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零七章 惹了哄,哄了惹
         王熙凤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祖上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
         属开国一脉中上层。
         这样的家庭,从小在家中耳濡目染。
         她对于朝中秘事所知自然比一般人多些。
         因此,一听到冯一博说的“坏了事”,她顿时就联想到了一个人来。
         这个人,就是导致开国一脉集体降爵的。
         “坏了事”的那个义忠亲王。
         所以,这话在她听来绝对不是无的放失。
         而是意有所指。
         王熙凤理所当然的认为,冯一博是在警告她。
         警告她,冯炽不要和忠顺亲王一样,别想着争一些不属于他的东西。
         不然,就会“坏了事”。
         正因如此,她才悚然一惊。
         就连刚刚一时之间失了分寸,造成的巨大羞耻。
         也被抛之脑后。
         此刻,她一脸惊惧的看向冯一博。
         见她泫然欲泣的模样,冯一博还以为又是新戏上演。
         他没有多想也没有动摇的,又继续敲打道:
         “今日小惩大戒,是想告诉你,该是你的,一分不会少,不该是你的,一毫不能动。”
         这话一出,王熙凤更觉印证了心中的想法。
         一时间她自是心乱如麻。
         “若以后还不收起心思,那就学我师姐,老实在家带带孩子,针黹诵读吧。”
         冯一博本是敲打敲打她,警告她不要再得寸进尺,在黑龙府里耍一些心机。
         不然,就让她在家老老实实带孩子。
         可王熙凤一听,顿时又误会了。
         她以为,冯一博为了阻止冯炽“坏了事”。
         这是要圈禁了她们娘俩。
         想到这里,王熙凤以手撑床,连滚带爬的到了冯一博身边。
         她的脸上带着一点讨好,柔声道:
         “大爷~奴家伺候你更衣吧!”
         见她这满眼讨好的模样,冯一博就是一愣。
         刚刚王熙凤也想给她献媚,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在演戏。
         毕竟她性格泼辣,献媚之时显得十分矫揉造作。
         可现在她的模样和刚刚却是不同。
         不仅带着讨好,还带着一丝惊恐。
         冯一博不由皱眉,抬手抓住她哆哆嗦嗦,过来宽衣解带的手,疑惑道:
         “我和你说正经的,你这是做什么?又想作什么妖?”
         虽然感觉她这次不是在演戏,可还是没惯着。
         而被他这么一问,王熙凤顿时崩溃了。
         她本就害怕到极点,现在一听这话再也绷不住了,大哭道:
         “要不你就给我个痛快吧!炽儿没了娘可能更好些!”
         说着,她的眼泪就如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冯一博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好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崩溃。
         不过,相比忠顺亲王和贾政,王熙凤到底是他的女人。
         还是唯一儿子的娘。
         眼见肯定敲打太过,把人给搞崩溃了。
         他还是不由心软,准备安慰一下。
         冯一博先抬手帮她擦了擦泪,柔声问道:
         “是弄疼了吗?”
         这样温柔的语气,让王熙凤心中微松。
         但她还是止不住的想哭。
         “哼!”
         她转过脸去,不让冯一博再碰,还倔强的道:
         “你还知道心疼了?”
         她已经反应过来了,冯一博可能只是在敲打她。
         一听这次的语气,还有那副傲娇的模样。
         冯一博就知道问题不大。
         不过看着王熙凤被自己欺负成这样,他觉得也差不多了,就安慰道:
         “不管怎么说,你为我生了儿子,将来还怕我会亏待你们娘俩不成?”
