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go-->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
         元春的心中其实也很不是滋味。
         而她脑海中浮现的,正是冯一博的第五条建议。
         「第五,除了琏二哥,不要让贾家任何人再出仕为官了。
         只要你做了太后,保证贾府的富贵不难。
         而贾府的几位叔伯和兄弟,本来也不适合在仕途上发展。
         政叔父虽有些才学,但不通俗务。
         为人,也有几分迂腐。
         做做清流尚可,可惜又是中旨官。
         至于赦伯父和珍大哥,还有宝玉……这三个都一样。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不惹祸就算不错了。
         根本不是什么当官的料。
         也就只剩下琏二哥一个,让他掌管龙鳞卫都有些勉强。
         当然,我和你说这些,绝非让你放弃贾家。
         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贾家,
         新皇年幼,百官对外戚有所防范就在所难免。
         到时候,或是利用,或是苛责,或是动不动就弹劾……
         他们真能应对得了吗?
         总之,为了贾府安宁,就别让他们卷入是非之中了。」
         冯一博的这条建议,几乎将贾家一众爷们儿都给否定了一遍。
         尤其,还涉及元春亲手带大的宝玉。
         听到他将宝玉和贾赦、贾珍相提并论。
         说实在话,元春觉得很是刺耳。
         本来,她对这条建议一直持保留态度。
         想要斟酌一下,再做决定。
         直到她大伯贾赦出面,为京营的事说项。
         元春才明白冯一博的苦心。
         这才新皇登极的第一天啊!
         贾赦就推脱不过人情,站出来为开国一脉说话。
         换句话说,她还没在朝堂站稳,贾家就开始和她唱反调了。
         此时听到侯孝康的话,元春微微抿了一下唇。
         随后她凤眼微微一眯,才沉声道:
         “既然本宫敢在朝堂上承诺,自然是思虑再三的结果。”
         她知道,侯孝康的话,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贾家的心声。
         只看贾家几个不成器的爷们,都一脸渴望的看着自己。
         元春心中那一丝的犹豫,就彻底消失。
         “大伯,父亲,珍大哥,此举既是为了陛下,也是为了你们着想。”
         她这话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说下去。
         可百官却都听明白了。
         这哪是和贾家说,明显是在告诉他们。
         外戚的隐患没有了,你们也不要找贾家的麻烦!
         顿了顿,元春一脸复杂的看向发愣的贾赦,又叹道:
         “陛下成人之前,就先委屈一下咱们贾家吧!”
         她说的是“咱们”,但任谁都知道是“你们”。
         如今宣治帝年幼,她这个太后又即将垂帘听政。
         这样的事,本身就容易引起物议。
         她们母子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贾府的几个叔伯兄弟帮不上忙不说,还很可能还会成为别人的突破口。
         不说别的,贾府那些老亲就够受的。
         人情牵扯之下,难免就会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
         就像现在的贾赦出来提起京营的事,你让元春给不给面子?
         若现在不果决一些,难道非要等到贾府成为别人的工具?
         到时候再搞什么亡羊补牢的事不成?
         那时候,左右为难不说。
         还可能会影响到,她和冯一博精心策划的大好局面。
         家族,只要能守住就好了。
         儿子的江山,还得完整的交给他才行!
         想到这里,元春见贾赦这副模样,还是有些不放心。
         索性,她又直接挑明道:
         “但是,本宫的话也说在前面,如今贾家没了实职,可只要本宫还在,陛下还在,谁也别想欺了贾家去!”
         当初她被选入宫中,本没抱什么期望。
         只等年龄到了,就出去许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可因为甄老太妃的抬举,元春却不得不背负起贾府的兴衰之责。
         贾家确实也因她上位,成为皇妃。
         如烈火烹油一般,重新回到了朝堂和皇帝的视野。
         可那段时间,她也是有苦自知。
         就连一个宫中的小太监,若不打点好了,都敢给她脸色。
         真是让她饱尝人情冷暖的同时,也受尽了宫中的黑暗。
         那个时候,能守护家族的荣光,就成了她唯一的安慰。
         甚至,就是生怕失去那一点希望。
         就连冯一博相救之后,想要对她负责。
         她都踌躇着,选择了拒绝。
         但也正是从那之后,元春才渐渐看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同时,她也看清了贾家一众爷们无能的事实。
         贾家爷们儿里,没有一个能挑起家族的大梁。
         才只能由她这个女人来背负家族的命运。
         为此,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只勉强维持了贾家的体面。
         好在她有了身孕,终于熬出头了。
         现在儿子登基为帝,她也成了独揽大权的太后。
         按理说,贾府正该跟着沾光。
         所以对这一条,元春才最为犹豫,迟迟下不了决心。
         但关键时刻,儿子和娘家谁重?
