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盘点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 > 第35章 安史之乱,华夏之转折!
         “乱”字一出,诸位大唐皇帝心里都咯噔一下。
         李渊:“安史之乱?怎么回事?难道朕的后世子孙干了什么错事?”
         李世民:“没有盘点朕的玄武门之变?”
         “等等,也没有盘点其他昏君,难道说这乱世非常严重??”
         李治:“‘安史’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这时,只有李隆基在一旁瑟瑟发抖!
         “等等……这个安史,不会说的是朕的养子安禄山吧?!”
         杨玉环同时也是一惊,顿时心虚起来:“难道……我们的事情被发现了?!”
         唐肃宗李亨:“安史之乱?不是七年就结束了吗?为什么要单独说出来?”
         唐代宗:“安史之乱,大唐之耻啊!”
         “要不是朕一手建立了‘神策军’,那帮节度使直接就瓜分了大唐!”
         唐德宗李适:“安史之乱七年就结束了?到朕这里,还是一身巨大压力!”
         唐顺宗李诵:“就因为安史之乱,朕一即位就要解决宦官势力,这么大一烂摊子,幸亏我和父皇两个人收拾得不错!”
         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格外激动!
         “终于盘点到安史之乱了!之前把玄宗夸得天花乱坠,还以为不会盘点他的祸患之处了!”
         李世民错愕:“@唐宪宗,你是谁的儿子,怎么这般没大没小?”
         “隆基好歹也是你的祖宗吧?”
         唐宪宗李纯:“呵呵,朕现在不开口大骂,已经是对祖宗们的尊重了!”
         “要不是搞出了安史之乱,大唐怎会差一点就亡国?”
         “朕即位时,藩镇势力各方独大!虽有所收敛,但仍然尾大不掉,祸乱朝纲。”
         “各藩镇重兵在握,不纳税收,拥兵自重。”
         “有些百姓,不识天子,只识将军。”
         “祸害几朝的藩镇、节度使等割据势力,要不是朕彻底将他们狂揍了一遍,将他们打得服服帖帖,现在大唐早就被什么割据势力取代了。”
         “大唐能得以延续,你们都要感谢朕!”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宪宗牛比!!!”
         “我们根本没法比!”
         “厉害厉害!朕等佩服!!!”
         “朕等实在比不了宪宗啊!”
         “牛!”
         要说他们三个现在也就只能当个“气氛组”了。
         唐穆宗骄奢放荡,导致何北三镇叛变。
         唐敬宗十八岁就被宦官杀害。
         到了唐文宗这里,仍然受制于宦官,最后抑郁而死。
         可以说唐宪宗留下的大好中兴局面,就被这三任皇帝给玩没了。
         眼下再不好好表现一点,到时候真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而大唐剩下两位盛世的拥有者——
         唐武宗、唐宣宗,则是大唐最后的希望。
         唐武宗:“安史之乱岂止是七年,都一直延续到了朕这里!”
         “盘点中也说了,朕的会昌中兴,为什么是‘兴’,还不是前面你们几位祖宗留下的祸患太多了?!使得我们只能复兴?!”
         唐宣宗:“@李世民,老祖宗,朕虽然觉得有些配不上,但是总有人称朕是小太宗,说朕的大中之政,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也许大唐在朕之后,还能走很远吧。”
         此时,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废帝李裕、唐哀帝李柷全都沉默不语。
         其他大唐皇帝们还不知道这五个战五渣到底有多让人恨铁不成钢。
         而到这里,李世民似乎已经有所察觉。
         大唐,一个盛世巨唐,有可能就在安史之乱这里出现了拐点!
         ……
         而盘点,也在这时候开始。
         【大唐番外视频盘点】
         【安史之乱!】
         【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的战争!】
         【此事件,导致大唐由盛而衰,并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
         【国力锐减!】
         【祸患无穷!】
         ……
         顿时,唐玄宗李隆基整个人全都怔住了!
