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589章 朝中动荡,群情鼎沸
         上京。
         一队金国商队畅通无阻得离开简陋的上京城,缓缓南下。
         虽然这是一支打着普通商队旗号的民间贸易队伍,并不起眼,但实际上他们是上京各家权贵家派出的贸易代表。
         换言之,这并不是普通的商队。
         所以在金国境内几乎是横着走。
         商队中,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头戴斗笠,骑在一匹枣红马上,歪着身子,似乎看起来昏昏欲睡的样子。
         但当他随着商队距离上京渐行渐远,他的眸光中却隐隐透射出一丝愤怒的光芒来。
         他在马上回头望着远处的上京城。
         隐藏极好的冷漠眸子环视身边周遭的金人,心中涌动着近乎无穷无尽的怒气。
         此人便是锦衣卫设在上京的暗哨之一,潜伏者李隆。
         永州大屠杀的消息已经在上京传开,这个时候,金国朝廷想要彻底封锁消息,已经是不可能了。
         况且背后还有一支黑手在推波助澜。
         完颜宗磐一伙的人,恨不能这道消息早些传到燕国,早些让燕国朝野产生震动,从而引燕军入侵。
         他好能率军迎敌,再立军功,以压制势头正盛的二弟完颜宗固。
         十万汉民惨死在永州之野,不要说作为锦衣卫的李隆,就是普通的金人百姓,都为之毛骨悚然,流下几滴悲悯的眼泪。
         所以,在李隆将消息以特别秘密渠道传递回京时,其实完颜宗磐的人早就提前出发,以八百里快马加急,飞速将消息往大燕边境扩散而去。
         为了增加燕国的震荡,完颜宗磐麾下的军队还驱逐着数百被金人故意留下性命的永州汉民幸存者往大燕边境逃窜,其中就包括父弟皆死在金人屠刀下的汉民青年,孙阿牛。
         大批衣衫褴褛的难民,被金兵驱逐着进入北安州境内,渐渐朝燕国边境而来。
         这立即引起了古北口关隘守军主将,岳飞麾下大将牛皋的高度警惕。
         牛皋当即派出探马,当发现这居然是一批幸免于难的汉民,牛皋忍不住便命一千军马前往关外接应。
         令燕军奇怪的是,原本遥遥坠着汉民难民队伍后头的金国骑兵,在见到燕军大旗时突然毫无征兆地退走。
         数百惊魂未定拖家带口的汉民经燕军反复筛查,确定没有金国奸细混迹其中,这才被放进了关来。
         为确保万无一失,牛皋也算是粗中有细之人,专门将这数百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派人严密看管。
         数百汉民侥幸活命,终于回到了离开了三年之久的故土,又想起惨死在金兵屠刀下的同胞、骨肉和乡亲,一个个都忍不住悲从中来,放声恸哭。
         数百人的悲号动静当然不小。
         牛皋面色凝重站在关楼上,凝望着脚下这群哭天抢地的百姓,心头无比沉痛。
         消息其实在这群难民到来之前就传进了古北口。
         但牛皋毕竟有些将信将疑。
         因为来自金人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他心里要打个问号。
         而这群难民的到来,无疑再次印证了永州大屠杀的真实性。
         但即便如此,牛皋也未全信。
         但就在一盏茶时间之前,锦衣卫的密报抵达古北口。
         三相印证,此事就再无疑问。
         牛皋重重一拳击打在城楼上,怒声道:“来人,将那难民孙阿牛带上来,本将要再仔细询问一二。”
         ……
         两日后。
         来自古北口守将牛皋和锦衣卫的双重密报,八百里加急报进京师。
         两骑自永宁门飞驰进城,一路上高喊“紧急军报,闲杂人等速速退避”,京师商贾百姓狐疑退在街道两侧,望着如一阵风般掠过去的传讯军卒,议论纷纷。
         燕青得到通报,面色震动。
         他急急进宫去见皇帝,此时王霖正在段婉清的宫苑处午休。
         本来是午休的,但段婉清姿容妖娆眉目如画,温温柔柔伺候着,王霖哪里还能忍得住,便直接吃了一回。
         两三番深入浅出的感情交流,段婉清披着薄纱帮皇帝沐浴完毕,正在穿衣,女官上官清站在门外轻唤道:“陛下,古北口牛皋将军和锦衣卫紧急军报!”
         古北口?王霖大吃一惊。
         古北口是大燕边境上对金的重要关隘,从古北口传来的军报,不可等闲视之。
         王霖不及穿戴整齐,就披着外袍猛然推开门来,上官清乍一看到皇帝黑发披散在脑后,只着外袍,里面全是中空且健美的胸膛,便知皇帝与段妃正在亲密,自己来得不是时候,不由面色羞红,微微垂下头去。
         但她旋即又想起此事紧急,便忍羞道:“陛下,燕侯在御书房外候见!”
         王霖眉头紧蹙,犹豫了一下,道:“朕去更衣,你命燕青到段妃这里来!”
