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谁爹不是曹操啊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对峙
         于禁和李典分别从兖州陆续赶来,如此,在曹操东拼西凑下,也算是勉强凑齐了一万兵马用于抵抗刘备和刘表。
         于禁很是高冷,与何晏点头相交后就算认识了。
         这四人中,唯有于禁当年跟随曹操在南阳一带作战,所以于禁也是最先给出这场战争的战略——
         “主要还是守住博望坡。”
         “博望坡北负伏牛山,南倚隐山,西临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是为“襄汉隘道”的通衢。”
         “只要守住这里,等到司空处理完东面战事,刘备自然会退去。”
         于禁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军,都是一个严谨。
         他知道曹操是来派他当救火队长的,那就好好当他的救火队长。
         至于剩下的什么“反杀刘备”、“反攻荆州”,从来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我们可以率军驻扎在博望坡东侧,让刘备不敢轻易进攻宛县。这样的话宛县凭借着城高墙厚,自然可以与我们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于禁将这道防线搭起后,又和夏侯渊一同商议起了刘表。
         不错,如果只是刘备率三千人来,曹操其实不至于一下将夏侯惇、于禁、何晏这几个人全部拉出来。
         最关键的还是刘表。
         万一刘备打顺了,刘表这个藏在背后的黑手很可能会顺势出兵。
         荆州带甲十万只是虚传,或者说这十万士卒不是刘表想调就能调的。
         首先江夏黄祖那边就有两万士卒用以防备江东,这部分兵力刘表是打死都不会动的。
         别看江东因为孙策之死乱的一团糟,还被何晏趁机过去割了块肉,但人家西线的防线可一直没乱过。
         镇守柴桑的太史慈,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帮着曹操镇守徐州的臧霸差不多,自主权那是相当高,要是江夏空虚,太史慈很可能会主动出兵,一举拿下江夏,威临荆州。
         除了江夏的兵力外,用以镇压荆南的两万士卒刘表也不可能去动,毕竟荆南才刚刚平定,刘表的士卒一旦撤走,谁也不知道荆南会不会复叛,刘表不敢去赌这个概率。
         剩下的,就是世家手中的私兵。
         蔡瑁、蒯越这等世家都不支持刘表北伐,只希望保住荆州与的安稳,所以这部分兵力刘表也别想着指示。
         如此,刘表能动的只有文聘的三、四万兵马。
         这些兵马中又有一万水军,对于南阳战事其实帮不上忙,所以算下来,刘表要是真的北伐,只能大致动用两万兵力。
         于禁所布置的防线,其实并不只是针对刘备的三千兵马,更多的还是将来可能会北上的那两万刘表士卒。
         “好在叶县距离许昌颇近,粮草供给不成问题。”
         夏侯惇对于于禁的战略安排也算的上满意,不知不觉间就习惯性的开始考虑后勤一事。
         “我与任峻通过书信,他说今年豫州一带丰收,怎么也能够支援我等坚持三、四个月,不出意外的话孟德在那个时候也能从仓亭赶回来。”
         于禁点点头:“此事我也有所耳闻,据说是弘农杨氏根据新学搞出来的粪肥之法可以让粮食增产。能出现这样的利国之术,也算是天佑汉室。”
         夏侯惇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就转头问向何晏:“玉郎,你久在许昌,可认识杨修?”
         “杨修啊?不熟……”
         李典这个时候也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凑上来:“慎侯,那你在许昌,也拜读过新学的经义?”
         “新学啊?没有……”
         李典是个难得的儒将,对经学一道颇感兴趣,听到何晏对新学没有研究,眼中也是涌上一股失望的神色。
         夏侯惇看到何晏这般“不学无术”,马上端起长辈的架子教训道:“玉郎,人总归是要多读书的!我听孟德在信中说过,那新学是好学问,你应该要学学的。”
         “啊对对对。”
         何晏随意敷衍了夏侯惇后就将问题又转移到眼前的战事。
         其实随着几位军中大佬的将领,这场战役的军事架构已经很清楚了。
         夏侯惇名义上是领军的,但战略战术都出自于禁,何晏与李典两人负责拼命划水就好了。
         与曹军这边相对的,就是已经赶到叶县附近的刘备。
         刘备昔日在汝南被曹仁、满宠还有何晏(划水)联手击败逃到荆州后,经历了一年的修整,总算是缓了过来。
         有了刘表这个大户的支持,刘备麾下的士卒装备都是格外的精良,丝毫不逊于刘备当年担任徐州牧时的精锐部队。
         不过刘表也是鸡贼的很,他给刘备的钱粮,永远都只够刘备组建起这么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再多……那是一枚五铢钱都没有!
