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七十五章:蓬儒入牢,第二战起,五日内,拿下唐国!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魏文宫,陈正儒的声音,充满着冷冽。
         他身为当朝丞相,再加上也是文宫大儒。
         他的怒斥,大魏文宫可没有人敢犟嘴。
         他们之所以会对许清宵怒斥,完全是因为许清宵年龄摆在这里,而且也仅仅只是出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众人自然有些不服了。
         可陈正儒不一样,众人对陈正儒还是保持敬畏,无论是陈正儒的年龄还是陈正儒的地位。
         这一声声的老而不死。
         这一声声的滚出来。
         可谓是把蓬儒的颜面,踩在脚下,丝毫没有任何一点客气的样子。
         没有人敢说话,即便是大儒,也不敢说什么了,陈正儒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要是再敢招惹他。
         只怕就是找死了。
         “呵!”
         “好一句老而不死!”
         “好一句滚出来。”
         “陈大人,你这些年的圣贤书,可谓是没少读啊。”
         这一刻,张宁的声音响起,既然已经撕破脸了,张宁完全就不在乎陈正儒,他讥讽道,言语之中,带着莫名讽刺。
         无非就是再说陈正儒官威十足。
         “张宁。”
         “莫要在这里阴阳怪气。”
         “大魏江山,如今遭遇奇耻大辱,我等竭尽全力,守护江山,保家卫国,而汝等却在这里制造内乱。”
         “你知不知道,汝等已经犯下滔天大罪。”
         陈正儒怒指张宁,声音冷冽无比道。
         “滔天大罪?好一个滔天大罪。”
         “许清宵杀降,难道是对的?圣人不言杀,更何况是降军?”
         “我看你已经是被许清宵给蛊惑了心智,陈正儒,有本事,你就来大魏文宫,将我等全部杀了,我今日就不信,你真敢杀儒。”
         张宁态度极其强硬,他就不信陈正儒敢真的杀儒。
         “京兵听令!”
         “入文宫,杀张宁!”
         可还不等张宁继续嚣张,陈正儒的声音响起。
         进文宫,杀张宁。
         刹那间,数百位京兵,手握刀兵,直接踏入文宫当中。
         杀气腾腾,他们可没有那么多废话,陈正儒说杀,他们就杀。
         “陈正儒,你当真要让文宫染血?这是大逆不道之事。”
         “陈儒,绝不能让文宫染血,否则的话,会有天谴的啊。”
         “大儒含冤而死,会引来圣罚的啊。”
         “不可!不可!”
         一时之间,许多大儒纷纷开口,他们劝阻陈正儒,绝不能让文宫染血,这样的话,会惹来大麻烦。
         自古以来,杀儒都是天大的灾祸,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真正的不详。
         曾经有王朝杀儒,结果不到百年就崩塌。
         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一种玄乎的说法,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吾所杀,并非儒!”
         “而是国贼!”
         陈正儒霸气无比,他今日就要杀儒,让文宫的人有点记性,都到了这个时候,还要惹事生非,这就是大错。
         天大的错误。
         平日里他们不管怎么闹,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陈正儒不想处理,因为他也是大儒,他也是文宫的一份子。
         实际上,陈正儒已经是在帮许清宵了,许清宵如此怒怼大魏文宫,陈正儒没有选择帮大魏文宫,而是选择沉默,这已经是站队了。
         对许清宵的站队。
         因为他也觉得大魏文宫,的的确确出了问题。
         可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都可以容忍,毕竟大家的理念不同,他无话可说。
         但今日,不一样的是,陈正儒是真正的怒了。
         这帮家伙,乘着国家危难之时,妄想挑起内乱?
         这不是要灭国吗?
         大魏一旦灭国,倒霉的是谁?是大魏子民,是天下百姓啊,在百姓和文宫面前,他无条件站在百姓这一方。
         所以他今日要杀儒,以血警告所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谁敢闹事,他就杀谁。
         大不了自己背负骂名,大不了自己被天下读书人唾弃。
         他要一个问心无愧。
         八门京兵杀了进去,一个个脸色冰冷,他们抽出长刀。
         朝着张宁走去。
         这不开玩笑,也不是吓唬人,是真的要杀。
         “陈正儒,你当真敢杀儒?”
         张宁气的手指颤抖,可这也证明他害怕了,实实在在害怕了,否则的话,他不会如此。
         “杀!”
