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终宋 > 第630章 祁山道(为盟主“昵称不是空白”加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小说网] http://www.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崖山。


        

几个蒙古汉军探马登高望远,环目看去,山川无异动,唯有山下道路上的兵马如流水一般过去。


        

这地方当然不会有伏兵,他们上来之前就知道。无非是看几眼,就下了山。


        

望远处,搂虎收起望筒,从树丛间出来,到山阴处,拨开树木。


        

一个藏兵窖显出来,一列列带着草帽的宋军士卒无声地钻出来,自觉地回到埋伏点趴好。


        

搂虎四下又看了看,领人缩进灌木丛中,掀开树枝,露出里面的一门大炮。


        

他自始至终没说话,心想的是“准备了两个多月,若还能被你们探到,老子配被叫南蛮子吗?”


        

拿起望筒,他眯眼看向山道。


        

先过去了两个千人队的先锋骑兵。


        

之后,是蒙古汉军骑兵带着被剥了甲的蒙古俘虏,急行军,走了整整三个多时辰。


        

“两千人看押,俘虏差不多一万人。”搂虎心里想到。


        

再继续望去,才看到蒙古汉军主力。


        

夕阳已在远处的山间落下,山道上的过境敌骑始终没有停歇的架势。


        

没看到辎重队,每个士卒有二到三匹马,驮着口粮。


        

搂虎不由咂舌。


        

“娘的,两三万人打不住咧。”


        

……


        

月落日升。


        

又是一个清晨。


        

一只草爬子爬上了陆秀夫的后脖颈,爬到草帽与头发之间,不一会儿又钻出来,在耳朵处下嘴。


        

开始吸血。


        

趴在草木间的陆秀夫有些烦躁。


        

秦岭山林里最让他讨厌的就是这些了。


        

李瑕给了他一小罐蒸酒,说是被咬了要抹一抹。


        

但此时陆秀夫却不敢拿出来,也只好忍着。


        

他目光看向前面隐在树林里的李瑕,心里忽然想到一桩小事。


        

若后世史书写这一场战事会如何呢?


        

“咸定元年春,扬声由子午谷取镐,使部将为疑军,出大散关,蒙元帅良臣举众进祁山,瑕身率诸军,伏之。”


        

大概也只有这一句了。


        

那些未雨绸缪的诱敌之计,想必无人知晓、无人记录,只留下只言片语供后世揣测。


        

陆秀夫是不打算详细记下来的,以免下一次这些算计便不好用了。


        

如果能胜,世人大概只会说“汪良臣真傻,大战方歇,便想一战平汉中。”


        

世人常常不愿相信旁人勤劳刻苦的力量,做成之前说“你不行的”,做成之后说“你运气真好”。


        

因此,同样勤劳刻苦的陆秀夫能体会到李瑕的身上的傲骨与孤独。


        

收回心神,陆秀夫向李瑕看去,只见那个披着草木的身影仿佛已与山林融合在一起。


        

又是一个夜晚。


        

蒙古汉军夜里没有扎营,就地歇了四个时辰,便继续急行。


        

等太阳再出来,已是遭遇的第三日。


        

山道上的敌军竟还未完全走完,但用望筒已能望到队伍的尽头。


        

再让他们走上一日,先锋只怕快要到阳平关了。


        

终于,李瑕动了,开口道了一句。


        

“将近四万人。”


        

~~


        

四万骑兵行军能拉开多远的距离?


        

若不散得太远,大概是前后四百余里。


        

四百里有多长?


        

相当于从临安到华亭县。


        

而祁山道,从阳平关走到天水共一千余里。


        

换言之,陇西骑兵的一道军令从阵首传到阵尾,需要一日多的光景,还是在换马狂奔的情况下。


        

哪怕是扣除一万俘虏,汪良臣竟还调动了三万的兵力。


        

这让李瑕颇为惊讶。


        

他没想到,汪良臣六万兵力,在与浑都海决战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实力。


        

倒是有个感慨……当忽必烈以汉制登基,必将引来蒙古人最强烈的憎恶,与汉人失去的尊严一样,它们都能随着史笔、歌谣流传下来。


        

但对于当世大部分人而言,这些情绪都是不如活着重要。


        

所以,当汪良臣扬起屠刀,浑都海麾下的兵马也就那样了。


        

在这一点上,蒙古人并不比别的人硬气。


        

北人能忍受的委屈,蒙古人也能忍。


        

“真以为蒙古骑兵不可战胜?”