         之前在盘点盛世之时,夸奖他的开元盛世多么厉害,到这里用词就多么犀利!
         甚至可以说是不留情面!
         将他李隆基的面子放在天下人的面前供人去踩!
         显然,这才只是开始!
         ……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流民。】
         【再加上唐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日益腐化,唐玄宗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权倾朝野,任意挥霍,宫中专门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余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胭脂粉钱就上百万。】
         【其杨氏一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银糜烂的生活。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且朝中更是有坏人!】
         【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培植党羽;】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而安史之乱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朝廷和地方军阀势力的矛盾!】
         【胡人不可入相,但唐玄宗却重用胡人,认为他们和世家党羽没有瓜葛,反而会比较忠心。因此将藩镇大权交由安禄山掌握。】
         【并且还觉得亏待了胡人安禄山,不够宠他,另一方面,也是安抚安禄山,于是更是扩大了安禄山手底下藩镇的数量!】
         【唐玄宗也因为长期的安逸而逐渐怠政,为了省力,他在边疆地区划分出若干藩镇,由最高长官节度使统领军政大权。】
         【地方军事建设,地方政务管理以及税收,全有节度使一人说了算。】
         【唐玄宗的理想很丰满,边疆节度使如此,便可以作为朝廷的屏障,在外围替唐朝皇帝抵挡蛮夷,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地在内地,享受着荣华富贵,歌舞升平。】
         【于是,像安禄山这样大权在握的节度使层出不穷。】
         【其中,掌握了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藩镇的安禄山,携他的突厥好友史思明最终造反!】
         【由汉、同罗、奚、室韦、契丹等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剑指长安!】
         【当时的大唐军,由于多年不打仗,根本就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安禄山的军队一路向西,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
         【其实唐朝名将有的是,比如名将高仙芝,勇猛无敌。曾为唐朝收复石国,打败吐藩,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拜安西节度使。】
         【他手下还有一个猛人,名叫封常清,此人虽容貌不佳,还是个瘸子,但其治理军务、出谋划策,皆能堪重任】
         【要知道,带领着装备精良的军队大获全胜,不算大本事。】
         【而带领着散兵游勇对抗残暴之师,最后还能用最正确的战略据守,死不开关,这才是真将才。】
         【同时,封王拜相的“史上最牛武状元”郭子仪也正带着队伍吊打叛军。】
         【安禄山在前面打,郭子仪则在另一方穷追不舍,疯狂收割叛军人头!】
         【此时安禄山都已经吓坏了。】
         【就此,如果唐玄宗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涉,此次叛乱的影响,根本不会影响那么大。】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唐玄宗,他干涉了!】
         此前,郭子仪不下一次直言玄宗。
         画面中,郭子仪:“陛下,潼关据守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是最大的功臣。”
         “虽然他们被打得很惨,但是正因为他们俩死守潼关,才没有让叛军前进一步!最后留出机会,唐军才能大获全胜。”
         然而唐玄宗听后只是冷哼一声,听信谗言,“这俩人,一个和那安禄山一样,是外族!”
         “还克扣贪污军饷,硬在在潼关龟缩不出,他是想干什么?”
         “难道他想拥兵自重,做下一个安禄山?”
         ……
         此话一出,不仅是在场的郭子仪呆住了,看到这画面的其他所有皇帝都傻了!
         祖龙:“这李隆基是没有脑子吗?”
         汉武帝:“哈哈,大唐的皇帝,之前被上天夸赞盛世之最,原来是这么一个狗屁不会的皇帝!”
         朱元璋:“这人如果生在乱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杨广:“朕笑了,哈哈哈哈。”
         其他皇帝们反应这么大,还不是因为他们早就深谙其中的用兵之道?
         相当于有人跟你打架,这个时候你虽然打不过,但是你抓住了他的两个手!
         钳制住他的双手,让他动弹不得。
         这个时候,郭子仪这样的人再出来,一手扇他一耳光!
