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教诲(打滚求月票)
         没等苍鹰再凌空,前头就有了动静。
         队伍修整完毕,要再次起行。
         十四阿哥四下里看了看,眼见着十三阿哥策马过来,就勒马跟上,往御辂旁边随行。
         御辂中。
         马武正在回话。
         “太子爷没有下马车,直郡王要了茶水去了郡王福晋的马车,四贝勒有些伤风,十三爷带十四爷过去探望,九贝勒过去送姜茶……”
         “十五爷跟十六爷就在九爷的马车旁边,没动地方……”
         “十四爷跟九贝勒不欢而散,去找直郡王说话……”
         “太子爷身边的侍卫明升,去膳房那边打听了消息……”
         太子与几位皇子的动静,都一一禀告了御前。
         康熙挑眉,一个个的,倒是都安稳得很。
         不过就算眼下糊涂,回头也该明白了。
         换做以往,康熙即便发作膳房的人,也会另外寻个由头,将太子撇出去。
         这回没有,即便太子无心之过,可是过就是过。
         马武禀告完,出了御辂,去外头坐了。
         车厢里,只有梁九功在。
         康熙看着他道:“朕都敬着太后,为什么包衣奴才,敢因太子轻慢太后?”
         梁九功觉得额头要冒汗了,讪讪不敢言。
         康熙看在眼里,没了好气,道:“你这奴才,也长了势利眼?”
         梁九功忙道:“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他什么也不想说,可眼见着康熙等他回话的样子,只能硬着头皮,仔细想了想,道:“皇上言传身教,太子爷跟阿哥爷们也个顶个的孝顺,可下头的奴才有私心,故意讨好奉承,也是保不准的……”
         康熙眯着眼。
         下头奴才的私心吗?
         功大莫过于从龙。
         只看前朝,与国同戚的勋贵,多是永乐朝“奉天靖难”的勋贵,开国辅运勋贵凋零大半。
         再看大清,佟家跟赫舍里家能成为皇亲国戚,也是因“从龙之功”几个字……
         *
         太子的车驾中。
         明升单膝跪着,回禀了打听到的消息。
         “挨板子的就是昨晚值夜之人,罪名……挪用太后娘娘食材,大不敬……”
         太子听着,神色肃穆。
         他脑子里想起昨晚的席面。
         有什么金贵的食材?
         海参不是常见的?
         鹿肉在宫里的时候少见,除了贡品入宫平时没有。
         可是北巡路上,这个东西稀罕么?
         就算稀罕,翁牛特郡王送他的那头鹿直接在行在膳房,只晚膳时吃了一盘炙烤鹿肉,不至于一头鹿羔子就没了。
         “仔细说来……”
         太子沉声道。
         “主子叫席,膳房的拜唐阿怕大菜耽搁工夫,主子不高兴,就挪用了太后灶上的备菜,皇上正好早上去定省,陪太后用早膳,才打发人去膳房取底单……”
         明升说着,后背直冒凉风。
         这还真是无妄之灾。
         谁会想到,行在膳房的人这样胆大!
         这传出去,就是孝道有亏。
         那拜唐阿没存好心!
         不过眼下顾不得追究这个,人挨了六十板子,就算是没死,也是废了。
         要找补。
         他是太子心腹,忠心耿耿,少不得道:“主子,等到了驻跸之地,您是不是先去给太后娘娘请罪……”
         太子靠在马车上,嘴巴发苦。
         不请罪还能如何?
