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六十二章 伟大的皇帝陛下
         李临时工……
         李临时工当然没资格拒绝。
         这时候他正跟只忠犬般对朱元璋阿谀奉承,朱元璋已经暗示他,如果他表现好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封他为朝鲜国王。
         至于什么是表现好?
         第一自然就是以后宝钞通行朝鲜了。
         在杨丰北上期间,朱元璋已经迅速解决宝钞水印和变色油墨技术,前者本来就是这时候有的,无非在造纸时候把捞纸浆的丝网织出花纹,皇帝陛下的新版宝钞,上面都带有一个方孔钱的水印……
         俗!
         俗不可耐!
         不过用龙是肯定不行的。
         日月也不行,因为皇帝的衮服上才是肩挑日月。
         还是用方孔兄吧!
         至于变色油墨就是杨丰教他的宋应星记载那种,用紫草汁浸泡灯芯然后燃桐油刮取灯黑制墨,这样印刷的字迹在阳光下斜看就会带红色。不过这种墨成本高,所以新版宝钞的字和图案包括尺寸都大幅缩水,反正有这两样基本上就足够短期防伪。那些造伪钞的短期内或许会解决水印,但变色油墨真不是短期能解决,因为这些墨究竟是在哪里制取的,连朝中大臣都根本不知道。
         估计是在哪个桐油产区的卫所搞了個专门的工厂。
         他不缺这样的卫所。
         所以现在新式宝钞已经开始流通并以目前币值,一比四兑换旧钞。
         至于如何宣传辨别真假钞票,这个对他来说很简单,因为他这时候有木铎宣教,也就是在各地固定地点有专门的耆老,拿着个铜铃铛,不过铃铛里面是木头的,然后向过往行人宣传教化。
         比如要孝敬父母,要积德行善之类的。
         现在改成教人辨别真假钞票就行。
         他赏赐了李成桂两万贯,然后允许朝鲜商人到大明的辽阳,登州,太仓,宁波等口岸贸易,但只能使用宝钞,就是携带金银铜钱之类,也必须先到市舶司兑换。至于没有宝钞,也没有金银铜钱,这个不要紧,可以带着粮食马匹出售,卖出去不就有宝钞可以使用了?
         但严禁直接使用金银铜钱,发现了直接砍死。
         还允许互相举报。
         举报者得到被举报者财产。
         李成桂欣喜若狂啊!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春天到了。
         他可以做二道贩子,从大明购买那些海外贸易的商品,然后贩卖到倭国这些地方赚钱了。
         至于宝钞需要用金银铜钱兑换的问题不重要,因为他去卖给倭国人肯定是要收金银和铜钱的,所以他只要控制住这种商业,那么他就可以解决财政……
         伟大的皇帝陛下啊!
         当然,伟大的皇帝陛下赚的更多。
         毕竟他无论赚多少金银铜钱,最后都是要到大明兑换。
         然后都到了皇帝陛下手中。
         三七分吧!
         七成是人家的!
         就这多少人想干还捞不着呢!
         毕竟目前来讲,大明的进出口贸易只对他和琉球开放!
         而皇帝陛下对李临时工的第二个要求就是租借地。
         就是租借地啊!
         因为大明向辽东海运不稳定,所以经常有船只错过风期,最终导致耽误很长时间,而且还时有倾覆,所以皇帝陛下根据杨大使建议,选择开辟新的海运航线。也就是出长江口向东进入东海环流,然后进某暖流北上到朝鲜沿海,再贴着朝鲜沿海一路到达辽东的航线,也就是杨丰设想的南北航线的南半截。但这条航线的关键在于不能到登州补给,需要在朝鲜西海岸新建一个补给站,所以大明需要在朝鲜租借一块地方。
         看看!
         看看!
         这才是仁德天子!
         他明明可以直接抢的,却还要租借。
         总之这个问题还是商议中。
         李成桂知道自己不能拒绝,但又不太甘心,毕竟他也怕朱元璋其实是惦记他那破地方,总之就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但给是肯定要给的。
         当然,他其实是想多了,朱元璋对他没兴趣,皇帝陛下只是在为进军倭国做准备而已,毕竟杨丰给他描绘的佐渡岛金山和石见银山太诱人,朱元璋是肯定要拿下的,只不过先在朝鲜建立进军的跳板。
         至于杨丰的投资计划,皇帝陛下很爽快地答应了。
         这么好的冤大头哪里找?
         更何况还是主动上门的。
         杨丰搞好了就等于大明朝真正实际控制了松花江流域,搞砸了也是他自己赔钱。
         皇帝陛下又不用付出。
         至于杨丰利用这些商屯图谋不轨?
         他先让这些商屯活下去再说吧!
