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 > 第二百零九章 心佛之宗
         灵山净土,乌云密布。
         滚滚雷音回荡在天际,无论是祥瑞玉兽,亦或者菩萨罗汉,皆垂首匍匐,不敢动弹。
         只能听到那愤怒的咆哮。
         “本尊就该一掌拍死那头孽畜!!”
         大雄宝殿上,往日宝相庄严的佛陀,已然失了平静。
         周身那平和的佛光,竟也压不住祂那暴戾的情绪。
         那头白狼,竟然给他下套?!!
         当日在大雄宝殿内,白狼向祂提出三问。
         佛陀考虑到武悠舌战群僧时,表现出来的惊人辩才,而白狼又算是武悠之师,辩论之才只会更强,不会更弱。
         万一祂回答时,出现了什么漏洞,很容易被白狼揪住痛脚,追问不休。
         再加上祂确实没有把握,给出完美的回答。
         索性闭口不言。
         这并非是直接放弃辩论,同样是一种佛机的体现——
         世人有无穷无尽的问题,佛会给予大部分答案,却总有一些问题,不会给出回答,而是沉默以对。
         是因为佛不懂么?
         当然不是。
         佛说:这些问题对于凡人来讲,太过空泛,即便搞懂也不会有任何益处,反而容易引导他们走上歧途——
         恰如一人中毒箭,毒素正在蔓延,他却不去解毒,反而追寻射箭之人的身高体重发色、射出这支箭的弓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支箭的箭羽来自哪一头鸟兽……
         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去寻求如何脱离苦海,反而追寻这些空泛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只会走向灭亡。
         佛陀也是这个打算。
         先沉默以对,等事情流传开来,世人都在追寻巡天三问的解释时。
         祂再站出来,表示追寻这些问题没有意义,体现出自己的远见与境界,不仅可以完美解释当初为何沉默,也能收割一波崇敬。
         结果……
         祂还没来得及找人问自己为何不回答。
         就被白狼抢先一步,给巡天三问下了定义。
         这三问本就不是为了追寻答案。
         而是问心之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思考的时候,便是照映本心的过程。
         只要恪守本心,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没有任何错误。
         这话一出,所有猜测过巡天三问答案的人,都舒服了。
         唯有沉默的佛陀,垃了。
         面对问心之言,就连路边乞丐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号称“觉悟之人”的佛陀,却哑口无言?
         “什么问心之言……”
         “分明是诛心之言!!”
         此时,祂心头无比后悔。
         天师洛相走后,祂若是舍却颜面,直接一掌拍死那孽畜,纵然会折损名声,树敌无数……
         也比现在要好。
         不但狼跑了,名声也没了!
         不,如果能更早一些意识到这头白狼的威胁,在它揭发阴江水神案的时候,直接出手将其灭杀。
         就没有后续这么多麻烦事了。
         只可惜,即便是佛陀,亦没有后悔药可吃。
         毕竟,白狼已成气候。
         不仅自身实力达到六阶,更与道门、朝廷关系密切,就连天师洛相这种八阶大能,都愿意专程赶来当背景板。
         祂忌惮天师洛相,不敢离开灵山,亲自追杀白狼。
         派遣那些菩萨,又未必奈何的了它。
         最后的机会,已然从祂手中溜走。
         面对白狼的诛心之言,祂也只能选择沉默,自咽苦果。
         ……
         佛门面对世人的悠悠众口,选择保持沉默。
         佛陀同样不予回应,坐在灵山净土,舌绽雷音,日夜诵经。
         似乎超然物外,不在意世人之言。
         但是……
         江贺显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浪潮已然掀起,岂会如此轻易结束?
         自然是乘胜追击,狠狠地打击佛门声望,掠走佛门的信众基础,使已经跌至冰点的佛门局势,彻底破冰,坠入深渊!
         至于穷追不舍,是否会让佛陀恼羞成怒,直接掀桌子……
         当然不会。
         江贺行事看似激进。
         实则无比清楚佛门的底线,始终在佛门红线的边上蹦迪,从来不会逾越半步,更不会去主动踩雷。
         信众基础?佛门风评?佛陀声望?
