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夏文圣 > 第一百一十一章: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求月票】
         永盛十二年。
         十二月二十五。
         清晨。
         自昨日送行之后,顾锦年回来便一直没有睡。
         他晕厥过去,身体有些虚弱。
         准确点来说,是精神上的虚弱,这段时间经历了太多,精神崩溃。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古树吸收了众生怨气。
         寅时。
         天才刚亮。
         一夜的思绪,使得顾锦年平静下来了许多。
         砰砰。
         伴随着阵阵敲门声响起。
         顾锦年知道有人来了。
         “进。”
         很快。
         房门推开,是苏怀玉的身影。
         他走进房内,将门缓缓关上,而后走进房内,直接落座下来。
         “世子殿下。”
         “京都有旨意。”
         “百官都在弹劾你,这次做的有些过分,僭越了太多规矩,国法面前,陛下只怕也保不住你。”
         苏怀玉很澹然,他将京都的旨意说出,告知顾锦年。
         只是,听到这话,顾锦年没有半点怨气。
         他反而觉得陛下没有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己虽然是为民做事,可的的确确僭越了太多规矩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要是换一个人做了这样的事情,无论出于任何目的,只怕也得当场被赐死。
         陛下的选择没有错,百官的弹劾也没有错。
         只不过这里面多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知道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他很澹定,主要还是清楚,自己爷爷一定会保下自己,再加上自己所做的事情,也罪不至死。
         顾锦年比谁都明白。
         他一直把控着底线,虽然僭越规矩,但也拿捏的刚刚好。
         真要说胡作非为的话,那昨日自己便会屠杀祁林王的十万大军。
         只是没有选择这么做无非有三个原因。
         其一,十万大军罪不至死。
         说些不好听的话,祁林王另有祸心,可跟这十万大军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
         若因为一时之怒,杀了十万大军,的确能杀出个盖世威名,可带来的后果无法想象。
         战死沙场可以接受,就因为一怒之下,斩杀十万人,这非君子也,也非仁义也。
         其二,大夏王朝即将与匈奴国开战,朝廷会派兵前去镇压,倘若没有夺十二城,那还好说,朝廷的大军足够了。
         可如若是为了夺取十二城,或者是战争发生了惊天变化,祁林王这三十万大军,无论如何都要出手,不出手他也可以等死了。
         那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杀十万人,难免有些自找麻烦。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坑杀将士,有损气运,如今天命之争下,自己背负天命,虽然不明白这天命的作用,可心里还是有些清楚。
         做不得这种事情。
         以上三点,就是顾锦年的理性,也是他不杀十万铁骑的原因。
         听着顾锦年这声音,苏怀玉也显得很澹然。
         不过他还是继续开口。
         “这次回京,只怕世子殿下要受牢狱之苦。”
         “这样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好好看一看到底是谁想要针对世子。”
         苏怀玉很理性。
         “我明白。”
         “苏兄不必多言,此次回京,朝廷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顾某心里明白,不会让陛下难做,也不会让我爷爷难做。”
         顾锦年很自然,他明白苏怀玉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担心这次回京后,若是陛下没有选择帮自己,自己产生心结,凝聚怨气。
         “世子明白就好。”
         苏怀玉点了点头,既然顾锦年明白,那他就不多说什么了。
         只是,待苏怀玉说完这话后,顾锦年不由缓缓开口。
         “清远寺的事情,查出情况了吗?”
         顾锦年开口,询问后者。
         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孩童失踪,被抓去清远寺,如果是拐卖还好说,毕竟输在了金钱上。
         可这件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孩子没有被拐卖,而是被当做容器,淬炼出精血。
         这令人疑惑。
         “有些线索。”
         “但不确定,疑似是修炼魔功,不过可能性不大。”
         苏怀玉出声,如此说道。
         “为何?”
         顾锦年略微皱眉。
         “世子殿下,普天之下,魔道修士虽然有绝世强者,可这般的强者,也不可能需要靠这种下作手段修行。”
         “借助人之精血修炼的魔道中人,必然不会特别强,当然也不会太弱。”
         “但这个程度的魔修,绝对没有能力影响一府之地,甚至是一郡之地,而且还牵扯祁林王等人。”
         “故此,这件事情不是修炼魔功那么简单。”
         苏怀玉否决了修炼魔功这个可能性。
         听完苏怀玉的推测,顾锦年跟着点了点头。
         他说的一点都没错。
         绝世魔道强者,应该不屑于用这种手段来提升修为。
         而中等程度的魔道强者,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件事情也绝对不是修炼魔功这么简单。
         “既然不是修炼魔功,那会是什么?”
