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长生仙游 > 第三百七十七章:如今我为刀俎!
         远在另一边西萧。
         王庭御书阁中,商陆批阅着近来的奏章,身旁文相相随。
         文相开口道:“陛下,大襄内乱紧张,那边传了消息过来,说那襄王御驾亲征去了渊川。”
         商陆听到这话手中笔墨都顿了一下。
         “御驾亲征?”
         商陆感到有些意外,问道:“朕记得赵贞有六十余岁了吧?”
         “正是,赵贞已是六十有九,快至古稀了。”
         商陆摇头一笑,说道:“这么能折腾?他当自己还是壮年,竟还御驾亲征。”
         文相叹了口气,说道:“赵贞在边关放了十五万兵马,恐怕也不仅是提防着我西萧,说不定是早已有所图谋。”
         商陆道:“赵贞此人野心极大,若是以前,或许还会忌惮,但如今的西萧,已然不是他赵贞能够指染的。”
         “全是陛下之功。”文相拱手道。
         商陆摆手道:“文相做好分内之事即可,许多事其实上一封折子即可,也不用特意跑这一趟。”
         文相知道这是陛下下了逐客令,可他却仍旧张了张口,继而说道:“陛下,其实老臣是想说,大襄,不足为据,甚至可以,举兵攻之!”
         商陆听到此言默不作声。
         他的目光聚集在那奏疏上,没再看那文相。
         直至片刻之后,他才开口悠悠道了一句:“文相近来可是犯了不少糊涂。”
         文相心中一顿,但还是开口道:“陛下,机不可失啊!而且老城观大襄局势,恐怕那赵贞难以拿下叛军,后面恐怕就没有如今的天时了。”
         商陆微微一顿,随即问道:“文相以为,那大襄当真不堪一击?”
         文相道:“老臣心有担忧,若是待那赵贞平定了叛军,大襄的兵力恐怕会越发强盛,到时候我西萧便岌岌可危了,如今我为刀俎,何不先下手为强!”
         商陆心中思索了起来。
         其实文相说的并不道理,大襄早已窥觊许久,危及他西萧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今的西萧是要比大襄强势些许,但也有弱的地方,山势颇高,粮食紧缺,若是单论兵力的话,应当是比大襄强上一筹,可是兵器上的差距,却又是巨大的。
         西萧缺少这样的人才。
         若是打起来的话,就算胜了,那也会损伤惨重,国力大损。
         若是到时候再有叛军,那国之根本将会动摇,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商陆道:“文相许是看见了西萧近些年来国力大涨,从而忘乎所以了,朕以为,大兴寺是个清净的地方,文相不妨去吃几日斋饭,想明白了再回来。”
         文相欲言又止,最终只得长叹一声。
         他咬牙道了一句:“陛下缺少雄心。”
         说完这一句后,文相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御书房。
         商陆听到此言摇了摇头,后又差人下了旨意,只是罚了文相一年俸禄,至于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提。
         而文相回去之后便独自一人去了大兴寺,朝政之事,一律都不再过问。
         他清楚的知道,西萧定然是胜算颇高的,到时便是天下一统!
         可陛下却不愿意。
         陛下心里只有百姓、家国,但对于那千古之盛举没有太大的想法。
         故而他离开的时候才道了这么一句大胆的话。
         但却只是被罚了俸禄。
         文相也明白了,自己就算再提多少次,陛下都不会答应的。
         .
         .
         且说那渊川之外驻守的大军。
         八万大军止步于此,十日未动。
         营中慢慢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到了这个时候,也有将领忍不住了,进了营帐上前谏言。
         “王上,若是将那边关的十五万精兵抽调五万至此,渊川,弹指可破!”
         可他的结果却是连滚带爬的被踹出来的。
         至此之后,便无任何一位将领再敢多言。
         那边关之军,恐怕是一点都动不得。
         “王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唉……”
         众位将领都是长叹了一声,不知该说些什么。
         赵贞心中不愿。
         他也知晓抽调边关的兵力,但那边关驻扎的兵力却是真正经历过拼杀的,与这各地的兵力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强兵与弱兵的差距是巨大的。
         但凡是损失一个,赵贞都不愿意!
         于是在后来的某一天里。
         赵贞做下了一个决定!
         “留下三万兵马,驻扎在此!”
         在那渊川之外,留下了三万兵马驻扎于此,困住那渊川之中的叛军。
         而余下的五万兵马则是跟他班师回朝。
         渊川的地势易守难攻,但若是想从里面出来,那一样是难上加难,三万兵马,足以将他们困住。
         他便不信,那叛军被困在这渊川之中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对于王上的决断众位将士都没有反对,只是心中有些憋屈。
         但转念一想,还是释然了。
         “王上还是对这天下念念不忘。”
         “你说的,是哪座天下?”
         “两座天下!”
         ……
         兴隆十四年,夏。
         岁月如梭。
         转眼间就过了一年之久。
         在那渊川之外,依旧有兵马驻守,而那青山城外数里处已然建起了军营,每日操练,从未停歇。
         陈长生从那睡梦中醒来,等他再度看向那青山城时,却是发现大变了模样。
         “出了事?”
         陈长生抬手掐算了一翻,随即心中一怔。
         “竟这般快吗。”
         他舒了口气,摇头一叹,随即便朝着那青山城走去。
         谁料还未进城,便被拦了下来。
         守城门的将士问道:“可有官府的文书?”
         陈长生顿了一下,义军接手这里后,竟管的这般严了吗。
         他伸手摸向怀中,随即便摸出了一份‘文书’来。
         自然是假的,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将士看过文书后便道:“你这文书有假。”
         “嗯?”
         陈长生问道:“何处有假?”
         守城门的将士笑道:“当然,他也可以是真的。”
         陈长生随即明白了过来,却是摇头道:“在下家贫,大人可否通融通融。”
         将士却道:“那你这文书可就真不了了。”
         “没得商量了?”
         “你是个什么东西?我要与你商量?”
         陈长生点了点头,随即从腰间的钱袋中摸出了些许碎银,塞进了那将士的手心之中。
         “些许小钱,便当是请几位喝酒了。”
         守城的将士随即将文书还给了他,说道:“这还差不多,你进去吧。”
         陈长生走进城后,又回头望了一眼那城门口的将士。
         “胆子很大。”
         陈某的钱,岂是说拿就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