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 第九十章:此令君之位,舍我其谁?!
         “子和兄长!”
         “伯文,许久不见!”
         曹纯从内院匆匆赶来,和徐臻抱在一起,自来到许都之后,两人当真是十几日没见了。
         在曹氏诸多宗亲将军之中,和徐臻关系最好的便是曹纯,两人不光是共事过一年有余, 而且多次在战场上历经生死。
         “此次来找我,有何事?”
         如今为司空参军的曹纯,依旧兼任着虎豹骑的统帅,但这一次宛城之行,若是没记错的话,并不会用到他。
         徐臻当即笑道:“来给兄长送一桩大功劳!”
         曹纯一愣,“当真?”
         还有这种好事?
         这弟弟可真是交对了, 不对!
         日后可不是弟弟了,叫一声侄女婿都不为过。
         “细说。”
         曹纯收起笑意,知道徐臻向来不会浪费时间,此次能到自己府邸上来,亲自送功劳,必然是有大事。
         两人到正堂坐下,曹纯挥手散去了仆役和宿卫,让他们都在门外把守, 徐臻则是让诸葛亮坐在一侧,听之陪同。
         曹纯知晓诸葛亮是他的爱徒,所以也不会说什么。
         稍稍安静后,曹纯率先开口问道:“伯文所言大功劳, 是什么?”
         徐臻保持沉默, 盯着曹纯一直看,当即道:“子和兄长, 可信任我之论断?”
         “信!”
         曹纯不假思索的点头。
         这些年行军打仗, 他没见过徐臻这样敢于论断之人,当初只是看了一眼, 就敢直接张弓搭箭伏兵张济, 虽然不知有什么用。
         可真的吓到了他。
         若是当时打起来, 恐怕后面迎天子的时候就无法这么顺利。
         可这份胆略,还是令人敬佩。
         一万人,就敢去伏击喝止三万人,并且直接与其主将军师对话。
         除此之外,大谷关行军路线,对张济兵马的判断,都是无比正确,是以方可折服诸人。
         现在虽在许都内,风评并不好,可曹纯也不会因此相信外面那些旧汉臣、保皇派或者名士士族的话。
         他相信自己对徐臻的了解,他绝非是个贪图享受之人,这不,今日还有功劳送来,多好的兄弟。
         “伯文,你无需有所顾虑,有什么直接说便是。”
         徐臻当即扬天长叹,痛心疾首, “兄长不知,如今到了许都之后,很多事都已变了。”
         “懒散,怠惰,不知防备,许多人都已忘了初心,忘记当初我们在兖州穷困之时,步步为营的艰苦。”
         “忘记了,如何知政惠民,尽忠职守。”
         “忘记了如何进退有度不冒进求功,令我心忧……”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盯着徐臻的侧脸,内心的翻涌宛若涛涛黄河,奔涌难平。
         您说的是您自己吧?!
         “伯文,我也有此感……”
         曹纯面色凝重,沉重的点头,徐臻所言,他也感受到了,很多宗亲将军已经急于分功,觉得迎天子到许都,便可安享太平。
         但实际上,远远还不够。
         四周之敌依旧未曾归附,天下也没有安定,谁主此世间沉浮,依旧还要在厉兵秣马之中决出头筹。
         这话深得他心。
         “伯文,有何事就直接说吧,为兄必然不会推辞,若是你的论断,自然可信,且别说什么功绩不功绩了,兄弟之间,赴汤蹈火绝不推辞。”
         曹纯浓密的八字胡抖动了一下,面容严肃,挺立上身,目光炯炯。
         徐臻执礼再拜,道:“秋收之后,或者是明年开春,主公必然会南去收张绣,若是我消息不错的话,张绣必然会得宛城而屯军,与刘表联合。”
         “如此刘表才可容他。”
         “而他之所以如此,不为乱世争雄,为的就是等各方诸侯拉拢时,要一个安身之命。”
         “不错!”
         曹纯当即回答,此消息他也知道,刺探军情的暗探,都会定期将消息送回来,周围的军情几乎都会有所涉猎。
         “伯文要说的功劳,与宛城有关?”
         “是!我想请子和兄长……在主公领军南下之后,亲率虎豹骑暗中跟随,在城外接应,若是有紧急状况,便立刻相救。”
         曹纯顿时战术后仰,好家伙在这等着我呢。
         说是说赴汤蹈火,没想到真的是让我去蹚火!
         这事情说好听是随行护卫,但实际上……这应该是擅离职守吧?