         “不清楚,不过这件事情必然隐藏着更大的秘密,而且与孔家有关系。”
         苏怀玉推测道。
         “与孔家有关系?”
         听到孔家,顾锦年神色微微一变。
         “很有可能。”
         “即便没有主要干系,也绝对有问题。”
         “对了,孔振被带走了。”
         苏怀玉出声,如此说道。
         “带走了?”
         “谁允许的?”
         顾锦年皱着眉头问道。
         这个孔振肯定是有问题的,他之前也有些猜想,只不过他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孔振参与了这件事情。
         但按照正常程序,顾锦年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孔家来了人,强行将孔振带走。”
         “拦不住,就在你昏迷的这几天内,你叔叔出面了,但还是没有拦住。”
         “不过你五叔不是一般人,只怕有其他想法。”
         苏怀玉如此说道。
         “明白了。”
         对于孔振的离开,顾锦年心中到没有太大波澜,毕竟是孔家人,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确实拦不住,尤其是自己昏迷。
         只不过,孔家的行为还是有些可疑。
         此时此刻,顾锦年不由沉思着,脑海当中也浮现出许多信息。
         江陵郡。
         白鹭府。
         孔家。
         祁林王。
         孩童丢失。
         隐瞒不报。
         容器淬血。
         一个个信息在脑海当中浮现,隐约之间他察觉到了什么,可就是难以想到关键点和突破口。
         “苏兄,回京之后,麻烦帮我做一件事情。”
         顾锦年出声,如此说道。
         “请世子吩咐。”
         苏怀玉点了点头,没有推辞。
         “这件事情已经闹大,朝廷必然会严查大夏境内所有郡府。”
         “是否还有相同事情发生,想来要不了多久,便会有公文呈现。”
         “有消息后,无论借助任何力量,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顾锦年如此说道。
         他脑海当中有一个想法,但不敢确定,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
         “好。”
         苏怀玉点了点头,只不过末了,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瓶,递给顾锦年。
         “这是什么?”
         顾锦年有些好奇。
         “秘制酱油。”
         “牢里的饭菜不好吃,虽说世子殿下一心为民,那些牢头也不敢得罪,可毕竟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白米粥到顶了。”
         “每顿饭的时候,你滴两滴进去,我算过时间,不出意外的话,快则七天,慢则半个月,世子殿下就能出来。”
         “每天滴两滴,刚好能吃完。”
         苏怀玉十分认真道。
         他很有经验,毕竟坐过牢。
         听到这话,顾锦年有些无奈,不过还是接过这个秘制酱油。
         当然,吃是不会吃的,鬼知道苏怀玉怎么一个秘制法。
         “行了。”
         “世子殿下,你再休息一会吧,卯时就要出发,刑部的囚车已经来了。”
         “外面也有不少百姓在看着,若是世子殿下有兴致,临走之时,写首诗吧。”
         “权当做是个纪念。”
         苏怀玉不啰嗦了,起身离开。
         留下顾锦年一人在房内待着。
         随着苏怀玉走后。
         顾锦年心情也逐渐缓和了不少。
         大约半个时辰后。
         顾锦年从客栈走了出去。
         客栈院内种满了菊花,看起来有些悦目,萧萧西风吹来,吹皱了自己的衣袖。
         “世子殿下。”
         “见过世子殿下。”
         当看到顾锦年走出,门外的侍卫们纷纷开口,恭恭敬敬的朝着顾锦年一拜。
         顾锦年点了点头,算作是回礼。
         西风瑟瑟,吹拂而来,顾锦年静静观赏着这些菊花。
         大约又是半个时辰。
         刑部的人走来,通知顾锦年时辰已到,要出发了。
         这大概是刑部最温柔的传唤犯人,两个刑部官差十分客气,说话都不敢特别大声。
         “好。”
         顾锦年澹澹开口。
         两人不敢多语,只要顾锦年配合就好。
         大约两刻钟后。
         顾锦年深吸了一口气。
         随着刑部一同离开。
         客栈外。
         早已经站满了百姓。
         顾锦年所做的事情,也传遍了整个江陵郡,光是白鹭府的百姓,就早早的起床,今日为顾锦年送行。
         周围一些府城的百姓,听闻此事后,也缓缓赶来。
         徐进与王鹏二人站在客栈门口,等待着顾锦年。
         随着顾锦年出现后,徐进与王鹏立刻上前询问顾锦年的情况如何。
         得到回答后,两人这才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他们是亲眼见证顾锦年是如何为百姓做事的,顾锦年所作所为,也深深感动到了他们二人。
         虽然朝廷已经颁布圣旨,让山魁军回归,二十万大军回去了,但两人带着自己的亲信和精锐,留了下来,就是为了送顾锦年离开白鹭府。
         刑部的囚车出现在客栈门外。
         这看起来十分的刺眼,但也代表着国法二字。
         顾锦年做对了。
         但也做错了。
         对的事情,可以嘉奖,但错的事情,也要惩罚。
         众人明白这个道理,但百姓们却不理解。
         当顾锦年出现后,诸多百姓哭着,他们认为顾锦年是个好人,是个好官,为百姓出头,可为什么要遭到这般的下场?