         陈正儒没有废话,一个杀字,证明他的态度。
         也就在此时。
         一道声音响起了。
         “够了。”
         声音响起,是蓬儒的声音。
         他杵着拐杖,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
         京兵们止步。
         毕竟一位天地大儒,他们还是要尊重的。
         “我等见过蓬儒。”
         诸大儒们看着蓬儒,齐齐一拜,以示尊重。
         而陈正儒望着蓬儒,眼神之中只有冷漠,其余没有任何情绪。
         他无需尊重这种人,祸国殃民,是为国贼。
         然而,当所有人都认为蓬儒是出来叫板陈正儒时,他的声音,却让众人惊讶了。
         “老夫随你们去天牢。”
         他淡然开口,只一句话,让众人惊愕。
         “蓬儒!这万万不可啊。”
         “蓬儒,您贵为天地大儒,万万不可啊。”
         “蓬儒!”
         众大儒纷纷开口,一位天地大儒被扣押囚牢之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对天地大儒的羞辱,更是对大魏文宫的羞辱啊。
         这要是真去了,对大魏文宫来说,是天大的耻辱,所有读书人都要悲愤啊。
         堂堂天地大儒,被扣押天牢之中,这如何不是奇耻大辱。
         “好了。”
         “公道自在人心。”
         “不要再争了。”
         蓬儒开口,他不想要争了,甘心前往天牢内。
         只是这句公道自在人心,却莫名显得令人作呕。
         “陈大人,老夫随你去天牢,可否?”
         蓬儒出声,他询问陈正儒。
         而后者面容冷冽,沉默了一会,他不知道蓬儒又耍什么心机,但可以知道的是,蓬儒绝对不可能心甘情愿去天牢。
         这种存在,让他去天牢,不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他必然是有其他心思和目的的。
         只是陈正儒想不到,他还有什么目的。
         “只要蓬儒配合,一切好说。”
         不过陈正儒还是依法办事,许清宵下令囚禁天牢,并没有直说要杀蓬儒,再者真杀一位天地大儒,他也不敢,影响太大了。
         一位大儒,他敢杀,天地大儒,他就有些不敢了。
         所以不管对方想玩什么花招,只能公事公办。
         “蓬儒,我随你去。”
         “你们欺人太甚,蓬儒,我随你去。”
         “走,我也随蓬儒去。”
         众大儒纷纷开口,想要跟随蓬儒去天牢内。
         张宁是第一个走来,表示忠心。
         “不用了,就老夫与张宁一同去即可,许清宵也是清算我等,你们不要去。”
         “大魏文宫就交给你们了。”
         蓬儒缓缓开口,他不需要其他人一同跟上来,只需要张宁一人即可。
         随着蓬儒之言响起,众大儒也就没有说什么了,他们目光之中满是恨意,望着陈正儒。
         大魏文宫的天地大儒,几乎是活着的领袖,被抓入天牢之中。
         有什么比这个还更耻辱的事情吗?
         蓬儒起身,他杵着拐杖,身子佝偻,风烛残年,让人莫名有些心酸。
         只是这份心酸,是朱圣一脉大儒的心酸。
         陈正儒并不在意。
         但他心中却充满着许多疑惑。
         他实在不明白,蓬儒为何主动去天牢,是面对大势低头吗?
         他不信,蓬儒这种人,能成为天地大儒,怎可能会因为大势低头?
         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当真想要杀蓬儒,光靠八门京兵是不可能的,刀子落下的一瞬间,必然会有很多力量出现。
         阻止自己。
         想要杀一位天地大儒,这无疑是痴人说梦,最起码他陈正儒不够资格。
         可蓬儒到底在想什么?他又要密谋什么事情?
         陈正儒好奇。
         蓬儒敢如此大大方方去天牢,必然有自己的算计,可眼下他还有什么算计,能够翻盘?
         是想通过天下读书人,来为自己声张吗?
