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望春山 > 第51章 第51章齐永宁好像看见了顾秀才
         51
         临安
         齐永宁来后, 因为有明州齐家的安排,他不但没有碰见任何不便之处,反而乎是如鱼得水。
         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各地才俊, 参加了许多乡会、诗会,饱读了各类时文及各地才子们的大作,自然少不了由齐家引荐, 见了许多当世大儒和当地官员。
         而关于明州府齐子骞的名声,随着齐永宁的到来传得人尽皆知,这次的考生乎都知道明州府有个叫齐子骞的人, 人才出众,文采斐然, 是这次乡试所有人的劲敌。
         而另边, 直到九月初,顾秀才和薄春山等人才到临安。
         是他们倒霉。
         本来从定波坐船到明州府,再由明州府坐船到临安, 这路上都是水路,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危险。
         本来担忧是在明州府境内发生什么意外, 偏倒好明州府这路上十分平静, 反而是快到临安的两天晚上出事了。
         当时他们到个叫龛山的地方, 此地归属萧山县, 因镇东有山,其形似龛, 而得名。龛山东二十里有小山,名为鳖子山,运河之水从穿过,东接海口,乃海门之所在, 又叫鳖子门,为浙海钱塘之咽喉要地。
         这地方常年有卫所驻守,偏偏就在这不该出事的地方,出事了。
         有伙倭人半夜袭击了数条客船,当时水面上片火光冲天,惨叫不绝,虽当地卫所很快来救援,又剿灭了这伙倭寇,是致使船上死伤了很多人。
         顾秀才所在的这条船上,便死伤了十多个平民,甚至连来赴考的考生死了个,重伤数人。当时情况极为危险,顾秀才是因有薄春山和刀六的保护,才免于受难。
         在片只知束手就死的人群,薄春山这个平民的表现,可谓是亮至极。见顾秀才没有『性』命之忧,他吩咐刀六注意保护后,就挥刀而上和倭人搏斗,救下不少无辜百姓,因此落入个来救援的当地卫所的千户。
         这位姓邵的千户十分赏识他,再加上薄春山身上有股子匪气,格外与这群军营里出身的将士们相投。因此之后邵千户带人护送这船人来临安的路上,薄春山乎和这队人打成了片,自然得到了无数便利。
         像他们这么晚才到临安,当地客栈旅店早已被各地而来的考生住满,想找个住处恐怕是难之又难,最后他们的住处是邵千户帮忙安排的,算解了无地可住的尴尬境地。
         到了临安城后,顾秀才终于松了口气。
         他没想到这路上会发生了这么多事,若是没有薄春山这趟陪来,恐怕他命危矣。因此没从临安回去,薄春山就印证了他之对顾玉汝所言,顾秀才会把他当亲儿子待。
         而过这路上的相处,顾秀才出薄春山是个极为可靠之人。他可能言语粗放,行为有粗鲁,搁现在顾秀才里,就是真『性』情所致,而他身上的匪气豪爽,成了顾秀才的善于结交友人。
         这个女婿没选错!
         顾秀才再次在心里暗暗道。
         休息了两日,顾秀才继续自己的临时抱佛脚,毕竟没有天就要开考了。
         而另边,薄春山送别了邵千户等人。
         “真不考虑来我们卫所?以你小子的人才,要不了多久就能混个百户当。”
         薄春山摇头道:“我受不了那个约束,且我马上要娶媳『妇』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跟你们去抗寇杀敌?再来,我见你们的日子大概不好过,好过能让人杀到门口了,你们无所知?这次恐怕你们没功反而遭了贬斥,不然他们能是那种脸『色』?”
         他扬扬下巴,指了指旁邵千户的那群手下。
         明显能出他们脸上带着层晦暗的怨气,明明立了功,偏偏是这种脸『色』,恐怕这趟并不顺利。
         在来之的路上,薄春山从这卫所将士口得知了东西。
         他们归属萧山卫,乃其下个千户所,邵千户就是统领的千户。可个卫所下面有个五个千户所,邵千户只是其之罢了。
         邵千户这趟来,除了是护送当时那艘被袭击的客船,有个便是来都指挥使司述职,估计事情办得并不顺利。
         “我们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有事总需要人去做。”
         邵千户似有感叹,又似沉浸在回忆。
         良久,他才又道,“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静,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罢,若真有天你想通了,就来龛山找我。”
         “好!若真有天我想从军,定去找你!”
         .
         越是临近开考的日子,临安城的氛围越是紧张。
         连近日多地有客船被倭寇袭击的事,都没什么人议了。
         本来此事在临安城引起了极大的争,要知道考生大多数都为年轻人,这群人平日里谈时事写时文抨击时政,觉得现在当官的都不行,就他们能成为能臣干吏,名垂万古。这么好的抨击朝廷、时政的机会,他们又怎会轻易放过?
         连着多日,发生了不止例,考生聚集在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门,要求朝廷严惩渎职官员,整顿军备,抗击倭寇。
         反正口号喊得挺大,连堂堂的两司都被『逼』得紧闭大门,可见其威势!
