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谁爹不是曹操啊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许昌令·何晏
         粮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有多重要母需多言。
         曹老板出道至今不知道挨过多少毒打,但是却越打越强的原因就是粮食始终供得上。
         本来河南就是膏腴之地,再加上任峻、韩浩、枣祗等人不断的屯田,这就导致曹老板哪怕是经常作战,甚至经常以一州之力单挑三州都能咬咬牙撑下来。
         现在要是在曹老板这块本来就很长的长板上再往前加上一截,那曹老板真的可以说是无所畏惧了。
         尤其是,粮食问题代表的从来都不是单单那一块长板。
         粮食多了,首先人口就多了。
         人口多了,兵员自然也就多了。
         曹老板之前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这才被袁绍按在地上一顿暴揍。
         如今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攻守之势顷刻异也!
         在场之人无不都是曹操的顶尖智囊,就算他们有些人对农业不太熟悉,那也知道平均每亩地里增产一石粮食意味着什么!
         郭嘉都有些不敢置信的问何晏:“当真所有田地都可适用?”
         “怎么?难道关中人和中原人拉出来的东西还能不一样不成?”
         何晏还帮众人开拓思维道:“不光是粮食增产的问题,我之前还与任江军说过有了粪肥之后可以不必担心田力会损失过大,完全可以进行轮作。”
         “尤其是以禾豆轮作,生产出的菽类完全可以用作牲口的口粮。”
         何晏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如此,少说每年也能多养活十万余头耕牛,其余的边角料也能养些豚、鸡等六畜。”
         “不出数年,中原便可以将荒芜的田地重新种满,使中原再无饥荒!”
         粮食增产,提升的不止是人口。
         还有百姓的生活质量。
         若是百姓自己手中有粮,不用官府去督促,他们自会去养耕牛,养六畜。
         等到百姓的肚子都填饱,他们自然就会生出别的追求来,就比如说……新学?
         如果只是如《商君书》那样“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让百姓始终生存在温饱线上,剥夺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力,那这样的驭民之道……不要也罢!
         曹操和其他人还不知道何晏心中所想,他们暂时还沉浸在“中原再无饥荒”的宏伟蓝图中。
         从黄巾起义以来,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没有饿过肚子的?
         就是夏侯渊自己的幼子都能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别人。
         若是中原真的能恢复到“再无饥荒”的程度,必然是曹操的幸事,也是百姓的幸事。
         “好!”
         曹操也不再犹豫:“吾当即上表天子,令各地典农校尉推行粪肥之法!”
         制作粪肥并不难。
         难的是要收集粪便。
         在何晏的提议下,曹操也决定命各地县令、郡守在所治区域建设旱厕,并命百姓都要前往其中如厕。
         一个政策说出去容易,但要推行可并不容易。
         除非……这个政策是货真价实能给大家带来利好的政策。
         而制造粪肥,无疑就是能给大家带来利好的政策。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中原粮食的产量就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让曹老板彻底摆脱制约发展的种种牵掣。
         “此法,比庐江郡重要!而且重要的多!”
         曹操当着群臣的面抚掌大笑:“早就与你们说了吾喜得麒麟子,快哉!快哉!”
         以粪肥的重要性,毫不夸张的说,就算何晏现在就挂了,他都是曹老板手下排名前三的功臣。
         但曹老板现在反而开始头疼起对何晏的嘉赏。
         封武官……就算曹操愿意何晏也不愿意。毕竟曹操既然将“剽姚校尉”这顶帽子扣到了何晏头上,何晏的下一步必然是“骠骑将军”。不然其他的任何武职都是对何晏的侮辱。
         封爵位……别闹,慎侯已经是县侯了,而且还是顶级的万户侯,再往上封那只能是封公了。
         封文官……
         曹操纠结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慎侯何晏善于民事,为官清廉,特表为许昌令。”
         何晏:???
         善于民事还好,为官清廉曹老板是从哪看出来的?
         而且许昌令?
         何晏表示曹老板还真不知道心疼自己啊……
         许昌遍地的达官贵族,担任许昌令几乎就是得罪人的。
         除了满宠之外,根本没人能坐稳许昌令的位子。现在曹老板摆明了是让何晏坐在这个位置上压一压日渐目无法度的某些人。
         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得罪的人估计得从许昌排到河北去了……
         “怎么?玉郎你没有信心?”
         “有!当然有!”
         何晏立马振奋起来。
         不就得罪几个人吗?
         这可是许昌令啊!
         直接一波坐到了帝都市长的位置,傻子才会拒绝!
         而且身为许昌令,自己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欺负曹丕了?