         为了让儿子将来顺利掌权,先让娘家受点委屈吧!
         大不了,再从别处弥补一下就好了。
         况且,正如冯郎所言,这样做也是在保护贾家。
         可即使她心中再如何自我安慰,却依旧有护着家族的惯性。
         于是,本该是点到为止的事,又被元春挑明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噤声。
         有些事一旦被挑明,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都在斟酌着,这件事的利弊。
         虽然说不让贾家出仕,看似没了外戚的隐患。
         但现在一挑明,就成了皇帝对贾家有了亏欠。
         这几乎就是给贾家颁了一道免死金牌啊!
         可以说,只要他们不造反,基本就可以在大魏横着走了。
         贾族的爷们儿,大多还没反应过来。
         贾赦还在丹陛之前,没转过来这个弯。
         有心做点事的贾政,难免有些失魂落魄。
         唯有身为族长的贾珍,此时心中狂喜。
         他忙拉着几个贾家爷们,一起上前朝丹陛一拜,还高声道:
         “贾家作为太后的娘家,自当成为外戚表率!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为了大魏,贾家愿付出任何代价!”
         这话就是在顺杆爬,开口就直接承认受了委屈。
         不得不说,贾珍不仅好色,也还有点眼色。
         他说完,还捅了捅旁边发愣的贾赦。
         贾赦虽然没反应过来,却也忙跟着一起拜向元春。
         见贾府众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
         元春顿时心中微微一松。
         毕竟,她也不想和娘家决裂。
         若是自己说得这么直白,对方还不明白。
         那就只能等母亲进宫,再将此事的利弊和盘托出。
         好歹让娘家理解她的苦心。
         现在贾珍的做法有些不妥,却好歹也懂了她的意思。
         倒是让她省下不少麻烦。
         见此,她就又转向之前劝谏那个臣子,问道:
         “诸位可还有话说?”
         新党几人对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的道:
         “太后英明!”
         百官见此,也都跟着一起称颂起来。
         太后出乎意料的,亲自斩断外戚干政的可能。
         即使还是有些隐患,他们也得先支持一下这个态度。
         毕竟都做到这个份上,你让百官还能有什么话说?
         一旁的侯孝康见元春心意已决,贾家几人还感恩戴德。
         当下,他也知事不可为,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唉!”
         随后重重一叹,拂袖回了队列之中。
         之后,无非各部轮流汇报一下工作,让元春熟悉一下朝会的流程。
         以及,元春交代内阁诸公,劳他们先代为处理朝政,只将大事让内侍上报。
         类似种种琐碎之事,便不赘述。
         等朝会结束,元春已经身心俱疲。
         好在,今天的收获不小。
         至少短时间内,她和宣治帝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整个朝会,元春看起来倒是游刃有余。
         实际上,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性别优势,
         她一会儿胡搅蛮缠,一会儿羊装可怜,一会儿又霸道蛮横。
         用各种只有女人能用的巧妙方式,三番五次的化解了朝臣发难。
         整个过程,几乎都没怎么用冯一博帮腔,就把他的大半建议都给落到了实处。
         至于剩下的几条建议,就基本没什么难度了。
         她一回宫,也顾不得疲累。
         先叫来凤藻宫的掌宫内监小李子,吩咐道:
         “从今以后,你就是六宫都太监,小顺子作太极宫掌宫内监,你再列个名单,把宫里管事的都换成咱们的人。”
         小顺子是小李子的干儿子,已经改名李顺。
         他们俩其实也都是夏守忠的人,不然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而元春所谓的自己人,也不过是凤藻宫的内监罢了。
         没办法,此前她根本没有自己人。
         好歹认识的总比其他人要强些。
         “谢谢太后信任!谢谢太后信任!”
         见小李子难掩喜色的一个劲儿磕头,元春又道:
         “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小李子反应过来,又忙磕头道:
         “小的明白!太后娘娘就是宫里的天,以后宫里只有您一个声音。”
         这话不用他说,任谁都知道。
         太皇太后随时都可能归西,其余妃子也无所出。
         皇帝又年幼,倒是这个太后正值大好年华。
         只要身体好带你,再统治后宫几十年一点都没问题。
         小李子能做到这个位置,如何能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他能在夏秉忠手下混出头,甚至还不用改姓夏。
         显然也是有些手段的。
         不然,也不会让他来凤藻宫。
         这样有皇嗣的地方,任谁都知道前程远大。
         元春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却又道:
         “戴权和夏秉忠两个宫中老人,忠心可嘉,想来也是想陪他们各自主子去的。”
         】
         这话若是正常听着,像是让他们去守陵。
         可在宫中日久,小李子如何听不出其中的杀意。
         他心中微微一动,就明白这是太后再向他要投名状了。
         夏秉忠对他有知遇之恩,却也不妨成为晋升的阶梯。
         他明白,这个时候稍有犹豫就会被人替代。
         因此,小李子只微微抿了一下嘴,就恶狠狠的道:
         “太后放心,小的一定把这事办好!”
