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 第一百六十五章:这小子,可是要学杨广!?
         所以,这件事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办,哪怕是杀几个人,这件事也必须贯彻下去。
         谁也拦不住。
         不过正如朱瞻基所预料的那般,伴随着几道旨意从那朝廷当中传达到各地后,很快便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平日里享乐惯了的那些官员们,一个个胖的跟头猪似的,别说是运动了,就是走两步路都感觉累的够呛。
         这样的人,身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试想,光是坐在那衙门上,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躺在床上办公,这样的官员,你能指望他们好好为百姓办事?
         写份公文,就感觉脖子疼,腰疼,腿疼,腰间盘疼。
         你指望他们能有多高的效率?
         就即便他们想,可身体上的问题都会每时每刻的阻止着他们做这些事情。
         这一点,于前世身为一名常年坐在电脑前的人,朱瞻基最有体会。
         每当你想要聚精会神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身体就会‘百般阻挠’。
         将你从聚精会神的思考中拉出来。
         而能够用毅力来克服这些问题的,始终都是一小部分人。
         作为一个朝廷,一个国家,不能一直都依靠这些小概率事件。
         这就是朱瞻基非要这么做的一小部分原因。
         可这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习惯。
         叫好的人有,但很少。
         反而是那些骂娘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之前朱瞻基搞出来的五险一金成功得到了不少官员们的支持,可在这些官员们的眼中,朱瞻基正事不干,尽一天琢磨这些运动的事情,也让他们感觉这位未来的皇帝有些不务正业了。
         不由的,官员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高的。
         但如今局势已经完全掌握到了朱瞻基的手中,加上这些旨意都是朝廷颁发的,他们也没有任何可以反对的办法。
         那些旨意上可是写的清清楚楚,体能结果是直接关系到官员任免和考核的。
         体能不达标,不管你之前到底做了什么样的政绩,都可能会被直接免除。
         虽然他们并不觉得身在地方的他们会被严密的查验,也不觉得朝廷真的会因此而罢免很多的官员。
         但这毕竟是给了朝廷一个免除他们的理由。
         聪明的人,虽然心里有诸多的不服气,但还是会按照朝廷的旨意,开始针对性的改变。
         衙门的作息时间,处政时间也相应的跟随着朝廷的改变而改变起来。
         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会觉得这是朝廷在吓唬人,也不认为朝廷有这么大能耐,能够按照这旨意上的标准来要求全国的官员。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北京城内,朱瞻基已经开始着手组织起了一支专门为他负责监察百官的队伍。
         同时,锦衣卫、东厂,也正在开始谋划着改制。
         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立虽然出发点都很好,是中央集权的表现,但经过这么多年,他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功效。
         尤其是锦衣卫。
         本质上东厂和锦衣卫的功能是一样的。
         而之所以在建立锦衣卫的同时还建立东厂,正是因为锦衣卫在多年间已经和那朝堂上的官员们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所以老爷子朱棣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信任锦衣卫,所以,便又设立了东厂。
         同样的,东厂虽然因为都是阉人,所以在忠心这一点上要比锦衣卫确实表现的好一点,但也有限。
         最重要的是,阉人这个群体最重要的本质作用是什么?
         是在皇宫之中服侍。
         而身处皇宫之内,什么最重要?
         忠诚!
         明朝皇帝个个死因奇妙,落水的、中毒的、夭折的。
         还有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的皇子夭折。
         前世朱瞻基光是看那么多电视剧中的剧情,就对皇子夭折这个事情感觉到了恐怖。
         那么多夭折.....
         还是在皇室!
         这个比例简直太惊人了。
         就算古代的生活条件和生育条件不如后世太多,但要说会自然产生这么多夭折的,这简直都吓人。
         所以在朱瞻基的考虑中,皇宫之所以会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皇宫代表了皇权。
         背后牵扯了太多的权力纷争。
         不管是前世还是如今这样一个古代世界,为了银钱都能杀人,更合适比银钱更加令人沉醉的权力。
         权力的斗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
         也只有这个原因,能够解释这一切,也最合理。
         但是像阉人这样生活在皇宫的人,却被拉进了权力这样一个残酷争斗圈子内。
         这就让他们这个群体本身存在的作用产生了非常大的动摇。
         而朱瞻基不管是为了他们老朱家后世的儿孙,还是为了保证他自己和身边亲人的安全,皇宫必须要进行一个严密的隔绝。
         如果皇宫之中的人与外界已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纠葛,那这皇宫的修建还有什么意义吗?
         所以,按照朱瞻基的本能想法,从今往后,只要是身处皇宫之中的人,必须与外界斩断一切不必要的联系。
         这一点尽管对那些太监宫女们非常的不人道,但没有办法。
         他也想让所有世人跟后世一样生活,但他能做到吗?
         做不到。
         他没那个本事。
         既然做不到,那就只能是两害取其轻了。
         如果他不这么做,不从现在开始,真到了这皇宫中的人已经成为了这天下势力各方的眼线棋子的时候,再想要整治就难了。
         这皇宫中这么多人,他朱瞻基就是眼珠子看的再明白,他也不可能看破一切。
         随随便便一个太监宫女,给你投点毒,放个毒蛇蜈蚣。
         这样的事情不比处理起朝政更简单。
         当然,除了这一点外,之所以想要彻底的取消东厂存在,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阉人这个东西,说好操纵也好操纵,可说不好操纵,也不好操纵。
         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正常人完全不同。
         这样的人群放在身边,尤其是给了他们权力后,那就是在身边放了一个定时炸弹。
         你甚至都不知道这炸弹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间突然爆炸。
         像那些官员,你还能通过权力阶级晋升来作为操纵他们的手段。
         可这些阉人呢?