         见此,这考生们更是群情激愤、热火朝天。
         钱清有位才子大书时文篇,当众宣读,引来无数人争相吹捧,西兴有位才子写了篇抨击时政的文章,引得无数人传阅,名扬天下。
         诸如此类之事,每天都在发生。
         可这考生们的热情随着越来越近的开考日,而急转直下,毕竟你只是考生,就是来下场考试的,没当上官呢,『操』的哪门子心。
         人都是大男人,向来在生活上粗心大意,自然不懂准备开考之时所用的行囊。
         须知乡试天场,连考九天,这九天是不允许出贡院大门的,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必须在贡院里进行,你光个人进去,饿死在里头都没人情。
         这就需要准备许多东西了。
         从吃的穿的,到睡觉时用的被褥,写考卷时的笔墨,而且贡院里不好大肆生火做饭,得准备方便的吃食,光吃干的不行,偶尔得有点汤水进口,不然人会生病,需要准备简便的风炉和柴炭。
         当然做饭的这什你不准备行,贡院里有提供,只是价格极其昂贵,外面的柴炭文或者十文就能买,贡院里头至少要翻十倍,你不定能买到。
         有可能会碰到下雨的时候,有贡院年失修,考棚漏雨都是常事,得准备油纸或者油伞。
         总之极为麻烦且繁琐。
         幸亏有薄春山!
         顾秀才闭门抱佛脚这日,他在客栈里无事便四处转悠,买了好本所谓的‘临考必备’,他和刀六拿着那本小册子,就照着上面的准备,临到开考的天晚上,终于把东西准备齐了。
         “真是辛苦你们两个了。”顾秀才感慨道。
         “辛苦什么,爹你进去好好考,等你考了举人,我就是举人女婿,脸上多有光!”
         薄春山这厮就是见人下菜碟,他若是想讨好巴结谁,那可以把人哄得亲娘都不认,反正顾秀才现在是挺吃他这套,总之就是他哪儿哪儿都顺,哪儿哪儿都合心意。
         “哪有那么容易,我这趟来就是不甘心多年苦读事无成,下场试试就当练手了。”顾秀才略有感慨道。
         他估计清楚自己这次大抵考不上,所以心态很好。
         可薄春山就不这么认为了。
         “爹,不想当将军的兵卒不是好兵卒!您好好考,其他的尽人事听天命,只要尽力就不后悔。今晚您早点睡,明儿大早天不亮咱就得起,到时候我和刀六护送你去贡院,就不信能让您把鞋子挤掉。”
         说到鞋子被挤掉,那是顾秀才上次来考乡试的时候,那回是他头次来,虽然有齐彦的照顾,是在临进贡院之被挤掉了鞋子和帽子,他本是当做笑语给薄春山提过句,谁知他记着。
         顾秀才感动不已,拍着薄春山的肩膀道:“好,好,都早点睡。”
         .
         次日天不亮,顾秀才等人就行囊具备,整装待发。
         此时客栈里早已是灯火通明,半夜的时候就有人要热水要早饭,赶早的那波早就出门的,顾秀才等人属于不早不晚的那种。
         不过才寅时,街上漆黑片。
         眺望过去,就见方大街上有无数星星点点的灯火,都是往贡院的考生。
         刀六低声道:“幸亏听了‘临考必备’,没有雇车,不然有车都用不了。”
         可不是如此?
         黑灯瞎火的,到处都是人,你车往哪儿行呀,别没步撞到人,直接被人揪着不丢,恐怕要错过乡试。
         越靠近贡院,街上越是拥挤。
         此时薄春山很好地展现了他的身强体壮。
         他和刀六人挑着个扁担,里头放着顾秀才的行囊和书箱、被褥等,扁担支棱起来,拥簇着顾秀才往行,那是人神皆避,没人敢去挤他们。
         ……
         黑暗,齐永宁在默默行着。
         与其他考生相比较,他们这群人身边都跟着仆人,不光有人背行囊,有人打灯,倒是省了不少事。
         忽地,齐永宁听见斜后方有隐隐的抱怨声,转瞬就隐隐见有人旁若无人行来。
         两人肩上挑着扁担,左右的护持间那个考生,所到之处人人皆避,让他们通行得极为顺利,而且得飞快。
         齐永宁身边个齐家的后辈羡慕道:“早知道我让顺四顺挑着扁担,好过行囊都是用背的,累不说被人挤着往。”
         有人道:“真是粗鄙得狠,这是哪儿来的泥腿子,横冲直撞的?!”
         齐永宁却依稀觉得间那考生的背影有熟。
         直到进了贡院,他才想起来哪儿熟。
         那人好像是顾叔?
         .
         九天后,薄春山在贡院接到了顾秀才。
         此时顾秀才脸『色』苍白,脚步虚浮,知道的人清楚他是参加乡试,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在贡院里受了什么折磨。
         这次薄春山带了车来,扶顾秀才上了车,人急急往客栈行去。
         因为惦着熟那件事,齐永宁出了考场后,就吩咐平安下去打听了。
         他并不知道,顾秀才休息了日便缓了过来,他没像其他考生那样在临安等着放榜。他自觉这场就是来练手的,考上的可能『性』不大,遂考完就打算回乡,所以当天就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薄春山留了个心,没跟着回乡的考生。
         其实这么早就返乡,路上没个考生,大多数考生都留在临安等着放榜。所以这路极为平静,日后行人就到了明州府,又过了日,回到了定波。
         顾玉汝和孙氏估『摸』着要再等半月人才能回,毕竟赶考的人什么时候回来,不是什么时候考罢,而是要什么时候放榜。
         谁知竟会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这趟不过是去练练手,找找以赶考的感觉,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就没等着放榜。”顾秀才解释道。
         “只要人平安回来就好,你不知你的那天,我连做了天噩梦,就怕路上出了什么事,又听说有倭寇袭击过路客船,吓得夜夜不得安眠。”孙氏感慨道。
         “说起出事,这趟路上真出了事,若不是春山,我这趟可能就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