         四月。
         松花江上。
         “如今再看这里,与冬天相比简直就是另一番世界了。”
         张辅饶有兴趣地看着两岸风光。
         不过他们脚下并不是战船,那个还在吉林造船厂建造,毕竟就算是凑合使用,也得先伐木解板,而且至少也得略微阴干一下。
         不能让这些船还没到努儿干就烂透了。
         更何况还得回来。
         更何况还是载着两个藩王。
         万一哪个船毁淹死,那工匠们可就少不了杀全家了。
         总之必要的处理还是得有。
         所以杨丰的选择非常简单,直接搞木排就行了,反正是顺流直下,他在兀者部伐木,然后制作一个个大型木筏,都是用那些可以说原始森林里的大松木,连树皮都懒得扒,然后就像放排人一样,直接编成巨型木筏载着骑兵,沿着松花江漂流。
         恍如江上的巨型航母。
         撑筏的都是兀者,他们本来也干这个。
         而且不只一个木筏。
         此刻松花江上总共三十个这样的巨型木筏载着总共三千骑兵。
         其中只有一千明军。
         至于另外那两千当然是兀者了。
         朱棣对杨丰的行动不反对但也不支持,派张辅的一千炮队跟着属于友情赞助性质,但不会特意调兵去给他干私活的。
         是他要搞猛哥帖木儿,又不是大明要搞猛哥帖木儿。
         人家是向李成桂称臣纳贡的。
         理论上属于大明藩属国的臣民,和西阳哈有着本质区别。
         后者是原本臣服大明,但又背叛大明,而且还曾经劫掠过辽海卫,属于必须严惩的叛逆,但猛哥帖木儿不是,至于杨丰说人家那些……
         他骗人难道燕王殿下也跟着他骗人?
         没揭穿就已经是给面子了。
         总之杨丰要去搞猛哥帖木儿,这个朱棣不会拦着,但也别指望朱棣会派兵帮他,给张辅的任务也只是巡视胡里改江,遭到袭击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反击,但不包括主动进攻奚关城,除非奚关城的女真袭击他们。
         所以……
         袭击没袭击还不是他们自己一张嘴,难道猛哥帖木儿死了还能爬起来和他们对质?
         “所以我才说,大好河山,不能就这么白白丢了,这世上没有真正没价值的土地,土地这东西,永远是越多越好,就算此时看着没价值,也不等于以后没有价值,因为你不知道底下有什么没发现的矿产。现在天方那边的沙漠里,土著穷到每天两颗椰枣一杯羊奶苟延残喘,放眼四周全是连放牧都养不活几只羊的沙子,但到了我们那时候,因为他们的沙漠底下有石油,就全都成了巨富。
         只要是土地,多占些就总没错的。
         哪怕就是没人,无法居住,那也得画到自己的地盘上。
         编入自己的州县。
         这样子孙后代也就有理有据了。
         甚至哪怕去不了,只要手中有地图,在地图上开疆,也要先开上再说。”
         杨丰向张辅灌输扩张之道。
         然后他们前方,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江口……
         “大人,胡里改江到了!”
         旁边伺候着的兀者首领囊哈纳很谦卑的说道。
         “这个名字太难听!”
         “呃,回大人,其实上游我们叫穆丹哈达,译成汉话叫曲江。”
         “那就叫牡丹江吧,照顾你们的称呼!”
         杨丰随口说道。
         紧接着伴随前面排头吼声,木筏周围排工全都行动起来,撑着篙推动木筏靠向岸边,他们不能进入牡丹江的水流,那样会被冲向北岸,必须在进入前就靠岸。
         当然,岸边也没有码头,就是到浅水直接搁浅。
         然后骑兵下去。
         接下来他们得从这里沿牡丹江陆路向上游。
         “大人,有船过来!”
         囊哈纳喊道。
         杨丰立刻举起望远镜,看着牡丹江上。
         那里三艘单桅帆船正在顺流而下。
         “这是什么人?”
         他问道。
         “从上游来的不是胡里改部就是斡朵里部,他们同居奚关城,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与猛哥帖木儿世代联姻。”
         囊哈纳说道。
         杨丰调整他的望远镜。
         对面也发现了他们,甲板上很快就聚集了很多人,中间一个还在指挥手下,这些胡里改人紧接着拿出弓箭竖起盾牌,在船上严阵以待,同时调整航向准备进入松花江。只要他们进了松花江,就可以顺流直下,那时候也就可以躲过了,毕竟这些木筏是追不上帆船的。
         “开炮,打沉他们的船。”
         杨丰说道。
         然后他将望远镜对着船上一个比较纤瘦的身影。
         后者拿着弓箭正盯着这边,然后仿佛心有灵犀般对上了他的望远镜。
         “居然还有女人?”
         杨丰说着饶有兴趣地继续调整望远镜。
         而他身后的木筏上,一头头卧倒的骆驼背上,速射炮正在喷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