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 > 第一百零一章 他这样的人,停不下来!
         瓷器展举办地点在御窑厂博物馆。
         博物馆常年不开放,只是偶尔才会开放参观。
         这一次为了瓷母工艺,专门准备了一个展厅。
         展厅内,摆放着很多花海瓷厂的瓷器作为摆设,这些瓷器都很精美,其上绘制着瓷母的十二个开光的图案。
         作为陪衬,价值也是极高。
         瓷母摆放在最中间。
         高86.4厘米,厚胎厚釉,看着就厚重。
         整体全部都是由手工制作,集各种釉彩为一身,富丽堂皇,展示出华夏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宋朝的文化含蓄内敛,比较低调,所以汝窑那般天青色最受宋朝人喜欢。
         而清朝工艺富丽堂皇,乾隆又喜欢研究工艺技法,所以瓷母展示出的就是海纳百川的富贵之气。
         精美的瓷器摆放在一米五的高台上。
         人们看到它总是会略微抬起头来,像是在仰望一样。
         展览开始后,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收藏家闻风而动,纷纷赶往锦德镇。
         御窑厂博物馆准备了1万张门票,上架后就被一扫而空,这速度连负责门票的运营人员都有些吃惊。
         等到展览开始,展厅围满了观众。
         人们看到瓷母真迹,终究是被其复杂多变的技法所吸引。
         “这就是瓷母啊,只听过名头,没见过真迹。”
         “我听说和故宫那件一比一还原,就是开光图画稍有不同。”
         “看到那几层单色的釉没有,都是极品的釉色,在瓷母上只能当点缀。”
         “连描边的金彩都是极品,更别提彩绘和鎏金了。”
         “看那边,有科普展板,去了解一下。”
         看客们一边欣赏着瓷母技艺,一边议论。
         一旁有一個电视屏幕,其上播放着秦飞创建瓷母的全部过程;还有一块科普的展板,向大家展示瓷母的各个细节。
         “我也是做瓷器的,我试试看能不能还原出来。”
         一个瓷器匠人心里暗想,于是,他来到科普的展板前,想学习一下制作方法。
         “瓶口沿是紫地珐琅彩,并且会有各种花卉图案。花卉涉及到十种色彩以上,要把各种珐琅彩精妙的点缀在花朵上,不能有釉色交融的痕迹。”
         瓷器匠人暗自沉吟。
         “开什么国际玩笑!一圈那么多花卉,还全是珐琅彩,这是人能画出来的?”
         接着,他又看向第二层。
         “蓝地珐琅彩一圈,绘有各种花卉图案。”
         这人脑袋都大了。
         珐琅彩图案非常的复杂,那些花的花瓣均是散开状态,想绘制出来需要极其高的彩绘能力,也要一点一点描出来。
         手要特别稳才行,还非常费时间。
         “再看看,前两层大不了不做了。”
         这人又是想道。
         “第三层,汝窑釉,青色汝窑上,布满鱼子纹细小开片!”
         他终究是摇了摇头。
         这瓷器,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
         “呼,汝窑,还要烧出鱼子纹开片。”
         “别说放在瓷母上烧制,就是单独拿出来烧,成功率也极低。”
         “这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太难了!
         如登天的难!
         他已经放弃了自己尝试制作的打算,只想膜拜大佬的创作。
         “颈部:乾隆时期青花纹缠枝花卉,两个耳朵是螭耳,并且挂金彩。”
         “下一层:松石绿有一道,并有开片纹路!”
         “再下一层:钧窑红釉一道!还带有玫瑰色的红色窑!”
         “再往下:斗彩花纹一道!而且是成化斗彩风格!”
         “之后:粉青釉,上面有浮雕花卉的立体图案!是龙泉青瓷的特点!”
         “然后是身体部分,以霁蓝釉描金为底,十二个开光彩绘,是粉彩和珐琅彩的结合。”
         “底部分别是:”
         “宋朝哥窑釉一道!”
         “永宣时期青花缠枝花纹!”
         “珐琅彩绿地变形蝉纹,纹样来自青铜器,是蝉纹的变形!”
         “珊蝴红釉描金彩回纹!”
         “宋朝官窑釉一道!”
         “酱色釉描金彩回纹!”
         这些介绍,光是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哪个瓷器匠人看到这种介绍心里都有颤一下。
         能做出这样的瓷器,秦飞还是人吗?
         怪物啊!
         一旁的电视机播放着秦飞创作的过程。
         画面中,他拿着画笔,沾上各种颜色的釉料,正在大瓶上小心翼翼的描绘。
         他神色专注,动作轻缓却又沉稳,让人看了之后,心里也多了几份平静地感觉。
         “这就是那位瓷器大师吗?好年轻!”
         “这人要火!”
         “顶尖的瓷器技艺加上颜值这张王牌,无敌了!”
         “他以后就是华夏瓷器第一人,没有争议的那种!”
         “膜拜艺术圈大佬!”
         众人看到秦飞的视频后,又是议论道。
         即便是不懂瓷器的人,看到一旁那密密麻麻的介绍,都能感觉到烧制的困难和艰险。
         这一次的瓷母展览,当真是艺术盛宴。
         厚重的釉彩大瓶,越看越是恢弘富贵。
         展厅内还摆放着很多瓷母开光彩绘的小碗和盘子,都是上好的精品瓷器,也是花海这次的年关纪念瓷。
         爱屋及乌。
         因为瓷母带来的震撼,很多藏家开始关注这些纪念瓷。
         花海因此也收到一大批的订单。
         花海的工厂忙碌起来,手艺人们加班加点开始工作。
         有大生意,对工厂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
         展厅内,汝瓷协会的名誉会长万青和汝窑瓷艺术大师陈翰林也出现在其中。
         两人近距离欣赏瓷母,惊叹连连。
         万青从瓷母中感受到秦飞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虽然是仿故宫那件国宝重器创作出来的,但是很多地方都有秦飞自己的独特风格。
         “心中有沟壑,手内藏乾坤。秦飞的技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陈翰林忍不住评价道。
         万青点点头,“是啊,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汝窑莲花盏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艺术造诣已经到了另一个层次。”
         “现在再看,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
         “若非多年的苦心钻研,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他一定付出过很多努力。”
         陈翰林细细打量着瓷母。
         这是每一个专心于手艺的手艺人,梦寐以求的做出的瓷器。
         但现在,只有秦飞做出来了。
         一旁的展板上介绍着瓷母的各种组成部分,每一种都是难度极高的瓷器。
         “这么年轻就站的这么高,哪怕是躺平,将来的一辈子也要受人追捧了。”陈翰林惊叹道,“国家应该也会对他实施一些保护吧。”
         闻言,万青笑着摇摇头,“他要想保持住那份心境,是躺不平的。”
         “你仔细看这件瓷母,就是他在不断挑战中诞生的艺术佳作。”
         “看着吧,后面他还会有新的作品的。”
         “瓷器已经达到巅峰,或许,他会寻求其他的手艺。”
         “他这样的人,停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