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三十章 送殡孝慈县,害喜后花园
         对于冯一博这个模糊的要求,北静郡王难免纠结。
         若他的意思,只是让开国勋贵不要阻拦李守中入阁。
         那这事就很简单。
         给个空头承诺就行了。
         至于将来如何,就等将来再说。
         只要不影响开国勋贵的利益,谁入阁和他们关系都不大。
         可若是让他们助推李守中入阁,那这事又难如登天。
         北静郡王只要没疯,就不可能轻易答应。
         开国勋贵虽然树大根深,却唯独影响不到内阁。
         若是想如保举冯一博一样,保举李守中入阁,
         那就是在触碰景顺帝的逆鳞。
         只会起到反作用,最后搞得鸡飞蛋打。
         为了一些海外的利益,被皇帝怀疑他们的居心。
         那就是因小失大,绝对得不偿失。
         冯紫英闻言也露出苦笑,道:
         「他说话云山雾罩,丝毫不让人拿住半点把柄,估计就算再问,也问不出什么。」
         北静郡王点点头。
         他明白有些话没法说透。
         冯一博的具体要求,他们也没法再问。
         若是再让人问起,就算他愿意说。
         可原本没那个意思,八成也要顺水推舟。
         选择后者。
         「这事只能大伙商议,我也没法独断。」
         北静郡王不能耽搁太久,那边还要送殡。
         当下,他只能皱眉道:
         「你先回去继续关注东海郡的消息,我这边找机会把人聚起来,看看有没有别的主意。」
         其实大魏的内阁,虽然是朝廷的权力中枢。
         但却并非后世所知那样,权力堪比宰相。
         大魏的内阁,更多的是附庸在皇权之下。
         协助皇帝理政的一个机构。
         相比之下,内阁的实权甚至不如六部尚书。
         内阁负责的是票拟,也就是在皇帝批阅之前,先拟好处理意见。
         最终的批红,也就是决定权。
         还是在皇帝手上。
         而且内阁的大学士也只有五品,官阶全靠散阶撑着。
         比如张松越和陈勤之,都是帝师。
         分别被敕封为太师和太傅。
         这两个官职都是虚衔,出自《周礼》。
         就是常说的位列三公中的两个公。
         还有一个太保,大魏并没设这个官职。
         太师和太傅,就是文官的最高头衔了。
         内阁中的另外两人,分别是光禄大夫和荣禄大夫。
         都是从一品的散阶。
         正一品和从一品的文官,都不是实职。
         最大官阶的实职就是六部尚书,都是正二品。
         武官之中,也大致如此。
         像王子腾这样的从一品实职,在朝中也仅此一人。
         不过也是升了官阶,职权却没有变化。
         九省都检点的实际权利,和原本的九省统制并无什么不同。
         话虽如此,但文官却都一颗宰辅的心。
         即使内阁并非大权独握,也是距离权利核心最近的人了。
         李守中现在已经坐到礼部尚书,距离入阁仅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对于冯一博的要求,北静郡王倒也可以理解。
         甚至觉得冯一博是个知恩的。
         李守中在冯府住着的事无人不知。
         弟子给恩师养老,
         也是都中流传的佳话。
         但这事推到他的头上,北静郡王大感头疼。
         一时也没有主意。
         最近起早贪晚的祭祀不停,也没机会聚在一起好好商议。
         只能等到了孝慈县,再聚集开国勋贵。
         大家一起商议个对策了。
         等到了地方,北静王当先让人找了歇脚之处。
         这是当地大户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
         房舍极多极净。
         庙中分东西二院,北静郡王将东院让给荣府,自己带着太妃少妃等住在西院。
         每日宴息,两家都是同出同入。
         对荣府的照应极为周到。
         北静王府的地位高于荣府,却这般礼贤下士。
         荣府史老太君等诸女眷虽受宠若惊,却也不傻。
         她们心里明白,北静王府绝非仅仅老亲间的相互照应。
         无非还是看在宫中贤德妃的面上罢了。
         不过贤德妃本就是荣府出身,她们也就生受了。
         左右两家也是常走动的老亲,今日你照顾我,明日我照顾你。
         也都是应有之意。
         北静郡王就在这边将人聚齐,商议起冯一博的事来。
         可一时半刻,却也都没个正经主意。
         有的觉得把话说开,助推李守中绝不可能。
         有的又说应该让东海郡先停下针对,再商议其他。
