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终宋 > 第730章 主动
         《孙子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换言之,十万大军出征,要有七十万户人家停止原本的农业生产,专门供给军需。
         当今天下,能有这个实力的军阀,李璮确实算一个。
         而占地千里、坐拥川陕的李瑕没有这个实力,因为李瑕底子太弱。
         就川陕那点可怜的积蓄,一旦叫百姓“不得操事”,百姓首先就得饿死,又何谈“专门”供给军需?
         为何李瑕拿下关陇,忽必烈却依旧有足够的钱粮用于北征阿里不哥?在于“积蓄”二字。
         自从蒙军攻入蜀地,到李瑕收复汉中,整整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间杀光了九成人口、抢走了所有粮食财物,不是靠把土地抢回来三五年就能挽回国力的。
         这是积蓄的差别。
         连宋廷都没有这个供应十万大军远征的实力,守了二三十年,“国库”已一穷二白。
         反而就是这个李璮,自其父李全身死,继承益都行省总管至今已历经三十一年。
         山东是地阔人稠之地,三十一年来李璮储存粮草、截留盐课,蒙哥每次征调诸路兵马,他都诡辞不至。
         如此积蓄下来,使李璮有了看似强大的纸面实力。
         这也是他让史天泽、李瑕都起兵响应他、奉他为王的底气。
         ……
         史天泽承认李璮有实力,可惜,没有与其实力相配的能力。
         山东是地阔人稠,但也无险可守。
         李璮一旦起兵,就只能直扑燕京、依托燕山防线阻击蒙军主力南下,其他的任何结果,都只能算是失败。
         若做不到,那不如趁早南逃,依托于宋国的江淮防线保命。
         守着济南算什么?守得再久也是输。
         有些事,结果在最初做选择时就已经注定了……
         偶尔史天泽也会想到自己与李璮的那一纸盟书,只觉李璮未免太过狂妄,也太过单纯。
         正是在这种心境中,他披上盔甲,准备提兵出征。
         开封这边只出兵一万余人,其余各路兵马将会在抵达济南后陆续集结。
         誓师之后,史天泽正要下点将台,长子史格已快步赶上。
         “父亲,峡州方面已探到有兵马西来。”
         史天泽不动声色,又走了几步,避开周围的将领,才问道:“李瑕这么快出兵了?”
         他着实惊讶于李瑕动作之快。
         眼下这形势,李璮才公然叛乱不过一个多月,蒙古大军都还在征发,赵宋则还无动静……谁能想到,最先出兵的竟是李瑕。
         比起李璮的优柔寡断,李瑕却是每次都抢占先手。
         但也无妨。
         之所以让王荛去汉中鼓唇摇舌,本就是为了诓出李瑕的主力,以一举击败。
         河南、山西一带早已做好战略布署。
         董文炳主持洛阳防御,坚壁清野;史权镇守唐州、邓州一带,封锁包围;阿合马已亲赴河中府,命刘整、杨大渊于黄河上游编练水师。
         一旦李瑕率主力出潼关,董文炳将拒之于洛阳,史权则北上包围或出兵武关道,山西兵力将迅速渡过黄河,包围潼关,封锁其归路,将其主力歼灭在豫西通道。
         这仅是东线,西线则还有阿术。
         “阿合马……”
         史天泽开口才说了三个字,却听史格已说了下一句。
         “李瑕带了两千骑兵,由南面绕过洛阳,尚不知其意图……”
         “你说什么?只两千?骑兵?”
         ~~
         永宁县。
         永宁古称“崤地”,是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官道所在,位置自是十分重要。
         如今守着永宁的蒙古将领名叫“忽撒蛮”。
         忽撒蛮虽只守着这个小小的永宁县,官职却是不小,不仅是万户总管,还有一千户的食邑。
         因为他是木华黎的后裔。
         木华黎的儿子很能生,故而孙子、曾孙、玄孙封官封爵者很多,洛阳一带其后裔也很多,忽撒蛮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他之所以封在永宁县,一则此处靠近洛阳这繁华大都,二则永宁县域内有金矿,就在县西南的熊耳山脉当中……
         中统三年,三月十七日,忽撒蛮听说宋人出兵洛阳,非常诧异。
         “家养的小狗竟然敢来攻打猛虎?”
         “成吉思汗的子孙争夺汗位时,名叫李瑕的小狗叼走了关中这块掉落在一边的骨头,现在又想要咬下河南这块肥肉。”
         答话的是他麾下最聪明的奥鲁官,名叫孛秃。
         孛秃不仅会说汉话,还随着萨满学过回鹘文,甚至还会一部分汉字,平时为忽撒蛮记录金矿的收成。
         此时才有信使从洛阳回来,孛秃便负责给忽撒蛮通报战况。
         忽撒蛮听了却是翻了个白眼,问道:“然后呢?那些汉军打不过这只小狗?”
         “依董文炳说的那些话,意思是本想把小狗引到笼子里来。”孛秃道:“但董文炳没想到小狗有两千骑兵,怕把他的笼子给顶翻了。”
         “然后呢?需要我带领勇士出击吗?”
