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明末之海上雄师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团聚
         东边~
         上千人马,朝着首里城下赶来。
         行走在大道上,婉若游龙。
         士兵手持火枪,枪头朝着正前方斜四十五度,刺刀闪闪寒光,犹如枪林。
         正是刘景同和李大山二人的急行军。
         “兄弟们,前方就是战场,再加把劲就到了。”
         李大山骑着棕色的战马,跑在队伍的前面,不时的,他还停下来,招呼身后的士兵。
         这次出使琉球,能携带的马匹有限,这十匹马还是他用来送给琉球王的礼物。
         前方已能听见枪炮声,首里城近在咫尺。
         李大山、刘景同二人,准时抵达战场。
         很快,他们两人的面容变得僵硬。
         首里城,城门大开。
         成百上千的百姓,手持锄头扁担,杀了出来,西边是方子才的人马也已经截住了桦山凌太的退路。
         倭寇大军,犹如无头苍蝇,四处乱串。
         桦山凌太,在几十名亲信的簇拥下,招呼着人马想着退往港口。
         许多人并不知道港口的情况,他们认为,那边还有岛津正雄和村本岗夫的船队驻守,只要去和他们会合,再杀回来就行。
         大军开始朝着港口方向突围。
         忽然~
         一阵紧密的枪声传来,震破了苍穹。
         一队人马占据了整个东边的位置,朝着战场压过来了。
         此时此刻,桦山凌太身子不由打了个寒颤。
         咕咚一声,整个人犹如掉入了万年冰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回事~
         来的不是援军,而是明军啊。
         岛津正雄的船队呢。
         轰隆~
         不祥的预感念头从他脑海闪过。
         “快,撤~”
         明军如潮水般涌来,铳弹横飞,几乎每一秒都有士兵中弹倒下。
         再不走,他这花了三十多年才长成的几十斤肉,就要撂在这了。
         刘景同、方子才一路追杀倭寇至添浦~
         李大山没有随他们一起行动,而是让陆战云和竹影两个特战连,折返回去,接应唐学志和封使团。
         倭寇退却~
         尚丰、蔡贤等数十大臣,看着满目苍夷的战场,仍然心有余悸。
         李鸿运则组织士兵,招呼城内的一些百姓,清理战场。
         没多久,城门那一小片区域清理出来了。
         废墟般的城门下,尚丰王率领琉球三十六姓宗族、大臣组成了几百人的迎接队伍,在城外恭候大明封使的到来。
         此时,城下的战事刚刚结束,远处一些村堡中,还能隐隐的听见枪声。
         尚丰携手王后,紧张的站在臣子中间的最前方,不时的抬头仰望。
         正议大夫,蔡贤站在尚丰的左侧,一张皱巴巴的老脸上,充满着期待。
         远处,一个身材短小的士兵,飞快的跑来了。
         “来了,上国尊使团,来了。”
         人群一阵躁动,众人开始垫着脚,朝着东方仰望。
         大道的拐弯处,一杆鲜红的大旗,首先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紧接着,几名身穿甲胄的士兵,出现在大旗的下面,慢慢的露出大军整齐的军容。
         队伍的中间,有一辆豪华的马车,载着尚玲公主和幼子。
         后面则是七八货车,同样是用马儿牵引着。
         马车的边上,有几名身穿红色官服的官员,为首的正是唐学志。
         最后面,是一支身穿淡蓝色铠甲的士兵,同样是持火铳,赫然是林风舰船上的舰载兵。
         一百多人,威风凛凛。
         杨抡骑着一匹黄骠马,跟在唐学志的身后,看着前方两队整齐的人马,火铳上还装着明晃晃的刺刀。
         威武,霸气~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海上一战,已经让他很吃惊了。
         本以为,唐学志带来的只是一些会开铳的水手,只是一下船,才知道,自己想错了。
         哪里是什么水手啊,恐怕京营中的三千营也不过如此罢了。
         只是他不明白,唐学志这支人马,可是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近代军队,大明三千营与之相比,恐怕就是青铜和王者的差别了。
         尚丰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支英姿飒爽的明军,踏步而来,哪怕是他们站在几百米外,还能听见那整齐的步伐声。
         人数不多,却是王者之师,威武之师。
         在尚丰翘首以望时,前方的队伍,忽然听下来了。
         尚丰威武一愣,正想问问是怎么回事时,只见队伍中,有两队士兵,护着一辆豪华的马车,朝着城门赶来。
         唐学志骑着战马,护在马车一侧,杨抡、杜三策的封使团也跟着上来了。
         尚丰也管不了什么礼节了,带着三十六姓的人,直接迎了上去。
         “琉球世子,尚丰,拜见大明尊使。”
         “拜见大明尊使~”
         尚丰王携手王后,率先下拜。
         他虽登王位十余载,但大明使节却是刚刚抵达,在大明使节面前,他只敢以世子自居。
         其余大臣、百姓纷纷下跪。
         “琉球世子,请起~”
         唐学志亮了亮嗓子,将尚丰扶起。
         鉴于尚玲的身份,尚丰已是他的岳父,但现在他代表的是大明使臣,代表是大明皇帝。
         受他一礼,还是受得起,反而这一拜,也让尚丰王无比的轻松和畅快。
         心中一块搁了十几年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
         正议大夫蔡贤,年老体衰,平日走路都有些费劲,但这一跪,却是让他精神抖擞,病去抽丝,平日皱巴巴的脸上,竟然容光焕发。
         “谢~大明尊使~”
         “谢~大明尊使~”
         尚丰心情激动,在两个妃子的搀扶下,才得以站起来。
         王妃气质端庄、贤淑,轮廓和尚玲有几分相似。
         虽不再年轻,却丰润犹存,看得出,年轻时也是绝色美人。
         她抬头,黑黝黝的眸子,不时的朝着唐学志身后那辆华贵的马车望去。
         这时,马车的帘子被拉开了,一只穿着金边绣鞋子的小脚伸到了马车外面,珠光宝气的尚玲,从马车上走下来,一双美眸首先锁定在了尚丰的身上。
         “父王、母后~~”
         “玲儿~”
         王后微微一愣,很快就认出了公主,一把丢开尚丰的手,朝着尚玲跑去。
         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国使在场,加上还有使团就在身旁,尚丰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却怎么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眼里哗啦啦啦的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