         最后才大获全胜。
         同样,也相当于有人要闯你家门。
         可是你就是死守家门,不让强盗进来。
         这个时候终于执法者赶到救了你。
         你说死守之人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
         这不是正常逻辑?
         到头来,却被唐玄宗误认为是跟叛军一伙的,同样有狼子野心。
         ……
         李世民:“无语!”
         “就是踏玛的无语!”
         气得李世民脸色涨红,破口大骂!
         “这曾孙子,怎么没朕一点用兵之道?”
         ……
         画面中,战况何其惨烈?
         封常清与敌军浴血奋战,只一人,便斩杀叛军数十百人!
         杀得昏天黑地,尸横遍地!
         可这时,敌军越来越多,封常清哪怕战死,也绝不让叛军再前进腹地一步!
         然而这时,画面一转。
         一位身负诏命,手握敕书的宦官边令诚,趾高气昂地进了潼关。
         【边令诚早就看高仙芝不顺眼,怀恨在心。】
         【高仙芝曾东征时,边令诚是监军。】
         【然而宦官边令诚横加阻拦,胡乱提议,高仙芝不从,使边令城怀恨在心。】
         【如今高仙芝、封常清等人退守,边令诚正好抓住机会,向玄宗诬蔑高仙芝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还说封常清动摇军心,二人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用心不良!”】
         【唐玄宗听信了一面之词,大怒不已,遂下令斩杀!】
         【而边令城就是带着这样的敕令来到了潼关】
         视频中,边令诚眉眼之中都带着轻视,随即,他便宣示了敕书,
         “来人啊,将封常清抓起来,就地格杀!”
         当即,一身战伤的封常清还没有来得及养伤,便被捉拿!
         【封常清怎能服?】
         【但兵败退守是事实。】
         【他还不知道,这只是奸臣谗言所至!】
         【然而,封常清在死前,却没有喊一句冤!】
         【而是一再强调,“一定要死守潼关”!】
         【就这样,封常清被押着跪在地上,面向东,一身悲愤被砍下头颅!】
         【热血,难凉!】
         【一代将才,就此陨落!】
         而当高仙芝回来后,边令城更加嚣张。
         “御史大夫,今日也难逃一死。”
         高仙芝看着草席上,封常清的尸首,悲恸不已!
         他急忙下马,神色激动:“
         “我退兵,确实有罪,死罪我否认,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这是对我的诬蔑!”
         “上有天,下有地,兵将都在这里,你心里不清楚?!”
         既而,他转身,悲愤的目光望着手下部将:“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
         【但叛军力量正强,我们避其锋芒,才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
         【我如有罪,你们自可以大声说出来!】
         【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
         ……
         鸦雀无声。
         现场如湖面一般安静。
         边令城轻笑一声。
         这是皇帝的敕令,有谁敢忤逆?
         然而,就在边令城信誓旦旦之时,忽然一声声震撼天地的声音,震溃云层!
         “冤枉!”
         “冤枉!!”
         “冤枉!!!”
         ……
         一声声,又如同滚雷一般,拔地而起,炸响在天际!
         喊声,惊天动地!
         这一幕,将边令城吓得帽子都快歪了!
         “大胆!你是要做什么?!”
         仓啷啷!
         边令城带来的人剑拔弩张!
         皇命不可违。
         圣旨无法违背!
         到这里,高仙芝哪有什么造反之心?
         震慑天地的喊声之中,高仙芝红着眼,看着昔日兄弟封常清,痛恨地说道:“封二啊,我一路提拔你,我们共同厮杀到今天,一起死,难道是命吗?”
         “来世,我们再沙场上见,策马杀敌!”
         说完,高仙芝,慷慨赴死!
         【便这样,大唐帝国双壁,就此陨落!】
         ......
         看到这,唐玄宗整个人都傻了!
         这画面,他从来都没有看见过!
         以为只是随随便便处理了两个兵败之将!
         然而,整个大唐的命运,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华夏后世的转折,一切在此开始!
         因为——
         安禄山他,破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