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 第184章 有野心的男人【为盟主“吃土的小阿川”加更,11/62】
         打破谣言的,从来都不是语言,而是事实。
         随着德芸社第二位角儿的窜红,德芸社新园子彻底稳了。
         只是之前关于德芸社要倒闭的谣言,并没有消失。
         本山人掐指一算,倒闭肯定是要倒闭的。
         卧槽,我不小心掐错了别人的手指头,把倒闭的日子算错了。
         再掐一回。
         嗯,这回准了,德芸社活不过今年年中。
         反正发这些帖子又不要钱,爱怎么说怎么说喽。
         除开这些子虚乌有,满天飞的消息外,不少人还真在认真分析这次事件。
         主角是唐云风,内容是他窜红的方式。
         相声历时一百多年,门内的名家大蔓一茬接一茬,可从来没有哪一位,在他这个年纪,有他这个名气的。
         分析来分析去,抓住关键词——网络。
         方式太新潮。
         只是到了这里,老辈人开始傻眼。
         因为他们真的理解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种成名逻辑?
         唱两句儿,这就红啦?
         唐云风唱得确实不错,但也远没到什么技艺超群的境界呐?
         那些人怎么就这么捧他呢?
         不说别人,就连郭德刚对此,都看得半懂不懂。
         效果太猛烈!
         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直接达到了他们几年,十几年努力才有的效果。
         跟老辈人不同,相声门的年轻人,心思可是开始活络了。
         眼里闪闪发光。
         因为他们从唐云风身上,看到了……希望。
         成名的希望。
         出人头地,名利双收的希望。
         唐云风趟出来的这条路,他们自己是完全可以模仿的。
         唱曲儿,谁不会?
         甭管好不好听,至少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要强。
         这就成了。
         那还等啥?
         干就完了。
         于是不少人开始翻箱倒柜,寻找着各种传统小曲的老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除了《探清水河》,终于偶尔有其他的传统小曲儿现身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便是津圈、京圈之地。
         再接着,才是其他地方有少数人冒头。
         网络上传统小曲的风潮,开始慢慢在酝酿着。
         师姐林思月貌似私底下经常上网,网上很多事情她都比唐云风清楚。
         后台,林思月找到唐云风。
         “师弟,你看网上又有人在模仿你?”
         这不是师姐第一回告诉他这些信息了。
         唐云风的态度不变,再次微笑着摇头道:“无妨!”
         林思月憋了一嘴,便转身回自己的休息室。
         只是门一关上,她突然笑了。
         几次试探观察之下,这回她终于从师弟的眼神中,确定了有一种叫“野心”的东西存在。
         少年儿郎英雄气,怎叫美人不倾心。
         而且气藏于胸,面如轻风,这又更加难得。
         一颗芳心轻颤颤,几度牵动怀春人。
         她自己都说不清楚,从何时起,他变得不再是他了。
         师姐的眼光很准,唐云风对于网络上的跟风事件,不但不生气,反而心中很欣慰。
         准确来说,这得算是意外之喜。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火了一把之后,会有不少人出来跟风唱小曲儿。
         这于唐云风来讲,根本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大大的好事!
         郭德刚少年含泪入相声门,青年咬牙坚持,几十年过去,直到中年,他也只说自己是“传统相声的看坟人”。
         为什么?
         因为他清楚,世界太大了,观众数量何止亿亿万万?
         他拼死拼活,带领德芸社,也只开发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可不少井底之蛙们却以为,这一部分便已然是整个世界。
         一如他们曾经看着碗里的那几粒米,便以为这是整个行当的饭食一样。
         无知呀!
         唐云风对此心中早已了然,甚至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人家是出于私利,还是真爱相声艺术,都没所谓。
         追名逐利不丢人,包括他自己也这样。
         只是他选择了曲艺这条路罢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越来越多的相声艺人活起来,相声才能真正活起来。
         这很难,但这是唯一的路!
         现在网络兴起在即,网红文化刚刚冒头。
         要是真有更多的相声艺人,吃上这第一波红利,那对“相声”二字的宣传效果指定小不了。
         甚至比以后花几倍、十几倍的精力,再去普及相声艺术,来得更快更有效果。
         至于人家手艺高低,会不会败坏了相声这门艺术的名声,这个暂时顾不上。
         或者说,现在相声的名声就很好听么?
         先普及,普及之后,观众们自然会作出选择。
         跟人拼手艺,唐云风不怕,德芸社也不怕。
         当然,未来真会如何,他也只能说趟着走吧。
         唐云风有滋有味喝着茶,一瞅墙上的时间,赶紧喝完最后一口,站起身来。
         因为又该准备午场的演出了。
         现在的德芸社可不得了。
         一班两园,每天共四场演出。
         整个班子便好似一架加满了动力的机器,每天不停的轮轴转。
         一众老少爷们,全部都忙得脚不着地,连邢先生都时不时的也上台表演。
         有演出,便有钱赚,大家的日子直接好过了许多。
         比如年初才登台的烧饼,零花钱现在都在快速上涨。
         零花钱,其实就是工资,没明说,属于变相的。
         没上台之前,师娘给的零花钱,那是真的零花钱。
         可你一但上台,其实每场都能破个小份儿。
         当然,多还是少,得由你手上的活儿来定。
         这些也都没有明说,账和数都在师父的肚子里装着。
         只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有血有肉,会累的。
         所以园子稳了之后,招人的事情又被提上了日程。
         一个班子,或者说是一个团队,发展都是这么个路子。
         打底,招人,扩大,再招人,再扩大……
         这些事情自有郭德刚操心,唐云风现在只管盯着自己的园子便成。
         唐云风刚一伸手提水壶。
         “师兄,我来!”
         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赵芸侠。
         班子里最晚来的,年纪却是这伙人里最大的。
         打小闯荡社会,到现在二十六岁,早已经是老社会人。
         如果不了解底细的人,会以为他很有眼力劲儿,很会来事儿。
         其实就一个字——油!
         像烧饼、不岳他们,他基本不管。
         可倘若是长辈,或是唐云风自己,甭管做什么,只要一动手,他保证立马便往上凑。
         最后一句“没事,我自己来,你去忙吧”之类的话,他便露了一下脸,卖完了一次乖。
         甚至唐云风安排他的本职工作,归置桌椅、打扫卫生都做得很敷衍。
         师父郭德刚还算喜欢他,但唐云风不喜欢。
         投机取巧!
         搞坏风气,也学不出什么东西,不是同路人。
         所以,今天的唐云风,在他说完便宜话后,还真缩回了手。
         直起腰,一脸平静地指着水壶道:“好,你来。”
         他顿时傻眼了,旋即又嘻笑着问道:“师兄,您提水壶想干嘛?”
         唐云风眼睛盯着他,深深了看了几眼,最后还是自己提起水壶走了。
         不过,远远的传回来一句话:“你现在的打杂不合格,希望你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