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终宋 > 第509章 老实人
         夜深。
         营房那边的庆功宴已渐渐停息下来。
         李瑕逛过了这一片宁静的汉中城,重新转回府衙。
         大宋的兴元府衙设在汉台。
         这是刘邦当年封汉中王时留下的行宫,历代几经改造,已无汉代楼台,成了衙署所在。
         大宋有官员感慨过“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
         此时李瑕目光看去,只见庭院荒芜, 弥漫着一股马粪味。
         林子见李瑕站在院子里不动,不由上前问道:“阿郎,是否让人洒扫一遍?”
         “不用了。”
         李瑕摇了摇头,暂没感受到太多的归属感,遂又转身离开……
         “到南郑县衙落榻。”
         林子挠了挠头,心里奇怪的很。
         因李瑕已派人到筠连去接家眷与幕府过来,这事办得隐秘, 但就是由林子安排的。
         分明有在汉中不走的意思。
         再算时间,钓鱼城之战加上收复汉中的功劳,堂堂益州牧还不能升个兴元知府不成?
         到什么南郑县衙去啊……
         到了县衙后舍,李瑕又寻了烛火纸墨,在桌前坐下,把烛光挑亮,执起毛笔。
         他的人如今已分布在大理、威宁、昭通、筠连、庆符、叙州、成都、剑门关、利州……在整个西南边陲连成一线。
         但身边已没有一个能商量的文人,所有难题都只能自己想。
         想了许久, 李瑕才落笔。
         “再拜蜀阃帅吕公台启。”
         “依公神机妙算,今汉中已复, 此诚家国大幸。瑕已空置汉王台以待公来, 莼鲈之思, 望穿秋水。另, 蒙人同意和议, 将遣使论互市一事。公宜派遣商旅,屯备货物,盐酒绢瓷,多多益善。”
         “又闻吕家军伤亡惨重, 瑕不甚惶恐,自知不敢奢求谅解。先前所谈分润, 不敢受矣。愿调任鄂州为国尽忠。唯求凤园为居,得片瓦遮头;求汉中一成之利,解贫寒困厄。瑕无志气,衣食唯仰赖吕公。”
         一封信写罢,李瑕看了看,放在一旁。
         他提笔又写起下一封信。
         “顿首再拜恩相赐鉴……”
         ……
         待到次日天光微明,林子捧着水盆推开门, 只见李瑕已然起了。
         “昨夜烛火到四更才熄,今日也起得太早了吧?”
         “下次让你去歇, 不必守在外面瞧我的烛火。”
         林子笑道:“阿郎做了这好大事,哪能不怕被蒙人刺杀了, 我总得守着。”
         李瑕颇觉有道理, 道:“你去选些信得过的兄弟来编支亲卫。”
         “我来领?”
         “不行,你与刘金锁须到临安去一趟。”
         李瑕招了招手,便让林子上前, 仔细交代起来。
         “这封信你抄录一份, 投书到谏台。”
         “阿郎,可这,他们会弹劾你。”
         “无妨,依我的做。”
         “……”
         一个时辰之后,二十余匹快马便奔出汉中城,各自散开,往几个不同的方向。
         其中两人四骑,渡过汉水,便直奔荔枝道。
         ~~
         荔枝道顾名思义,唐玄宗为了给杨贵妃运荔枝所修。
         荔枝道是从重庆涪陵到汉中,之后还要再走子午道,至长安一共两千里路途。
         荔枝这种东西采下之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因此,唐时快马走完荔枝道、子午道,总共就三日。
         故而苏轼“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李瑕的信使飞马疾驰,只走完荔枝道亦花了七日光景。
         依然还算极快,可见李瑕邀吕文德至汉中的诚意。
         ……
         “哪个意思?小畜生不知道老子不识字?!”
         “大哥,李瑕的意思是,汉中、以及功劳都归我们,他只要榷场一成之利,还有鄂州凤园。”
         吕文德其实听得懂。
         但皱头还是紧紧拧了起来,兀自又骂了一句。
         “小畜生。”
         “大哥,有何不妥?”
         吕文德偏过头,犹有些不敢相信,喃喃道:“他真收复了汉中?”