         没有家人,没有那方面的欲望。
         钱也没有太多需要花的地方。
         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因为身体残疾而引发的人格扭曲。
         并且报复心思非常重。
         如果把他们困在皇宫这高墙之内,一辈子看不见任何的希望,生存这种生物最基本的需求会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来操纵他们。
         可一旦给了他们权力,让他们看到了外界的世界。
         如果可以,他们恨不得跟这个世界一起同归于尽。
         这就好像古代的愚民手段一样。
         笨蛋永远是最好管的。
         可一旦思维开放,思想解放,这问题大了。
         当然。
         这些事情对于朱瞻基而言都只是一些顺带的事情。
         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改变文武有别的区分,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后世的经验,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制度。
         同时在这个打破原有框架的同时,为朝廷注入新的血液,使朱瞻基可以得到一大批全新的支持者,也就是既得利益群体。
         而这批力量,将是他接下来几十年王朝统治的基石。
         文人习武,最起码增强体能是第一步。
         为了使这个策令不至于成为空谈,监察体系就是重中之重。
         锦衣卫和东厂都不适合做这种事情,最适合做这种事情的是朝廷的御史台。
         虽然御史台这个朝廷机构在朝廷当中的作用,经过太祖和朱瞻基爷爷朱棣这一朝后,很大程度上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但朱瞻基还是想要依靠这个体制本身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切。
         他不想每一次在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后,就跟自己爷爷和太爷爷学,在体制之外再搞出一个监察机构来。
         这样的手段固然效果不错。
         但问题是,朝廷的一切体制,都是互相制约的。
         每一个机构之间都有互相监督的手段。
         可是这种独立于体制之外的机构,朝廷就丧失了对它监管的功效。
         光考虑锦衣卫东厂去监管别人了,谁来监管他们?
         锦衣卫和东厂之所以在后世为世人所不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并且伴随着建立的时间长了后,他们就会越发的肆无忌惮,成为无人能管的局面。
         换句话说,就是无法无天了。
         但如果选择使用御史台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必须对御史台进行一个革新。
         如果单纯的依靠原有御史台的这些人,且不说完全不足以监察全国各地,就是其本身的这些人也跟这全国各地的官员们牵扯不清。
         又如何能够做到公允。
         但好在是,朱瞻基曾经在南京城外的学堂发挥了作用。
         这些人中虽然大多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些孩童。
         很多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如今也到了入仕的年纪,并且很多都已经攻读完了最起码高中的知识。
         将这样一批人放入到御史台中,一是可以保证他们在短期之内的忠诚度,纯洁度。
         二也是给这些初入仕途的人一个锻炼的机会。
         御史台这种差事,本身对你的才能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经验不多并不是问题。
         但却可以让你快速的了解这个世道。
         由他们来做第一批的临时御史,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这些人的存在,也给了朱瞻基解决御史台问题的底气。
         跑到全国各地,当着他们的面,监察官员们的体能,然后将真实的数据传到朝中。
         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那也就意味着朱瞻基开办的这次学堂失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试水。
         搞了这么大动静,朱瞻基自然不可能仅仅只是让这些人去监察一下各地官员们的体能。
         但这就好像是在经商一般。
         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去开拓销路,无论日后你有多大的野心和目的,都需要先试水。
         将这个销路打通。
         哪怕不挣钱。
         但只要这个销路不断的扩宽,就为成为日后利益的来源。
         放在如今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方法就是朱瞻基对监察体系的一次试水。
         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不断的加深朝廷对各地官府的监察和管控。
         每个御史调查监察的结果,其人对这一次的结果负有终生责任。
         这对朝廷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如果真的做好了,其对朝廷的意义不亚于又一次的摊丁入亩。
         不过,就当这天下人都在因为朱瞻基这一次对官员考核任免甚至科举进行改制而议论纷纷时。
         又一道圣旨的出现,却彻底的将朱瞻基推到了风口浪尖。
         “什么?那小子要举办戏曲大赛,还要为此组建一个戏曲衙门??”
         山海关内一处农家院内。
         老头子朱棣和朱高炽,正一脸震惊的看向了面前的黄俨。
         而那黄俨在瞧见面前皇上朱棣和太子朱高炽那脸上的震惊和丝丝怒意时,也略显尴尬的点了点头,并继续说道:“不仅这些,殿下要还举办画师大赛和大赛,并且言明优胜者不仅可以得到朝廷对其名誉的认可,还会得到朝廷的官位封赏,成为朝廷大臣。”
         听着这黄俨的讲述,对面的朱棣顿时皱着眉头说道:“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先是把那朝廷的官员们弄到一起蹦蹦跳跳,还打什么羽毛球太极拳。如今又举办这戏曲、画师、大赛。”
         “回去京城这么多天了,他是一件正事都没做!”
         “好好的科举,如今非要那些文人习武,要是文人都习武了,还要武将做什么!”
         此时的朱棣显然并不理解朱瞻基这些行为。
         对这位自己曾经非常看好的继任之君产生了非常大的质疑。
         虽然这小子之前的所有表现都很好,但谁也不能说他不会犯错。
         就是圣贤尚且会犯错,更何况是这二十出头的小子。
         就当那老头子仔细的思考朱瞻基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的同时,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此时也对自家这小子的行为感到了困惑。
         按说以这小子往日做的事情,肯定不会做出这么胡闹的事情。
         可如今这样的事情却的的确确的发生了。
         他就算是朱瞻基的亲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回想到往日这小子就非常喜欢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由的让人浮想联翩。
         难不成,这小子真是在解决了所有外敌后,就以为天下已经坐稳,所以开始享乐了?
         历朝历代,在登基前表现很好,但在登基之后却贪于享乐的君王并不在少数。
         那隋二世杨广,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