         “那就好。”
         曹操又嘉赏了些何晏已经看不上的钱财锦帛后,就将何晏留在身边,开始接下来的讨论。
         此举一出,何晏才知道曹老板把自己叫来的真实目的。
         嘉赏是假,融入核心圈子是真。
         这个级别的会议,都是曹操集团的核心人物才能参加。如今让何晏留下,显然是打算彻底让何晏加入到曹魏的决策层来。
         粮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兵。
         除了袁绍唯一在河南的据点仓亭外,鲁国和东海一带也都有叛贼未平。
         仓亭内依然有一万袁军,曹操、郭嘉等人都怕袁绍出兵增援,让战事再次陷入拉锯,二人便决定亲自领兵前往平乱。
         鲁国一带则是之前投降袁绍的郡县,这些人大都是见风使舵之辈,不堪一击。众幕僚都是同意让张辽领兵前往平定。
         而东海郡的情况却有些复杂。
         东海郡,又名郯郡,属徐州,是徐州东进青州的重要通道。
         这里本由泰山贼昌豨占据,后来在吕布被曹老板击败,臧霸、孙观等人投降曹操后,昌豨也跟着投降了曹操,被曹操表为东海郡守。
         只是这昌豨和臧霸不一样。
         臧霸自投降曹操后,虽不说完全投诚,但在军事方面还是十分听从曹操的指挥。官渡之战的时候臧霸亲自领兵驻守青、徐一带抵御袁绍东面的攻击,算得上是气节之士。
         昌豨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二五仔……
         去年刘备前往徐州的时候,昌郗就投了刘备,后来被曹操亲自征服。
         本以为他能安分几年,没想到如今官渡之战刚刚打完,这丫的又反了。
         之前曹操忙着和袁绍对峙没空理他,现在抽出手来自然是决定要对他动手。
         “可遣夏侯渊将军讨之。”
         身为谋主的荀攸给出意见:“先令夏侯渊将军围之,等到张辽平定鲁国后,可以直接前往东海郡,与夏侯渊将军一起合力围剿。”
         夏侯渊之前去过徐州征粮,和镇守徐州的臧霸关系也不错,让夏侯渊去,至少可以不让臧霸起疑。
         曹操听完荀攸的提议,也是点头:“可。”
         不过曹操刚点完头,就发现何晏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不由好奇的问道:“玉郎,你莫非不同意公达之计?”
         一时间,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第一次来参加会议的何晏,想看看他要说些什么。
         “没,荀尚书(曹操征荀攸为尚书,荀或是尚书令,荀令君)的计策不错,由妙才叔和张文远同时出兵肯定能一举拿下昌豨。”
         何晏完全充当好好先生,没有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曹老板见何晏如此,也没再多问,转而是开始进行别的事务讨论。
         这种会议完全就和天子上朝一样,各种政务、军事都要在此解决,所以会议时间颇长,在中途不但会端上茶水,就连膳食也是在其中解决。
         趁着吃饭,郭嘉将何晏拉到了自己这边悄悄问道:“慎侯,刚才你对荀攸那老小子的计策有意见?”
         “也不算是有意见。”
         何晏见郭嘉问起,也是小声回应:“我只是在想改怎么处置昌豨。”
         郭嘉:……
         “大家都在想这么能拿下昌豨,你居然已经开始想着怎么处置昌豨了?”
         饶是郭嘉之谋,也是对何晏的“好高骛远”感到有些离谱。
         何晏不以为然:“秒才叔和张文远都是当世名将,如今又无袁绍的压力,取个昌豨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咋这么自信?”
         郭嘉朝着何晏说起了昌豨的战绩:“去年司空曾经派刘岱、王忠领兵讨伐昌豨,结果都被昌豨给击败,让司空不得已只能亲自领兵前去。这样的人岂能轻易小视?”
         何晏也是据理力争:“不是我小瞧昌豨,而是奉孝小瞧张文远了。”
         “而且奉孝你方才也说了,昌豨去年才反叛,今年又叛……若是不好好处理此人,这东海郡以后还是不要想着安生了。”
         要是何晏没记错的话,这次张辽逼降昌豨后,昌豨在几年后又叛了……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过“曹操五攻昌豨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不是曹操菜,单纯是因为昌豨这玩意实在太恶心。
         郭嘉没有继续和何晏扛张辽能不能打过昌豨,转头也是帮着何晏分析起该怎么处置昌豨。
         “昌豨?有趣……”
         郭嘉此时突然意识到这貌似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
         “若是杀了吧……昌豨以前毕竟是泰山寇,和臧霸等人都有些交情,若是杀了他难免让臧霸有兔死狐悲的触感,从而离间了司空与臧霸的关系。”
         “若是放了吧……那还真如慎侯所言,这东海郡以后恐怕不得安生了!”
         东海郡联通青徐,这么重要的位置放上昌豨这颗跳腾的棋子,那无疑是自找苦吃。
         “慎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何晏挠着头:“我要是知道我刚才就说了!”
         郭嘉仔细思量后突然一拍大腿:“要不让臧霸和夏侯渊将军一起出兵?然后许诺臧霸等攻破昌豨后将东海郡交给他治理?”
         反正徐州除了广陵郡基本都在徐州士人手中,东海郡由谁掌管对于曹操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将东海郡交给臧霸管理,自然可以消除杀掉昌豨的隔阂,甚至让臧霸更加忠心曹操。
         “此计不错。”
         何晏对徐州那一块不太熟悉,听闻郭嘉这么建议,也是安下心来。
         一个昌豨,说大也大,说小也不小,但是老留着他在徐州祸祸一方百姓总归是看着难受。
         用完膳后,众人又将剩余的政务处理完后,这才依次告退。
         唯有何晏被曹操留在司空府中,这让何晏有些诧异。
         “怎么?留你吃顿饭都不行?”