         王熙凤一听这话,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
         至少可以确认,刚刚冯一博只是吓唬她。
         想到此,她依旧不理冯一博,继续扭着头抹泪。
         “说起没了娘,我还忘了告诉你。”
         见敲打的也差不多了,冯一博就转移话题,说道:
         “巧姐儿那边很好,就是年纪还小,说话还不利索,对了,我和宝钗还认了她做干女儿。”
         一走快两年,到底有些思念女儿。
         王熙凤一听他的话,就不由停住了哭声。
         可眼见她竖起耳朵,却还扭着头不肯理他。
         冯一博笑了笑,就继续又道:
         “三五不时的,宝钗就会代我过去看看,想是将来也要养在老太君身边。”
         现在巧姐还太小,平时都由奶娘带着。
         贾琏虽然厌恶王熙凤,却对自己的女儿还不错。
         喝酒的时候和冯一博也提过,想送去史老太君那边。
         只是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再没之前的精力。
         所以才依旧养在自己屋里。
         想着等她再大点,懂事些了。
         至少没那么爱苦闹,再送过去也不迟。
         冯一博怕王熙凤多想,还补充道:
         “若不行,我接回去养着也是可以的。”
         这话他自然没和贾琏提过,毕竟贾府那样的人家,不至于把嫡女送养。
         此时说来,也不过安慰王熙凤罢了。
         这时王熙凤再忍不住对女儿的思念,终于转过头来,不顾满脸泪痕的问道:
         “她那个狠心的爹可给她找了娘?”
         她以己度人,又有邢夫人这样的例子。
         王熙凤有点担心贾琏找的续弦会亏了巧姐。
         冯一博闻言,自是摇头,还解释道:
         “之前一直国丧,倒是还没有续弦,不过一直也物色着,想来今年该有信儿了。”
         贾琏的婚事,本来早就该有着落了。
         只是,年后老勋们对各种弹劾应接不暇。
         贾府如今又选择装傻充愣。
         若是给贾琏定了个老亲人家,难免又要卷入风波。
         所以贾家才没急于一时,只等形势稳定再说。
         但终究贾琏是国公府嫡子,就这么做个鳏夫,成日在外鬼混,也不是个办法。
         所以,贾赦早就在给他物色人选。
         甚至还托过冯一博,想看看文官中有没有合适的。
         “哼!”
         听到这话,冯一博却忽然冷哼一声。
         顿时吓了王熙凤一跳。
         好在,又听他紧接着道:
         “怎么?你还想着琏二哥吗?”
         一听这有些发酸的话,王熙凤再没了刚刚的害怕。
         心中还微微有些得意起来。
         这至少说明,冯一博还是在乎她们娘俩的。
         或者说,在乎她这个女人。
         不过,王熙凤却没选择直接否认。
         而是先白了冯一博一眼,才道:
         “想!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宰了这个杀千刀的!”
         “啪!”
         冯一博见她恢复正常,抱过来就是一下,还道:
         “我让你想!”
         “你!”
         王熙凤被他按在腿上,顿时大怒。
         但话到嘴边,又迟疑了一下。
         显然是对之前的事还心有余季。
         生怕冯一博一个不满,又要打压她们母子。
         “哼!”
         这时,听冯一博又冷哼一声。
         王熙凤不再挣扎,还得意的一笑,揶揄道:
         “哟!这是吃醋了?”
         “啪!”
         冯一博闻言也不说话,顿时又是一下。
         “你还来?呜呜呜!”
         王熙凤的委屈,顿时又涌了出来。
         冯一博见她哭了,连忙伸手帮她揉了揉,还道:
         “不哭不哭!”
         手感棉柔,如云似锦。
         “呸!”
         王熙凤脸上一红,顾不再哭就啐了一口。
         随后二人又是一番打闹,王熙凤被折腾的一会哭一会笑。
         其中情趣自不必提。
         第二天,冯一博到别苑探望秦业。
         眼见他虽已老迈不堪,但精神却还算不错。
         冯一博就和他叙了会儿旧,又多坐了一会儿才起身离开。
         随后,勐子从北港回来,和他在堂中相见。
         “大爷,北港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
         这次出征倭国,冯一博准备亲征。
         虽然他也才回来两天,但自然不会真像堡宗那么仓促。
         东海郡为此,已经准备了太久!
         可以说,从发展海外势力的那天开始。
         冯一博的扩张计划中,早就已经有倭国这个选项了。
         此时收到准备就绪的消息,冯一博和秦可卿二人作别之后,就立刻动身。
         流求北港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港口被划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港民用,外港则是军港。
         之前几次,冯一博停靠的都是内港。
         下船之后就繁华的街巷。
         而这一次,他坐车直接到了外侧的军港。
         一下车,就见海面上樯桅如林。
         泊位之中停靠的都是大型福船,还在不断吃进成批的士兵和辎重。
         而这里的福船虽然型号各异,但都悬挂着黑龙府的坐龙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船头出都有一支支古铜色的炮管伸出!