         孛秃道:“董文炳是说,希望我们关闭城门,封锁住崤道,把李瑕堵在洛阳以西。”
         “无用的汉军。该做的是击败李瑕,而不是堵住他!”
         忽撒蛮骂了一句,显得颇为不屑。
         他只有一千户的食邑,却可拉拢出两个千人队。
         当然不会全是蒙古勇士,其中大部分都是回回人、汉人。但猛虎领着羊群,也能让羊群变成老虎。
         木华黎的子孙,自是看不起懦弱的宋人,哪怕对方是一个王爵。
         没过多久,鸣镝声响。
         一道狼烟也从永宁城头上腾起……
         ~~
         李瑕的战略目的很简单。
         他要尽力袭扰河南,牵制史天泽的兵力。
         不管这难不难、险不险,他只知道一点,即在李璮还在时与忽必烈开战,一定会比等李璮覆灭了再开战要轻松得多。
         眼下是春耕的时候,以骑兵打出潼关,将战场推到潼关以西。
         他知道黄河上有蒙军水师在埋伏,所以,他只带两千骑兵,而不抽调黄河防线以及潼关的守军。
         这反而让山西的蒙军将领难以抉择,要不要渡黄河攻关中?
         关中主力尚在,对蒙军而言,渡河强攻显然不是好的时机,而李瑕仅有两千人,用河洛的兵马包围就足够了。
         对李瑕而言,要做的就是让蒙军知道,仅凭河洛的兵马还围不住他这两千人。
         只要他小胜两场,就能作出有可能攻下开封的姿态,逼得山西的蒙军支援,或逼得史天泽不敢离开。
         相当于以少量兵力,打乱了蒙军在山西、河南的布局。
         所以说,李瑕的战略目的不在于攻城略地,只是“打乱”二字。
         把对方的布局打乱了,就相当于占据了主动。
         ……
         而眼下的情况是,坐镇洛阳的蒙古将领也被李瑕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的战略布置没能防住突然杀出的两千骑兵,只好等他孤军深入再重新包围。
         李瑕没有攻城的实力,只希望尽快找到某个蒙古贵族的庄园,劫掳一番。
         他正在学习小股骑兵的纵深战术,用得还不是太熟练……
         这日,才行过崤山道,忽见前方腾起狼烟。
         这是李瑕路过的第三个县城,他本以为又会是坚壁清野,再吃一个闭门羹。不想,望筒看去,只见前方烟尘滚滚。
         不多时,探马回报。
         “敌兵杀上来了!”
         ~~
         这次随李瑕出征的有两个骑兵统领,一是胡勒根,二是李泽怡,大概算是李瑕麾下骑术最高超的两个将领。
         听得前方号角阵阵,胡勒根原是半点不慌的。
         这种骑兵深入的打法,本就是他以前常做的……比如,被李瑕俘虏时,他正是跟着千夫长孤军深入到庆符。
         他跨坐在马上,双脚踩着马蹬努力站高,终于看到尘烟中出现了敌兵的大旗,之后,忽然惊呼了一声。
         “是木华黎的子孙!长生天……木华黎……”
         周围那些归附李瑕的蒙古人纷纷变色。
         木华黎是被成吉思汗破格封为国王、赐下九斿白纛的异姓功臣,在蒙古人眼里如战神般的存在。
         此时虽然只有其子孙抬着其旗号出现,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威慑。
         “是木……”
         “当!”
         一声响,李瑕策马而上,用长槊敲打着胡勒根的头盔。
         “木华黎死了四十年了,论天下英雄,只看今朝……”
         ~~
         忽撒蛮并不知董文炳、史天泽这些汉军世侯想如何与李瑕打。
         他也根本就不了解李瑕。
         他只知道木华黎的子孙不会让软弱的宋人欺负到头上来。
         于是,他跨上战马,领着他的两个千人队便引上了向西面而来的骑兵。
         但木华黎已经死了四十年了,忽撒蛮这个曾孙,享福也享了三十余年。
         他虽然还记得祖先的荣耀与战功,却没意识到,数十、近百个家族子弟里,还能战的只有区区几人……不包括脑满肠肥的他。
         当忽撒蛮扛着带着祖先名字的战旗冲上战场,才发现,那个“软弱的宋人”麾下,全是已经投降过去了的蒙古勇士……
         ……
         两日之后,两颗头颅和一面旗帜被送到洛阳。
         随之带给董文炳的,还有一封李瑕的信。
         没有人代写与润色,显得十分潦草。
         “尔辈将中原百姓按户编籍,充作蒙人食邑,视蒙人为主,顶礼膜拜。李某不然,可驱蒙卒而战,今先废木华黎家河洛食邑一千户,来日再废其东平食邑四万户,必使天下百姓无一户为蒙人食邑……尔辈既作蒙人奴才,可来拦阻。”
         董文炳抬起头,看向忽撒蛮与孛秃的头颅,愣了好一会。
         “去告诉史帅,李瑕是想激怒我们,但不必乱,只有两千人而已,史帅可继续东征平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