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女帝登基后,我被迫当了九千岁 > 第403章 爵位
         与徐渊同行,基本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而且对于修行上的一些不解,还可以问他。
         一路行来,算是左道奇这段时间最为舒服的时候,从走进南苏城遇到姜月罗开始,虽然不说,但他的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的,这会儿终于能够放松了。
         与他而言,这趟东南之行,让他看到了很多不足,也收获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对于大晋这个伟大帝国而言,东南的薄弱之处,也终于算是有了自己的见解。
         与宗师同行,自然不会如修行者一般腾云驾雾,两人只是从英雄帮借了驾不算豪华的马车,驾车而行。
         长途奔袭或许算是三品宗师相对于阴神最薄弱的地方吧。
         “功德加身,你收获应该不错吧?”
         左道奇在驾车,心中想着事情,忽然听到身后徐渊开口。
         脸上闪过一抹错愕,却还是回答道,“尚算可惜,可惜入不得阴神。”
         “你倒是贪心,登楼与阴神之间的差距,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徐渊笑了笑。
         左道奇正好奇他想说什么,徐渊已经再度开口。
         “我听说你是宦官出身?功德妙用无穷,补全身体残缺不在话下,倒是能帮你突破阴神增添不少裨益。”
         左道奇豁然回头,却又想起了什么生生止住动作。
         “徐师神机妙算。”
         徐渊笑而不语。
         左道奇却是心中翻腾起巨浪。
         在南苏城的事情,定然是瞒不过的,他得到海量功德的事情,定然会被人知晓。
         对功德了解的人,定然知道其能补残缺之身。
         他心中微微激动。
         '似乎…能重新做男人了,以男人的名义…'
         尽管背着太监的名头让他获得元吉帝赏识,算是为今日成就铺垫了基础,但太监,终究不是什么好的身份。
         只是,脱离了太监之身,朝廷的人又会怎么看自己呢?皇帝会怎么看呢?
         左道奇一时间心乱如麻。
         也不知道徐渊之前是否看出他不是太监,这时候的提醒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
         左道奇都不得不考虑。
         按照规矩,如今的左道奇身负钦差之名,虽只是东南巡查,但一路经行,沿途官员都得出城迎接。
         只是左道奇没有这个心思,于是马车飞速,不等那些官员得到消息,便行了过去。
         当然凡遇问题,文书之类的奏章,需加急送往京都。
         就如此刻的含元殿,早已收到左道奇的公文奏疏。
         百官莫不敢言,张维正低眉垂首,端坐太师椅,似睡非睡。
         正明帝一脸肃穆,不见丝毫情绪,古井不波的眼神中仿佛蕴含着滔天怒意。
         “东南糜烂,一郡家族,便敢行如此滔天凶孽,诸卿以为如何?”
         寂静的含元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一丝丝响动。
         南苏城的事太大了,魔修屠城之事之前虽有发生,但之前屠戮的都是县城,很少有如南苏城一般屠戮郡城,而且每次发生大桉,时任皇帝皆大行政令,作出对策。
         正明帝也必须如此,事关皇家威严。
         故而今日一向不需上朝的宗人府宗正姬潜朙也上朝了。
         百官无人开口,姬潜朙浑浊的眼神扫过所有人,继而轻声说道。
         “东南之地情况复杂需从长计议,但南苏城祸事,却少不了南苏郡守岳冲的失职,闻张相昔日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岳冲观之,儒士这柄利器,钝了。”
         此言一出,满朝骇然,百官沸腾。
         如今朝堂衮衮诸公,昔年谁不是‘读书人’!