         曹操看到何晏眼中的神色变的有些不满:“岁数大了难道就不着家了?回来这么久也没见你在这司空府里好好待上几天的!”
         何晏变的尴尬起来。
         不是他不想留。
         他是怕曹丕和曹节这次真的和他拼命……
         “孩儿今晚就留下吃饭!一定!”
         见何晏还算乖巧,曹操这才傲娇的冷哼一声:“这次我要吃炸物!”
         “孩儿亲自给父亲做!”
         “这才像话!”
         见安抚了曹操,何晏正要告退的时候却被曹操又拽了回来:“怎么?连在为父身边多待一会都不愿意?”
         何晏:???
         不是你让我去做菜的吗???
         看到何晏手足无措的样子,曹操这才开心的笑起来:“过来!”
         何晏立刻手脚麻利的来到曹老板身边:“爹你说。”
         “我马上又要出征,这次应该没什么大的战事,你在家中把你娘还有府中其他人照顾好!别老想着往吴侯夫人那跑!”
         何晏瞪大眼睛:“父亲怎么知道?”
         “呵呵~~”
         曹操虽然好人妻,但也没必要与何晏争,只是嘱咐何晏:“吴侯身份特殊,身边还带着孙策遗腹子,其中尺度你自己把握。”
         “父亲放心!孩儿没什么尺度!”
         “……”
         提点了一番何晏后,曹操才与何晏说起正事。
         “你可清楚我为何要任你为许昌令?”
         “爹有看不顺眼的人,想让孩儿去弄死他?”
         “差不多,但是没让你弄死人家。”
         曹操对何晏一点就通的本事十分满意。
         “自上次春耕大会后,孔融等人就一直抓着杨彪和新学不放。这新学好歹是你搞出来的,自己的屁股自己擦,不要麻烦别人。”
         之前因为日蚀一事新学彻底扬名,但同时孔融这样的守旧派经文世家也与新学彻底结成死仇。
         好在有曹操在许昌压着,孔融那帮人翻不了天。
         但如今曹操既然要出征,自然就要留下一个人帮他盯死孔融。
         许昌令这个位置十分特殊,位低权重,有何晏坐在这个位置上曹操就算领兵离去也能放心。
         “还有就是……”
         曹操捋着胡须:“为父也想用封你为许昌令的赏赐试试一些人的态度。”
         何晏一个武将突然升为许昌令其实是不符合汉律的。
         嗯,别看何晏还有一个“从事中郎”的官职,但他依旧是个武将。
         甚至哪怕何晏是慎侯,这依然不符合汉律。
         毕竟何晏不是察举制出身,没有“孝廉”或者“茂才”的身份,算不得“清流”正常出仕的门路。
         将何晏提拔为“许昌令”,其实也是曹操对于世家的一次试探。
         一次想要对人才擢升政策改革的试探。
         “孩儿明白了!”
         何晏知道曹操又开始做“周公大梦”了。
         所谓“周公大梦”,就是改变现在腐朽的规则,重新制定符合当世的秩序。
         问题是……曹老板好像有点跑错方向了。
         在民智尚未开化前,就企图借用寒门的力量来压制士族的行为无疑是以卵击石。
         只凭借一两个寒门就想锤死人家世家几百上千年的积累,何晏只想问一句凭什么?
         真正稳妥的方法,还是用数量战胜质量,然后温水煮青蛙。要么拉低士族与寒门的距离,要么直接缩小士族群体的规模,避免他们占据太多的资源。
         于是何晏建议道:“反正都是试探,不如等孩儿上任许昌令后修筑几间庠序?”
         曹操来了兴趣:“玉郎仔细说说。”
         “世家的底蕴无疑是要远胜于寒门的,父亲不可能为了支持寒门而支持寒门。”
         目前而言,世家出身的士子几乎是全方面碾压寒门子弟的。
         就算曹操想支持寒门,那也不能把一个酒囊饭袋支棱出来吧?不说一出道就是卧龙凤雏,最起码也是能治理一县一郡的百里之才。
         等到这样的“百里之才”足够多的时候,再贯彻“县包围郡”、“郡包围州”、“州包围中央”的方针,寒门才能支棱起来。
         支棱起来后,这些寒门就可以团结起来锤死旧世家,自己成为新世家……
         真正想要改变这个局面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令物质资源无限的多,令个人道德无限的高。
         而迄今为止,除了新学,何晏暂时还找不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旗帜。
         “教育。”
         何晏最后只是吐出了这两个字。
         “父亲要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真正的教育,这才能让‘寒门’彻底战胜‘世家’。”
         “不然的话,‘寒门’走的再高也终究是无水之萍,成不了大事。”
         曹操古怪的瞅着何晏:“玉郎今日怎么不一样了?”
         “有吗?”
         何晏摸摸自己的脸:“可能是孩儿又变帅了?”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