         而且没有军令调兵遣将,谁人能不知道?还是调动虎豹骑。
         若是无事发生,这一趟去了之后,回来我估计是曹氏某宅院的普通族人了。
         徐伯文,我的好老弟。
         这事儿,你还真说得出口!
         “伯文……”
         “此事,我必须要与主公进言,徒耗军粮随行其后,为一支伏兵在外,随时接应,以策万全。”
         徐臻思索了一下,猛然拍响桌案,当即道:“得!那就这样了,兄长的确该去进言,若是主公不肯,就去向老太爷进言,实在不行我就去求卞夫人!”
         为何求卞夫人你去呢?
         她温柔不骂人是吧?
         主公和老太爷都是骂人的我去,温柔的你去。
         当了执金吾,的确是有些东西变了。
         脸皮越来越厚了!
         “好,若是如此,为兄就去进言一次,但伯文可能多虑了。”
         “但愿。”
         ……
         回到城门楼上,徐臻和诸葛亮刚踏入门槛,典韦就满脸堆笑的迎了过来,原本凶煞严肃的面容上反而有些谄媚,“君侯,怎么样?”
         “滚蛋!”
         徐臻没好气的怼了一句,十分不耐烦的回到了躺椅上,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什么话也不想说。
         典韦挠了挠头。
         知道肯定生气了。
         “诶,君侯!俺也不是真的要去……要离君侯而去,就是趁着无事,去冲锋陷阵嘛!再说了那主公亲自相邀,俺咋能拒绝?”
         “俺保证,这绝对是最后一次,等俺回来,就一心宿卫君侯!”
         “哎呀,闭嘴吧!!乌鸦嘴!”
         徐臻烦躁的翻了个身。
         诸葛亮悠悠的背着手走到典韦身旁,捅咕了他宽阔的背部一下,凑近小声道:“君侯答应了。”
         “哦。”
         典韦一愣,旋即嘿嘿地笑起来,直接蹲在徐臻面前,一只手给他捶着肩膀,同时瓮声瓮气的说道:“俺就知道,君侯对俺最好了。”
         “君侯放心,俺一定不给君侯丢人,去了立下战功回来,回来了俺什么都不要,就直接回来当宿卫。”
         “唉!”
         徐臻闭着眼睛,烦躁的翻了个身,不想和他多逼逼。
         倒是诸葛亮笑了起来,拉着典韦到一旁,小声道:“典叔放心,君侯没生气。”
         “而且求人托情为典叔做了许多安排,甚至还去求了子和将军,君侯记挂的是您的安危。”
         典韦听完这话,脸上表情登时都凝固了,心里忽然暖了一下。
         “真的?!”
         果然,没跟错人。
         此次若是还了主公的恩情,再回来必不会再离去。
         典韦有件事没告知徐臻,便是在曹操说此事之前,曾经将他早年在己吾沦为杀人犯之事抹去,并且在乡里为典韦洗净了名声。
         明言当初所杀乃是酷吏,并非是清廉官吏,又给了自己乡里钱粮以修建房屋安定百姓,用的都是典韦的名声。
         这些事,都是偷偷而行,典韦记此恩情,愿意还主公一次,所以听了大公子邀请后,就明白机会已到。
         还人情,还此知遇之恩,此后便可跟随君侯左右,无关功绩大小,日后哪怕还是个宿卫也无所谓。
         本身典韦便是个粗人,而且长得不行。
         无非是一身撼猛血肉之躯,被君侯看重,早已亲如兄弟。
         诸葛亮点头道:“嗯,典叔若是想不辜负了君侯,就活着回来。今日在与大公子商谈之时,说到了一件事。”
         “何事?”
         典韦眉头挑动,万分好奇。
         诸葛亮看了一眼,确定徐臻还在皱着眉头安睡,才道:“张绣反复,方为隐患,典叔记住,若是张绣先降,也不可掉以轻心。”
         “还有,典叔可曾记得,那贾文和欠君侯一条命。”
         “俺记得呢!”
         “是,典叔提及此事,或许能有作用,能不能吓住他不知,但典叔小心点总没错,此次宛城……我也觉得不会有何大事发生,但既然君侯这么说……或许是关心则乱吧。”
         “就因是典叔离去,独自作战,方才会如此。”
         典韦眼睛一瞪,“哪有!不是还有大公子陪俺一起么!?”
         “你小子,现在太谨慎了,和你师父一模一样!”
         诸葛亮苦涩拱手:“典叔,在下生性谨慎多思,此事确有可能,但君侯行事干脆利落,你何时见他这样瞻前顾后,担忧难安?”
