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 第049章元宵节
         上了梁,屋顶盖起来就很快,只用五天,两幢房子的屋顶就全盖好了。
         似锦夫妻两个自住的房屋是用瓦盖的屋顶,给下人们住的房子是用厚厚的茅草盖的屋顶。
         不用瓦片,是因为她夫妻二人打算有钱了也给下人们盖砖瓦房,这泥砖房只不过是过度,不用盖的那么好。
         房子虽然大致盖好了,可是门窗还没安,还不能住人。
         良笙在乡亲们的介绍下去邻村请了倪木匠做门窗。
         似锦当时设计房屋的时候把浴室和厨房设计在玄关的左右,就是为了干湿分离,住着舒服。
         再怎么说她来自前世的现代社会,比古代的普通老百姓贪享受一些。
         于是让良笙跟木匠师傅说,能不能在堂屋和两间卧房里铺上木地板。
         古代的大户人家的房屋也铺木地板,所以很多木匠都会铺木地板。
         倪木匠说能,不过铺木地板至少得十两银子,这还不算工钱。
         良笙在过年前靠着打猎赚了百来两银子,花十两银子铺个木地板对他而言不是啥难事,因此点头答应了。
         很快就到了元宵节,过完元宵节这年就算过完了。
         所以元宵节那天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结伴去镇上逛花灯,大柱媳妇和一群村妇特意来叫似锦一起去。
         良笙替她婉拒了,说他会陪着似锦去逛花灯。
         惹得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打趣,说他们是秤不离砣,公不离婆,一刻都分不开。
         酉时不到,吃过汤圆,夫妻俩携手一起逛花灯。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荷花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子,可这一天却格外热闹。
         街上人群攘攘,店家挂出了各色灯笼,光盛白昼,更引得人流中欢声笑语一片。
         似锦素来不喜欢人多,良笙便带着她只在人群松散处闲逛赏灯,倒也颇自得其乐。
         路边售灯的一个精明的小贩见他二人如此甜腻,猜测不是新婚小两口,就是订了亲的男女,这个时候的男人最舍得为女人花钱。
         连忙殷勤招呼:“这位爷,买盏灯吧,小人的灯都是用寺庙旁边的竹子编的,日夜受佛光佛香浸染,特别有灵性,一会儿拿去前面的仙女河放了,保证公子心想事成!”
         放灯?
         似锦还没放过灯呢,因此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良笙看了好笑,问她喜欢哪盏灯,买一盏,两人一起去放灯。
         小摊贩卖的花灯盏盏精致,也不知道细细的竹丝是如何编出这么多小巧精致的灯笼。
         似锦挑了好一会儿,选了一盏并蹄莲灯。
         良笙笑着付了碎银,见小贩要找钱,摆手道:“剩下的银钱不要找了,祝小哥发个大利市,一年都财源滚滚。”
         “小人谢爷赏钱,爷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小贩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好听话也张口就来。
         似锦拿着那盏并蹄莲花灯花和良笙一路打听着向仙女河走去。
         仙女河畔已经聚满了青年男女,河里漂浮的花灯和天上的繁星互相辉映,那画面说不出的美。
         夫妻俩选了一段清净的地方蹲了下来,两人一起小心翼翼的把花灯点亮,一起放在水里,看着它慢慢漂远。
         直到看不清了,两人这才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来。
         似锦笑着问:“你许的什么愿?”
         良笙在她耳边温柔道:“我要我们一辈子在一起。”
         然后问:“你呢。”
         似锦和他许的是一样的愿,却故意不告诉他:“你猜!”说罢,往前跑去,惹得良笙在后面追。
         良笙很快就追上了她,背着她回家。
         刚出镇子,似锦就看见前方有个红衣女子和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钻进了路边的小树林,不禁诧异的问良笙:“刚才那个红衣女子是不是红梅?”
         良笙毕竟是有武功的人,目力比她好,肯定的点了点头:“是。”
         似锦便没吭声了。
         虽然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不少青年男女趁着这天约会,可只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怎么可能钻树林?
         红梅这是——伤风败俗?!
         不过又不关他夫妻两个的事,似锦和良笙谁都没理会,更没声张。
         转眼元宵节过去好几天了,良笙该去学堂报到了。
         一大早,似锦就给他收拾好了文房四宝,用书生用的书篓装了起来。
         还特意包了皮薄馅多的羊肉馄饨让他热热的吃了去上学。
         良笙出门时,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以后家里就全靠你了。”
         似锦捶了他一下:“快出门吧,要好好念书哦,不然不给饭你吃。”
         良笙十分无奈的笑了笑。
         不就是考个秀才吗,说得好像多难似的。
         里正开学堂的发小虽然自己不是秀才,可是荷花镇唯一的一个秀才——里正的长子李玦却是他教出来的,在当地算是名人,他开办的书海学堂因此名气不小。
         别的学堂学生靠求,只有书海学堂敢挑学生。
         幸亏良笙有里正写的推荐信,不然连学堂的门都进不了。
         学堂看门的老爹带着良笙往里走,遇见了来上学的夏老三。
         夏老三丝毫没有想到良笙是来上学的,以为他是来推销面粉或是豆腐和豆腐脑的。
         讥讽道:“不是娶了个有钱的娘子吗,咋还要为生活奔波?”
         良笙故意不告诉他实情,反唇相讥:“因为作为男人,我不想吃白食!”
         夏老三气得脸色铁青。
         良笙这不是在暗讽他吗?
         他虽然比良笙还大,可一直在靠家里人养。
         夏老三恼羞成怒的甩甩袖子:“我等读书人,不与你一个粗人争辩,有辱斯文!”
         良笙不屑一笑:“我第一次见有人把自己没理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到底是读书人啊!”
         夏老三都快气炸了,可说不过他,只得快步离开。
         看门老爹把良笙带到里正的发小跟前——沈夫子面前,告诉他,良笙是里正推荐来的学生。
         沈夫子早就听里正介绍过良笙,年龄二十五,没念过书,当时就不想收这个学生。
         他又不缺生源,干啥要收一个年纪一大把的废柴,影响他学堂的口碑!
         可发小开口,他也不好一口拒绝,只得违心答应了下来。
         尽管良笙长得一表人材,他还是对他提不起好感。[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