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五十九章:真好,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徐州琅琊。
         年轻后生?!
         “他在何处?”徐臻好奇的问道。
         宿卫抱拳道:“在,在厢房。”
         “你怎么会让他进府院呢?”徐臻的脸色当即就板了下来。
         那宿卫面带苦涩,支支吾吾的道:“他,他说远来为客,若是此时驱逐,便会让太守背上无礼节的名声。”
         “宛若,宛若白玉一点乌痕,虽玉仍为白玉,但却抹不去其黑也。”
         “小人不敢怠慢,只能叫人将他请到偏院等待。”
         徐臻和典韦对视了一眼。
         谁家的后生?
         这么牛?!
         “姓什么?”
         徐臻试探性的问道。
         “诸葛。”
         “我天。”
         他当即惊呼,而后踏入正门直奔相仿,带着典韦以及诸多宿卫一路行去。
         这不会是天意吧?
         我刚给刘备做了顺水人情,结果诸葛亮在我这?
         年轻后生,必不可能是诸葛诞、诸葛瑾等人。
         不多时,徐臻到了偏院,在大门处见得屋内俊朗的灰袍青年,正抱书简而看。
         看的是徐臻平日里喜欢的一本《木雕坊》,里面大多是介绍当年春秋时期,许多木雕工艺,还有巧匠手法的书籍。
         现在可不兴流通,这书籍能保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察觉到脚步声,青年当即放下书简,一眼就盯住了徐臻,而后快步出门来迎,恭敬备至的拱手道:“学生琅琊诸葛亮,字孔明,见过太守。”
         “还真是。”
         这么早就已经取表字了吗?还是家中长辈已离去徐州境内,所以先行取之。
         徐臻喃喃而言,快步走到他身前来,上下打量着。
         药囊在腰间垂挂,广绣垂落身前,年纪不大但个头已经很高了,身材匀称,举止优雅。
         方才瞥见神情略带意气飞扬。
         都说后生可畏。
         这个后生恐怕更是不得了。
         “你来找我,是——”
         “学生想在衙署寻一差事,于太守身边相学,这是家中藏书三百卷,愿献与太守。”
         世家藏书,士族之所以显赫,便是因为他们掌控了当年读书的门路,寒门士子或者百姓士民,若是想要读书学文,得一技之长。
         或者学得胸中韬略,那就必然要投靠一方士族。
         而当他们日后有所成就,又须得铭记举主之恩,甚至在大汉数百年之中,有举主大于天子的说法。
         “你是琅琊人,当初战时没有去避难吗?”徐臻一脸的疑惑,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
         诸葛亮眨了眨眼,有点愣神,道:“啊?”
         “学生没明白……听闻,仁德攻徐,以攻心为上,这计策当初是太守所献,不就是为了保住当地的士族与民心不散?是以我族中家眷,深感其德,未曾迁徙。”
         徐臻愣了,“我没……咳咳……”
         “是,却是如此,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可知个中玄妙。”
         典韦意外的回头看了一眼徐臻的侧脸,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没听您提起过呢?
         “那你到我处来是为了——”
         “学生恳请太守收留!”
         诸葛亮再拜,以学生礼,其态度非常坚决,这恐怕也是做足了考量,才会到鄄城来。
         徐臻思索着,虽然事出突然,但他却不愿拒绝这好事。
         他现在唯一担忧的是,诸葛亮本身该去荆州,得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人之学,以各隐士贤才为师友,从而钻研众长。
         若是在自己治下,真能学到多少?会否耽误了他。
         不过想来应该不会,自古学者全凭自身愿,鄄城中名士也不少,他心性好学,善思,日后一样能学到不少。
         徐臻叹了口气,知晓已经是坑了刘备了。
         或许冥冥之中真有天命吧。
         “那你留下,我不知能教什么,但凭你自己所愿。”
         “明白!多谢太守!”
         诸葛亮面色欣喜,他当然无需徐臻亲自教导,寻常只要与他一同讨论,得思绪开阔便是。
         但从过往两年的政绩来看,诸葛亮自信,绝对能在徐臻身上学到更多,毕竟他的认知,仿佛不似尘世般,总领他人之先。
         “我,这里没有士族书籍,但会尽力为你收集来。”徐臻端坐在了主位上,诚恳的说道。
         诸葛亮知晓他此时并没有调笑之意,所以也乖巧的跪坐着,双手执礼而听,不敢乱插嘴。
         徐臻接着道:“平日作息,需与我一致,不可懈怠。”
         “若是有违,我便让典韦带你去练武。”
         典韦在远处盯了诸葛亮一眼。
         凶煞的神情让十五岁的诸葛亮目光一凛,喉结上下滚动。
         “学生知晓。”
         “阿韦,嘱托宿卫,日后若是再有来求学者,绝不可令其入府院。”
         “我只收孔明一人,他既为开门弟子,也为关门弟子。”
         “喏!”
         典韦抱拳行礼。
         诸葛亮当即眼睛一亮,心里暗喜。
         只我一人?!
         当还有五年可学,等及冠之后,再行征辟,就看五年内,可与太守学到何等地步。
         再者,太守功绩与名望极大,又曾在徐州泰山救下曹老太爷,地位自当稳固,日后自有为天地立心,为万民开盛世之途。
         或可为谋,与天下谋臣共弈,何等快意。
         “学生,多谢太守恩情!”
         诸葛亮再次感谢。
         看到这一幕,徐臻虽然觉得玄妙,但却也欣喜。
         数年之后,身边可以多个助手,令麾下门客壮大,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等迎奉天子,便可再得大功。
         到时候,猛刷数年不在话下。
         此刻,他想起了戏志才挚友即将到来。
         那岂不是……你有你的郭奉孝,我有我的诸葛亮。
         你我都有光明的未来。
         ……
         与此同时。
         在鄄城的内城府邸之中。
         荀彧的府中来了一客。
         此人,头发已有少许花白,但仍一丝不苟束于冠上,身材精瘦,面庞严肃,身穿上等布匹的袍服,负手等待,过了许久听闻了门外脚步声逐渐清晰。
         于是他立刻将双手伸至身前,微微躬身以等待。
         片刻后荀彧的身形转而出现在门前。
         他弯腰鞠躬,沉声行礼,“侄公达,见过叔叔。”
         “公达,你总算来了!”
         荀彧上前扶起。
         来人乃是他的侄子,荀攸,荀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