         “这倒是……”
         典韦深深的看了一眼正在烦躁翻身的徐臻,虽然扑腾的样子像一条被甩上岸的鱼,但还是很令人感动。
         “哎哟,君侯,您消停会吧,让这躺椅也歇会儿。”
         “关你屁事!”
         徐臻在远处大声的骂道。
         ……
         内城郭嘉的府邸。
         戏志才从军营回来,安排妥当军中事宜之后,这些时日总算抽出身来,和挚友一聚。
         此时刚过前院,看到在正堂榻上已经摆好酒菜,在换青铜酒觥摆盘的郭嘉,戏志才面色大为欣喜。
         “擦,奉孝!!”
         “才来呢,上榻!”郭嘉展颜一笑,招手让戏志才上来,两人关了门,戏志才一看桌上才摆了一坛酒。
         “今日好不容易再饮,才摆这点酒?”戏志才狐疑的问道,这可不是你的作风,当年在颍川,那可是一夜天明不停杯的啊。
         “我岂能差你酒喝……”
         郭嘉苦笑摇头,当即向一旁指了指。
         水螺旋装置,但却不是放置在水中,而是向塌下延伸下去,这下面,应当是一个清凉的地窖。
         酒窖。
         在郭嘉的一侧便是磨盘般的把手,此时他命力气卓著的宿卫进来,轻摇把手转动,螺旋慢慢旋转,而后酒坛自下而上,旋转而出。
         随铁片制作的斜台慢慢呈现在戏志才面前。
         “这,这……这简直是……这里面都是,主公赏的谯国佳酿?”
         “不错,地窖一共二百坛,这装置我是请伯文为我打造的,怎么样?够喝了吧?”
         “二百……”
         戏志才夹起一口肉,当即点头,“够了够了……”
         “太够了。”
         “那就喝,喝美了,我有一事要告知志才。”
         郭嘉的眼眸内,有一丝锐利之色。
         戏志才就明白,这位友人忽然来请,除非是真的很久没聚过了,一般都是有事相告知的。
         酒过不知几巡。
         两人都有些微醺的时候,桌案上已经摆满了酒坛子。
         郭嘉虚着双眸,稍稍凑近了戏志才,道:“你可听闻,徐伯文的流言?”
         “说他声名都是假的?”戏志才下意识的问道。
         “不错。”
         郭嘉笑了起来,“说是主公给的,沽名钓誉着,与当年西园那几名校尉差不多,多是金玉之人,但真正能耐么……”
         “呸!”
         戏志才顿时笑骂了起来,“当年西园八校尉,如今可有一人雄踞冀州,一人迎得天子,奉孝你在说些什么?”
         “哈哈哈,那是我言多了,可实际上……伯文此举,我已明白是何意,”郭嘉又多喝了一口,接着道:“韬光养晦,不沾名利。”
         “将重任让与他人,此睿智也。”
         郭嘉长叹了一口气,“你可知,主公要给我一个什么官职?”
         这件事,戏志才还真不知道,是以当即就极为感兴趣的凑近了去,“何等官职?”
         “数年之内将要逐步设立,为校事府令君。”
         郭嘉当即沉声道。
         戏志才如遭雷击,人都傻楞了,此官位他自然是知晓,前段时日他就已经听说过了,但目前只存在于设想之中。
         校事府,便是以内卫监察百官,可依据捉拿官吏,暗中查其集会、密会之行,甚至听令可抄家而查。
         若是发现有确凿铁证,甚至还可以先斩后奏,而且……刑罚必然不会轻,一定是为重典!
         当初主公在设想此官职的时候,戏志才内心都是冰冷的。
         如此官职,谁人做了统帅,日后要成为百官之忌。
         乃至被骂做主公之鹰犬爪牙,为他扫除异己所用,可想而知,为此任者,下场岂能有好?
         因为掌握了太多的秘密,看似必然是尊贵无比,受人敬畏,实际上乃是行走于黑暗中的屠刀。
         特别是士大夫一族,当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奉孝……答应了?”
         戏志才当即问道。
         “为何不答应?此任如此危险,舍我其谁?难不成让志才去?”郭嘉大笑而言,一只脚已经曲膝抬起,披头散发飘扬,广绣随穿堂风飞舞。
         颇有神俊,放荡不羁。
         此时这一阵风,直接吹醒了戏志才。
         “奉孝!”
         戏志才嘭地将酒觥砸在了案牍上,“此职应当曹氏宗亲去。”
         “那若是曹氏之人犯法谋逆呢?”郭嘉冷不丁的说道。
         “此话,主公可有放权管辖曹氏之人?”
         郭嘉笑道:“主公与我说了五色棍的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