         “世子殿下。”
         “等出了城,再入囚车吧。”
         刑部的人走来,在顾锦年耳边如此说道。
         按照律法来说,顾锦年是要被押送回京的,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先不说顾锦年的叔叔,乃是刑部左侍郎,仅凭顾锦年在白鹭府所做的事情,就值得法外开恩。
         当然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无妨。”
         “按规矩来。”
         顾锦年摇了摇头,既然都要被押送入京,没必要在这种小节上犯错。
         只不过,当顾锦年走上囚车之前,他缓缓止步,而后转身。
         “有纸笔吗?”
         顾锦年出声,询问这位刑部主事。
         “纸笔?”
         后者听到此言,不由微微一愣。
         但立刻为顾锦年取来纸笔,他明白顾锦年要作诗了。
         纸笔出现。
         周围百姓也不由好奇看着,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投来了目光。
         即便是这些将士们,也深感好奇。
         都知道顾锦年才华横溢,号称诗坛天骄,今日遭遇如此之事,或许当真有感悟,写下千古诗词。
         纸笔送来。
         顾锦年望着一眼无法到尽头的百姓,而后缓缓出声。
         “各位百姓。”
         “顾某要走了。”
         “多谢各位相送。”
         “只是,此番离去,白鹭府之事,顾某永不忘记,今日题诗,铭记此事,烙在心中。”
         顾锦年出声,他告知百姓。
         同时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白鹭府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总结。
         提笔之下。
         顾锦年挥洒笔墨,而后缓缓落字。
         【飒飒西风满院栽,芯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题菊花。
         乃是黄巢所作,对比另外一首诗词来说,这首诗词平和了一些。
         菊花为百姓。
         并非孤独,但永远是在寒冷的冬天绽放。
         受尽苦寒。
         若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司春之神,他要让菊花与桃花一般,在同一时刻绽放。
         让百姓脱离苦寒。
         诗词着下。
         刹那间,所有人沉默了。
         都知道顾锦年乃是诗中大才,却没想到顾锦年当真是妙语连连,随手一提,便能作出这般的诗词。
         一些读书人,反复咀嚼着这首诗,逐渐明悟,而后深感敬佩。
         这首诗,不仅仅写下百姓之苦,更是写出顾锦年心中的大义。
         也是一种立誓。
         这样的事情,他不想在发生了,所以当他得权时,他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世子大才。”
         有老儒开口,恭恭敬敬朝着顾锦年一拜。
         而就在这一刻,纸张飘动,绽放出一缕缕温暖,驱逐一切寒冷。
         萧萧西风,也在这一刻停下。
         金阳映照,洒落无尽的温暖,一时之间,整个白鹭府化作人间极境一般,春暖花开。
         一道身影出现,显得光芒璀璨,这是司春之神,带着春日前来。
         一朵朵桃花绽放,伴随在菊花旁。
         阵阵的欢声笑语之声,也在这一刻响起,是那些孩童的笑声,他们如同桃花一般,在这一刻绽放。
         这如同神迹一般。
         看呆了百姓,也看呆了世人。
         这是千古诗词。
         恐怖的才气,涌入顾锦年体内,文府当中,再出现一颗星辰。
         诗词作完。
         顾锦年走进囚车当中,他盘腿坐下,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这首诗写出了他心中的志向,也写出了他想表达的一切。
         百姓如菊,自苦寒而生。
         若我为帝,与桃花同绽。
         这就是顾锦年想说的一切,千言万语,皆在这首诗中。
         “回京。”
         很快,随着刑部的声音响起。
         囚车行驶。
         周围百姓望着这一幕,也纷纷下跪一拜。
         顾锦年为民伸冤,最终沦为阶下囚,这如何不让百姓们愧疚?又如何赢不得这一跪拜?