        

那又何必口口声声谈什么汉家威仪?!


        

一念及此,李瑕起身,扬起大旗。


        

哨声起。


        

号角声起……


        

此时,蒙古汉军最后一个千人队才堪堪走进预设的伏击点。


        

“轰!”


        

铜制的炮管一声闷响,直接吐出一颗火炮,落在对面的山腰处。


        

这是预设好的位置,对面山腰已被挖掘过,炮弹落处,上面正是一片巨大山石。


        

引绳燃尽,一声巨响,仿佛天塌地陷。


        

似乎是半座山直接向下砸来。


        

阴影罩了下来,然后……


        

“嘭!!”


        

灰尘漫天,惊马嘶鸣。


        

“轰!”


        

又是一颗炮弹被吐出,山崩地裂还在继续。


        

同时,一座座砲车上的树叶被拿掉,震天雷被点燃,抛出,落往山道中混乱的军阵……


        

~~


        

崎岖的山路往东蜿蜒两百里。


        

汪良臣正在思考利州之事……


        

之所以要将陇西兵力倾巢带出,战略目的不仅是解京兆府之围,也不仅是汉中,更重要的是一举收复利州、夺回剑门关。


        

为何?


        

于国而言,将兵线推回到剑门关,方不会使宋军再掺和汗位之争。


        

于家而言,汪家子弟个个出众,封总帅、都元帅、权都元帅、奥鲁元帅者太多了,不宜只聚于陇西一地,必须尽快扩张地盘。


        

眼下是个难得的机会。


        

陇西一战前,他故意以未得诏旨为由推托,不愿出战,廉希宪遂将其所佩虎符授之,称奉有密旨,命他为陕西总帅,全权统领陕西军备。


        

出征前,他并未将计划报于廉希宪。


        

因为“京兆府被围了,消息都递不出”,不管是不是,总之事后他有这个说辞。


        

危局之中,只好果断出兵,攻汉中先解京兆之围。再长驱利州,正可将汪家之势力恢复到二哥战死之前。


        

他汪良臣,还真没有太多私心。


        

若说有,也只有想为二哥汪德臣报仇雪恨的决心、收回二哥经营多年之事业的一腔热忱。


        

故而,一万俘虏用于攻坚沿途关隘、城池时消耗。


        

三万战兵用于分堵北面陈仓道、子午道宋军回援,堵住南面米仓道、荔枝道的宋军援军;攻下汉中城后还要分镇汉中各州县;之后还有利州、剑门关……


        

倾巢而出,代表着汪良臣的志向、野心、胆魄。


        

得陇望蜀,望的是整个蜀。


        

一场大胜,汪良臣有这个资格……


        

“轰!”


        

跨下战马突然受惊,仰起前蹄,嘶鸣不已。


        

汪良臣勒住惊马,抬头一看,正前方的山顶上轰然炸开,巨石摇摇欲坠着,轰然砸落。


        

“咴??!”


        

“嘭!”


        

灰尘中,还来不及喊出口,后方又是一片混乱……


        

“敌袭!”


        

“震天雷!”


        

“嘭!”


        

“……”


        

~~


        

李瑕做计划时,最大限度的考虑是七万人进祁山道,相应的安排也有。


        

但其实他心理的估算是来两万五千人左右。


        

他埋伏在大崖山,这是尾,到阳平关正好可容纳七万人的行军道路。


        

伏击开始时,由李瑕所在的“尾”最先发起攻势,封锁敌军退路。


        

往东方向,整条祁山道都有布置伏兵,开凿山南面的小道以迅速移动……这也是他在祁山道需要布置两个多月的理由之一。


        

至于四门大炮,摆放在三百五十余里之间。


        

若来的是两万或三万人,中间两门炮可直接轰杀主将。若在四万到六万人,中间两门炮也可截断敌阵,将整个敌阵分割为五到六段,将敌军指挥切断。


        

之后,居高临下以火炮、石砲、震天雷、箭矢等等轰击敌阵,在物资告罄之前让敌军崩溃投降。


        

李瑕的物资准备得十分充足……


        

而敌方要想在这个地形中反败为胜,大战略上几乎不可能,只能通过各个小战场。


        

宋军八千精锐分守四百余里之山道,必然有炮火、木石、箭矢覆盖不到之处,若身处其中的将领们能迅速组织反攻,攻上山来,一点点消灭山上的伏兵,直到大部兵马冷静下来,犹有翻盘的机会。


        

李瑕认为,敌方这个机会有,但不大。


        