         吕文福弹着手中的信,感慨不已。
         “便是孟珙再世,不到二十岁时也无这般能耐,啧啧……这叫人如何呢。”
         吕文德板着脸,道:“孟珙都不如老子。老子两镇节度,他才一镇。”
         “是,是,孟珙、李瑕皆不如大哥。”
         吕文德大怒。
         “吕老三!休以为老子不知你心里怎想的!”
         吕文福无奈,苦劝道:“大哥啊,何必妒忌一个竖子?他才多大年岁?有生之年如何能比得上大哥?”
         “老子便是嫉妒!”吕文德阴沉着脸,咬牙道:“收复汉中……”
         哪怕再复盘了一遍,他也知道换作自己肯定做不到。
         吕文福没有这份心气,只重实际利益,坐在那漫不经心抠着脸上的结痂,等吕文德气消了,才开口问了一句。
         “大哥,如何?去汉中吗?”
         “不去。”
         吕文福大讶,惊问道:“为何不去?”
         吕文德那高大的身躯向后一仰,直把那定做的太师椅压得咯吱作响,思忖着。
         他不清缘由,但本能地感到若去汉中会有危险。
         二十余年险象环生的战场,吕文德对危险有最敏锐的嗅觉。
         “老子不信这小畜生。”
         他一字一句道:“老子被他哄骗了许多次,再也不会上他的当。”
         “李瑕又能如何?还能杀了我们不成?”吕文福道:“他没这胆子。”
         “老子不管他如何做,他做他的,老子做老子的,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
         “大哥啊,汉中还能不要了不成?”
         “急甚?!”吕文德道:“老子是四川制置使,汉中本就归老子管,上个奏折,举荐个兄弟……就你吕老三,你去知兴元府便是。”
         吕文福大喜,又问道:“那李瑕呢?”
         “这收复汉中的功劳,老子不要了。”
         “为何?!这到手的大功……”
         “蠢材!”吕文德啐道:“你蒙了眼,收复汉中、驻守汉中,两回事,懂吗?!”
         吕文福显然不懂。
         吕文德没那耐心与他解释,拍着扶手,道:“老子偏不接李瑕的招,偏就如实上报朝廷。李瑕私自出兵,伪造军令,唆使王坚、张珏……”
         “大哥?!这是两败俱伤啊!”
         “不,你不懂。”
         吕文德向东南方向一拱手,道:“重要的是陛下的看法,陛下喜欢老实人。”
         他罢,“嘿”地一声笑出来,显得极是憨厚。
         能任帅一方,吕文先首先很明白该如何当官。
         吕文福若有所悟。
         他一思忖,也渐渐明白过来。
         李瑕名义上知益州事,实际已主政成都府。再加上斩蒙古主、退蒙军、收复汉中的大功,往上一升,便有可能与吕文德分庭抗礼。
         两人之间,必须调走一个。
         那么,能留下的,只能是陛下信得过的。
         而不是看功劳。
         “大哥,李瑕不是想要调到京湖吗?我们再传信给恩相。只言李瑕跋扈,镇不住他,先把人调走,然后再找机会……”
         吕文福话到这里,手刀一划。
         ~~
         汉中。
         李瑕与张珏走在田垄间。
         立春已过,开耕稍有些晚了。
         但毕竟还是二月上旬,依旧是开垦的好时节。
         “原来君玉兄对屯田之事如此了解?”
         “来惭愧,随王将军守钓鱼城数年,多数时候便是在田间种地。”
         张珏着,却是道:“但,若蒙鞑再次入侵,汉中必为首当其冲之地。依我所见,眼下不该召流民归乡屯田,宜寻一高山,筑山垒……”
         “蒙鞑不会那么快入侵。”李瑕道,“在那之前,必须是由我们北伐,否则必亡。”
         “北伐。”张珏喃喃了一句。
         他许久才回过神来,开口又问道:“非瑜想过没有?朝廷未必会命你我留戍汉中……”
         “想过。”李瑕坦然道:“我欲谋四川制置使之位,君玉支持我吗?”
         张珏愣了愣,苦笑起来。
         这是他认识李瑕以来,第一次听李瑕想要谋官。
         “我能如何支持?”
         “请君玉兄弹劾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