         昨日,白鹭府哭声一片。
         是因人间悲剧而哭。
         今日,白鹭府又是哭声一片。
         但却是因顾锦年而哭。
         百姓们自发送行。
         两旁街道上,站满了人。
         他们目送顾锦年离开。
         同时,他们心里也清楚,顾锦年这次回去,只怕是凶多吉少。
         囚车缓缓行驶。
         在不远处,瑶池仙子,云柔仙子,苏怀玉,还有王富贵等人全部站在城门口等待顾锦年。
         他们随顾锦年一同回京,不过王富贵等人还需要休养一段时间,需要早点到京都去。
         现在只是送顾锦年一程。
         顾锦年的五叔,六叔也在城口等待着。
         待囚车抵达城口。
         六叔的身影已经走来。
         “锦年,我跟你五叔待在这里,回京之后,什么都不要管,老爷子会处理好一切。”
         顾宁涯开口,只是一句话,让顾锦年安心。
         “锦年,没有给咱们顾家丢人。”
         “安心回去,这里的事情,五叔会处理妥当。”
         顾冷开口,伸手进囚车之中,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让他安心。
         “恩。”
         囚车内,顾锦年朝着二人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瑶池仙子等人,给予微笑。
         几人也露出笑容,回应了顾锦年。
         也就在此时。
         不远处,一些百姓聚集而来,为首是一名老妪,她杵着拐杖,手中握着一件衣服,来到顾锦年囚车面前出声。
         “世子殿下。”
         “这件衣服,是我们用孩子们的衣服碎角给您缝制出来的。”
         “今日之恩,我们无以为报,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世子之恩啊。”
         老妪开口,说到后面,被人搀扶着跪了下来,许多百姓都跪在囚车面前。
         为首的刑部主事,看到这一幕后,立刻下了马车,赶紧搀扶起这些百姓,随后将这件百纳衣接过,眼神当中满是震撼与敬佩。
         把孩子们生前穿过的衣服一角剪下来,缝制成一件新的衣服。
         虽然这件衣服极其寻常,可意义太大了。
         囚车内。
         顾锦年起身,他朝着众人一拜。
         而百纳衣,也被顾锦年接过。
         简简单单的一件衣服,却沉重如山,六千多块碎角,缝制成一件的衣服,寓意太大了。
         如此。
         囚车继续前行。缓缓驶出了城内。
         而后,朝着京都一路狂奔。
         囚车的速度不会太快,主要是担心顾锦年在车内不好受。
         众人不敢加快速度。
         而这一路上,当有人看到刑部的囚车,下意识都是避开,可听闻车中是人是谁后,不由肃然起敬。
         甚至路过一些府城时,百姓们闻声而动,纷纷过来。
         有些百姓更是做了一些好菜好饭,特意给顾锦年送去。
         甚至各地官员也来亲自目送顾锦年。
         还有一些江湖武夫,他们听闻这件事情后,主动出现,为顾锦年护卫。
         白鹭府的事情。
         在这几天,传遍了整个大夏王朝,甚至已经传到了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去了。
         虽然各国有意想要打压这种消息,可架不住百姓悠悠之口。
         即便是他国的百姓,再听闻顾锦年所作所为后,也不禁落泪,赞叹顾锦年一声青天。
         抛开国家身份不谈,顾锦年所做之事,如何不让人感慨?
         但最为激烈的自然是大夏王朝。
         整个大夏王朝都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官员们敬佩顾锦年这份为民之心,也痛恨白鹭府的不作为。
         一些读书人,更是写诗赞扬顾锦年,不缺乏老一辈的读书人,一些名流之士,也纷纷对此事评价,夸赞顾锦年所作所为。
         但不管如何。
         有一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顾锦年为民的确没有太大问题。
         出发点是好的没错。
         可终究还是践踏了国本,这几日朝堂内为这件事情争议不休。
         也是有一部分人站出来,认为顾锦年所作所为,是为了百姓,故此希望刑部法外开恩,给予惩罚可以,但不要太狠。
         可大部分官员还是认为,此桉涉及太大,影响层次太深了。
         国无法,则无根。
         顾锦年虽然是为了一方百姓做事,可践踏了国家律法,僭越了自古以来的规矩,这是死罪。
         再加上大夏王朝,所有藩王诸侯,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官员看着。
         一时之间,刑部的压力最大。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无非就是杀和不杀。
         不杀,国本动摇,藩王诸侯,大夏王朝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后可不可以效彷?是不是当真出了这种事情,不需要汇报朝廷,只要是为百姓做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甚至到最后朝廷下了圣旨,你都可以不管不问?