         与刘备在新野一起同甘共苦过来的张飞对此十分不满,不止一次的在行军途中和刘备抱怨:“主公,刘景升真是短视!如今南阳空虚,他只要给我们备齐一万……不!七千人的兵马,我们都可以轻松拿下南阳!现在这三千人不多不少的,如何能成就大业?”
         刘备听着张飞的抱怨,微微摇头:“翼德不得无礼!”
         “景升兄肯定也有他的难处!何况他愿意收留我等已经是天大的恩情,切不可贪得无厌!”
         张飞听到刘备的训斥,有些不满的低下头,嘴上还不断的咕哝着:“说好的都是汉室宗亲,大家要一起光复汉室,到头来还不是只有主公一人在真正讨伐逆贼……”
         刘备自然听到了张飞的这些话,但他并未再去呵斥。
         从幽州到冀州,从冀州到青州,从青州到徐州,再从徐州到荆州……
         每一次的背井离乡,对于刘备而言其实都是一场三观的重塑。
         同窗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事,让刘备知道了道义在这个世上并不重要,往日的少年豪气在现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后来成为徐州牧,刘备又第一次见识到了上层不见刀枪的战争,也明白了只有掌握资源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
         再后来,从吕布到袁术,从袁术到曹操……
         这一路走来,从前的那个草莽刘备早就已经死了,现在继续作战的,是刘·认清真相·结交世家·运用规则成就大业者·备。
         要是以前,说不定刘备这会也跟着张飞一块骂刘表了。
         但经历了这么多,刘备又在荆州待了这么久,多少能看清一些荆州势力的角力,理解刘表的诸多作为。
         “现在的刘荆州,是不能轻易出兵的。”
         “只有我们取得一场大胜,让荆州内部的那些人看出曹操困乏,他们才会支持刘荆州出兵。”
         “不然,别说出兵北伐了,荆州恐怕内部都会生出祸事!”
         说到这,刘备还自嘲了一句:“就比如当年的徐州……”
         张飞一听刘备提到徐州,也不敢继续在那喋喋不休,只得骑在自己的战马上闷头赶路。
         这时刘备又回头看向身侧的关羽和赵云:“云长、子龙,伱们怎么此行兴致不高?”
         关羽倒是依旧一脸冷傲,赵云嘴角却有几分不太自然的笑容。
         毕竟二人都从曹操那过来,如今转头就要去攻打曹操……这让道德水准还在线的赵云其实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刘备在看到赵云嘴角的苦笑后心中大致猜到了几分二人的想法。
         “子龙,我听闻你与那位慎侯相处的不错。”
         “其实我与孟德的私交也很好,但是……”
         “那些都是小义!”
         “在真正的大义面前,个人情谊不过尔尔!”
         刘备劝道:“我等是要匡扶汉室,但曹操却是挟持天子的汉贼!我们与曹操,注定为敌!”
         本以为赵云会在这个时候立即认错,表明自己匡扶汉室的决心,不成想赵云这个时候突然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刘将军,你所言的匡扶汉室……是刘氏的汉室吗?”
         这个问题让刘备皱起眉头,就连张飞也被惊醒,抬头怒骂赵云道:“子龙!你糊涂了?汉室不是刘氏天子的汉室,那还能是谁的汉室?”
         赵云看到激愤起来的张飞,也不好再说什么,便继续心不在焉的骑在马上赶路。
         一路上,赵云都在想曾经何晏在他身边说过的一句话——
         “汉室,不该是刘氏的汉室。”
         “正如天下,不该是刘氏的天下……”
         赵云和张飞的争吵自然都落入到了关羽眼中,但关羽也只是借着那茂密的美髯为掩饰,微微叹了口气。
         一路上,这支正处于蜕变阶段的刘备集团军气氛有些沉闷。
         等到刘备军赶往叶县的时候,曹军已经布置好防线,红艳的几面军旗让了解曹军将领的刘备如临大敌。
         【夏侯】
         【于】
         【李】
         【何】
         【剽姚】?
         刘备与夏侯惇和于禁都交过手,对他二人都算得上熟悉。
         只是这【李】、【何】是哪位?
         在曹营中待过一段时间的关羽终于开口了。
         “【李】应该就是李整之子李典,此子少年英杰,军中常受人夸赞,颇有长者之风。”
         “至于【何】……”
         想起记忆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关羽捋着胡须,双眼中迸发出战意:“何剽姚,他便是昔日主公在汝南遇到的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