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五龙同朝 > 第410章 东鲲攻略!汉王手把手教你致富!
         侯显很忙。
         忙得脚不沾地。
         自从他成了水师转运使,就一天没有闲下来过。
         先是转运粮草物资,将张辅黄福送到交趾,而后继续南下将朱高燧杨士奇送到南洋旧港。
         人家是抵达目的地了,他却立马就得带着船队返航,配合朝廷转运人才送往澎湖鸡笼山。
         这不船队刚刚休息了几天,他这个转运使又接到了一个大项目,将杨溥汤宗这些东鲲布政司的官员,送往东鲲布政。
         一想起这个,侯显就觉得很是不爽。
         前脚刚把楚王朱桢给送过去了,后脚又得转运这些官员。
         丫的汉王殿下就不能一次性搞清楚,这不是平白浪费财力物力吗?
         不过侯显也只能想想,毕竟现在朝堂之上局势晦涩难明,他哪里还敢有什么意见。
         皇帝陛下明明大捷还朝,却始终停留在北平行在,并没有直接回京的意思。
         而汉王率先回京,直接夺回了监国大权,据说还封了东宫太子府,回京当日就大肆清洗了一番。
         眼前这批前往东鲲布政的官员,连同东鲲按察使汤宗在内,那都是此次被汉王清洗掉的对象。
         汤宗与杨溥看着这些装满货物的大船,同样是百感交集。
         杨溥还好,毕竟他是想去东鲲布政的。
         杨荣与杨士奇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前进道路,杨溥也不甘示弱,想要做出一番政绩。
         因为如今的朝堂局势,可以说是汉王一家独大,而且还是在皇帝陛下的有意纵容之下,似乎那位停留北平的皇帝陛下,当真动了易储的心思。
         易储啊!
         太子爷的处境可想而知。
         一旦易储,太子被废,太孙被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汉王爷的上位,注定会伴随着一片腥风血雨。
         杨溥不敢去赌,赌皇上会不会易储,他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自己却无能为力。
         与其如此,不如远离这方朝堂。
         毕竟,在杨溥心中,真正的明君,始终是太子朱高炽。
         即便汉王朱高煦的确做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仁政,但他朱高煦不适合为君啊!
         汤宗同样心情复杂,站在码头上怔怔出神。
         他没有想到,汉王逼迫自己交出了大理寺卿一职,却又转手任命自己为东鲲按察使。
         这一来一去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大明各行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按察使掌刑名按劾,这也算是汤宗的老本行了。
         甚至,让他汤宗这位曾经的大理寺卿,出任东鲲按察使,还有几分屈才了。
         货船装满了货物后,众人也随即开始上船。
         侯显同杨浦汤宗二人打了声招呼,随即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他是天子内臣,与杨溥汤宗真的不熟。
         而且侯显是宦官内臣,汤宗杨溥都是正直文人,双方都不太愿意过多交往。
         所有人员上船完毕,船队再次启航出发,直奔澎湖鸡笼山。
         汤宗眺望着茫茫大海,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杨溥站在他身旁,忍不住低声道:“老大人,您说皇帝陛下……真有易储的心思吗?”
         听到这话,汤宗脸色微微变了变。
         “弘济(杨溥字),这些不是你我该考虑的事情,陛下自有决断!”
         “汉王的确一心为国为民,但他行事作风太过酷烈,如果他真成了大明储君,只怕将来的大明朝,比之洪武朝更加严峻。”
         杨溥叹了口气,第一次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自从他杨溥被汉王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就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着本职工作,亲眼目睹了汉王朱高煦推行的各项新政仁政,也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朱高煦打压官员缙绅。
         诚然,那些新政有不少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那些新政对于士绅缙绅而言,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汉王朱高煦,不知为何对天下读书人充满了敌意,尤其是程朱缙绅与名教子弟。
         如果他真能够上位,那这方天地间,还有读书人的出路吗?
         汤宗看着杨溥,叹道:“弘济,别再想那些了,现在你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抵达澎湖鸡笼山,将东鲲布政司与按察司的架子搭起来。”
         “如今镇守东鲲的那位楚王朱桢,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啊!”
         楚王朱桢!
         洪武年间南征北战的骁勇名将!
         在诸王大会上,楚王朱桢接受了汉王朱高煦的邀请,亲自镇守澎湖鸡笼山,并且说出了“我楚王府尚有男丁在世一日,鸡笼山一日便是大明的疆土”这等豪言壮语!
         面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并且后面要与他经常打交道,汤宗与杨溥都觉得有些为难。
         海上的航行生活枯燥乏味,一众官员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在甲板上面看大海,看头顶追逐着海船的海鸥,看早晨朝阳升起的壮丽,看落日在在海平面上一点点隐去的遗憾。
         甚至不少官员缙绅还诗兴大发,开始吟诗作对,亲自体会到了什么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
         然而再美好的景色天天看也就没有了初时的心情,加之出海之后海浪的颠簸在造成了大部分人晕船,连杨溥这个小年轻都不例外,汤宗更是老命都去了大半条,天天都是在半晕半吐中度过。
         终于当他们再次看见陆地的时候,激动得一个个眼泪都掉了下来。
         “到了!终于到了!”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到了啊!”
         “老大人,我们终于到了!”
         十来天的折磨,早已让汤宗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他在杨溥的搀扶之下,艰难地走下了大船。
         踏上陆地的这一刻,众人从没有如现在这般,感觉脚底下的陆地是如此亲切,如此的令人心安。
         此刻码头上面,楚王朱桢正率领大军布防,可谓是给足了杨溥与汤宗面子。
         “二位可真是让本王久等了啊!可算是将二位贤才给盼来了!”
         朱桢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他是真心希望朝廷多派点人手给自己。
         毕竟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武力予以威慑,也需要贤才干吏治理政务。
         他朱桢现在麾下就只有六卫三万战兵,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想要治理好澎湖鸡笼山,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好在侄儿朱高煦没有忘记自己,一有犯官就立马给自己送了过来。
         然而当朱桢得知费用消息时,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杨溥,你说什么?什么要收费?”
         “水师出海费用、陆军援助费用、犯官读书人的购买费用……这是汉王殿下提出的,已经开始向各地诸王征收了。”
         “老子就占了一个岛,连可以耕种的田地都没有几块,而且还是受他邀请,他还有脸问老子要钱?”
         “咳咳,楚王殿下莫急,这有一笔《东鲲攻略》,汉王爷手把手教你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