         王霖回去又让段婉清帮着更衣,不多时,燕青已经来至宫苑。
         “到底怎么回事?”
         古北口传来急报,王霖下意识以为是金国出兵进犯大燕边境。
         燕青深吸了一口气,将牛皋和锦衣卫的双重密报,双手呈上。
         王霖接过仔细看了一遍,面色大变。
         金兵在永州之野,无理由屠杀了十万汉民百姓,这些汉民都是当年金人入侵中原或历年来犯边掳走的汉民,有些已经在金国腹地呆了数年。
         十万汉民被屠杀!!!
         王霖捏着军报的手都在明显颤抖。
         他此时的面色微微有些狰狞。
         足见他内心深处的震动和滔天暴怒。
         金人在挑衅!!
         愤怒的同时,王霖当然不会失去理智,他必须要考虑金人是否另有阴谋。
         “陛下……”
         王霖咬牙一字一顿道:“小乙,此事瞒不住,也不能瞒。
         你即刻命人将军报和锦衣卫的奏报递交内阁,由内阁通报朝廷各部。
         此外,飞速传旨各关隘,我军严阵以待,严防金兵入侵!”
         燕青不敢怠慢,立时拜别皇帝出宫赶赴内阁。
         王霖望着燕青的背影,眸中火光熊熊。
         一旁的段婉清温柔款款递过一盏热茶来,却没有多说半句话。
         她能看看得出皇帝的心情非常糟糕。
         虽然她并不能理解皇帝此刻的心情。
         历朝历代,汉民被屠戮事件不少。
         王霖眼前仿佛显现出来永州之野那尸横遍野哀鸿遍野的惨烈场景,一具具汉民的尸体堆积成山,血流成河,连天空都似乎被映照成了血红色!
         王霖的肩头在轻颤。
         他想起了五胡乱华。
         中原汉民锐减数千万。
         他想起了蒙古入侵。
         死亡汉人至少不低于五千万。
         他想起了满洲入侵。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汉民被清军屠戮超过三千万!
         他还想起了东瀛寇入中华。
         南京大屠杀。
         原本金国灭宋,史书记载,也曾屠戮汉民近千万余人。
         王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执政期内,居然也出现了数以十万计的汉民被屠戮事件!
         这已经不能用仇恨之词来形容了,而只能说是整个汉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国耻!
         但除了愤怒之外,王霖还有深深的焦虑和担忧。
         金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屠戮汉民,无非是想刺激大燕发起复仇之战。
         而此事一旦曝光,必定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震荡,激发起上下一致的民族愤慨情绪。
         而这种情绪,将对王霖正在推进的异族人入朝为官计划产生非常明显的负面效应。
         可想而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舆情会再次泛滥成灾。
         而刚刚通过文武两科入朝入军任职的数百异族文武官员,也将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
         那些反对异族人为官的朝中官员,必定会再次跳出来喋喋不休上表弹劾。
         ……
         果然一如皇帝所料。
         原本沉默低调了一段时日的陈梓宣等六部尚书,终于还是借着此事再次蹦高了。
         当然,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陈梓宣六人并未选择“群体性上访”的方式,而是选择在翌日的朝会上,六人一起,率不少六部官员,统共百余人,拜伏在皇帝面前,强烈要求皇帝做到两点:
         其一,驱逐已经入朝和入军中任职的异族人。
         其二,整军出关,为被屠杀的十万汉民报仇雪恨。
         见陈梓宣领着一群人跪在殿上吵吵嚷嚷,王霖心头烦躁,但面色不变。
         其实怎么应对此事,王霖还没有完全想好。
         单纯出兵挑起两国国战,无疑就中了金国某些人的阴谋,而此时大燕正在高速发展的进程当中,此时发动对金国的全面战争,会打断这种发展进程,与大燕的大局不利。
         而且,此时大燕尚无彻底灭亡金国的实力。
         毕竟,抗击金兵入侵和侵入金国本土那可是两个概念。
         三十万金兵为了保家卫国,绝对会爆发起更加强悍的战斗意志来。
         而且金人举国为战,纵然老弱妇孺,也能上马为战。
         当然,对此事完全置之不理也是不行的。
         至少,国内的情绪无法安抚。
         而且,就王霖本心而言,若不对金人作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行动,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但他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大燕百姓,而是大燕皇帝。
         站在他的立场上,他首先必须要考虑国家利益。
         陈梓宣见皇帝沉默不语,便又慨然道:“陛下,金人屠杀我汉民十万,如此血的教训,足以让我汉人警醒了!
         陛下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族人绝不可占据我大燕朝堂,奴役我汉民百姓!还请陛下尽快将所有入朝的异族之人全部驱逐出朝!陛下!”
         董浩达、彭正宁、宫超、郑岚、蒋万海等人甚至当殿痛哭流涕,大呼异族人不可信的长篇大论,说得激动时叩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