         那是太后……
         太子莫名想到了早年情形。
         当年他刚搬到毓庆宫,每年各省督抚贡品入宫,皇父都让毓庆宫先挑,就是怕下头的人怠慢了他。
         等到太子妃嫁入宫中后,才改了这个规矩。
         毓庆宫的贡品,都在乾清宫跟宁寿宫后头择选。
         不是他的错,却是因他一句吩咐而起,皇父这打的不是奴才的屁股,也是他这个太子的脸……
         *
         九阿哥的马车上。
         十六阿哥摸着小肚子,连吃带喝的,有些撑到了。
         他投桃报李,道:“九哥九哥,九嫂什么时候生宝宝?到时候我跟十五哥过去给九哥、九嫂道喜……”
         作为小阿哥,尤其是进了上书房读书的小阿哥,出宫并不是容易事,总要师出有名。
         九阿哥算了一下日子,今年有闰六月,就道:“要出正月了……”
         说到这里,他想到了丰生他们种痘之事。
         这次出京之前,夫妻两个打算年前年后择日子给丰生他们种痘,可眼下看来,年前是大月份,年后是产期……
         九阿哥有些犹豫。
         可要是耽搁了,天气转暖,就要再等大半年……
         *
         这回队伍又行了两个时辰,到了驻跸之地。
         先一步出发的内务府众人已将御帐支起来。
         九阿哥带了两个小阿哥下了马车,前往御辂前候着。
         太子跟皇子们都过来了,四阿哥也在其中。
         康熙下了御辂,看着儿子们,目光在太子身上定了定,道:“太子随朕来,其他人散了吧!”
         太子低下头,应了一声,跟在康熙身后,随着康熙进了御帐。
         剩下兄弟几个面面相觑。
         大阿哥看了眼四阿哥,道:“好点儿没有?”
         四阿哥平时也是跟着大阿哥、十三阿哥骑马的,今天坐车,大阿哥也晓得缘故。
         四阿哥点头道:“中午喝了姜茶发汗,已经好了。”
         大阿哥想要跟他说别只操心九阿哥的骑射,四阿哥这身子骨也不结实。
         不过当着弟弟们的面,他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看着众人道:“都回吧!”
         大家也就都散了。
         今天带了一天孩子,九阿哥觉得自己口干舌燥。
         当时没觉得什么,过后也觉得乏。
         回到帐子里,他就在榻上歪着了。
         既然皇父这几日心气不顺,那自己就消停些。
         皇父也是欺软怕硬,有能耐他迁怒太子啊?
         九阿哥正腹诽这一句,想到十三阿哥提及的事,“腾”地一下坐下来。
         何玉柱正在旁边整理九阿哥明日要穿的换洗衣裳,吓了一跳,望向九阿哥,道:“爷……”
         九阿哥脸上,高深莫测。
         能让皇父气个好歹,接二连三发作奴才的,除了太子,还能有谁?
         太子做什么了?!
         *
         御帐中,太子双膝跪了,满脸羞愧。
         “都是儿子之过,想着跟四阿哥兄弟两个好久没正经说话,就留了他吃酒,才要了席,引出后头的是非……”
         康熙盘腿坐在榻上,看着太子,脸上也没有笑模样。
         “涉及到朕,朕都不会这样恼,你我亲亲父子,朕有的,你想要给你就是,可……涉及到太后,朕不能容那些奴才放肆!”
         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厉色。
         太子忙叩首道:“儿子不敢,儿子听闻此事,也震惊不已,儿子会去给皇祖母请罪……”
         康熙吐了口浊气,见太子真心知错,才抬了胳膊,道:“起喀!”
         太子起了,眼见着康熙脸上依旧沉得滴出水来,脑子里也在飞速运转。
         得罪了太后,太子当然不会想着空嘴白牙的请罪。
         可这个时候,也不好大喇喇地送赔罪之物,那成什么了?
         两人是祖孙。
         因为太子幼时,太皇太后还在。
         太子多是受到曾祖母的照顾,跟皇太后这位祖母关系寻常。
         越是如此,越不好在外头露出生分来。
         中秋节在即,是个名头。
         还是延迟些,等到重阳节?
         太子一时有些拿不准主意。
         康熙看着他,道:“太后还不知此事,老人家仁厚,不会因此事发作,可是你也不能当成是小事……”
         太子垂手听了,道:“儿子谨遵汗阿玛教诲,也会告诫身边奴才,万不可再有逾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