         这明显不可能的,将他关进大牢,又不是要让他死,天下读书人会气愤,但再怎么气愤,只要将蓬儒放出去就好。
         而且扣押蓬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打压蓬儒,而是让他不要制造内乱了。
         仅此而已。
         陈正儒是想要杀儒,将张宁杀了,但蓬儒的出现,制止了这场杀戮,如此配合自己,反倒是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
         只不过,陈正儒并不在乎。
         大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是守国之战,莫说被大魏文宫驱逐,就算是自己不当大儒了,陈正儒也不在乎。
         “将犯人押进天牢。”
         人已经跟来了,陈正儒一挥手,让八门京兵将蓬儒与张宁押进天牢。
         当下,八门京兵直接带着两人,前往天牢之中,蓬儒走的不算快,八门京兵也不敢说什么,只要配合,他们也不愿意杀儒。
         文宫之外。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陈正儒没有任何心虚,反倒是冷声警告道。
         “大魏征战之时,还望诸位都老实一点,也警告天下读书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要制造内乱,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陈正儒留下这句话,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事情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陈正儒没有去天牢,也没有去皇宫,而是来到了吏部,拟了一道昭文,宣告天下。
         大魏正逢百年之变化时,天下百姓需警惕外敌造内乱,不可听信谣言,一切事情,大魏朝廷将会以圣旨告示天下。
         但凡在此期间,造谣生事,无中生有,无论是何居心,严惩不贷,如若百姓听闻发现,可上报当地官府,若核查属实,赏白银五百两。
         这份告示,其针对的便是两个因素。
         一个是朱圣一脉读书人,一个就是各地藩王了。
         现在民意已经凝聚如火,大家团结一致,这道告示下来,定能压住藩王和一些居心叵测之人。
         待告示写出后,陈正儒也第一时间来到了文华殿内。
         将告示交给许清宵。
         “许大人,蓬儒主动伏法,带着张宁前往天牢之中了。”
         陈正儒将告示交给许清宵过目,同时提了一句。
         “恩。”
         “陈大人,此事你如何看待?”
         许清宵看了一眼告示,没有任何挑剔,内政方面几乎不需要去质疑陈正儒,能成为当朝丞相,其能力与才能,毋庸置疑。
         “很难说。”
         “蓬儒绝不可能这般心甘情愿地答应。”
         “只是一时之间,老夫想不到蓬儒想做什么。”
         陈正儒平静说道。
         他这话说出,许清宵跟着点了点头。
         是啊,蓬儒这般心甘情愿,他还真是觉得有问题啊。
         “先不管他了。”
         “既然他去了天牢,一切都好说,陈大人,继续压制大魏内乱之事,务必要求王朝内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朝廷的声音。”
         “此战想要大胜,绝不能出一点差错。”
         许清宵也想不出来,最起码现在是想不出来,蓬儒到底想要做什么。
         心甘情愿去天牢?
         畏惧权势?这不可能。
         那到底是为什么?许清宵也没有时间去想,只能先放在一边,先处理战事。
         “好!老夫与张尚书,王尚书一同处理内政之事,许大人,辛苦你了。”
         陈正儒点了点头,兵家的事情,有兵部尚书和这么多武将在,尤其是许清宵坐镇,他也不需要担心。
         现在反而是要多多防范内部的矛盾问题,若是被敌人乘虚而入,那就是阴沟里翻船了。
         “陈大人也辛苦了。”
         许清宵朝着陈正儒一拜,而后者摇了摇头。
         “许大人,藩王之事,还是要多多考虑,他们不可能不出来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千载难逢之时。”
         “老夫先去派人调查,有任何结果,再来找你。”
         陈正儒离开了,不过临走之前,还是提醒许清宵一番,要注意藩王。
         读书人的事情,已经被压制下来了,蓬儒都进了天牢,不稳定因素控制下来,接下来就是各地藩王的事情。
         如若不压制各地藩王的话,那就麻烦了。
         陈正儒所言,许清宵心里明白。
         如今大魏的内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因为藩王蠢蠢欲动。
         别看他们现在不出面,那是因为他们都在等,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出来闹事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大魏军队被拖住,或者是大魏军队吃了败仗。
         一旦时机成熟,保证是各地揭竿而起。
         不过对付藩王,许清宵已经有了良策。
         足可以让各地藩王吃个大亏。
         说了这一次,许清宵要让藩王,文宫,异族国,包括突邪王朝,初元王朝,还有北蛮吃个大亏。
