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唐之我的时代 > 第五十五章 设想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温度突然这么高,这都已经八月份了。”
         城阳公主岔开话题说道。
         绿蝶说道:
         “我让人送点冰块过来。”
         秦筱秋补充说道:
         “再做一些冰糕。”
         “嗯。”
         “筱秋,京城齐王府不是一直没人嘛?哪里来的冰?”
         “自己做呗。”
         “自己做?怎么做?”
         “绿蝶,你让人直接到屋子里来制冰。”
         “好的,姐姐。”
         随后府里的下人就五个女人面前表演了一手硝石制冰。
         “真的结成冰了。”
         “原来硝石还有这个作用的。”
         “哇,这个冰糕真好吃。”
         “算来奶加糖结成冰后这么好吃啊。”
         “真舒坦。”
         “这个也是李佑发现的吗?”
         “那当然,夫君可是很厉害的。”
         秦筱秋骄傲地肯定道。
         “筱秋,透露一下,李佑现在赚了多少银子了?”
         “没多少的,只是够用。”
         秦筱秋当然不会实话实说了。
         “肯定赚了很多。”
         “这还用想,茅台、洗发水之类的东西卖得多好。”
         “我听说那个城也赚了一大笔。”
         这时长乐开口说道:
         “筱秋啊,我昨天碰到兕子了。”
         “怎么了?”
         “兕子手里拿着一面镜子,……”
         长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高阳也跟着说道:
         “我昨天在父皇那里也看到了镜子了。”
         “我也碰到兕子了。”
         “我也是。”
         秦筱秋这才知道这几个人为什么一大早就不约而同地来齐王府了。
         她原本只和长乐还有房遗玉较为熟悉,和其他三个人也只是认识,说得上话,并不是很熟。
         还以为她们是正好碰上,所以一起来的呢。
         “是这样啊,我让人拿给你们。”
         本来这些镜子就是拿来送礼的,虽然很贵,但是她家这么有钱,所以秦筱秋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当然她肯定也不是见人就送,两个好朋友不说,另外三个也都是受宠的公主,不好不给啊。
         长乐脸红红地说道:
         “多少银子?我给的。”
         这还是长乐第一次问别人要东西,她都没问李世民要过,毕竟她是长公主,什么东西没有?
         可是她实在抵抗不了镜子的诱惑,所以她今天来了。
         “我也给的。”
         “我也给。”
         “……”
         “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亲戚,夫君肯定不让我收钱的,不过镜子也不多了,只能给你们一人一面。”
         “一面就够了。”
         “是的是的。”
         很快下人就送来了五块镜子。
         众女拿到镜子之后个个爱不释手,连麻将都不打了。
         秦筱秋抬手看了看表,对着下人问道:
         “快十二点了,夫君还没回来吗?”
         “王妃,殿下早就回来了,现在在书房,说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
         秦筱秋点点头对着众女说道:
         “咱们先去用午膳吧,下午再接着玩。”
         众女答应下来,毕竟刚拿到镜子就走,着实有些不好。
         饭桌上,长乐开口问道:
         “李佑不来用膳吗?”
         “厨房已经送饭菜去了,他在书房有重要的事要做。在齐州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用管他。”
         “哦,筱秋,你手上带的是看时辰的东西吗?刚才你说十二点是什么意思?”
         “嗯,夫君说这叫做手表,不过这个可不能送你们了,府里就剩几个了。而且我也做不了主,一般都是夫君说了算。”
         众女也只是好奇,手表看上去就很珍贵。她们已经白拿了镜子,怎么好意思再要手表呢。
         再说就是一个用来看时间,在她们看来哪有镜子重要。
         然后秦筱秋和绿蝶青衣就为这几个女人介绍手表。
         等介绍完手表之后,饭菜也已经上齐了。
         平时山珍海味吃惯了的几位女人,依旧抵抗不了齐王府的美食。
         饭桌上众女对饭菜的夸奖毫不吝啬,并且对秦筱秋表示十分羡慕。
         吃过午饭,众女也没有待太长时间就了。
         下午,李佑把汉语拼音、标点符号和三字经写好之后走出书房。
         他打算过两天去皇宫跟阴妃唠嗑的时候让他转送给李世民。
         李佑还准备把水泥和建造技术一并送去,并且还会通知齐州大工厂公开水泥之法。
         之前李佑捏在手里是为了吸引人口,现在放出去不是因为人口足够了,而是李佑找到了吸引人口的新方式。
         医疗。
         不说医疗水平如何,只要降低百姓看病的费用,那齐州的人口还是问题?
         降低费用简单,李佑自己开个诊所,评聘几个大夫,收个治病成本就行了。
         至于提高大唐的医疗水平,办医学院是必然的。
         按照李佑的设想办医学院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不收学生,只收大夫,然后由他来教。
         虽然李佑还没有看医书,但是他对自己的脑子还是很有信心的。如果实在不行,他就把本草纲目之类的书拿给他们自学。
         第二个阶段才是收学生。
         但是也不是不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找个医书超群的人过来当校长。
         这让李佑立马就想起一个人。
         药王孙思邈。
         这位可不得了,那真的是神医。
         医术水平从他的年龄就可以看出一二。
         虽然史书上对孙思邈的年龄记载不一,但是最小的是一百零二岁,最高的有一百四十五岁。
         这就足以证明很多东西。
         孙思邈常年定居五台山,想找到他不难,可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出山。
         这老神仙出了名的淡泊名利,想让他去齐州估计有些难度。
         李佑准备先给孙思邈寄一封信,讲一下医学院的设想,再谈一谈情怀和待遇。
         如果人家实在不愿意也没办法,只能分两个阶段了。
         李佑也无所谓,无非就是第一阶段的时间长一点而已。
         既然要办医学院了,那书院要不要一起办了?
         李佑不打算办正常的文学院,而且办工科院。
         随着造纸和印刷的升级,可以想象大唐的文学院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不需要李佑再去锦上添花。
         工科院才是重中之重。
         越早办越好,让科学在大唐早日生根发芽。
         可是这样会不会把自己累死?
         不管了,到时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