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四十三章 不行!我们也要给安家费!
         “兄弟,什么叫《Acta-Mathematica》?解释一下?”
         “过了一审,什么意思?”
         “你能看懂那些东西?帮忙翻译一下呗?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人家被曝光,一点都不带怕的!”
         黄凯才发了消息不久,就收到了好几条评论,都是想知道详细内容,绝大部分人只是知道,王浩发的图片和论文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论文就不清楚了。
         好多人也想知道具体情况,来对事情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堵住耳朵、不听不听’的黑子,他们可不管论文是什么,就是觉得一个月发太多SCI不正常,认为二十出头的年纪,因为发论文被特殊聘任不公平。
         这个大前提下,研究是什么论文有意义吗?
         当看到黄凯发的消息,他们发现还真不知道什么《Acta-Mathematica》,心里马上产生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直接反手就是一通喷,“哥们,多少钱一条,有钱大家一起赚呗?”
         “五十万啊?”
         “就你,上过学吗?凌晨玩手机不睡觉,就别来侮辱科研工作者了,好不好!”
         “当事小号,口气都一样,坚定完毕!”
         黄凯看到一些喷子的回复,心里也感觉非常的气愤,他一边耐心给询问的人回复,也一边和喷子们展开骂战。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黄凯又发了一大堆消息,来说明论文很有含金量后,再注意一下手机,才发现已经三点钟了。
         糟糕!
         明天还要早起!
         他有些不舍的放下了手机,带着疲惫躺到了床上。
         ……
         实际上,黄凯只是众多看到消息,知道王浩的论文有水平的学者之一。
         好多有点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学术圈人士、相关领域的人员,仔细查看一下王浩的论文,就知道九成九以上,都不可能是所谓‘刷出来’的。
         数学论文怎么刷?
         核心期刊算法论文怎么刷?
         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都研究过王浩的两篇傅里叶变换算法论文,王浩还去阿巴云研究中心做过演讲。
         这在行业内部并不是秘密。
         但是,多数科研工作者、互联网公司员工等,即便是有微薄账号,也都只是个普通账号,微薄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看新闻、消磨时间的手机软件。
         他们不会去特意申请大V,账号自然也没有几个粉丝,发言说起王浩论文问题,也很快会石沉大海,能溅起几滴浪花就不错了。
         学术领域有成果就是有成果,数学、算法等领域就更是如此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即便是国内不承认,国外也会认可,他们中多数人,最初看到消息,都认为王浩是‘论文刷子’,后来发现王浩的论文是数学、算法论文,马上就改变了看法。
         他们也对于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感到惊讶。
         但是,论文摆在那里。
         另外,发表论文的速度是可以有解释的,比如,论文是以前积攒的成果?
         有一些东港大学的人就是这么想的,王浩的名字放在东港教职工里并不陌生,一则是因为爆出的实验问题,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王浩是留校博士。
         东港的在读博士很多,其中能留校任职的凤毛麟角,都可以说是博士群体拔尖中的拔尖。
         这种博士毫无疑问是天才,有一些成果、想法积累也很正常。
         现在去了西海大学工作,肯定是想在新大学站稳脚感,把以前积累的论文,一口气发表出来,有什么奇怪的?
         ……
         第二天上午,十几个媒体记者到西海大学来做采访,他们有些担心采访被拒绝,早早的就堵在了教务的门口,还有的干脆扮学生进了校门。
         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教务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把他们带到政务一楼的会议室,随后他们见到了副校长曲树生,宣传主任杨海燕,理学院院长栾海平以及科技处主任朱建荣等人。
         大学的几个相关人员,决定正面接受采访,并召开简单的发布会。
         杨海燕起身宣读了大学针对舆论的几个回应,“首先强调一下,王浩老师发表的是数学、计算机论文,每一篇的质量都非常高,有几篇论文,则是发表在核心期刊,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认可,不存在任何网上所说灌水、抄袭、编造等问题。”
         “第二,针对网络上说的学校特聘问题,各学院学科教研室的研究员,都是独立进行聘任的,学校,乃至于各学院,有权利聘任任何符合要求的青年学者。”
         她说着抬起头,很直接的说道,“说白了,教研员,就只是学院内部的一个工作职位,只是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和教学职称评定没有关系,王浩老师被聘任后,教学职称仍然只是中级教员。”
         “不过,学校方面正考虑在学期结束后,申请给他提升为七级副教授。”
         会议室几个记者听罢都惊了一下。
         不解聘?
         还提升?