         当然,若是细看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船只都装备了火炮。
         毕竟火炮数量有限,只有战船才会装备。
         这次出征,东海郡出动船只共计五百余。
         近半都是用来运送辎重的。
         剩下一半才是战船,大约有三百艘左右。
         若非东海郡真的有矿,想要搞出这三百火炮所用的铜料,估计还挺麻烦。
         每一座火炮都在五百斤左右,三百火炮就是十五万斤铜料。
         若是掺杂些辅料,浇铸成铜钱。
         差不多有三百万枚左右。
         折算成银子,才三千两。
         对于冯一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但若三千两银子一次性换成铜钱,估计能把一府的铜钱价格抬上去了。
         战船除了配备火炮,每船还载有三百兵卒。
         也就是说,这次东海郡出动的总兵力。
         达十万以上!
         仅正规军就有七万五千人。
         其余三万多人为水手、军医、后勤等人。
         如今,流求人口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万左右,再加上吕宋那边的人口。
         东海郡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二百万!
         不过,这是把流求和吕宋两府的生番也都算在内了。
         如果只算移民,大约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但有一点,这些移民之中,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女。
         这就保证了征兵的比例。
         而且正规军的十万人中,还有两万多弓兵。
         这些弓兵都是在流求和吕宋招募的生番。
         若是自己训练弓兵耗时不说,还浪费了现成的人力。
         而归化的生番,很多从小就以渔猎为生。
         上山下海都不在话下。
         一手弓箭更是生存必备的技能。
         生番中最早归化的番仔王,如今已经入了黑龙教,成为护法之一。
         在移民的帮助下,她带领着生番学会了耕作养殖。
         已经基本结束了流求生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
         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也没放弃打猎的手艺。
         不少生番都选择将猎物的肉和皮毛,拿到集市上换取钱财,购买所需的物资。
         也是因此,很多生番,都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学了些汉话。
         如今流求很多山脚下,还有生番的村镇。
         他们和移民一样,种植缴税,养活家小。
         而招募入伍的待遇,足以养活全家。
         因此,能进入军中的生番。
         不仅是要听话,还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这次出征,虽然东海郡也算全力以赴。
         但也留了四分之一的军队。
         这是为了避免自己去抄倭国后路的时候,自己后方空虚,再被别人偷了老家。
         同时,留守军队也肩负着维护日常秩序的任务。
         冯一博到了不久,所有人员辎重都已归位。
         眼见一切准备就绪,他就挥手道:
         “出发!”
         动员大会已经结束,他也不再废话。
         从北港出发,顺着小琉球岛链就能抵达倭国。
         这条航路沿途都有小岛作为地标,航行的风险极低。
         甚至有些大一点的渔船都能走几个来回。
         船队到了小琉球后,大部分辎重船先停靠港口。
         等待主力在倭国站住脚后,再陆续运送过去。
         避免粮草被人一网打尽。
         就这样,三百战船带着少部分辎重,继续向北。
         不久后,冯一博站在甲板上远眺。
         海天之中,筑紫岛的轮廓清晰可见。
         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港口设施,其中稀稀拉拉的停留着几艘朱印船。
         “所有人都有,准备战斗!”
         就在东海郡大军抵达倭国筑紫岛的时候,大魏边军也已经准备就绪。
         “高丽乃我大魏属国,与我大魏唇齿相依,此次倭国入寇高丽,驱逐王族占据都城,正是唇亡齿寒之际,儿郎们自当为圣上分忧,扬大魏国威!”
         牙旗前,仇栾高声宣告着出征的目的。
         也不管士兵听不听得懂,他说完就一挥手,又高声道:
         “祭旗!”
         立刻有兵丁举刀,将数十牛羊被斩杀当场。
         祭旗结束后,他才一声令下:
         “大魏儿郎,随我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