         一个天大的亏。
         当然眼下说这个还有点早,现在要做的,就是围绕第二战。
         随着陈正儒离开后。
         兵部尚书周严走来了,他带着一些情报走来。
         “许大人,射阳侯,广阳侯,临阳侯,已经进行第一次冲锋。”
         “阿木塔,突良并没有派兵出征,而是死守国门,战局焦灼,未能取得良好战果。”
         周严走来,带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
         行兵打仗,讲究的便是一鼓作气,如若一口气没有占据优势,那么极其容易会被敌人拖住手脚。
         这一刻,安国公等人纷纷围了上来,来到沙盘周围,开始研究地势,脑海当中模拟战场。
         “阿木塔本身山势险峻,他们的国都,更是建立在险峻之地,而且老夫知道,阿木塔国门,偏高,易守难攻,射阳侯未能取得良好战果,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安国公指着沙盘当中的阿木塔国门如此说道。
         “不止如此,阿木塔与突良相邻,他们身后连着四五个部落国家,土地平坦,极好运输兵器粮草,如若在五天内攻不下城。”
         “就要打持久战了。”
         卢国功的声音响起,他道出两国的优势。
         这对大魏来说,的确是个麻烦。
         攻城战最为简单,破了城门,一切好说。
         可攻城战也是最麻烦的,死守城门,本身就占据巨大的优势,你拿命堆可以,但人家不跟你拼啊。
         人家就守在国门当中。
         先消耗你的精锐,你要是退,他们换人守。
         你要是真打开了国门,那也不怕,里面的战士都磨好刀等你。
         尤其是许清宵杀降,大家心态已经彻底放平了。
         反正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不如跟你拼命。
         望着沙盘,许清宵微微皱眉。
         过了一会,许清宵开口道。
         “传军令!焚烧天旨,让射阳侯鸣金收兵,调整状态,翌日冲锋。”
         许清宵传达军令。
         鸣金收兵。
         此话一说,众人没有说什么了,鸣金收兵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第二场战役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第二军距离大魏太远了。
         重要信息,必须要焚烧天旨传达信息。
         天旨制造极为麻烦,大魏皇宫也没有太多,第一军带了一百封,第二军带了三百封,第三军也是三百封。
         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一般还是让信使来传递。
         不多时,兵部尚书周严拟写天旨,随后焚烧。
         而数万里之外。
         正在厮杀的麒麟军,突然之间,听到了鸣金之声。
         “撤!撤!撤!”
         “鸣金收兵!鸣金收兵!”
         “回去!全部回去!”
         随着各种呼喊声响起,将士们纷纷朝着营地逃离。
         阿木塔国门城上,依旧伴随着各种箭雨,对于阿木塔军队来说,他们不会错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不过等待三十万大军基本上撤离后,阿木塔族军人这才放下手中弓箭,发出刺耳无比的笑声。
         “哈哈哈哈!这就是堂堂上国之上的军队?真是可笑!”
         “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还麒麟军?当真丢人。”
         “我还以为他们如何勇猛?也不过如此。”
         “真是可笑,当真是笑话啊。”
         “麒麟军?大魏的士兵,就是这般的无能吗?”
         他们站在城口大声笑道,其声音穿透十里,传入了麒麟军耳中。
         一时之间,麒麟军各种憋屈难受。
         他们憋屈难受,不是因为辱骂,而是这帮人小人得志。
         攻城之战,本身就是攻城者劣势,如若正面冲刺,他们何惧之?
         仗着自己守城优势,以为是自己英勇?不过是一群缩头乌龟罢了。
         可气归气,第一次冲锋,的确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反而死伤不少。
         另一处,临阳侯带着三十万大军从左翼回归,因为没有到他们出手的时候。
         剩下的二十万大军,是去攻突良国了,现在所有大军回归,准备第二次冲锋。
         这一次,阿木塔国门,主要冲锋的是他们三十万大军。
         三十万大军,没有攻破国门,不能说麒麟军不行,只能说对方准备的太充足了。
         宣战之时就已经准备了七天,后来因为许清宵的杀降以及夜袭,以致于阿木塔和突良国,准备的太充足了。
         攻城战,要么靠人多拼命,要么就是靠智谋,不然的话,以少胜多很正常。
         三万对三十万赢了,也不是什么奇迹。
         大部分老兵都懂这个道理。
         第一次冲锋,只是试探性。
         一个时辰后,大魏第二军大营内。
         大部分将士在扎营,少部分将士则是在做饭,亦或者善后伤员。
         而主营内。
         三十多位将军聚集,每个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射阳侯坐在主位上,广阳侯和临阳侯则坐在左右,三位侯爷到还好,稳得住心态。
         “报!”
