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 第十九章 返场开始
         郭德刚和于慊转身没走到一半,客串主持人的王海上台一拦,俩人转身又回到了话筒前。
         这在行话中,叫“返场”。
         就是你一大段正活表演完了,观众想再听你说一段,就用热烈的掌声进行挽留。
         或是有观众送了花篮之类的礼物,演员为了感恩回馈观众,继续表演一小段。
         以前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演员表演之前,都会点名说一句“感谢XXX先生的捧场”,然后才开始说活。
         而返场的活,都是唱一小段,或是说一小段等等,基本几分钟就完事了。
         当然,返场也是讲究规矩的。
         哪怕是观众再热情,演员也不能留在台上不动弹,接茬继续说。
         这样会显得你顺杆子爬,太不谦虚。
         所以此时,就需要主持人代表观众上台来拦一下,或者告诉演员一声,后台谁送了礼物。
         演员呢,这才借由头折回来继续表演。
         往高大尚了说,有点像古代皇帝登基,得先来个“三辞三让”,以显盛德。
         而相声门里的返场,意思也差不多。
         大家这么台前幕后的一互动,观众的面子,演员的艺德,所有人的面子里子就都全乎了。
         当然了,能享受返场礼遇的,那无一不是名家大蔓儿,或是活使得相当出彩的演员。
         没几把刷子,谁乐意真心实意的捧你嘛?
         像前面唐宇上场表演的两大段正活,下场时也有这种呼声,只是时间上不对。
         头一个《西征梦》,那是在开场,这个时候要是返场,一来后面的节目时间安排全乱了,二来开场就把观众推得高潮跌起,那后面的演员就很难上场了,压力太大。
         第二次《大保镖》,属于下半场,后面的大高潮可是得留给压轴大蔓儿的,不能抢了他们的风头。
         所以两次都没有顺着观众的意思安排返场,这里面都是有讲究的。
         郭德刚和于慊回到话筒前。
         还是郭德刚先用贱兮兮的语气搭话:“大家不要这样嘛,演出完了还不让我走,我媳妇还在炕头上等着呢。”
         于慊捧道:“这是大伙儿喜欢您嘛!”
         “嘿嘿,你们只是喜欢我,我媳妇可是需要我,这还属于刚需!”
         “您这不叫刚需,应该叫需刚,需要郭德刚嘛!”
         “哈哈~~哈哈~~”
         “吁~~吁~~”
         这两个老司机,骚包的表情,再配合着说些半荤不素,带点颜色的话,观众直接就乐疯了。
         返场的活其实是很灵活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跟观众互动得多。
         有时,如果观众配合的好,你站台上直接跟大家互问互答,再顺便往里面塞几个包袱进去,让观众开怀大笑几波,也算是一个小返场。
         当然,敬业的演员,自己愿意卖力气的话,一般是会说上一段几分钟的小活,来报答观众的。
         郭德刚在台上,一直是位将观众看得很重的演员。
         果然,等观众的笑声小了一点,他便开始说活。
         “天也不早了,既然大伙愿意听,那我们就再多说一会儿。”
         “感恩观众嘛。”
         “说点什么好呢?就说我旁边的这位吧,于慊于老师大伙也都熟悉。”
         “您捧我了。”
         “于老师跟我可不一样,我为了吃上一碗饭,可是吃了不少苦头,人于老师不是,人家是有钱人呐。”
         “有点小钱而已。”
         “不,家里可趁老钱了,富九代。”
         “嚯,我家都富九代啦。”
         “那当然,别人富二代,富三代就了不得了,搁您这儿是富九代,祖辈往上倒九代,个个都是大财主。”
         “……”
         “去你的吧!”
         一段七分多钟的小段表演完,两人再将鞠躬。
         “啪啪~~啪啪~~”
         “好~~好~~”
         台上两人的活刚一使完,观众顿时暴发出满堂喝彩声,经久不息。
         得,看样子返一次场还是谢不了幕。
         同样的流程,郭德刚和于慊又开始了第二次返场。
         “天色不早了,您诸位也不让我回家,既然在台上,那总得干点正事吧,表演点什么节目好呢?”
         “大伙喜欢什么,您就给来什么呗!”
         “这个难为我了,台下上千的观众,我要一个个问过去,都得问到明年去了。”
         “您死不死呀。”
         这时台下观众们,有搭茬的。
         “唱一段!”
         “唱一段!”
         观众跟演员之间,就是这样。
         大家对你熟悉了,就知道你的绝活在哪里,观众自然就会有“单点活”的愿望。
         郭德刚笑着点头道:“我听见有朋友说唱一段,好,既然大伙爱听,那我就唱一段吧,唱一段我最不拿手的小段糊弄糊弄你们。”
         “您倒给说出来了。”
         “哈哈~~哈哈~~”
         “吁~~吁~~”
         观众笑着起哄。
         “我来《四郎探母》中的一个小段《叫小番》,给大伙尝尝,唱得好不好的您多批评!”
         “这可是好活,很见手艺。”
         说罢郭德刚身体绷直,眼睛聚光,左右手一抬一定,一个唱腔起始动作完成。
         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呃,画面美观划掉!
         动作标准,确实很有神韵。
         他最初因为说相声吃不上饭,可是搭人家的班子唱过四五年的戏,这些身段自然是信手捏来。
         “好~~好~~”
         “啪啪~~啪啪~~”
         光是一个身段动作就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郭德刚调整好气息,张嘴便唱:
         一见公主盗令箭
         不由本宫喜心间
         站立宫门叫小番
         旌旗密布立马横刀在阵前
         遍野狼烟遮不住的漫天风雪
         长枪折戟低头在金色麦田
         金戈铁马呼啸而过的狂野
         气吞万里的极限
         风卷黄沙竹笔写下的一切
         ……
         嗓子好确实是郭德刚的优势,唱高音跟喝水一样简单。
         再加上了深厚的戏曲功底,那腔调韵味拿捏的十足,听着让你头皮发麻的同时,耳朵里却是相当享受。
         而偏偏台下坐着的,又恰好是最懂欣赏曲艺的这类观众。
         所以,郭德刚《叫小番》最后一句“从手中滑过的血腥长夜”刚唱完。
         “啪啪~~啪啪~~”
         “好~~好~~”
         “好嗓子!”
         “这调门儿真高呀!”
         “这味儿忒足了!”
         “来着了!”
         台下观众纷纷起立,拍着巴掌喝彩。
         要不怎么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呢?
         有些人听戏曲能听得当场睡着,愣将国粹当成了催眠曲。
         有些人却能听得晚上睡觉,都还在吧唧着嘴,哼哼唧唧地,直到被老婆一脚揣下床才得以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