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明末之海上雄师 > 第九百三十一章 赚得盆满钵满
         唐学志入宫,一整夜没有回来。
         周林和刘守成二人,担心了一整晚。
         回到驿馆时,这两个家伙立刻凑了过来。
         “唐兄,你,你可回来了,咋样啊。”
         “是啊,皇上没有为难你吧,怎么现在才回。”
         “呵呵呵,没事,只是昨夜和皇上,聊得太晚了,在宫中留宿了一夜。”
         “今日早朝,因为边关军情的事情,朝议时间有些长,这不回来了吧。”
         唐学志摇了摇,笑道。
         能有什么事,看把你们急的。
         “什么,在宫中留宿,原来如此啊,可把我和刘兄吓坏了,还以为皇上.......”
         周林听说,他被皇上留宿了,顷刻间,就投来羡慕的眼神。
         那可是皇宫啊~
         我的乖乖~
         能被皇帝留宿,足可见唐学志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
         这种荣耀,可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法博得的。
         在他们看来,光是唐学志现在的位置,已经是他们一辈子无法达到的高度了。
         “唐兄,皇后娘娘,倾国倾城,母仪天下,可有见过皇后娘娘。”
         刘守成露出惊骇的眼神,看着唐学志,很期待的问道。
         你妹~
         看你小子就不怀好意。
         “呃,见到了~~~~”
         “不过,现在我饿了,我要吃饭~~~”
         玛德,老子刚回来,你们两个家伙都堵在路上。
         还让不让人吃饭啊。
         “呵呵呵,好,唐兄,请~~~~”
         嘿嘿嘿~
         周林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和刘守成,将他堵在门外了,霎时间,也露出些许的尴尬之色。
         午饭只是随便在驿馆吃了点。
         刘守成二人,倒是早就吃过了。
         这不过这两个家伙,竟然形影不离的陪着唐学志,又是盛饭,又是夹菜的。
         搞得他毫不郁闷。
         三人一同来京。
         他们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
         唐学志倒好,见了皇上一次又一次,还在宫里留宿。
         人比人,真的气死人啊。
         吃完饭后,在驿馆小恬一会,本想回烟雨阁一趟,没想到,王承恩却来到了驿馆。
         “大哥果然在这,看来小弟是来对地方了。”
         王承恩见到唐学志后,笑呵呵的打起了招呼。
         “噢,承恩来了,快,请坐。”
         唐学志很客气的笑道。
         “大哥,这次就不坐了,小弟来是奉了曹公公的,想请大哥到东厂一叙。”
         王承恩摇了摇头,很自然的笑道。
         他走近时,身上散发着一抹淡淡的太监独有的膻味,让唐学志感到很不习惯。
         当然,并不影响,唐学志对他的看法。
         “哦,曹督主,甚好,今日在朝堂上,也多亏了贤弟和他鼎力斡旋,不然老哥我可惨喽。”
         唐学志浅浅笑道。
         曹化淳在唐学志脑海中,并没有什么劣迹。
         他晚年在南京时,还为了抵抗鞑-子而四处奔走,在晚明时代,也能称得上忠臣二字。
         自己和曹化淳并没有什么交情,之所以他能为自己说话,想必也是朱由检示意的。
         唐学志此刻,已经想好了,还是要感谢他一番。
         简单的收拾了点东西,便带上了一小队人马,跟着王承恩,直接去了东厂。
         “卑职,唐学志见过督主。”
         “呵呵呵,唐兄弟,莫要多礼,咱都是为皇上办差,承恩,快赐座。”
         曹化淳很客气的笑了笑,也赶紧让王承恩搬来椅子。
         王承恩在御马监,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但在曹化淳这,如同一个小跟班似的。
         曹化淳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大明内廷,的确如此。
         在皇帝面前,他们如同猪狗一样的活着。
         但是在那些外臣面前,却换了一副模样。
         王承恩搬来的椅子,唐学志却没有坐下。
         只是站着,回道:“谢督主,今天朝堂上,多亏督主和承恩兄弟相助,不然下官还真架不住外廷那帮家伙的唇枪舌剑。”
         “哎呦~~~,唐兄弟,你可别折煞咱家了,今儿个,咱家可见识过了,呵呵呵呵~~~~~”
         “平日里,外廷那帮老家伙,总是人五人六的,数落咱内廷的人,仗着皇上宠信,瞧不上咱家,呵呵呵,今天兄弟,在朝堂上,真是骂的得痛快啊。”
         “咱都是一心一意,替皇上办事的,往后啊,唐兄弟,如有什么难处,需要咱家帮忙的,尽管吱一声,有咱家和承恩在,呵呵呵~~~~”
         曹化淳说罢,霎时大笑。
         尼玛~
         想笼络老子~
         行吧~
         反正在京城,也得找个好靠山。
         既然曹化淳找上了自己,何必拒人千里之外呢。
         外廷那帮家伙,同样靠不住。
         虽然自己极力避免和朱由检搅合到一块。
         却还是被绑上了大明这部战车。
         朱由检让他平叛东江,就是个例子。
         看来,想躲,是躲不过去了。
         朝廷中,也确实需要有自己的人。
         曹化淳比魏忠贤好,毕竟他落得善终。
         和他混在一起,不至于被连累。
         王承恩人也不错,最少,在大明权利中心地带,他们两个,没有被朱由检杀掉。
         相反,周延儒,温体仁这帮人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搞不好落个同党的罪名。
         虽然唐学志不惧朱由检翻脸。
         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眼下自己也还用得着他们,如想继续扩大自己的在中原的影响力。
         剿匪和对付鞑-子,都是不二选择。
         “呵呵呵,唐兄弟身在边海,却心系大明,让曹某佩服啊。”
         “昨日听陛下讲起,兄弟有一种亩产五千斤的粮食,不知这种子何时能够播种。”
         曹化淳尖锐的笑声中,也给唐学志戴了几顶高帽子,随后便提起这粮食的事情了。
         得了~
         终于说到正事了。
         今年黄莫风在明城附近,利用唐学志提供的快速传播法,已经将几十斤的红薯和土豆,扩大到了十多亩的规模。
         入秋后,便收获了五六万斤的红薯和土豆,除去部分用来研究食品加工外,其他全部被留作了种子。
         准备明年在海峡全岛耕种。
         唐学志估计,自己这两个粮食出来后,投入大明市场,定会带来一场粮食革命。
         眼下,全国缺粮,即便这两样东西,再廉价,也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