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五龙同朝 > 第82章西山!二代培训基地!
         西山。
         得了朱棣的同意,朱高煦立马带着人手返回西山,开始打造一个训练基地。
         西山地区面积很大,煤炭厂仅是占据了一小部分地方。
         这样的深山老林,最适合培养他理想中的特种精英。
         朱老四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让那些纨绔二代们进入幼军。
         没办法啊!
         这帮纨绔二代们,大多都是各勋臣贵戚家中的次子幼子,甚至是庶子。
         按大明律,唯有嫡长子可袭爵,其余子孙一般情况下没有袭爵的权力。
         这就造成二代们袭爵无望,衣食无忧,自然不必习文练武锻炼政事,反倒是整日放浪形骸无所事事,呼朋引伴声色犬马,丢尽了父祖脸面。
         朱高煦主动开口,让那些勋臣贵戚将子侄送入幼军操练,朱棣思索一番后也很满意。
         如此一来,把这帮烦人的家伙全部赶到了西山操练,既能让京师安宁百姓安生,也能磨砺一下这些纨绔二代,让他们收敛嚣张气焰。
         至于朱高煦能不能镇压得住这些二代们,那就不是朱棣该担心的事情了。
         开什么玩笑?
         汉王爷压不住勋贵二代?
         这世上还有比王爷更嚣张的二代?
         他朱高煦可是犯起浑来,连太孙都敢毒打的狠人啊!
         朱高煦带着府卫人手,按照后世记忆,草草打造出了一个训练基地。
         很快便到了幼军成立的日子,薛禄也带着大批兵马入驻西山。
         “薛禄见过王爷!”
         见到朱高煦第一眼,薛禄便单膝跪地,口称“王爷”。
         从这个称呼不难看出,他也是汉王党,否则只会称“汉王殿下”。
         朱高煦看着眼前这个彪形大汉,热情地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这薛禄可是靖难名将,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
         想当年靖难之役中,大小战事薛禄均有参与,立下赫赫战功,从行伍丘八一路晋升为都督佥事。
         朱棣御驾亲征时,这薛禄更是充任骠骑将军,随朱棣北伐,并升任右都督。
         骠骑将军,这可是武官第二等职位。
         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
         薛禄充任骠骑将军,足见他之骁勇善战,深受朱棣器重。
         不过他现在还未封侯,有官无爵,一直引以为憾。
         “王爷,自古以来,用人必先进行教育,若不在闲暇时期教育武臣子弟,恐怕将来有战事时,没人可以委任。”
         “所以此次幼军组建,有不少老兄弟家的子侄都送了过来,您看……”
         朱高煦坐在太师椅上,笑道:“好事儿啊,没关系,告诉咱那些靖难老兄弟们,家里有不成器的子侄,都可以送来西山,本王亲自帮他们调教!”
         “幼军的意义,想必你们心中也明白,放着这些子侄沦为纨绔,不如谋一个锦绣前程,说不定将来就成了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薛禄急忙点了点头,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汉王不愧是汉王,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那就开始吧,把人全都带上来,你的差事也就结束了。”
         朱高煦笑眯眯地开口,嘴角泛起了坏笑。
         相比于百无聊赖的监国生涯,他更喜欢虐一虐这些纨绔二代。
         而且大明现在的练兵之法,虽然堪称当世一绝,但远不能与后世相比。
         朱高煦之所以接手这幼军训练,也是为了将这批幼军培养成后世现代化军人,然后再让他们走出西山,分散到各地战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后的大明战师,战力将会翻上十倍百倍不止!
         薛禄虽然不知道,汉王爷为何不去监国理政,反而跑来与一群小年轻瞎胡闹,但他并没有过多询问,而是命人将幼军青壮带了上来。
         这些青壮都是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小青年,都是来自各个卫所,不少小青年更是卫所将领的儿子,小官二代。
         “王爷,共计七千二百三十一人,其他地方还在遴选……”薛禄适时禀报。
         朱高煦看着这些稚嫩面孔,摆了摆手道:“先暂停遴选,七千多人已经够了,等这一批毕业之后,再送下一批过来。”
         薛禄听了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皇上的意思,幼军限额两万人,但并不代表就必须满两万。
         说到底,薛禄对这幼军也并不看好。
         一群连战场都没上过的娃娃,即便是整日操练,那又有什么战斗力?
         不过都是陪太孙殿下过家家罢了。
         “哟,王爷,老薛,都在呢?”
         宁阳侯陈懋施施然地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略显惶恐的小年轻。
         朱高煦也是笑着打招呼,好奇地打量了一眼这员虎将。
         宁阳侯陈懋,泾国公陈亨之子,靖难名将,后镇宁夏,五次北伐,威名震漠北。
         陈懋体貌魁梧,髯部修美,声如洪钟,端得是个英武美男子,令人一眼看去就心生好感。
         “王爷,这是我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陈昭与陈晟……”
         陈懋坦荡开口道,没有丝毫羞赧之色。
         朱高煦见状含笑点头,“没事儿,交给本王培养。”
         听了这话,陈懋顿时大喜,“多谢王爷!”
         有了宁阳侯的良好开头,其他勋臣贵戚也纷纷效仿,厚着脸皮带上自家子侄,屁颠颠地赶到了西山。
         丰城侯李彬之子李贤、广城侯袁容之子袁祯、成安侯郭亮之子郭晟、安平侯李远之子李安……
         一个个二代子弟被送来了西山,有的勋臣贵戚亲自送来,有的却是坐镇北疆送来了书信。
         总之,这次幼军组建,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为不孝子侄谋求锦绣前程的大好机会。
         其实对于这些纨绔二代们,勋臣贵戚自己也感到头疼。
         嫡长子他们自然着重培养,视为将来的接班人,但是这些次子庶子,根本就没多余的精力与时间去管教,以致于他们成了不学无术的纨绔废物。
         但不管怎么说,始终都是自己的儿子,放任他们这般继续不学无术,放浪形骸,等到自己死后,他们该如何生存?
         嫡长子可以继承一切,庶子幼子连汤都不一定能喝一口。
         所以为了给这些不成器的子侄谋求一份锦绣前程,这些勋臣贵戚舍下了面皮,承了汉王朱高煦一份人情。
         对此朱高煦并没有拒绝,反倒是全盘接受,甚至放出话来,越多越好。
         以致于整个京师里的达官显贵都望风而动,将自家不成器的子侄全部打包送来了西山。
         成不成才不要紧,他们只希望这些不肖子孙能少惹点祸端。
         如此一来,京师风气为之一肃,反倒是西山热闹非凡。
         勋二代、官二代等妖魔鬼怪齐聚西山,一场好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