局部战场的麻烦也必然有,这才是这一战的难处。


        

李瑕始终在分析着这些,越是大战,越是冷静。


        

至于这一战对他有多大的意义他此时不会去想。


        

一切期待与热情已被他抛开,他甚至不去听那些爆炸声、喊叫声。


        

就像是,只有自己的呼吸声。


        

像是赛场上,他从不去听喝彩与谩骂,他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判断自己的节奏是否有错,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


        

这是伏击,先不必理会对手的反应,对手也反应不过来。


        

先把布置的一切实施下去……


        

~~


        

而整个战场上,只有李瑕一人还如此冷静。


        

连绵四百余里山道,四万骑兵已陷在无比的惊慌混乱当中。


        

八千伏兵,分为四十个伏击点,每个伏击点两百人左右。


        

而每三四个伏击点由一个统制或统领指挥。


        

李瑕之所以带了大量的将领,就是因为地形狭长,他需要保证各个伏击点都能独立指挥。


        

在这一方面,他也比汪良臣有大多优势。


        

两个多月的布置,为的便是全歼敌方主力……


        

~~


        

“干!火油!震天雷!”


        

王益心指挥着用大炮封路,之后抬手一指,指向了山道间汪良臣的大纛。


        

“老子去你娘的……传令昝万寿、瞿文,看到那没有?!主将!火油给我砲过去!快啊!”


        

他吼到再大声也没用。


        

真正传递出命令的是那两柄信旗,正在快速指动。


        

号角声急促。


        

数里之外另一个山头,昝万寿匆匆抬起望筒看了一眼,大骂一声,亲自冲向砲车。


        

昝万寿投靠李瑕早,因此去岁就得以兼领城固县驻防兵,相当于汉中以东的驻军,领五百精锐。


        

他有调兵之权,统兵之权则归城固驻军部将瞿文。


        

彼此都是蜀帅一系,他们平日相处得融洽,训练得也好,这次才被调了过来。


        

到了祁山道之后,昝万寿与瞿文各分一半人手,驻两个山头。


        

他这个县尉似乎是军中最没经验的一个,但好在两个多月来,训练的都是这些事。


        

事实上,每年川蜀作战都是各州县驻防军集结起来,他们这八千精锐,已磨合得远胜过任何一支蜀中精兵。


        

此时,武进士的天赋便显示出来。


        

“石脂火球!快!”


        

昝万寿抬手一指,迅速调转砲车,对准了汪良臣的帅旗。


        

“呼……呼……”


        

他呼吸很大声。


        

汪良臣的大纛离他很近。


        

因为敌军的阵线拉得比设想中长,故而伏击发动之时,汪良臣已行过了刘金锁、鲍三、熊山等人的攻击范围。


        

“斩将!斩将!斩将!”


        

昝万寿心里只有这一念头。


        

他要立大功。


        

他确定李节帅没看错人,他昝万寿,行!


        

终于,一个个石脂火球被放在砲车上,火把点燃。


        

昝万寿冲进士卒当中,与他们用力拉动砲车。


        

有火星落下,漫天都是火焰发出的噼里啪啦声。


        

第一拨砲射而出的火球已砸落进蒙古汉军之中。


        

昝万寿拿望筒又看了一眼,混乱中已不好找到汪良臣,但大纛还在。


        

再转头,只见瞿文设伏的另一个山头上,已有震天雷向大纛方向砸落。


        

昝万寿当即大喝。


        

“继续!石脂火球!”


        

他不管大炮发射之后到现在这片刻工夫汪良臣躲到那里,眼下先要把火势点起来。


        

军议时说得很明白——


        

伏击开始,先封锁道路、击杀敌方主将……


        

~~


        

“嘭!”


        

二十余颗石脂火球落下,其中一颗正砸碎在汪良臣面前十余步。


        

火焰炸开,点燃了好几个蒙古汉军士卒,火苗迅速窜高。


        

凄厉的惨叫声响起。地上的杂草、干粮也迅速起火。


        

那火球中还流出石脂,流过之处,又迅速腾起大火。


        

汪良臣策马后撤,还想要下令……


        

“嘭!”


        

又是二十余颗火球砸落,顷刻便将这一片燃成火海。


        

汪良臣转头看去,见插着大纛的马车周围火势已不可能扑灭。


        

“下马步战!攻山!”


        

他终于下了第一道军令。


        

“下马步战!攻山……啊!”


        

“轰!”