         杨海燕继续道,“有关网络舆论,以及那篇引起舆论的文章,我们已经做报警处理,后续会继续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西海大学以及王浩老师本人的名声。”
         “就是这样。”
         等杨海燕全部说完,在场记者都被惊住了,他们算是明白过来,西海大学根本没有捂住消息的意思,完全就是要硬刚舆论。
         舆论主流是说王浩‘靠刷论文’,被学校特聘为研究员,直接享受正高级待遇。
         结果西海大学说明了王浩的论文没问题,根本没有和王浩解聘的意思,甚至还要在教学职称上继续提升,然后针对舆论直接报警处理,后续还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这……”
         几个记者互相看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提问了。
         这和他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终于还是有个中年记者,率先开口问道,“能说一下,大学为什么坚持聘任王浩,并坚持给他提升职称吗?”
         朱建荣站了出来,回答道,“当然是为了留住人才,王浩的论文成果的……”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论文问题,把记者们绕的都快晕了过去,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知道王浩的成果很显著。
         记者们提了几个问题后,就有记者希望能采访到王浩。
         栾海平、周清源等人都感觉有些为难,他们是不准备让王浩接受采访的,但昨天商议的就是正面回应,不让当事人接受采访也说不过去。
         几人商议一番,还是带着记者过去了。
         王浩正在综合楼办公室,他早上来到办公室,看了看微薄消息,发现有好几个支持他的说法,顿时就感到很欣慰。
         同时,他还收到了好几条大学、公司发的私信,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想邀请他去大学(公司)。
         其中湖州大学最有诚意,连续发了好几条消息,还详细的说明湖州大学对待人才的政策。
         高校里都是专业的学者,他们扫一眼王浩的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就知道不可能是所谓‘刷出来’的,再仔细研究就知道王浩非常有水平,再加上高效的研发速度,自然就会非常的心动。
         湖州大学官薄的私信说的非常详细,“王浩老师,我们看了你的论文,认为你非常有水平,希望能邀请你到湖州大学工作。
         湖州大学诚心对待优秀人才,政策标准是签订工作合同,发放一百三十万安家费,已婚、工作满五年分配住房,进入大学直接享受七级副教授待遇,每年年底按成果影响分配奖金,奖金数额在五万到三十万不等。
         同时,大学还会帮助推荐申请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王浩仔细看了一遍,都感觉有些心动了,但他才刚和西海大学签约,而且也不想远行几千公里,去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他正想着怎么回复,屏幕上只打了三个字,“我考虑……”
         然后,他犹豫了一下,就去了躺卫生间,处理一下个人生理问题。
         栾海平带着好几个记者到了办公室门口,他推门进去扫了一眼,问道,“王浩呢?”
         朱萍看着外面的阵势,知道是记者来采访,就答了一句,“刚出去了,等等吧,可能去厕所了。”
         “那就等等吧。”
         有个中年记者站到门口,问了一句,“哪个是王浩的办公桌?能拍一下吗?”
         “门口!”
         栾海平扫了一眼办公桌,发现也没什么不能拍的,就直接指了过去。
         门口好几个记者做拍摄,然后注意力放在电脑屏幕上,屏幕显示的是微薄私信消息,上面是湖州大学和王浩的私信对话。
         “咔嚓!咔嚓……”
         好几个记者迅速拿起相机,对准了屏幕进行拍摄,他们并没有看清具体内容,但不妨碍先拍个照片慢慢的看。
         拍完、查看。
         一群人顿时惊讶的议论起来--
         “湖州大学邀请王浩?一百三十万安家费?分配住房,直接提升副教授,每年还给这么多奖金?”
         “我刚才以为看错了,还真是啊!湖州大学官微,绝对没错!”
         “你们仔细看,把照片放大,屏幕右侧,发私信的好像不止湖州大学啊,还有其他两个大学……”
         “这个是……阿巴云研究中心院长唐剑锋?绝对是他!”
         “我懂了!”
         有个年轻记者福灵心至,开口说道,“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西海大学坚持维护王浩,他就是个人才啊,西海大学不要,其他大学抢着要!”
         “原来是这样!”
         “对啊!”
         “早这么说不就都懂了,刚才那个什么主任,解释了好半天论文,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栾海平听着记者们的讨论,也终于意识到不对,马上凑到王浩的电脑旁,看着上面湖州大学‘挖角’的消息,再看看王浩才刚打上去的三个字--
         “我考虑……?”
         他心里马上进行了补充,“我考虑一下?”
         “我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和学校解聘?然后过去?”
         “不行!”
         栾海平顿时有一种浓烈的危机感,“必须再和其他人商议一下,光是一个研究员,肯定不行。”
         “王浩不是本地人,想让他留在西海,我们也要给安家费、给奖金、给补助!”
         “不然他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