         诚然,佛陀会因为这些事情愤怒。
         对于妖佛之宗来讲,信众越多,借机炼制人皮、食人养气的机会也就越多。
         按照金字塔结构,越多的底层僧众,代表高品质的牧畜也就越多。
         摆在佛陀面前的食材,自然更加丰富,积累实力的速度也就越快。
         可也仅限于此。
         佛门声名狼藉、信众极大缩减。
         对于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佛陀来讲,其实只是颜面受损,并少了几分口舌之欲罢了。
         祂的实力早已抵达瓶颈,吃多吃少都无所谓。
         只要忍住脸痛。
         大不了龟缩百年、千年。
         等到世间牧畜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事情自然也就揭了过去。
         到时候,佛门依旧是佛门。
         恼羞成怒,于是血溅五步?
         只有一无所有的匹夫莽汉,才会做出这般抉择。
         不过是一群牧畜的信仰罢了。
         祂真的在乎么?
         “你视若草芥的一切,却是他人的珍宝啊……”
         江贺轻叹。
         昔日佛门打下的万世基石,实在稳固,即便各地频出丑闻,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向佛之人。
         更不要说,世间有太多曾受佛门恩惠,并不知道其暗藏的龌龊,发自内心的信赖佛门的修士、甚至宗门。
         只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理亏,所以沉默不言罢了。
         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未来的百宗灭佛之战里,即便百宗拿出照妖镜,他们依旧固执的认为此乃污蔑,为佛而战,引发动荡。
         即便江贺是布衣巡天,将妖佛之宗的事情说出来,他们是否会相信,依旧是个未知数。
         “这是极大的潜在隐患。”
         “且不说,他们本身是礼佛之人,不过是被妖佛蒙蔽……”
         “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若我未来要剿灭妖佛,他们将会成为阻力,使得波及更大、伤亡更多!”
         “那些追随我的渡者,总不能战胜了妖祟,却因这些人族而战死吧?”
         江贺显然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纵然现在实力不足,也可以利用佛陀的轻视,削减佛门的潜在力量。
         同样,也算是将这些误入歧途的人,救出苦海,拉回正途。
         至于方法……
         话事人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不趁机搞个新佛宗?
         ……
         却说江贺钦定的新话事人武悠,正打算剃度受戒——
         此前,他虽然一直在钻研佛学,却并未真正剃度出家,连法号也没有。
         如今他从灵山取经归来,得到佛陀认可,算是正式成为佛门的一员。
         即便不去寺庙,而是在江贺左右修行。
         也打算正式剃度,皈依三宝,并请江贺这位实质上的授业之师赐予法号。
         可当武悠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
         江贺却果断拒绝。
         “你可以皈依佛法,我也可以为你赐予法号,但是,没有必要剃度受戒。”
         武悠懵了。
         要知道,佛门受戒并非是剃个光头那么简单。
         受戒也代表出家之人,接受了那些繁复的清规戒律,愿意一心追求佛法,不被红尘俗世所扰。
         诚然,这些戒律非常严苛,却也能时时刻刻提醒出家之人,不要走错了道路。
         “大人,如果不持戒,又怎么提醒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静心钻研佛法呢?”
         “世上的僧人都曾受过戒,可他们并未认真钻研佛法,反而常常走错道路……在他们行恶的时候,这些严苛的清规戒律,又有什么用呢?”
         江贺叹了口气,认真说道。
         “重点不是戒律,而是向佛之心。”
         “要知道,剃度、持戒,这种形式上的做法非常容易,谁都可以做到。”
         “但是,想要戒除心中的七情六欲,却极为困难。”
         “与其为了修佛,追求什么清规戒律。”
         “不如全心全意的去修佛。”
         “哪怕不剃度、不出家、遇到动心之人娶妻生子、遇到为恶之人动了嗔怒,同样不影响伱学习佛法。”
         “等到你领悟了佛法真意,大彻大悟,所谓清规戒律,不过是在描述你的言行罢了。”
         【携万卷经,自灵山归。】
         【武悠醉之,欲剃度受戒,皈依佛法。】
         【你劝之:皈依佛,勿受戒。】
         【武悠惑:不持戒,何修佛?】
         【你叹言:此世僧,受戒出家,仍行恶,戒何用?】
         【行戒易,心戒难。】
         【为修佛,而持戒,本末倒置。】
         【皈依心佛,纵无戒,不出家,亦修佛。】
         【待得道,戒自成。】
         【武悠悟,遂弃戒,修心佛,号悟忧。】
         【天师听闻,赞言:此法门,不出家,不持戒,修心法,人人皆可,度化天下,功德无量。】
         【遂令门人仿之,重心性,不重戒。】
         【世人皆赞,信众喜之,纷纷效仿,不持戒,亦于家中修佛,称弟子。】
         【效仿之人愈多,为作区别,以心佛法,为心佛宗。】
         道门天师曾与江贺论道,对他的道学造诣赞不绝口。
         虽身份实力有所差距,亦引为知己。
         听说江贺跟武悠讨论的内容后,更是深以为然——
         道门跟佛门类似,同样有诸多清规戒律。
         这些戒律约束着门人,督促他们向道修行。
         但问题来了。
         无论有再多清规戒律,依旧会有人控制不住欲望,作奸犯科。
         反倒是戒律本身,经历了悠长岁月,即便只是偶尔修缮,也已经变得极为复杂臃肿。
         细分下来,足有成千上万条!