        

旗令官还在传令,一颗震天雷正落在他面前不远,突然爆开。


        

汪良臣才翻身下马,忽然感到腿上一片灼热,低头一看,腿上已燃起大火。


        

“元帅!”


        

他就地一滚,已有亲兵冲上来,疯狂扑他身上的火焰。


        

战马悲鸣,已开始横冲直撞。


        

“攻山!攻山!”


        

汪良臣痛得额头上汗水直冒,嘶喊不已。


        

有亲兵扑着火已被烧起来,惨叫着挣扎着,没人管。周围人要么在疯狂逃窜,要么正在拿沙土帮汪良臣灭火。


        

“啊!”


        

被点燃的亲兵倒地翻滚,状若疯魔,想要向同袍求救。


        

有人拿起长矛,一矛刺出,将他捅翻在地,继续扬起沙土救汪良臣。


        

“大帅!快走!”


        

终于,汪良臣挣扎起身,痛得眉头直皱,径直向山地上冲去。


        

“带我的帅旗!攻山!”


        

“轰!”


        

“轰!”


        

宋军在一个山头抛出火球,在另一个山头抛出震天雷,竟是越来越密,齐攻向大纛。


        

拉车的马匹受惊到不可控制,缰绳被人斩断。


        

终于,大纛缓缓倒下,砸落在大火之中。


        

烈火吞噬旗帜,如长大了一般。


        

整段山道上都是火。


        

汪良臣转头四顾,竟只见到一片烈焰,衬得他双眼都是一片通红。


        

“七弟!七弟!”


        

他还在狂奔,混乱中寻找着自己的副帅汪清臣。


        

~~


        

在更远处的另一座山头上,王益心刚刚用大炮轰塌了山体,堵死了山道。


        

他端起望筒,望向了敌方主将所在的方向,抬手一指。


        

大炮缓缓被推动,转个方向,对准了蒙古汉军最密集之地。


        

“开炮!”


        

王益心开口,声音已有些沙哑。


        

他不算一个好的指挥,太过激动了。


        

好在,虽然吼得再大声也不会有更大的作用,但沙哑的声音也一样有用。


        

“开炮!”


        

“轰!”


        

又是一声闷响,炮弹喷射……


        

~~


        

“传令下去!告诉我七弟!攻山!攻山!”


        

汪良臣拄着大刀向山顶猛冲。


        

他没有了大纛,传令官也找不到了。


        

何况这么长的道路被切断,他不可能指挥得动全军,只能指望各个将领自发领兵杀上山头,一点点清除伏兵。


        

换句话说,有无他这个主将,差别已不算太大。


        

但,他有三万大军加一万俘虏,哪怕只有小小一部分人反应过来也能慢慢扳回局势。


        

当然,未必是由汪良臣。


        

反而是汪良臣受到的攻势最凶猛。


        

“攻山!都给我喊,下马攻山!只有攻山才能活……”


        

“轰!”


        

汪良臣转头看去。


        

就在东面百余步远,数十人正被炸飞。


        

火光闪过。


        

血肉纷飞,肢体散落一地。


        

热风迎面而来,带着腥臭、硫磺的气味。


        

有血雨落在脸上。


        

身后的士卒大叫着逃离开来。


        

火球、震天雷、炮火像是永不歇息。


        

“……”


        

火焰又袭卷到汪良臣身后,他突然有了一个很可笑的想法。


        

上战场杀敌之人,总有种错觉,就仿佛大将是有强弱之分的,战胜了浑都海,他汪良臣就比浑都海更强……或者说,更不容易死。


        

不是。


        

战场上每一个人,都同样会死,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死在更强的人手上。


        

阎王爷没耐心排个名将榜,按顺序勾生死册。


        

命硬些,命薄些,都很脆弱。


        

战场上,死,就是……突然之间。


        

汪良臣挥散念头,冲向山林。


        

他的披风已着了火,他大步奔跑着,像是想逃过火焰的追杀。


        

然后,火焰吞没过来。


        

“轰!”


        

又一颗炮弹击在官道之上,碎肉如雨。


        

摧肝裂胆。


        

打仗的胜与败,常常在于某一方认为自己要败了。


        

已没人再来为汪良臣扑火。


        

什么一战威震北地,什么收复汉中,兵指利州……只剩下凄厉的痛喊。


        

“啊!”


        

“啊……”


        

------题外话------


        

感谢“昵称不是空白”的盟主打赏,按盟主牌子顺序先加更一单,以示感激~~明天还有一位盟主加章~~求订阅,求月票~~对了,地图在评论区、加精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