         “将军,这次阿木塔冲锋,我军死七千人,重伤一万二,轻伤三万五千人。”
         随着一道报令响起。
         广阳侯和临阳侯的脸色这才变了。
         七千人死。
         重伤一万二?
         轻伤这个不算,随便敷点药明天就好了。
         重点是这个死伤问题。
         一万二的重伤,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有三成活不过七天。
         也就是说第一次冲锋,死了一万人。
         这代价还真是大啊。
         “这帮异族,真他娘的该死。”
         广阳侯起身,大声怒骂。
         死伤如此惨烈,还没有攻开城门,甚至连一点进程都没有,这如何不让他大怒?
         “信武侯两万人夺取蕃国国都,我等死了一万人,连城门都没有打开,按照这个进程,不死十万战士,只怕打不开阿木塔国门。”
         临阳侯没有大怒,而是说出自己的预测。
         十万开国门。
         即便是赢了,也是惨胜。
         而且后面还有不少国家等着自己去打。
         大魏的士兵,就只有这么多了,这一次几乎是抽出一半的兵力出来。
         假设付出所有将士生命,击溃诸国,也是血亏。
         “射阳侯,按我的意思,九十万大军,直接总攻,数量压制,九十万大军拼杀,不信打不开他们的国门。”
         “只要能进国门,一切好说,总比这样要好,这样冲锋,只是徒增伤亡。”
         广阳侯开口,他希望通过数量碾压的方式,打开敌国大门。
         最起码,比这样要好一万倍。
         只是他的提议,瞬间被广阳侯给否决了。
         “九十万大军,总攻阿木塔国门,我等至少要付出十万将士代价!”
         “攻破国门之后,又能如何?突良国必然会给予支援,各国也会援助兵马,到时候我等想退都退不了。”
         “极有可能被活活耗死在阿木塔国内。”
         “如若这般,九十万大军全部战死,对大魏来说,是天大的噩耗。”
         “大魏江山,必会因此付出天大的代价,你糊涂了吗?”
         射阳侯直接否决。
         九十万人总攻?
         这是什么场景?密密麻麻全是人,人家直接用投石器,各种大型战器,随便一砸,就是几百人的阵亡。
         一个时辰,就是数万的伤亡。
         只要坚持三四个时辰,你打开了国门又能如何?
         进去以后,你熟悉环境吗?只怕就是等着别人杀吧。
         当然九十万大军,的确可以将阿木塔所有将士血洗一遍,但要记住,大魏现在是对百国宣战,可不是对一个阿木塔宣战。
         要是对一个阿木塔宣战。
         九十万大军来临,阿木塔就要投降了。
         所以这种不理智的提议,他当场否决。
         “射阳侯,广阳侯只是一时气愤。”
         “眼下,总攻肯定是不行的,但若是这样打持久战,对大魏也不利。”
         “守仁兄弟说,五天内拿下阿木塔,只怕有点难啊。”
         临阳侯打个合场,广阳侯明显就是有些气坏了,糊涂了一下,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先不管,传令三军,休好生息,明日再集结冲锋,不过再加十万人入场,鏖战三个时辰,三个时辰若还未攻破国门,鸣金收兵。”
         射阳侯下达军令。
         不管如何,上面没有给明确的指示下,他就要按照之前的意思来。
         牺牲是必然的。
         哪有战争不死人的?
         只能说尽可能减少伤亡罢了。
         “我等遵命!”
         众将士起身回答,既然射阳侯下达了命令,他们就必须要遵从,哪怕知道没有意义,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报!”
         “唐国使者前来觐见。”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众人眼神之中顿时露出惊讶之色。
         但很快众人收敛了惊讶,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他们端坐着,摆足姿态。
         这一次,第二军的目标,是唐国,阿木塔,突良。
         一口气宣战三国,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这不是正面交锋,而是攻城之战,所以大魏军队才会吃亏,如果不是攻城之战,谁怕谁?
         眼下,许清宵传达的军机情报很简单,允许唐国投降。
         因为唐国说到底还是大魏分支,并不是异族,属于同宗同族。
         可以给唐国这个机会,如果唐国愿意投降的话,无条件支持大魏,那么大魏也可以放过唐国。
         前提是,唐国必须要配合大魏,进攻阿木塔和突良。
         现在,众人必须要摆好姿态,面对唐国使者。
         “宣。”
         射阳侯语气平静道。
         下一刻,四五个使臣走了进来。
         他们面容上尽是高傲之色,即便是面对大魏的王侯,可没有一点附属国的姿态,反而显得有些高傲。
         很显然,他们知道,大魏现在有求于他们,所以摆足了架势。
         “下官徐茂,唐国礼部尚书,见过射阳侯,见过诸位将军。”
         徐茂走进来,面对射阳侯,还是一拜,毕竟他只是礼部尚书,而射阳侯是大魏王侯,再者进了人家地盘,可以嚣张,但不能太狂妄。
         万一被砍了呢?
