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五十五章 法与礼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什么意思呢!
         兵书上讲,要事先胜人,必先夺其心志;要事后胜人,必须等待其衰竭。
         三公九卿,一百多个官员一起来找他,这些人闹腾起来。
         他,压不住的。
         就是始皇帝在,也得考虑考虑。
         所以,他必须先声夺心。
         用自己张扬的声势,压倒对方的来势汹汹。
         看起来。
         很有效果。
         瞅着一个个乖下来的朝臣,嬴城提起凳子走进了大律府。
         紧随嬴城进入大律府的,还有二十八个官员。
         入内!
         嬴城跪坐在首位。
         下方。
         李瞻,淳于越,张让,公输丘,杨洪等人各落其座。
         从这些座位的分布上,就能看出来很大的问题。
         在廷尉李瞻的身边,坐着九人。
         在儒学淳于越和叔孙通的身边,无人。
         在奉常侍郎张让的身边,坐着六人。
         在少府公输丘的身边,坐着一人。
         在太尉府中护将的身边,坐着九人。
         剩下的两人,一个长史令公子怀代表丞相府,一个御使中丞左光代表御史府。
         如果连这都看不明白。
         更清楚一点便是。
         在大秦,丞相府和御史府是超然的存在。
         能和法家抗衡的只有兵家。
         政务和宗庙礼仪教化、财政开支仅次之。
         少府在整个政法军团体之外,具有特殊地位,但并不高。
         至于淳于越和叔孙通两人,就在最后面,排不上位。
         此时坐在这座大殿里面的,代表着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大秦真正的中央集团团体。
         若是放大这样的比例,便是大秦格局!
         同时。
         这些人仅仅是马前卒。
         真正决定是否要向天下推行新秦法,这些人说了不算。
         他嬴城,说了也不算。
         面对整个大殿寂静无声,无一人说话的场景,嬴城率先打破僵局的笑道:
         “咳咳,我很公平的,也很随和的,站在大律府,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顾忌和负担。”
         “呵,你很随和!”嬴城话都没有说完,李瞻就冷笑了一声。
         嬴城笑了笑,没有接茬,而是继续道:
         “在大律府,以无罪而论。”
         “不管是出现何种言论引发何种后果,由我嬴城一力承担,与发言者无任何关系。”
         嬴城顿了顿,扫了一圈每个小团体的脸色,继续道:
         “在这里,我希望诸位要明白一个道理。”
         “立新秦法是一定的,也是必须要改变的,正如我之前在朝会上所言,不改变,大秦一定会亡国。”
         “法之一字,原意为公平如水,明辨善恶,因此,便有了水之獬豸的‘法’字!”
         “但不管是,周公立法制分封,管仲变法设轻重九府,李俚变法明赏罚,吴起变法强军事,商君变法立郡县制耕战。”
         “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公平如水,明辨善恶。”
         “法,已经是治国之策,以法治国,一字一句都将是国策的制定。”
         “如今立法,便如立国,定国策。”
         “我大秦的强国之策能不能在这座宫殿之内诞生,不是我嬴城一人能胜任,需要所有人为之呕心沥血。”
         嬴城的声音在大殿之内久久传荡,甚至还有隐隐的回音。
         空旷的大殿上坐着的二十八人,虽然依旧还有特别的情绪。
         但思绪却是都被拉了回来。
         “大律令所言甚是!”
         而见无人回应,在最后面坐着的淳于越出声附和。
         可这句话一出。
         李瞻就直言笑道:“大律令,立法可以,我李瞻不才,愿尽全力。”
         “但有一个条件,这立法乃国事,不能让闲杂人等加入。”
         这闲杂人等。
         甚至不用指名道姓的点出来。
         淳于越就认领的反驳道:“此言差矣,秦法之弊,弊在重严二字。”
         “正巧,老夫不才,胸有韬略,可尽数革除秦法弊病。”
         李瞻当即怒斥道:“你个老匹夫,每天妖言惑众能活到现在,还张口闭嘴说我秦法重严。”
         “看看,看看,老夫不过是反驳了你一句,你便如此模样。”淳于越冷笑道:
         “想想大秦官吏都出自你这样的人手中,能好到哪里去?”
         ‘啪’的一声!
         嬴城就知道会有这样的情景,狠狠的一拍惊堂木。
         “论法可以,但麻烦不要互相言语攻击!”
         争吵之中的李瞻和淳于越两人着实被惊堂木吓了一跳,乖乖的闭嘴。
         而嬴城,则是缓缓的起身。
         在一面帛书上面,大笔一挥,写下了三个字。
         “法与礼!”
         “诸位,今日我们只有一个议题,法与礼!”
         “一国立法,无非这两个字。”
         “诸位畅所欲言,将这个议题议清楚,今日便算是结束了,论不清楚,那就论到清楚为止吧。”
         说罢,嬴城回到了座位上,扫视众人。
         只见一个个都沉思,却无人回话!
         真的蛋疼!
         立秦法一事,虽然有秦法十纲作为基本纲常。
         但如果单纯的对秦法十纲进行补充,并不能解决问题。
         耕战国策只是秦法不合时宜的一个弊端之一。
         而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理论清楚一个立法的核心问题,‘法与礼’!
         也就是,立法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核心原则。
         尤其是。
         这是一个可以永无休止争论下去的核心原则。
         所以。
         需要现在结合大秦的情况来进行适合当下的核心原则。
         用句更简单的话来说。
         法应该止步于何处,而礼应该止步于何处?
         因为一旦立法推行。
         整个大秦,整个天下,都将由这里二三十个脑袋,顶多再加上朝堂二十三十个脑袋,来决定几千万人的行为道德准则。
         论不清楚这个问题。
         立法一事,纯粹无稽之谈!
         法无禁止皆可为!
         这句话,对一个统一的帝国来说,太过沉重了!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士农工商,医卜星相,丹青,琴棋,优娼皂卒,批捶奴蛋剃盗窃。”
         “每一个阶层,法于何地,礼于何地。”
         “我与诸位在这里为大秦立法,又有何用,若草草了之,当弃之如敝履,不如不立。”
         “既然要立,那便立出一部足以名传千古,青史留名的秦法,为天下之典,令万世效仿。”
         嬴城平静的说着。
         下方。
         原本还在沉思的众人。
         听后面色渐渐凝重下来。
         无比震撼的盯着一脸严肃的嬴城和嬴城背后的三个字。
         仿佛。
         有一座山盘恒在哪儿,令他们也跟着承受在了下来。
         “法与礼!”
         李瞻轻声呢喃,眸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