         「第六,后宫你也要握在自己手里,六宫太监都要换成自己人。
         尤其夏秉忠,他对我们的事知道一点,万万留不得。」
         元春想到冯一博的话,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又补充道:
         “这事别让太多人参与,最好你亲自去办。”
         小李子一愣,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六宫都太监的位置就在眼前了!
         他连忙举手朝天一指,作起誓状,郑重道:
         “太后放心,小的办事定然干干净净!”
         等小李子下去,元春又让人将抱琴叫来。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早就情同姐妹。
         就连进宫当女官,都是带着一起来的。
         “抱琴,这宫中我唯一能完全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一个了。”
         听到元春的感慨,抱琴忙劝道:
         “太后……”
         元春摆了摆手,打断她道:
         “无人的时候,可以像从前一样叫我姑娘。”
         抱琴闻言,顿时有些动情的道:
         “如今姑娘已经贵为太后,以后咱们主仆就什么都不怕了。”
         元春简单的一番推心置腹,就让抱琴想起主仆俩这几年受的诸多委屈。
         随后,两人又一起抹了会儿泪,来了一场忆苦思甜。
         等擦干了眼泪,元春才说起正事。
         “稍后我会下一道懿旨,以和荣府走动的名义,让你可以随时进出宫门。”
         若非她的身份敏感,出宫一趟的礼仪太过繁琐。
         元春都想自己出去走走。
         都已经是太后了,和娘家走动一下谁还敢说什么?
         抱琴刚点点头,却听元春又道:
         “等我让你出去的时候,就去一处地址,代我往来传信。”
         见抱琴有些惊讶,元春又忙叮嘱道:
         “此事除了你我,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哪怕我母亲和祖母她们也不行。”
         宝琴忙用力点头,连道:
         “姑娘放心!我晓得轻重!”
         「第七,你要安排信得过的人和我保持联络,等我回去就安排一处隐秘的地方传递信息。
         到时候,你让人到宁荣街后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
         在南面的拐角处,下数第三块墙砖下传递消息。」
         这可是冯一博从谍战剧里学到的信息传递方法。
         从宫里去荣府,正好经过小花枝巷。
         街角的宅子,就是贾琏以前买外宅。
         如今没有了王熙凤的管制,那里也早就空置了下来。
         只要冯一博开口,将那里要来都不是问题。
         但没有特殊情况,他也不用开这个口。
         真有什么事,还可以顺势让贾琏顶锅。
         街角处视野开阔,能看见两边是否有人。
         而选择的位置高了矮了,都容易被人看到或踢到。
         下数第三块墙砖最好不过。
         这边安排好了联络员,元春才得空去看看孩子。
         宣治帝刚刚醒过来,就长开小手让她抱抱。
         “母亲,母亲,呜呜呜!”
         刚睡醒还有点闹觉,宣治帝喊着喊着就哭了。
         元春上前一把抱在怀里,哄道:
         “不哭不哭,你如今已经皇帝了呢!不能总是苦闹,让人笑话。”
         宣治帝哪里有心情听这个?
         他一个劲儿往元春怀里钻,想要找奶吃。
         奶嬷嬷这时忙伸手,接过来给宣治帝哺乳。
         抱琴听到元春的话,就在旁劝道:
         “陛下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但毕竟还年幼,太后这样说,陛下也不一定听得懂呢!”
         “唉!”
         元春自然也明白,可见此情形,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声。
         随后,也不知是和宣治帝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
         她的眼神逐渐飘远,口中喃喃道:
         “下次朝会,本宫就定下太师和太傅……还有少师。”
         太师和太傅,大概率是陈勤之和李守中两个。
         这算是景顺帝留下的惯例,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至于少师,此前并没设过。
         元春之所以提起,无疑是给某些人准备的。
         说到这里,她的嘴角不由微微上翘。
         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一脸宠溺的看着宣治帝,还呢喃道:
         “到时候,可一定要跟着他好好学,为娘也就不用担心了。”
         这话看似有感而发,实则也是冯一博最后一条建议。
         「第八,你们娘俩注意身体的同时,也不要把他娇惯成宝兄弟那样。」
         哼!
         宝玉被娇惯,又不是本宫的错!
         竟然觉得是本宫教不好?
         那你这个当爹的,就担起责任。
         自己教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