         两国不斩来使,这话没错,可这帮人是什么人?是军人啊,一个个都是莽夫,真惹急了,一刀劈下来,你又能如何?
         “徐大人,此番前来,考虑的如何?”
         射阳侯也没有显得特别高傲,而是直接开门见山询问徐茂。
         问他考虑如何?
         听到这话,徐茂微微笑道。
         “侯爷。”
         “唐国乃是大魏分支,我等都是同宗同族,体内流淌的鲜血,都是本源,所以唐国国君愿意投降。”
         徐茂开口,话一说出,众将有些惊讶,要是有唐国支援,那还真的可以打持久战。
         毕竟唐国可以不断给予粮草,也省的大魏不断运输。
         光是这个环节,麒麟军就可以耗,耗半年一年都可以。
         而且麒麟军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切断你的粮草路线,不跟你打,就切断你的粮草路线。
         切断了,还怕你作甚?
         你的粮草能吃一年还是三年?只怕半年都不够,再没事骚扰你一下,你不死谁死?
         只是众将也不蠢,唐国有这么好的心思?
         “如此甚好!”
         “唐国国君,还算是念得我大魏之恩泽。”
         射阳侯开口,但他没有显得大喜,只是场面话,因为他知道对方肯定是有条件的。
         “侯爷说的对,唐国一直念着大魏恩泽。”
         “不过,国君愿意投降,可有三个条件,如若大魏答应,唐国将竭尽全力,支援大魏,镇压异族。”
         唐国使者徐茂如此说道。
         “三个?”
         “说来听听。”
         射阳侯平静问道。
         “其一,唐国一直承蒙大魏恩泽,又知晓大魏如今国库不足,心有愧疚,所以不希望大魏再过度援助,打算脱离大魏,以后自力更生,但唐国依旧是大魏忠实盟国。”
         “其二,不过如若当真这般的话,唐国难以一下子生存下去,为求生存,还望大魏将林秋山脉,云雾山脉,和天泽山脉还于唐国,这三处地方,自古便是唐国之地,如今还来,也是美谈之事。”
         “其三,如若此番援助大魏,唐国必然竭尽全力,付出血的代价,也要让阿木塔和突良两国知道大魏之威,只是唐国将士士气低落,因天灾人祸,国库空虚,还望大魏先借十万万两白银,犒赏三军,提高士气。”
         “侯爷,恳求大魏出手相助,我等唐国,愿竭尽全力,帮助大魏。”
         徐茂开口,三个条件,一个比一个狠辣。
         脱离大魏!说的这么好听,什么自力更生,无非就是羽翼丰满,不想要被大魏管辖罢了。
         还有林秋山脉,云雾山脉,以及天泽山脉,盛产铁石,这种东西,对大魏王朝来说意义太大了,战刀,盔甲,全部都是用这种铁石打造。
         当初收服唐国,就是为了这三条山脉,还给唐国?
         痴人说梦吧?
         这可比百万万两白银还要珍贵值钱。
         最后一个更是狠的不行,答应了前面两个,还要援助十万万两白银?
         你他娘的怎么不去抢?
         有十万万两白银,我自己犒赏三军不可以?
         一人一千两白银,你看看这九十万大军会不会攻城?会不会拿命拼?
         真他娘的好笑。
         徐茂一番话说完,三个要求,让所有将士变脸三次。
         “做梦!”
         “林秋山脉,自古便是我大魏的,什么时候成了你们唐国的东西?你要脸吗?”
         “脱离大魏就脱离大魏,什么自力更生?自力你娘,狗东西。”
         “十万万两白银?你们唐国配吗?”
