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幕后推手,老朱让我继位 > 第一章 答的好,许你不去大本堂
         洪武二年,鄂国公常遇春于北伐归途中病逝于柳河川。
         当这位一生未曾败北,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病故的消息传回朝廷时,整个朝廷可谓是炸开了锅。
         夜雨溟蒙,涓细的水流沿着陈旧的木纹潺潺而下,击打在石砖上,让整个大殿也显得沉重了几分。
         “咱的老兄弟啊!”
         太祖朱元璋跌坐在身后的龙椅上,掩面抽泣,身前跪了一地的是诸位皇子。
         “父皇国体为重啊,莫要伤了身体。”
         太子朱标与一众兄弟先后开口,忧心的安慰着父皇。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父皇如此的伤心。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烛火渐渐变小,宫人也不敢上前添补。
         诸位皇子跪的也是腰酸背痛。
         “老大、老五留下,其他人先退下吧!”
         此时的老朱就像是被抽去了浑身气力一般,轻轻的开口。
         “是。”
         一众皇子如释重负,互相搀扶的退了出去。
         “朕累了,老了啊。”
         老朱望着自己最为中意的两位儿子,就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身边的老兄弟一个个的离开。
         偌大的朝廷自己真就好像成了孤家寡人一般。
         朱标刚要开口宽慰便被老朱挥手阻止。
         “朕是老了,但也不傻。自家人就不要学那些朝臣的虚话了。”
         “你们怎么看?”
         老朱挥了挥手中的折子,是要考较两位皇子一番。
         “岳丈一生为父皇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儿臣以为当追封王爵,赐谥号,配享我大明太庙。”
         太子朱标与几位叔叔一同见证过大明从无到有的过程,对老朱的几位兄弟也是深有感情。
         这位皇太子素来行事得体,政务能力也是超常,最得老朱信任。
         他这一开口,老朱便点了点头。
         “宣朕口谕,追封常遇春将军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
         说完老朱就看向了一旁的五皇子朱橚。
         朱橚挠挠头,就要浑水摸鱼,来一句父皇英明躲过去。
         老朱可不给他这个机会。
         平日皇子们就属这小子淘气,最不听话。
         大本堂教授诸皇子学业的陶凯没少给自己抱怨。
         今天有意把这小子留下一为考较,二为敲打。
         “朕要问你的是此次北伐功成,你徐叔叔正在归途,我应该赏你徐叔叔什么?”
         “你要是答的好,你老子就许你不用再去大本堂。要是答的不好,就给你老子每日乖乖去大本堂。要是我再听到陶凯那老家伙的抱怨,可就不是一顿板子的事了。”
         刚刚大哭一场的老朱此时看起来还有些虚弱,但威严尚在。
         其实吧,不去大本堂这事也不能全怪朱橚。
         抛开很多驳杂无用的东西,其实先生陶凯已经教不了自己什么了。
         至于朱元璋的考较,朱橚很快便有了腹稿。
         “儿臣以为,徐叔已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当下要是要赏便也只剩下了封异姓王了。”
         听到这话,老朱与朱标都是暗自摇了摇头。
         这一点谁能想不到,但是这个封赏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无疑是将徐达架在火上烤。
         这次赏了,下次呢?
         北元未灭,如果真到了赏无可赏的时候该怎么办?
         朝堂可不是简单的一言堂,到了那一步,这位魏国公自己怎么想,朱皇帝怎么想就都不重要了。
         那时徐达不死也得死。
         老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板起脸就要告诫朱橚其中利害,然后让这家伙乖乖回大本堂学学怎么治国。
         其实该怎么赏这件事让老朱也大为头疼。
         这一题,提出来就纯属就是为了难为老五。
         让这家伙乖乖回大本堂。
         不料看见父皇与大哥摇头的朱橚微微一笑,接着说出了一段让他们大为震惊的话。
         “当然,这个封赏显然是不合适的。”
         “不过,儿臣有一策可用。”
         “快讲。”
         看到朱橚自信的神色,老朱起身,难道老五这小子还真有什么良策。
         “结亲,既然赏无可赏,那便亲上加亲。”
         “即赏了徐叔,又避免了朝臣的非议……”
         朱橚侃侃而谈,分析利弊。
         父皇与长兄的眼睛却是越来越亮。
         对啊,既然赏无可赏,为什么不亲上加亲呢。
         恰好徐达的长女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
         他们看朱橚的目光瞬间不一样了。
         老五居然有这眼界?
         这还是那个一天吊儿郎当,四处欺负宫女太监的老五吗?
         “父皇,父皇?”
         朱橚被看的有些发毛。
         “哦,哦,咳咳……”
         老朱这才如梦方醒,咳嗽两声缓解尴尬。
         完蛋,这臭小子还真想到好点子了。
         君无戏言,反悔是来不及了。
         看来这次少不了被那些御史台的家伙说两句过于溺爱放纵皇子之类的言语了。
         “那你觉得,哪些兄弟适合这门亲事?”
         朱橚的回答可谓是意外之喜,其实此时的老朱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不过是心中还怀着一些继续考较考较老五的小心思。
         看来以前自己还是真小看了自己这个儿子。
         “儿臣以为,几位兄弟中就属三哥与四哥合适。三哥尚武,与那名号响彻京城的女诸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甚是般配。”
         “而四哥生性倔强,朝中也就徐叔可以降服的住。四哥娶了女诸生,有了徐叔的管教,这笔买卖,咱们家稳赚不赔。”
         朱橚对几位皇子的性格分析的恰到好处。
         老朱与朱标瞪大双眼,这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五今天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哈哈哈哈哈,好,好。咱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老大啊,你老子都有些羡慕你了,以后有这么个好弟弟辅佐你。”
         “父皇说笑了。”
         老朱哈哈大笑,朱橚带来的惊喜,让因为老兄弟病故而低落的心情难得的好了许多。
         当朱橚从言殿出来时,天已经蒙蒙亮,一路往自己的寝殿小跑而去。
         “老大,你以为呢?”
         看着老五出门而去的朱元璋与朱标相视一笑。
         朱标怎么会不知道父皇在想什么。
         “儿臣以为,五弟少说了一位皇子。”
         “哦,是谁?”
         “那便是五弟自己啊。”
         可怜的朱橚,还不知道,自己把自己给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