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80章 鼓励高考
         第二天,湖广左布政使的人选就定了,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新任湖广左布政使居然是兵部主事邱禾嘉。
         好几个侍郎都被刷下来了。
         例如吏部侍郎成基命就在被推荐的名单里,张凤翔也是,但都被选上。
         皇帝竟然任命了一个六品主事。
         这四级连跳立刻成了北京官场热门事件,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起这件事来。
         一时间,邱禾嘉家里的门槛差点被踏破了。
         当然,骂他的人也突然如同雨后的春笋一样冒出来。
         不少人都说他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要么是送了很多钱,要么是谗言媚上。
         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
         还有言官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证据,说他在崇祯元年出任顺天总兵马世龙部监军的时候,在军队里收了不少钱。
         这件事立刻被有些人煽风点火闹起来,一时间竟然有一大批官员给皇帝奏疏要弹劾邱禾嘉。
         这实在是有些混账。
         且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事,就说这些官员,他们自己都不明真相,就听别人提了几嘴,就掺和了进来。
         人们往往要的不是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的结果。
         看完这些奏疏,崇祯当场就发飙了。
         “方正化,你去跟他们说,这里每一个写弹劾奏疏的大臣,必须给朕准备好证据,要是没有证据,每人罚俸禄三个月!快去!”
         “是!”
         实在太混账,弹劾本身没有问题,但张口就来的弹劾,岂不是将官场、将朝廷视为儿戏?
         当天,司礼监执笔太监就跑到内阁,将皇帝的原话说了一遍。
         孙承宗立刻组织官员开会,把皇帝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下好了,那些上过弹劾奏疏的人,脸刷的一下都白了。
         证据?
         要找证据还真没有啊!
         一边的王永光阴恻恻道:“没有证据,就敢胡乱弹劾一位从二品的大员,一个个不知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把脑子扔到茅坑里!交不出证据的,一律罚俸禄三个月!”
         这件事倒是没有闹大,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因为马世龙亲自出来说话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收钱。
         马世龙是谁的人?
         孙承宗!
         五月二十八日,邱禾嘉便出发,前往湖广省上任了。
         大家并不知道,皇帝已经在规划更大规模的改制了,是关于整个大明的行政体系的。
         不过这事不能急,得把新农政落下去,打扎实了再进行。
         倒是近日,崇祯在刘宗周的陪同下,将高考的考场亲自巡视了一遍。
         这是第二次高考了,去年高考录取了三百人。
         这一次的目标是录取三千人。
         高考提拔的人才关乎到接下来的农业、商业,绝对不能马虎。
         仔仔细细巡视完后,崇祯又跟刘宗周交代了务必要保证考场的公正、严明。
         进入六月,天气明显变得炎热起来。
         六月初一,北京城的街头像往常一样,不过不少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因为今年可能是一个丰收年,朝廷在大兴县开凿的水渠,引了不少河水出来,大兴县又开始配套能抽水的蒸汽机。
         有人说,农政院又要被大肆褒奖了。
         可今天朝堂上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大臣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什么事情?
         皇帝亲自点名,让唐子陵去大兴县做新农政指挥所的指挥使。
         这个唐子陵是谁呢?
         去年高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农学院,在农学院实修了三个月,被派到河南的信阳协助信阳种植红薯。
         信阳今年上半年不仅红薯丰收了,而且信阳的知县也上奏疏称赞了唐子陵。
         即便是现在刚到南京的温体仁,也上奏疏请求陛下给唐子陵一个官职。
         就是这么件事,让不少大臣又在朝堂上吵起来。
         新农政的甲里指挥使官不大,是九品官,但再小的官也是官!
         而且唐子陵才十八岁,出身平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他没有参加科举。
         这在大明朝已经破例了。
         做了官,就可以被朝廷养着了,至少不必再担心生计问题。
         别小看这一点,在大明朝当官,都必须有功名的。
         你最差也得是个秀才吧!
         秀才是通过乡试的,所以也是有功名的人。
         这是大明朝的规矩,也是天下读书人默认的。
         即便是宋应星这种也是被皇帝破格提拔起来的,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比秀才还高一等。
         结果呢?
         现在皇帝您告诉我通过高考了,就能做官!
         您这是要彻底破坏祖制啊!
         您这是在挑战科举啊!
         科举是什么?
         是隋唐以来到现在,天下读书人鱼跃龙门的唯一渠道。
         您要挑战全天下的读书人吗?
         这样的事情提出来,当然是一大堆的人反对,可是反对没有用啊。
         崇祯大袖一挥,就这么定了,唐子陵去大兴县,先做新农政甲里指挥使。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不少人直接炸了。
         有人炸了,有人却兴奋不已。
         谁?
         当然是北京大学农学院的那些学生。
         六月初二,大明日报的头条就是唐子陵的新闻。
         进京来参加高考的考生一看这报纸,卧槽,激动得差点没有跳起来。
         高考居然还能进入仕途?
         皇帝在高考前玩这么一招,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是为什么。
         就是给这一次进京来参加高考的考生们看的,这是在给那些考生打鸡血啊!
         只要这个头一开,以后来参加高考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大家并不知道,这才是崇祯高考制度走出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变动。
         他要对整个大明朝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改制。
         六月四日,大明日报发布了另一个头条。
         朝廷计划未来五年在太原、济南、开封、西安、武昌、江陵分别修建大学,配套的还要小学和中学。
         这个消息一出,才真正的是掀起了一场大的热议。
         这才真正让民间开始重视起高考来。
         不仅如此,十天后,也就是高考结束后的第五天,高考成绩出来了。
         崇祯当天亲自将各科的第一名邀请到了乾清宫一同共享晚宴,在晚宴上还亲手给了每人一封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