         磨刀,是件痛苦的事情。
         无论对磨刀人而言,还是对刀本身而言。
         正明帝目光微不可查的扫过张维正,依旧面无表情。
         姬潜朙说的事情,乃是大事,他自然不会在今日朝堂之上作出决议,于是朗声开口道。
         “宗正所言乃国之大事,但事关重大,也许有个章程…”
         “先帝在世时,曾在弥留之际嘱托我治理东南,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托付诸多东南宿老与众学子治理东南,却不想酿成今日大祸,东南啊…”
         百官已经静默,听出了皇帝的意思。
         现在就两条路,要么儒士去对付东海联盟,要么朝廷对付儒士。
         在沉默片刻后,他们终于不再沉默。
         让皇帝将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显然是不智之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乃圣人名言。
         第一个开口的,是如今领太傅令的郑赤霄,他依旧如以前一般火爆,如以前那般嫉恶如仇,他双手持官笏,面容严肃。
         “自有大晋立国以来,东南一带便如疥癣之疾一般,驱之不散,太祖立国不易,如今却自朝廷自地方,竟糜烂至此,臣心甚痛,如今的一切,已经到了刮骨疗伤的时候,故臣以为,需磨刀,也需出刀!”
         “请陛下发兵东南,以大理寺、吏部、礼部三司共核天下官员。”
         他的话,说的很认真,引得百官微微沸腾。
         正明帝面上闪过一抹不喜,郑赤霄这个人,为人太过刚正,圆滑有缺,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是将朕放在火上架着吗?
         本就对张维正专权有些不满的他,在这一刻将这种思想加持到整个儒林。
         刘喜时刻都注视着皇帝的眼色,见此连忙上前说道。
         “陛下,左大人覆灭孙家,斩杀南苏郡守岳冲,当居首功,陛下之前还说要赐封他呢。”
         就像是救星一般,刘喜话音落下,百官看向他眼神皆带着几分感激。
         正明帝扫了一眼从始至终都未开口的张维正,“张相觉得如何?”
         “老臣老了,此事陛下决断便可。”
         “那便封他做个县男吧,之前昌邑缠着朕说了好几次了。”
         正明帝似开着玩笑,百官却无人开口。
         皇帝任命爵位,本应是大事,但今日这般情景,所有读书人噤若寒蝉,以往最善挑刺的御史台,在这一刻也掩鼓作息,不置一言。
         只是,在朝廷的儒士,终究不是东南那帮奴颜媚骨的官员。
         去岁刚从御史台调任大理寺卿,时年九十二岁的周检用一种莫测失望的眼神看着昔日的下属。
         他眼神微微暗澹,昔日元吉帝在位,皂衣处初设,沉光仗义执言,敢于叫皇帝下罪己诏而被王卢杖毙在午门之外,从此之后,御史台上下像是被打断了嵴梁一般,沉寂了太久。
         周检微微先前一步,“老臣以为不妥!”
         正明帝面皮不动,只是微微挑眉,面上微微带上几分尊敬,九十三岁的儒士,无论修为是否高强,都值得他尊重,“周卿觉得有何不妥?”
         “封侯者皆因功封侯,自古皆然然左道奇之功,老臣以为…不够!而且左道奇…乃宫中出身。”
         左道奇虽灭了孙家,斩了岳冲,但南苏城终究是毁了,功过相抵,左道奇身为钦差,何谈有功?
         话音落下,周检面上闪过颓然。
         相比沉光,他圆滑了太多,若是换了沉光,此刻应该不会管皇帝的心思,直接怒怼皇帝,质问其为何不治左道奇之罪!
         一直稳坐高台的张维正,在此刻终于开口,“左道奇去东南,本是老夫为准备天元盛会,让其人去历练,他发现了南苏城之变,遂老夫以尚书令责其为使,此皆其人功也。”
         “况昔年临朝封大宦官魏明为紫阳候,我大晋气魄,当不亚于旧临。”
         周检闻言,不由默然。
         从始至终,对于南苏城的事情,朝廷中知道所有消息的,其实并不多,深知其来龙去脉的,更是少之又少。
         正明帝轻声说道,“周卿可还有异议?”