         这么多戒律,许多道人背诵都要许久,又如何能起到督促之效呢?
         道门天师刚好借此机会,做出改变。
         不是直接删除所有戒律,而是提出了新的理念。
         重心性,不重戒。
         戒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是无意行事、或是情有可原,酌情过后,可削减甚至不予惩罚。
         假如心性有误,纵然偷了戒律的漏子,亦当重罚。
         至于判定之人,理当是德高望重之人。
         倘若有不服之处,可向上汇报,由天师亲自决断。
         道门改革,众多道人舒服了,给江贺连连点赞。
         世间那些礼佛之人,同样心动了。
         说到底……
         人生而有欲。
         愿意看破红尘,放下一切,出家修佛的人,确实虔诚。
         可那些放不下红尘,眷恋家室的人,难道礼佛之心就不虔诚了吗?
         难道他们就不算修佛了吗?
         事实上,这一类俗家弟子,才是真正的大众信徒。
         是佛门真正的基石。
         江贺提出的心佛之法,无疑契合了他们的心境。
         他们认同心佛理念,发自内心的认为,就算不持戒、不出家,只要心存善念,虔心修佛。
         同样拥有成为觉悟者的机会。
         再加上,提出心佛之法的是顾巡天。
         他作为大洛顶流,百宗之友,天师、洛帝都极为推崇的人物,近乎是当今天下的ZZZQ。
         这些向佛之人,先前由于佛门接连的丑闻,只能低调礼佛,不敢冒头,生怕被喷。
         如今终于看到了机会,主动投入顾巡天门下,宣称自己是心佛弟子。
         什么?你喷佛门太烂?
         拜托,烂的是灵山佛宗,跟我们心佛弟子有什么关系?
         我们也崇拜顾巡天,我们是一路人!
         而且,投入心佛,也不影响他们的礼佛之心。
         要知道,世间第一位信奉心佛之法的人,乃是在灵山雷音寺里,舌战群僧,驳倒了所有菩萨罗汉的开慧灵童武悠!
         连他都是心佛弟子……
         显而易见。
         我佛正统在心佛!
         短短一两年的时间。
         心佛便迅速压过了灵佛,成为了大洛主流。
         除了灵山与佛寺,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见到自称信奉心佛的弟子。
         至于灵佛弟子……
         灵山沉默、佛寺低调。
         仅有的那点俗家弟子,哪里还敢露头?
         出门买柱檀香,都得自称心佛弟子,才不会被人鄙夷。
         ……
         江贺用名为心佛的锄头,狂挖佛门的墙角。
         佛陀自然不会不知。
         祂在灵山雷霆大怒,怒上加怒,却又无可奈何。
         打?
         白狼占据天下大势。
         骂?
         白狼刚来灵山踩了一轮。
         祂又能做什么呢?
         直到灵山深处传来声音,祂才平静下来。
         “宝象,无需动怒。”
         “心佛灵佛,皆是本尊,不过是一体二面罢了。”
         “这白狼再是推崇心佛,也是在为本尊散播荣光。”
         “待风平浪静,你再以佛之名,收心归灵便可。”
         “须知,吾等才是真佛。”
         宝象如来坐于高位,微微颌首。
         “没错,世人皆为牧畜。”
         “吾等才是真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