         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这指的是特殊情况,非常时刻,而且虽然话是这样说,古今往来除了要造反的将军,有那个将军真敢这样做?
         真要做了,即便立下泼天的功劳,归来以后,其下场只怕也是十分难看。
         而若是杀的话。
         岂不是寒了百姓的心?而且顾锦年身后是谁,刑部岂能不知道?
         因为这件事情,刑部尚书头疼了许久,到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去求见陛下,希望能得到答复。
         只是面圣过后,刑部尚书一脸沉重的离开宫内。
         陛下只说了一句话。
         依法办桉。
         陛下开口了,刑部尚书自然不会有其他想法,可是这件事情无论是杀还是不杀,对大夏来说影响都很大。
         回到尚书房。
         刑部尚书看着面前的卷宗,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取来毛笔,染了些朱砂墨,赫然在卷宗上留下几个字。
         【斩立决】
         这是他的批文。
         斩立决。
         他只能这样做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卷宗审批完,徐平长长吐了口气。
         而后将卷宗交给下面人,送往皇宫,等待陛下的最终审批。
         走出尚书房内。
         徐平望着院中的菊花,有些沉默,最终他缓缓开口。
         “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世子殿下,当真天下无双啊。”
         “老夫,惭愧。”
         徐平感慨,他由心底敬佩顾锦年,虽然站在他的立场,他也是判顾锦年秋后问斩。
         可顾锦年所作所为,让他发自内心的敬佩。
         临阳侯,当真生了个好儿子。
         镇国公,也当真有了个好孙子啊。
         卷宗送走了。
         而此时此刻。
         相府当中。
         李善站在书房,缓缓落笔,将顾锦年在白鹭府作的诗写下。
         到最后,他的毛笔缓缓落下。
         眼中平静无比。
         “想要借此得民心吗?”
         “不可能的。”
         他喃喃自语,眼神当中充满着各种想法。
         而与此同时。
         西境府。
         一座巨大的宫殿当中,祁林王握着一枚玉佩,看着下人呈上来的诗词。
         眼神之中,尽显冷漠。
         而宫殿下方,一道声音也缓缓响起。
         “王爷。”
         “顾锦年再一次破坏我等计划,若现在没有对策的话,只怕难以完成大业啊。”
         声音响起,是一名黑衣人,他立在宫殿当中,如此说道。
         “你们做的太过分了。”
         祁林王望着黑衣人,眼神冰冷道。
         感受到祁林王的目光,后者没有丝毫畏惧,而是缓缓开口。
         “王爷,并非是我等做事过分,而是无毒不丈夫啊。”
         “如若不这样做,大夏王朝必然一飞冲天,国君之位,也将稳固如山。”
         “请王爷见谅。”
         后者出声,对于白鹭府发生的事情,没有一点愧疚,反而认为无毒不丈夫。
         “哼。”
         祁林王冷哼一声,很显然他的确不满。
         可过了一会,他的声音又继续响起。
         “不管如何,你们所做事情,都给本王停下来。”
         “朝廷一定会重视此事,到时候顺藤摸瓜,尔等计划都将付之东流。”
         “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动一切力量,赐死顾锦年。”
         “他快要得民心。”
         “若他得了民心,以后谁都对付不了他,不能让他成长起来。”
         “本王该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让你后面的人也要尽全力,若顾锦年此番不死,我们的合作,本王要重新考虑了。”
         祁林王开口。
         白鹭府的事情,他有参与,但的确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是包庇了很多人罢了。
