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十三章 都是好兄长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众人用了早饭就出发前往金陵。
         冯一博和刘昭在头一辆马车上。
         两人结盟之后,关系越发亲近。
         刘昭一口一个贤弟的叫着,冯一博都有些疲于应对。
         地位上本该是刘昭更高,但目前两人却是以冯一博为主。
         除了因为这次白捡了功劳,刘昭还想和冯一博学学练兵之法。
         他经过确认,冯家确实未损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倭寇。
         这个消息让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位当世名将。
         一路上,刘昭甚至几度提出想要拜师。
         但不管这说的是真是假,冯一博都不会答应。
         这个时候必须要避免节外生枝。
         当然,他也不会直接拒绝。
         “兄长,你我兄弟之间何至于此,若是想学我自然知无不言,但我即将进京赶考,待回来之后,一定和兄长秉烛夜话,倾尽所得。”
         刘昭自然也明白,此时最主要的是将功劳坐实。
         其余做的再多,也不过是个态度。
         “那咱们就说定了,我在金陵等着贤弟金榜题名,荣归故里之时,咱们兄弟再叙此话。”
         跟着的第二辆马车上,自然就是薛家兄妹。
         “哥哥,你怎么了?今早不是都好了吗?”
         看着哥哥瑟瑟发抖的样子,薛宝钗有些恨铁不成钢暗叹。
         “没事,我就是又想起昨日的事来,等回家就好了。”
         薛蟠嘴里说着没事,却依旧有些颤抖。
         宝钗不知道的是,就在上车的前一刻,薛蟠看到了后面车上的一些东西。
         车厢里装的都是人头,还是硝制好的。
         裹着石灰,惨白惨白的。
         薛蟠被吓得差点又尿裤子。
         可因为不想吓到宝钗,他只能在车上独自发抖。
         虽然在外面薛蟠是个纨绔,但他对家人一直都十分尽心。
         别的不说,单说为了宝钗胎里带的热毒,他就费尽心力。
         薛家为此一直遍寻名医,却都束手无策。
         甚至有医者明言:宝钗天生体壮,即使偶有犯病也能扛过去。
         连薛姨妈都想放弃了,但薛蟠却不同意。
         后来偶然间,薛家从一和尚处得了一副海上仙方。
         名为冷香丸。
         这方子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甚至没有郎中觉得可行。
         而且原料极为繁复琐碎,绝非普通人能轻易收集。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这些倒算是好弄的,但这药方可不止于此。
         它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这就要命了。
         谁也没法保证,对应的时令是什么天气。
         只有天南海北的一起使力,才有可能集齐。
         需有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
         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制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待发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就这样一个方子,换做任何人都不会去做。
         唯有薛蟠。
         他不为别的,就想让妹妹少吃些苦头。
         不管多么繁琐,浪费多少人力物力。
         甚至也不顾别人说他是薛大傻子。
         所有薛家的生意,从南到北,都在他的严令下一起收集这些东西。
         生意赔钱了,他可以不过问。
         但若是误了收集这方子上的原料,那这家的掌柜就干到头了。
         以他弄性尚气的风格,绝对说到做到。
         因为不涉及什么利益,只是稍微繁琐一些,倒是没有掌柜会驳他的面子。
         于是,这材料竟真的被他弄全了。
         发现真的有些用之后,宝钗更是从未缺过这药。
         每每犯病之后只要吃上一颗,终能安然渡过。
         可以说,薛蟠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但绝对是个合格的哥哥。
         就像现在,即使怕得要死,也没有和宝钗说半个字。
         竭尽全力,用笨拙的方式,保护着自己的妹妹。
         …………
         不到一个时辰,金陵城城门出现眼前。
         刘昭被庄丁抬着上前叫门:“我乃经营千户刘昭,奉命剿灭倭寇,特回来复命。”
         “刘千户?”
         里面传出一个惊讶的声音,似乎认识刘昭。
         之后更是兴奋之意溢于言表。
         “我是董宇啊!千户你回来就好,你先稍待,我这就去禀告指挥使!”
         “等等!”刘昭连忙阻止。
         这个董宇曾在他手下,后来调到别的营中。
         没想到今日竟然是他负责这处城门。
         既是老部下,刘昭便直接吩咐:
         “你去禀告指挥使,就说我得义民相助,已经把倭寇全部剿灭了。”
         “什么?”
         董宇的声音里全是不可置信。
         刘昭手下的兵,足足有七、八百人逃了回来。
         别人可能不知道,但他昨日也在这里守门。
         他是刘昭的老部下,自是认识其中不少人。
         指挥使派人出城收拢溃兵,又一一鉴别。
         没让他们进城,而是驻扎在另一个方向。
         “另外,你派人通知国子监忌酒李守中李大人,就说今科解元冯渊请他这位恩师过来,为其做个见证。”
         刘昭先说那些,让董宇都有点怀疑。
         是不是他投了倭寇,回来诈门?
         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
         只要他让人从城墙上顺下去,一查便知。
         现在对方又要找李守中,董宇顿时反应过来。
         “难道……你说的义民就是这位解元?那我先通知指挥使,让他斟酌一下?”
         刘昭没有回答他,而是继续道:“还有,薛家公子亦在城外,派人通知一声,让人来接一下。”
         “这……”
         董宇这才明白,外面也有人见证。
         他不敢再多耽搁,立刻应道:
         “千户大人稍待,我马上安排人去请。”
         “多谢!”
         见对方答应,刘昭松了口气。
         董宇又道:“不过,千户大人,我稍后要派人出去查验一下,还望大人海涵。”
         刘昭笑道:“这是应有之意,倭寇的人头就在外面的马车里,你让人一看便知真假。”
         只要是真的,这刘昭的大功是跑不了了。
         董宇此时已经稍带谄媚,道:“恭喜刘千户,以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好说,都是自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