         周检默然退回官列。
         正明帝又道,“左道奇有功,朕愿赏,刘喜。”
         “传令下去,封左道奇为灵县男,食千户。”
         复而,他又看向百官,脸上忽然浮现一抹笑意,“左道奇之功,朕觉得区区男爵,不够,敕封时记得告诉他,若是天元盛会能夺魁,朕封他为子候。”
         百官再度漠然,周检一样如此。
         唯有姬潜朙,用一种探寻的眼神扫过张维正。
         如今这小皇帝,对于平衡之术,似乎愈发娴熟了。
         打压了张维正为首的儒,却又提拔了与宗人府有仇的左道奇。
         偏偏都压在两方势力能够承受的范围,而这样的试探,这段时间正明帝已经越来越频繁。
         -----------------
         朝中如何波诡云谲,对于左道奇而言却是没有丝毫改变的。
         他依旧在思索着他回京之后,宣告自己恢复男儿身后的一切变化,因为金手指的存在,对于很多人的经历与性格分析,他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推演能力。
         南苏城的事情,随着沿途官员的奔走相告,终究是传开了,于是在马车距离京都数百里的地方,湖州布政使与阳春王府的人便着手迎接,身侧是前来宣旨的刘喜。
         他本不该来,但他终究是太监,太监最了解太监,他自认自己对左道奇很了解,于是愿意将宣旨的地方改到城外,好为左道奇壮些声势。
         正明帝对此,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一夜屠城二十万,镇压东南雄族,让左道奇在民间的声望逐渐高升。
         左道奇行至远处,见远端人声鼎沸,为首者中刘喜赫然在列,他叹息一声。
         “徐师,你…”
         扭头间,车中早已无人。
         他苦笑一声,从空间戒指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数口棺材,又将被炼化为天龙的巨蟒召出。
         “法海,你驮着这些棺材。”
         “是,老爷。”
         见识过左道奇以登楼杀阴神的法海,这会儿表现的极其温驯。
         要见朝廷的人了,他终究要作出样子,至少不坠他镇压东南阴神大族的声势。
         这并非单纯的为了面子,也是为了‘礼’。
         “前方可是钦差左大人?”
         法海刚刚将几口棺材驮起,就见远处有几名身穿轻甲的士卒,驾驭骏马行至左道奇身前,停下脚步,骏马嘶鸣。
         左道奇面色澹然,不怒自威,“正是。”
         “见过左大人!末将奉湖州布政使刘大人前来迎接左大人,请左大人跟上我等。”
         左道奇微微点头,整个人站在法海那两颗似肉玛瑙一般的鹿角中间,蛇躯上负有数道棺椁。
         百姓见到法海庞然身躯,面上皆露出惊惧之色。
         所幸法海被左道奇以佛门功法凝练过,妖气尽去,丑陋的样貌倒是不显得骇然,反而带着一种异常的端庄与威严。
         左道奇跟在两人身后,刘喜笑若菊花,轻声对身旁湖州布政使与阳春王府的使者说道。
         “咱们的灵县男到了,两位大人跟我一起去迎接吧。”
         灵县男?
         左道奇面容一滞,继而像是想到了什么,双目闪过精光。
         毕竟在宫中混过,这种来自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的人事任命,尤其是自皇帝口中说出的,必然蕴含着看不见的波诡云谲。
         法海将近,刘喜前进三步,继而朗声说道。
         “奉天承运正明皇帝,诏曰:朕闻古来圣王治世赖有能臣,戡乱亦有悍将,南苏城破,左道奇镇杀罪魁祸首,当有功于朝廷,赐封男爵之位,食邑灵县千户。”
         刘喜笑容满面,看着陷入沉思的左道奇,“左县男,接旨吧。”
         左道奇面上闪过惊讶之色,大晋的爵位,获取难度极高,朝堂衮衮诸公有爵位的其实很少,多半是在日后致仕还乡时,封一虚爵。
         像自己这个有食邑的男爵,倒是很少见。
         他心中惊喜并没有多少,反而十分谨慎。
         左道奇接过圣旨,看向众人双手抱拳,指了指法海背上的棺椁,“左某尚有要事,这些棺椁中乃是孙家与南苏郡守岳冲的尸首,还需交给陛下发落,诸位大人失陪。”
         却在刚刚与这群人分别,左道奇便又停下脚步,看向停靠在路边的一驾马车。
         只见昌邑探出脑袋,招了招手。
         “左…”
         她似注意到周围尚未散去的官员,轻咳一声,“左大人,还请上车。”
         左道奇眯了眯眼睛,马车中明显还有别人,微微抬头,见到几道熟悉的身影,心中微微闪过暖意。
         这种回家便有人接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见过两位公主。”
         车中,姬灵舒微微睁眼,面无表情,只是眼眸中带着一种奇异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