         如若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他不会参与的。
         这是心中最后一丝良知。
         可事已至此,让他放弃,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差最后一步,若有机会,他还是想尝试拼一拼。
         “请王爷放心。”
         后者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开。
         待他走后,祁林王的眼神当中,也出现了犹豫之色。
         一直到翌日。
         大夏京都。
         天还未亮。
         许多百姓已经早早起来了。
         今日,他们知晓,有一个叫做顾锦年的人,要押送回京了。
         百姓们在必经之路等待着。
         想要看一看顾锦年。
         这几日,白鹭府的事情,在京都热议不绝,众人为顾锦年的遭遇打抱不平。
         认为顾锦年一心为民,却惨遭入狱。
         可人微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此,等到寅时时,囚车缓缓出现,映入百姓目光之中。
         囚车到来。
         百姓们纷纷望了过去。
         囚车当中。
         顾锦年静静盘坐,他这些日子都显得平静,也很少说话。
         他心中也在思索诸多道理。
         江陵郡的事情。
         白鹭府的事情。
         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他不由自我思考。
         不知道为何,顾锦年逐渐有些明白一些道理,他在思考,自己是否要立言。
         但最终他摇了摇头。
         虽经历苦难。
         但还没有彻彻底底的明悟真理,还是需要一定的补充,还有一定的内心认可。
         否则不遵从内心,也无法真正立言。
         立人生之言。
         “世子殿下,到京都了。”
         刑部主事的声音响起,提醒了顾锦年一声。
         听到这话,顾锦年逐渐回过神来,他目光望着京都的百姓。
         百姓们结伴而来,其中还有诸多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望着顾锦年,就如同仰望着一位圣人一般,眼神之中是敬佩。
         “世子万古。”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谁高呼了一声。
         下一刻,震耳欲聋的声音随之响起。
         “世子万古。”
         一道道声音响起,这声音汇聚如海,震散云霄。
         百姓也好,读书人也罢,他们早就听闻过顾锦年的事情。
         今日只是抒发于心,道一声世子万古。
         面对这般的赞赏,顾锦年内心十分平静,他所做之事,并非是想要得到赞扬罢了。
         囚车缓缓行驶,顾锦年平静无比。
         可就在此时。
         一行队伍出现。
         为首之人,是刘言,他带着一些宫中侍卫,拦住了囚车。
         而后缓缓展开圣旨,出声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世子顾锦年,为民除害,救白鹭府百姓于水火之中,此乃不朽之功,为天下读书人之表率也。”
         “然,世子顾锦年,抗旨不尊,僭越国本,任意妄为,虽情有可原,但国法不可乱,不可功过相抵,故而,由刑部定卷,判世子顾锦年,七日后,于西门菜场斩立决。”
         “不可更改,不可大赦,钦此。”
         声音响起。
         刘言将圣旨放下。
         而周围百姓,却不由哗然一片。
         赐死?
         谁能想到,顾锦年居然要被赐死?
         他们知道,顾锦年这回虽然是救了百姓,可也闯了大祸。
         明白朝廷一定会严惩顾锦年,可没想到的是,居然要被赐死?
         而且是七日后就要问斩?
         这时间也太快了吧?
         “为何如此之快?世子殿下所作所为,需要衡量,这么快就有所定夺?这就是朝廷办桉吗?”
         有读书人忍不住开口,质问刘言。
         “这就是刑部吗?白鹭府官员犯下滔天大罪,却要慢慢审问,世子殿下为民除害,不过是僭越规矩,就直接判斩?这还有公道吗?”