         还有的要弹劾李守中,逼冯一博就范。
         更有甚者,提议再将冯一博弹劾下野,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一时间,开国勋贵如同一锅乱粥,吵得北静郡王更是头疼。
         另一边,冯一博还不知道自己随口试探,已经让开国勋贵陷入两难。
         他回到都中后,就开始上班摸鱼,下班抱妾的美好生活。
         清明一过,杏花掉落,桃花却正是好时节。
         就如新老交替,都是大自然的法则。
         冯一博今日心情不错,就带着几个妾室去园子里踏青。
         一路上,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嶙峋,叶稠阴翠。
         几棵杏树的花已经凋谢,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两旁桃树开得正艳,如吞如吐,粉红如陀。
         一阵清风拂过,桃花就如雪般飘洒。
         众人看了,都觉春夏盎然,心情愉悦。
         「二姐儿,你慢着些。」
         冯一博见尤二姐儿轻抚还没显怀的肚子,不由上前扶着,还笑道:
         「偶尔走动有好处,但你月份还小,天又微凉,最好还是多静养。」
         众人此时到了亭中,立刻有丫鬟送上厚垫,一起扶着尤二姐儿慢慢坐下。
         尤二姐儿才走了一会儿,就已经乏了。
         听到冯一博的话,浅浅一笑。
         她的手时刻护住小腹,口中道:
         「爷不是说过了三个月就要多出门晒晒太阳吗?我也是看今日天气不错,才跟着出来透透气,没想竟耽搁了你们的兴致。」
         尤三姐儿闻言,接过话茬,抢白道:
         「您老现在可是府里的大功臣,谁敢说你扫兴?就算是爷,都要小心伺候。」
         这话也就是亲姊妹敢说,尤二姐儿闻言只笑着白了她一眼。
         尤三姐儿不以为忤,还继续道:
         「别说你跟着出来踏青,就算背着你把这里走个遍,只要你身子能舒坦些,我们便都谢天谢地了。」
         香菱在一旁目光热切,一脸羡慕的看着尤二姐儿。
         想着自己怀孕的模样,脸上升起一丝红润。
         就连妙玉这样不争的性子,心中也隐隐有些羡慕。
         就连书房里都试过几回,怎么还没个动静?
         正这时,尤三姐儿话音才落,尤二姐忽然面色一变:
         「呕~!」
         冯一博连忙起身,关切的看着尤二姐。
         尤三姐儿顿时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过去轻轻给二姐儿拍了拍后背。
         「姐姐这一遭可真是遭罪,前阵子太过用力,都吐出胆汁了。」
         冯一博正犹豫是不是该回去了,闻言顿时急道:
         「那怎么没和我说声,我现在就去找大夫!」
         虽然知道这是妊娠反应,但尤三姐儿说的这般骇人,让冯一博忍不住担心不已。
         「别!」
         尤二姐儿这时已经缓过来,连忙叫住冯一博,道:
         「没事的,只是害喜罢了,并无大碍,再过阵子就该好了。」
         尤三姐儿见状也跟着点头,附和道:
         「我问过不少妇人,都说头三个月容易害喜,后面虽然也有,但大多逐渐减轻了。」
         见冯一博还是眉头紧锁,尤二姐儿又道:
         「爷,真的没事了,这几天已经很少干呕,今儿个许是他见了你,一高兴才又折腾起来。」
         她一边说,一遍满脸幸福的抚摸着肚子。
         冯一博哑然失笑,道:
         「倒是怪我了。」
         尤三姐儿见状,就打趣道:
         「这般淘气,定然我是个也是个哥儿,等将来爷一定好好管教管教,把姐姐受的苦都还给他!」
         「咯咯咯!」
         见她说得有趣,香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一旁的丫鬟也都掩嘴偷笑。
         尤二姐儿闻言,顿时不满,道:
         「记住了,将来爷要是收拾你,定然是你这个姨妈拱火。」
         这话一出,尤三姐瞪大眼睛,一脸委屈道:
         「我给你鸣不平,你让孩子记我仇?」
         尤二姐理直气壮的道:
         「不然哩?」
         「哼!」
         尤二姐顿时扁嘴。
         「咯咯咯!」
         姐俩斗嘴,把一众人都笑得不行。
         又逗了会闷子,尤二姐就有些乏了。
         众人便终止了这次踏青,回了前院。
         尤二姐儿被送回房里,卧床休息不提。
         这边冯一博才从院里出来,陈伯就过来禀道:
         「爷,您交代的事我们已经做完了。」
         冯一博点点头,道:
         「去书房说吧。」
         两人到了书房,陈伯就汇报道:
         「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在府中粗略筛查了一遍。」
