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土木之变开始模拟天下 > 第123章 宣府种田从解决饷银问题开始
         天刚蒙蒙亮,宣府的城门就打开了。
         城门口开早茶铺子的老刘高兴坏了。
         多少天了,宣府的城门天天关着不说,还老有虏贼来攻打,上上个月是瓦剌人,杨王坚守不开,后来听说瓦剌人把皇帝都派来叫门了。
         上个月是叛军,听说杨信将军都领兵平叛去了。
         俩月了,这城门就没开过,老刘的早茶铺子生意也是越来越差,人都没法子从城门口过,为了一口早茶专门来老刘铺子一趟,就不值当了。
         要不是老刘这些年积攒了些本钱,还真要挺不住了。
         好啊,城门开了,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看着大开的城门,门口值守的黑赤两色棉甲守卫,老刘只觉倍儿亲切。
         城门开了,铺子就能开了,一家老少的衣食就有了着落了。
         真好!
         正这样想着的当儿,一支骑兵从官道上开来,到了城门口,为首的将官模样的年轻男子把关防文书递给了守门官。
         守门官验了关防,行了个礼,就放开了道路。
         马匹正前行的当儿,被众人簇拥着的马匹中间,一个骑马的年轻人指了指老刘的早茶铺子,说了两句。
         马队立即就停下了,两个兵抬腿下马,径直朝着老刘过来。
         “老叔,这铺子是你家的吧?”
         老刘连连点头:
         “对对对,军爷是想吃早茶?铺子里有烙饼、蛋汤、馄饨、热汤,军爷想吃点什么?”
         一个兵闻言乐了,丢了一把铜钱给老刘:
         “去,把烙饼、蛋汤、馄饨都准备些上来,俺们将军要在这儿吃早饭。”
         老刘捧着铜钱,喜笑颜开,一溜烟的进来铺子,招呼着婆娘赶紧出来烙饼。
         因为没想到今儿要开门,老刘是什么也没准备,除了两团供应自家饭食的面团,铺子里也是空牢牢的。
         不过这难不住老刘,老刘直接用热水和面,飞快的把烙饼下了油锅,那边厢婆娘已经把水烧开了,打了鸡蛋倒进锅里,滴进去几滴香油,洒上葱花。
         一碗喷香扑鼻的蛋汤就出锅了。
         “先给中间那位年轻的军爷端过去。”
         老刘吩咐着自家姑娘,自己跟婆娘是大厨,闺女就只能当跑堂了。
         小刘把蛋汤端到了年轻的将官面前,讨好的说了:
         “军爷您先尝尝好喝不好喝,后面的马上就来。”
         年轻将军正是苏城,他看了一眼跑堂的小姑娘,对着旁边的杨玉跟罗钊说了:
         “让你两个问问有没有快点儿的吃食,这就是快点儿的,这老板今儿早上就没准备卖吃食,这些都是现准备的,你们两个笨蛋。”
         杨玉跟罗钊闹了个大红脸。
         小刘害怕留不住客人,急忙分辩着说了:
         “俺爹可厉害了,这边说着,那边就能把吃食做出来,可不就是很快。军爷您不用担心,我进去就能给您端五块烙饼出来。”
         旁边的石头就逗小刘:
         “那要是端不出来呢,俺们这顿饭可就不给钱了。”
         小刘急了:
         “那可不成,吃了饭要给钱的,不给钱不让你们吃。”
         这样的笑闹声里,老刘的馄饨、烙饼跟蛋汤都端了上来,虽然烫嘴,倒确实是没多长时间。
         苏城喝着馄饨的当儿,问着旁边右手握左手的老刘:
         “老刘,你家这早茶铺子的买卖怎么样?”
         老刘闻言满是皱纹的脸上颇多苦笑:
         “要说往年啊,那还是可以的,起码能顾个衣食无忧,今年开年就不成了,不是打仗啊,就是封城,这眼瞧着要不行了,城门终于是开了。”
         苏城点了点头:
         “老刘你放心,以后这城门就能天天开了。”
         老刘跟苏城说了会子话,见几个军爷都挺好说话,不由得胆子大了起来:
         “那可未必。”
         “咱宣府的镇守总兵杨洪老爷子都不敢保证,你一个将军,可不敢下这样的保证,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旁边张勇提醒了老头:
         “这是俺们国公爷,新任宣府镇守总兵官。”
         老刘闻言就笑了:
         “军爷少骗人了,俺老儿是见识短,但戏文里也没有国公爷镇守边城的例子?”
         “各位军爷也是的,这喝的是蛋汤,又不是酒,咋就说上醉话咧。”
         旁边任遥从怀里拿出黄绫圣旨,朝着老刘晃了晃:
         “知道这是啥不?”
         “陛下旨意,命我家公爷担任宣府提调总兵官,出镇宣府,防备瓦剌。”
         任遥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老刘惊讶的打量了苏城一眼,好半天之后,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苏城示意张勇把老头拉起来,安慰着他说了:
         “老叔,我吃你个早餐有什么好怕的,回头你就可以跟左邻右舍,亲戚里道的说,这桌子是宣府总兵官吃过早饭的,看谁不想着来沾沾喜气。”
         石头也嚷嚷着说了:
         “老头你发财了。”
         苏城吃完了早饭,早茶铺子外面就响起了沉闷的马蹄声音,然后是杨信那豪爽的声音。
         “侯爷、侯爷,你在哪儿呢?”
         人未到,声音已经响遍城门边上了:
         “我说石头,你丫的吃个早餐都惹出点事儿来,有人报讯说来了一群穿着拼凑盔甲的兵勇,没想到是你小子。”
         大踏步的走进早茶铺子点,杨信恭敬的向苏城行礼:
         “下官宣府都督佥事杨信,拜见侯爷,不,是拜见国公爷,拜见国公爷。”
         苏城吃罢了,起身出来,一众的亲卫都督们纷纷丢下筷子,飞快的跟了出来。
         与杨信并辔而行,到了宣府总兵府的时候,杨洪已经在门口台阶上接着了。
         杨洪是员老将,头发胡须皆白,站在总兵府门前的台阶上,看到苏城翻身下马,快走几步,到了苏城面前:
         “下官宣府镇守总兵官杨洪,参见公爷。”
         苏城急忙扶起了杨洪,开玩笑,怎么能让这员劳苦功高的边疆宿将给自己行礼。
         “杨总兵见笑了,咱们这就去交割吧,事儿完了,杨公就能回京了,彻底远离这苦寒之地了。”
         两人在宣府提督大臣,右都御史耿九畴,巡抚一干文官们的见证下,完成了宣府总兵官权利的移交。
         苏城正式上任,宣府镇守总兵官。
         这总兵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就会是苏城在宣府的驻地了。
         帅案上,摆着一堆堆军务册子,让还未坐下的苏城有点头疼,这宣府的军务,怕是比四武营的营务还要繁忙啊。
         苏城随口问了旁边的杨信:
         “杨总兵,这宣府还有多少难以处置的军务?”
         旁边的杨信平静的说了:
         “那可就多了,咱们宣府地处边界,有很多军务必须上报兵部,总兵官都处置不了。”
         “我说几个例子啊:缺钱,兵部该发的饷银,催了不知多少天了,这饷银就是没有踪影啊。”
         “国公爷,这事儿,你能给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