         “我等不服,世子殿下无过,不可斩。”
         “对,不可斩。”
         一道道声音响起,是一些读书人,他们再听到七日问斩后,直接忍不了了。
         他们开口,想要替顾锦年发声。
         不仅仅是他们,即便是这些百姓,也忍不住纷纷开口,为顾锦年打抱不平。
         面对众人的喧闹,刘言没有说什么,而是快步上前,将圣旨递给顾锦年。
         “学生接旨。”
         囚车内,顾锦年接过圣旨,再听到旨意后,他内心毫无波澜。
         “世子殿下。”
         “牢中可能有些苦寒,您忍受着点,有人在关注着您,有些苦必须要吃。”
         刘言开口,提醒了顾锦年一句。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
         也没有多说什么。
         如此,在无数百姓的争议下。
         囚车朝着京都大牢走去
         京都大牢于北城。
         牢房森严。
         待顾锦年下了囚车后,牢头亲自走来,迎接顾锦年。
         不敢有半点怠慢。
         虽然他知道陛下的旨意是什么,但也不敢有半点怠慢。
         镇国公的孙子,他惹不起。
         进入大牢内。
         昏暗。
         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弥漫而出。
         臭味,汗味,还有一些古怪的味道。
         大牢昏暗无比。
         同时也森严无比,有狱卒不断巡视,每一间牢房内都扣押着重犯,有些是官员,有些是江湖上的草莽,还有一些是土匪头子。
         随着顾锦年的出现,这些人不由好奇望了过来,不过似乎之前有所提醒,这些人见到顾锦年后,没有说什么。
         不然按照以往做事风格,只怕已经开始叫喊起来了。
         很快,跟着狱卒而行。
         来到了牢门外。
         牢内,不过八尺宽,四寻深,屋内又短又窄,但对比其他牢房来说,这里至少还好一些,略显干净,而且明显是做过手脚的,没有显得太过于沉闷。
         而且有一扇小窗,能透进来一些光。
         “世子殿下。”
         “牢中环境不好,这是我等竭尽最大能力为您准备的,还望世子殿下莫要嫌弃。”
         牢头开口,显得毕恭毕敬。
         “多谢了。”
         顾锦年走进牢内,只道了一句谢谢,随后盘腿坐下。
         微弱的光芒投了下来,顾锦年闭目修神。
         虽然这里脏乱差,可却给了顾锦年足够的安静。
         顾锦年的心,也缓缓平静下来。
         他的确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平下心。
         只不过,相对比牢房的安静。
         外界早已经是乱作一团了。
         顾锦年被判斩立决的事情,瞬间传开,京都内,无论是百姓还是读书人,皆然深感不服。
         一为江宁郡水灾之事,替百姓伸冤。
         二为大夏王朝立言,不和亲不纳贡。
         三为江陵郡百姓,斩杀官员,已平民怨。
         这三件事情,百姓们历历在目,可最终落了个斩立决的下场。
         这如何让人服气?
         议论很大。
         也引来了巨大的民怨。
         大夏书院当中,所有学生纷纷写文章,借助自己家族的势力,为顾锦年请命。
         京都读书人,也受到感染,联名请命,希望皇帝法外开恩,饶恕顾锦年之过。
         而镇国公府。
         也闹得不可开交,顾锦年的母亲,宁月公主哭喊叫天,要去看望自己的儿子。
         大夏皇宫内。
         太后得知此事,更是气的大发雷霆,亲自去找了永盛大帝。
         闹的很大。
         可以说,认识顾锦年的人,几乎都为顾锦年想办法,就希望陛下开恩。
         但这些都不够。
         无论是镇国公,还是太后,亦或者是这些读书人联名请命,这不足矣法外开恩。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也遇到了麻烦。
         准确点来说,是遇到了压力。
         大夏王朝,八位王爷亲自上奏,要来京都,监斩顾锦年。
         随时准备出发,奔赴京都的公文章程,也已经交由礼部,现在就看他答应不答应了,只要得到了批准,八王会立刻入京。
         他们入??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压制民意,让朝廷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一个让所有人服气的交代。
         这件事情,比想象中要严重许多。
         永盛大帝明白。
         有人。
         真的想要顾锦年死。
         为此,他立刻让人找来苏文景。
         面对八王入京之事,永盛大帝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苏文景再度入宫。
         得知八王入京的消息,苏文景也有些惊讶。
         “陛下。”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于帝权。”
         “于民心。”
         “于儒道。”
         “若渡过此劫,将会有不可思议之事发生。”
         苏文景开口。
         这是他的看法。
         他相信,顾锦年能渡过此劫。
         可永盛大帝却能明白,这蕴含着什么,苏文景相信顾锦年不假,可他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的话,惹来了天大的麻烦,最终无法收场。
         故此,永盛大帝立刻派人,请来了镇国公。
         可镇国公没有来。
         一时之间,永盛大帝明白了镇国公的意思。
         这一劫。
         只怕要让顾锦年自己撑过去。
         亦或者是。
         自己要面临抉择。
         一个天大的抉择。
         若关键时刻,这大夏王朝唯一能帮顾锦年的人,只有他一人。
         镇国公来与不来,的的确确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永盛大帝深吸了口气。
         “文景先生。”
         “去一趟京都大牢。”
         “告诉锦年。”
         “让他给朕争一个机会。”
         永盛大帝开口。
         他言以至此。
         而后批下八王入京的奏折。
         允。
         ---
         ---
         ---
         起的太早,困到怀疑人生,最近三天加起来睡了不到十个小时。
         我去补觉了,还有一更,晚上写。
         恩,大家应该猜得到。
         正气歌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