         冯一博问道:「结果如何?」
         上次太极殿中,景顺帝随口点出他的诗句,
         这让冯一博心中有些不安。
         一到家,他就安排了陈伯负责此事。
         「咱们这院大多是从老家带来的,倒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冯府这边的人,除了刚买城里宅子的时候,在都中采买了一些。
         但那时候冯一博只是个举人,自然没有什么监视的必要。
         所以这些人还算可信。
         不过,他们要么留在城里老宅守着,要么已经被放出去管些田庄。
         另外,还有宝钗从薛家带来的。
         除了三五个用惯了的丫鬟婆子,其余
         的也都放了外面。
         管着从薛家陪嫁的铺子、田亩。
         这些人都是外围,就算真有些问题,也没什么影响。
         其余都是陈伯和孟姨从老家采买,拖家带口过来的。
         并由冯家庄的老人儿负责关键之处。
         「但老太太那院的刘嬷嬷一家四口,还有白嫂子两口子有些可疑。」
         陈伯查的不仅是自家这边,不然也不会用这么多天。
         连带着,各房姨娘,还有薛家带的,李守中两口子的人。
         只要在冯府做活的,都粗略查过一遍。
         「他们两家不是从金陵来的,都是老太太的人在都中雇的,不过我们怕打草惊蛇,没有去城郊核实。」
         陈伯没有大张旗鼓,只是从出身查起。
         这也是冯一博交代的。
         若是深挖,难免引起对方警觉。
         到时候不论是引起皇帝不满,还是再多安排些人。
         都不是冯一博想要的结果。
         「去年鞑靼入寇,城郊很多人地都有变化,核实也没用。」
         冯一博点点头,不纠结有没有证据。
         有些事,只要有怀疑就够了。
         他又好奇问道:
         「他们在那边都做什么?」
         冯一博有些好奇,这些人平日是怎么操作的。
         他也其实也有打算,想要训教一批特殊人才。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起到奇效。
         「刘嬷嬷是粗使婆子,他家男人给老太太抬轿,儿子做了老太爷的小厮,女儿是院里的小丫头。」
         陈伯一一回复,又道:
         「白嫂子两口子都在小厨房帮忙。」
         没有一个能进屋里,全都是粗使的。
         这让冯一博松了口气。
         李守中进京日短,又从家中带了人。
         在这边后雇的人肯定进不了核心处。
         如此说来,他这边即使也有,也都是外围。
         估计连他的面都不一定能见到。
         「干什么的都有,若是真的,倒也周密。」
         这些人若是随着时间久了,难免有人会有上位的机会。
         但现在也只能监视个行程,怕是没什么机密内容。
         朝廷派来监视的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也只有贾府那样的人家,传了几代。
         监视的人也是几代人的经营,才可能把贾府渗透的筛子一样吧?
         冯一博沉吟了一下,吩咐道:
         「内院这边让孟姨过去,都打发去城郊种地,若是师娘问起,就说我借了用用。」
         没有瞻前顾后,只是几个粗使下人而已。
         根本不用什么证据,只要可疑就打发出去。
         他又不是贾府那样的人家,下人比一般主子面子还大。
         冯府的所有下人,他都能一言而决。
         没有人会找他说情,也没有说情的余地。
         「好。」
         陈伯也没当回事,应了一声就要出去。
         冯一博又补充道:
         「再安排让我们的人把位置补上。」
         府中可能有人监视的事,让他有些头疼。
         这样做显然也只能暂时防范一二。
         若是有人收买他家中的下人,还是防不胜防。
         不过没有专业训练的,多少会留下痕迹。
         他也只能在关窍处严防死守,比如他的书房。
         好在大多人家的书房都是禁地,除了
         心腹谁也不能接近。
         冯府有这样的规矩也不会太过显眼。
         其他地方,倒也没什么怕被查的。
         还有就是,狗子等人经常回来。
         但他们往来东海郡,就算有人知道也只说是生意上的事。
         冯一博从头捋一遍,觉得应该没有太多疏漏。
         又打开书架旁的暗格,检查了一下里面的东西。
         没有被人动过的痕迹。
         正这时,外面有人通禀:
         「爷,林老爷让人送了帖子,说有事找您。」
         免费阅读..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