候一打仗,因子弹的问题出现卡壳,问题就大了。
         不过想要建立一套金属子弹生产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他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臣先和研造院一起,把生产线制造出来。”
         在制造出后膛炮之后,他便忍不住思索金属子弹的制造之法。
         在家的时候,也和王崇随口聊过。
         王崇对机械十分熟悉,便点了他一句,需要冲床。
         这是一种把扁平金属工件在模具中冲撞为固定形状的车床。
         就如同把手指戳入面团一样,面团便有了手指的形状。
         由于铜很软,冲床便能将铜冲撞成圆柱形的形状,之后再安装底火,弹头。
         金属子弹便诞生了。
         只是虽然说起来简单,把所有工序建立起来也很繁琐。
         底火需要加工,弹头也需要加工。
         最难的部分在于弹头的尺寸要和弹壳一致。
         这便是为什么王崇的研造院已造出了冲床,而不能制造金属子弹的原因。
         这需要稳定的电动机提供稳定的动力,制造更高精度的契合配件。
         “嗯,你们父子两应该会很默契,本王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有什么困难,随时回禀本王,本王给你们解决。”赵煦说道。
         他心知肚明,自己无需解释太多。
         无论是王应还是王崇的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们不缺乏技术,缺乏的只是实现技术的条件。
         这也是他为什么急于普及电力的原因。
         因为整个燕州的技术水平都被电力问题约束了。
         一旦突破电力,各方面都会全面突破。
         又聊了一会儿金属子弹的制造细节,赵煦从兵仗司离开。
         因马上要接收后膛炮,杨丰喜滋滋地去了。
         赵煦则在徐烈的陪同下,在燕州闲逛起来。
         这段时间,他只顾打仗,许久没有关注燕城的变化了。
         不知何时,燕州大街小巷的泥土路俱都变成了宽敞干净的水泥路。
         道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其繁华景象竟让他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金陵城。
         甚至比金陵还要繁华。
         因为金陵穿着绫罗绸缎的仅仅是势族,豪族和富商而已,街道上还是能看到不少衣着褴褛的百姓的。
         但在燕城,来往的百姓脸上俱都挂着笑容,三三两两走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传来笑声。
         他们身上不再是打满补丁的旧衣服,而是崭新,由织布坊制造的机器布匹裁缝的衣服,纹路精细。
         除了布的质量上佳,由于染布技术的提升,布匹的染色也十分匀称精美。
         当然,这染布技术的提升自然少不了屈生他们的贡献。
         物理实验室实现各项技术突破。
         化学实验室自然也不是在吃干饭。
         三酸两碱工程正式量产这些基础化学原料之后。
         他们开始不断合成其他复杂结构的化学品。
         这染料也在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