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九零,捡到锦鲤妹妹全家发达 > 第171章 要争气才能被人尊敬
         “哈哈哈!看来我们的眼光是一样的,这小丫头啊,的确是不凡,连你也看上她了,我一直都知道,你很挑剔的!”江一鸣笑了笑。
         莫风倒上酒,和江一鸣碰了一下。
         “当初,你也是很挑剔的,我们两个如此挑剔的人,竟然看上了同一个人,这女娃长大以后,不简单啊,”
         “那是,我们的眼光也是很毒辣的,哈哈哈!”
         两个老头儿是开心不已。
         ……
         到了晚上,杨爱国累了一天,坐在沙发上面,有些醉了。
         今天喝了很多酒,他都应付不过来,因为大家都太热情了。
         热情得让他有些意外。
         “孩子他爸,来,喝点醒酒的汤,待会儿洗个澡好好的睡个觉吧!明年还要给华儿报名呢!”张贞端过来了一碗汤。
         杨爱国二话不说,接过便喝了。
         “孩子他妈,我觉得今天乡亲们太热情了,以前他们可不是这样的。”
         “我也发现了,之前的那些邻居,有些还和我们有矛盾呢,今天却热情得很,还主动跑来给我们搬家,我真是不敢想。”
         杨水水听后,她便说道:“这很正常啊,人性就是如此,因为我们家发达了,所以他们自然要对我们好了,大哥,你说对吧?”
         杨华应道:“水水说得对,爸爸,这人总得要争气才能被人尊敬,等我考上了大学,到时候,他们更加尊重咱们了。”
         “好!你一定要考上大学,也不枉费我和你妈对你的期望,早点去睡觉吧,明天一早去新学校报名!”
         杨华点了点头,带着弟弟们去睡了。
         杨爱国看到了杨水水,他忽然问道:“水水,你今年六岁了,也该上一年了,要不,等报名的时候,也给你把名报了吧!”
         “爸爸,不用了,我不用上学,我等初中的时候再上吧,大哥的书,我都看完了,小学的知识,我都记在脑子里面,你不用操心我的。”杨水水说。
         前世她可是考了研,她的学历自然是不低的。
         小学就没有必要上了,这是在浪费时间。
         她想等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直接去参加高考,这样还好一些,不用耽搁时间。
         杨爱国知道杨水水是什么水平,没有念过书,还给大哥他们讲题,她就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既然她有自己的安排,他也不安排了。
         况且,他女儿有两个这么厉害的师父,就算不读书,将来也不会饿着。
         “行,那就这样吧,都早点睡了,这镇上就是和乡下不一样,吃的用的都比较方便,还有天然气和热水器,洗澡也方便。”
         生活条件好了,杨爱国都不敢想象,自己能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面。
         六年前,他们全家住牛棚的时候,才是心酸。
         如今,真是好日子啊!
         第二天。
         杨水水他们陪着杨华去学校报名。
         这是镇上的一所中学,条件是非常好的。
         中间红旗飘飘,迎风飞扬,来来往往的都是学生,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比起村里面那个寒酸的小学,这里的条件真是太好了。
         难怪很多人挤破头皮都想要来城里生活,城里的条件的要好。
         “杨华!水水!”忽然有人喊他们。
         他们寻声望去,竟然是吴静玉!
         吴建华和赵秀琴今天也来给吴静玉报名。
         两家人见面,格外亲切。
         “好巧啊,大哥,你们也来报名了?杨华念几班啊?”赵建华问道。
         “华儿念一班,你们静玉呢?”
         赵秀琴说道:“我们静玉念二班,我打听清楚了,一班可是尖子班,这全镇的尖子生都在一班,二班是实验班,稍微差一些,至于三班四班那些,都是普通的班了,一班和二班的老师,经验老道,年纪也大,不像普通班的老师,有些是刚毕业的,有的不管事儿,教学不行。”
         “原来是这样啊,那以后华儿,你可要在学校好好照顾静玉。”张贞嘱咐。
         “妈,你放心吧,谁要是敢欺负静玉,我第一个不放过她,嘿嘿!”杨华应道。
         随后,他们一起去报名了。
         现在有义务教育,学杂费都全免了,他们只需要出一些书本费和资料费就行了。
         吴静玉是住校的,所以吴建华和赵秀琴大包小包的给她拿着。
         杨爱国和张贞赶紧去帮忙分担一些。
         报完名,就给吴静玉找寝室安排下来。
         把两个孩子安顿好了,两家的家长这才离开。
         杨华是走读,他们家就在镇上,所以不用住校。
         中午的时候,杨爱国请了吴建华两口子去家里吃饭,张贞做了一些菜。
         “大哥,这房子好啊,镇上的条件就是不错!”吴建华参观了一下房子,不禁感叹。
         杨爱国给吴建华倒了酒,“建华啊,我那个厂子,听水水说年底就可以生产了,到时候,我们就把小作坊搬过来,我请你来给我们管理,我另外再分一股给你,你觉得可好?”
         吴建华听了,吓得不行,“大哥,这万万不可,我们一分钱都没有投资,竟然还要分股份,世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啊!”
         “别跟我客气了,我也一分钱没投资啊,这都是秦家投资的,而且你跟我是兄弟,当初你嫂子生老四老五的时候,差点难产,是你悄悄塞给了我钱,去请了村医来给她医治,才救回了两条命,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我也知道你们家的为人,你就不要客气了。”
         杨爱国说起往事,他们都沉默了。
         那时候的确是很苦啊!
         “既然如此,那真是谢谢大哥了!”吴建华感激不已。
         午饭过后,杨爱国开着三轮车亲自送他们回去。
         因为他也要回去看看小作坊,小作坊现在交给了吴建华管理。
         在厂子没有建好之前,小作坊还是要运作的,不然,他们家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家里除了杨水水,五个孩子都要上学,在镇上不必乡下,什么都要去买。
         乡下还可以自己种菜,镇上那是不可能的。
         两天后,又到了小学报名的时候。
         杨水水的四个哥哥,都去了新的学校。
         突然间几个哥哥都走了,家里忽然就冷清了。
         杨爱国回村里了,就剩下张贞与杨水水在家里。
         “水水啊,这搬到镇上来,还真是怪无聊的,尤其是你的哥哥们都去上学了。”张贞对她说道。
         “妈,等你习惯就好了,到时候和周围的邻居熟悉起来,就不会感觉无聊了,对了,我带你上街吧,去买几套新衣裳来穿,你看你在乡下,一年就买一次新衣服,这身上的衣裳都旧了。”
         杨水水觉得是时候该改造一下老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