         众将忍不住破口大骂,实在是忍不住啊。
         而徐茂没有任何一点生气,反倒是一直笑眯眯的,他早就料到众人的态度了。
         因为这三个条件,大魏一个都可能答应。
         如果大魏答应了,那更好的,血赚。
         “看来,唐国是摆明了想与大魏为敌啊。”
         射阳侯坐在太师椅上,他没有动怒,而是淡然开口问道。
         “侯爷说笑了,唐国怎么可能与大魏为敌呢?只是唐国的确破烂不堪,只能这般了,若是侯爷不答应的话,我等也就没办法了。”
         后者并不在意,他这次过来根本就不是谈判,只是为了堵住大魏的嘴罢了。
         别说我不投降,只是你们不答应我的条件。
         这样做是为了安抚唐国百姓,毕竟都是同宗同族,真打起来了,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百姓们并不乐意看到。
         所以为了平息百姓之怒,必须要过来见一面。
         等大魏确定不答应后,再慢慢来。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大家做的好看一点,实际上唐国的百姓,对于这次脱离,还是比较乐意的。
         只要脱离了大魏,那么唐国就浑身舒服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必要受人限制,什么交税纳贡?滚一边去吧。
         而且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变强?
         唐国也是如此。
         谁不希望下一个大魏,就是自己国家?
         很简单的道理。
         “送客!”
         射阳侯没有废话,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代表他的态度。
         而徐茂没有生气,依旧是笑呵呵的,听到送客二字,更是朝着射阳侯一拜。
         “侯爷,此事不急,如若侯爷想通了,随时派人找我。”
         徐茂笑道。
         下一刻他转身离开。
         只是就在他转身离开之时,一道轰声响起。
         是射阳侯拍击桌子,直接将主桌拍碎。
         徐茂没有回身,也没有害怕,而是大大方方走出军营,待他走出军营后,几道声音也传入耳中。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唐国国君!你会后悔的!”
         是射阳侯的怒声,压抑无比的怒声。
         听到这个怒声,徐茂很平静,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换谁都会生气。
         不过徐茂更加明白了一件事情,唐国已经彻彻底底得罪了大魏,所以唐国必须要赶紧武装起来,万一大魏攻不下阿木塔和突良。
         集结九十万大军,攻伐唐国,那就麻烦了。
         所以一定要让唐国彻彻底底武装起来,所以各国的支援,也必须要尽快赶到。
         他可以预料到,大魏麒麟军,迟早要与唐国正面交锋。
         不过只要各国援助来的及时,那么唐国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唐国的国门,有两道。
         外面的是防城,而内部的才是主城,大魏麒麟军想要饶过防城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派一部分人正面,一部分人绕后,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主城内,有大量军队守着。
         三十万大军都难以攻开。
         这就是唐国的自信!
         耗?
         那就陪你们耗!
         他倒要看看,大魏是如何击溃唐国的。
         不多时。
         徐茂离开了。
         而军营当中。
         发怒的射阳侯,也瞬间平静下来了。
         大营内的将士,全部离开。
         只剩下他一人。
         而射阳侯也缓缓取出许清宵送来的三封信。
         他拆开第二封信,认认真真观看。
         这三封信,是许清宵让人送来的,第一封信上写着。
         唐国使者来后,再拆第二封信。
         将第二封信拆开后。
         大约半刻钟。
         射阳侯的声音响起了。
         “三军听令,三十万大军,明日再冲锋阿木塔国门。”
         “三十万大军,前往唐国国门之外,宣战不动。”
         “其余三十万大军,留十万人镇守大营,其余二十万大军,试探性冲锋突良国门。”
         这是射阳侯的军令!
         也是许清宵的命令。
         这一刻,不仅仅是其余将士好奇了。
         射阳侯也很好奇。
         许清宵到底要怎么做,在五日内拿下......唐国!
         是的,第二封信的内容中,明确写了。
         要拿下唐国!
         不是阿木塔和突良国。
         第二军的目标,是唐国!
         一个比突良和阿木塔都强的国家。
         五天内拿下。
         只不过必须要在第五天,才能打开第三封信。
         他很好奇。
         十分的好奇。
         阿木塔与突良都攻不下,怎么去攻唐国?
         难不成唐国会自己投降?
         这更不可能啊。
         但无论如何好奇。
         他只能先照做。
         就如此。
         第二日。
         大军再次出征。
         八十万大军,遮天蔽日,分别朝着三个国家杀去。
         不过唐国之外,三十万大军没有轻举妄动,反而相隔十里外,给予唐国压迫感和紧张感。
         但两军没有交锋。
         而与此同时。
         唐国的使者,也在这个时候,赶到了司龙国。
         请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