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30章 只要有钱挣,什么都好说
         银色桑塔纳行驶在回乡的省道上。
         来来回回这么多趟,马明朝的车技愈发平稳,流畅,甚至让吴远提前体会到封闭高速公路的平顺感来。
         后排上,媳妇杨落雁靠在吴远肩上,身上裹着条薄毯,睡得极香。
         吴远也尽量保持着身形不动,免得惊扰媳妇的美梦。
         结果到中午加油站下来解手的时候,半边身子都坐麻了。
         蹦蹦跳跳的滑稽样,让杨落雁看着格外心疼,倍加埋怨道:“你坐的那么难受,干嘛不叫醒我?”
         吴远不以为意地道:“难得看你睡那么香,我干嘛要叫醒你?”
         “再说了,我这活动活动就好了,又没多大事。”
         于是后半程,杨落雁让吴远枕在她腿上,作为回报。
         可吴远压根没有睡意,枕在媳妇腿上,也看不到媳妇的脸,反而滋生不雅。
         所以没躺一会儿,就径自坐起来,老老实实地系好安全带道:“我这样躺着,明朝也不敢踩油门。”
         杨落雁就伸手掰他的脑袋道:“那伱枕我肩上……”
         耳听着后排老板俩口子这般折腾,马明朝恨不得这中间能有面铁皮隔离开来。
         他是个司机不假。
         可是当司机,就活该被喂狗粮么?
         所以在下午两点半钟,银色桑塔纳回到吴家小楼前,马明朝帮着把老板俩口子的行李拿下来之后,油门一踩,就溜了。
         留下来吃什么面条?早就被狗粮喂饱了。
         家里,刘慧依旧做得手擀面。
         从一大早就开始了,在面条的浇头上做文章。
         不过俩口子撑着中饭没吃,主要是明朝坚持不吃,生怕吃了开车犯困,所以俩人就都没有吃。
         于是一端起家里的手擀面来,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
         各种肉丁熬制的浇头,根本都没吃出什么味儿来,就全都秃噜下了肚。
         吃过了饭,吴远确实心生困意。
         靠在沙发头上小憩,任凭小江和玥玥俩孩子在脚头爬来爬去。
         结果刚打了个盹,糯米叫了。
         吴远一个激灵就醒了。
         大黄没叫,糯米叫,他就猜到是熟人。
         透过玻璃窗往外一看,果然是老丈人杨支书披着蓝色对襟外套的棉袄进了门,对着糯米直喝:“去去去!”
         好在不是退退退。
         吴远起身迎出去道:“爹,你怎么有空过来?”
         杨支书道:“我就在后面分各家各户种桑的田地,看到明朝开车经过,我就知道你俩回来了。”
         “走,进屋坐。”
         杨支书却在门廊下就蹲下道:“我这一身的泥,就不进去了。”
         吴远会心地一笑,进去是怕被刘慧骂。
         就算刘慧不骂,弄脏了家里,到头来还是得刘慧拖地打扫。
         于是只好陪着老丈人蹲下,递了个小熊猫过去道:“地分的顺利不?”
         杨支书接过小熊猫左右看了看,直到吴远解释道:“上海人都流行抽这个。”,方才任由吴远上了火道:“种桑树那都是小事,咱村现在跟你挣钱的人不少,当家的男人很少在家里计较这点小事。”
         吴远点点头:“格局上来了。”
         杨支书应了一声道:“就算他想计较,也得琢磨琢磨你跟我的这层关系。”
         吴远却不居功道:“那是爹你本来在村里的威望就高。”
         杨支书笑着,带着自豪道:“那可不见得,我听说乡上其他村推行的可不顺利。”
         一根烟抽完,杨支书起身道:“落雁没跟你回来?”
         吴远回头指着卧房道:“应该在屋里忙呢,我叫她。”
         “不了,不了。”杨支书下了门廊的台阶道:“跟我到学校转转去,有些问题得你参谋参谋。”
         于是爷俩一并出了门。
         吴远再给老丈人续上小熊猫,杨支书不接了,直问道:“有华子没?”
         “有有有。”
         一根华子才抽了一半,爷俩就站到了村办小学的那块地前。
         杨支书指着南边道:“你看,上回你让把学校大门,建成面朝北方。但你注意观察这地势,南高北低。”
         “大门朝北,房子要是盖在北面的低洼地上。一下雨,岂不是都要掩上了?可要是建在南边的高坡上,这低洼地又做何用?”
         “这个好办,”吴远当即道:“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房子肯定要盖在南边的高地上。这些低洼地,中间开条路,垫高起来。至于两边……”
         杨支书沉吟道:“两边这低洼地,种庄稼正好。”
         吴远不由笑了。
         印象里,村办小学刚建成那头几年,北面的低洼地,确实种了庄稼。
         每到收成的时候,董斜眼就组织学生们收割、打粮食,着实让学生们跟着体验了一把农村生存的艰辛。
         算是一场生动的学习动员课。
         只可惜到最后,把粮食都驮回自家去了,有些虎头蛇尾。
         直到后来,学校争取到了经费,才把这低洼地周围,铺了条碳渣垫起的跑道,渐渐地,搞了两个篮球架,打了自流平,成了重大活动的操场。
         所以这一次,吴远直接道:“这块低洼地,干脆也垫起来,做操场。”
         杨支书俩眼一瞪:“你说的轻巧,这得多少方土石?”
         吴远解释道:“咱们一开始就把学校条件盖的好一点,这样才能招来更多的好老师。缺钱的话,家具厂可以先行垫付,等年底从村里的分红里扣。”
         杨支书略一琢磨,就否定了吴远的提议:“这钱不用从村里出。今年的河工还没落实,就让挨家挨户,运几方土来,自然就垫起来了。”
         “也行。”
         吴远习惯于用钱来解决问题。
         可扎根农村多年的老支书,总习惯于从村里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还是老支书这法子更符合农村的情况。
         “爹,什么时候动工?”
         “正月二十八,阳历2月23号。”
         吴远一估摸,“哟,还得等好几天。这天不会再冷了吧?”
         杨支书肩膀一抖,习惯性把外套往上一拖道:“马上出正月了,冷也冷不了几天。我不担心变冷,我就怕下雨。”
         吴远一琢磨,可不是么?
         北岗这片,从今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洪涝了好几年。
         所以这学校必须得趁夏天洪涝来临之前,盖起来。不然的话,今年九月,可别想开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