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镇北王 > 第974章 有钱了不知该怎么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小说网] http://www.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宁有北蛮这个永远无法消除的大敌,这就注定了要时常面临隐患。


        

只是可惜两方距离太远,无法与蛮族联系到,否则两方联合,同时进攻大宁,必能成事……


        

不过话说回来,大宁皇帝可真是够鸡贼的,竟然隐瞒行程前去北方。


        

必然是情势严重,否则一国之君岂会亲至?


        

镇边军已经成立。


        

是以他原来的玄甲军为基础组建而成,战力卓越,绝非以前可比。


        

他并不着急,而是在等着情报。


        

战争不能轻易开启,大梁还未真正从之前的战败中走出,准备还不充足。


        

朱镇很清楚。


        

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鼓作气赢得胜利,对他们来说,机会只有一次。


        

否则把士气都折腾光了。


        

他在耐心的等待。


        

什么时候,边境北部敌军开始调动了,那么就是大宁遇到的问题严重了。


        

最好,大宁皇帝死在北夷!


        

朱镇不无恶意的想着。


        

不过未雨绸缪也未尝不可,他这次亲来边境,一是组建成立镇边军,二是为出兵做准备。


        

只要确定了大宁遭受到蛮族攻战,他就不会有任何犹豫。


        

他的父皇梁武帝,已经给了他职权。


        

同时,魏国那边也会立即响应出兵,这样的话,五年之期就会提前了……


        

国内国外,都在紧密关注着。


        

在过了深秋,第一场雪到来之际。


        

关宁终于回来了!


        

还未出南蛮之地,他便收到内阁送来的紧急情报。


        

不过也不着急。


        

因为根本就没发生什么。


        

朝堂有些不稳,大臣们有些浮躁,这也很正常。


        

毕竟他离开京城这么久。


        

至于梁国那边的动向?


        

关宁也不在乎。


        

首先可以确定梁国不会轻易开启战端,他们必须要保证有准确的消息才行。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这是梁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因为他们已经经不起失败。


        

再来一次,不用别人进攻,梁国自己就崩溃了。


        

那么他们就要确定,蛮族大军正进攻大宁,或者北征失败,需要更多兵力的投入。


        

大宁无法同时双线作战。


        

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是得胜而归,还取得了大捷。


        

镇北军除去白绍元率领的三万,其余全部调回。


        

也没什么影响,原本边境就有五万驻军。


        

折损的兵力也能很快补充。


        

因为有足够的战马。


        

梁国若是在年初,他刚出发时开战或许能占到便宜,现在不行了。


        

已经丧失了最佳进攻时机。


        

不必理会。


        

若要进攻,开打便是,还真当怕他不成……


        

至于他们所考虑的蛮族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关宁毫不在意。


        

回国后,并未立即回上京,还去辽州蛮族自治区看了一趟。


        

自治区跟他初春来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很多毡房都变成了正常的房屋。


        

这也是农耕最基本的定居生活。


        

在地方官府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家园。


        

自治区内,第一个私塾成立,并已在正常授课。


        

生员没有条件。


        

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你想学习,都可以来学习,而且是免费的。


        

私塾的老师,都是以前的老童生。


        

因为新学推广他们失业了,来这里也算是在就业。


        

在其周边划分的地域,已有大片荒野开垦出来,明年开春就能耕种。


        

这些都是在地方官府派专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


        

关宁详细了解过。


        

这帮人干活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外人都说蛮族人好战勇猛,却忽略了他们其他优良品质,比如踏实肯干。


        

繁重的农活在他们看来比之放牧要轻松的多,很多蛮族女人就能把活全包了。


        

在统一指导下,他们学的很快。


        

这让关宁很满意。


        

大宁北方几个州有大片的土地,因为人口短缺,无人开垦而荒芜,蛮族人搬迁过来,就能把这些地开发出来。


        

产出粮食他们也会上缴地方官府,比例远高于正常税收。


        

而蛮族人还对你感恩戴德,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百姓与在自治区生活的蛮人又增加了沟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让关宁确定了自己走的路线是没有错的。


        

民族融合,才是王道。


        

反正回来的也晚了,也就不着急了,索性把该办的事情办完。


        

关宁没有回京。


        

他才开始了当初所说的北方巡视。


        

振兴北方是他很早就有的计划,关外一直都是贫穷之地。


        

曾有蛮族侵袭,人口迁移导致人口短缺严重。


        

而且北方天然在地理上就比南方要干旱,也影响到庄稼收成问题。


        

关宁没有空闲全部巡视。


        

他便在云州镇北王府,把几个州的州牧主官找来。


        

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提问题。


        

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关宁之所以敢放出豪言,就是因为他有钱了!


        

这次北征,收获颇丰。


        

别的不说,光白绍元抢掠的阿速特王庭,就不知带回多少黄金。


        

具体数额还未统计出来。


        

因为各种形状的都有,不是像大宁那样有斤称的锭子。


        

总之是很多。


        

有钱了就要花出去。


        

怎么花是个问题。


        

各州主官提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归根结底不过两字,水利!


        

这是北方的实际情况。


        

很多耕地都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而难以有好的收成,甚至颗粒无收!


        

发展农业肯定是没错的。


        

农耕是一切的基础。


        

众多官员都认为以工代赈是个不错的法子。


        

既让百姓有了额外收入,又把工程做了出来。


        

一项惠民水利工程可是能造福几代人。


        

没问题!


        

关宁大手一挥,直接允诺。


        

给你们时间合计,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和预算上报朝廷,由朝廷拨款来办。


        

别说,有几位官员还提前有准备,早就做好了,直接交给了关宁。


        

自从以工代赈这个法子提出,并取得成功,地方上都想尽办法的争取。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在位能做出一项工程,可能就青史留名。


        

关宁知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其中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