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277章 皇帝也有震惊的时候
         里正跪在地上磕头:“好汉饶命!”
         崇祯道:“你来回答回答刚才我问的问题。”
         里正全身都在发抖,语速飞快:“县太爷知道有朝廷新政,他说上面都打好招呼了,没有问题的。”
         崇祯看着一边的锦衣卫:“都记下来。”
         “是!”
         明朝的锦衣卫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录自己问到的话。
         例如当初魏忠贤带着东厂的人,便在武昌城到处用小本本记别人,搞得大家恨不得急锤子锤死他。
         崇祯平静地看着他道:“继续。”
         “知县老爷是以前的知县老爷,一直都是他在任。”
         “朝廷不是委派了新的知县么?”
         “小人不清楚,那都是上面人的事。”
         “那你呢?是谁给你的胆子威胁朝廷命官的?”
         “小人该死!好汉饶命!”
         “收了钱?”
         “小人该死!好汉饶命!”
         崇祯摆了摆手:“送他去前年好好教育教育。”
         “是!”
         两个锦衣卫架起这个里正,便往远处走去。
         什么?教育?
         呵呵,锦衣卫将这里正拖进树林里,嘴巴一捂,几刀子就捅死了,然后挖了个坑一埋。
         为什么不在村民面前杀?
         里正毕竟是里正,那里有小孩子。
         那为什么在小孩子面前那张奎那些人?
         因为那些都是恶人。
         向里正这种人,表面看起来不是十足的恶人,杀了对小孩子的影响很多。
         换个地方处死也是死。
         锦衣卫将那些人的尸体全部处置,在远处一把火一烧。
         天慢慢暗下来,崇祯走到刘惜君面前,和蔼道:“小姑娘,你没事吧?”
         刘惜君一看对方也就比自己大个一两岁而已,但说起话来语气,老气横秋。
         不过他气质沉稳大气,自有一股上位者的威严。
         刘惜君感到奇怪,这个人看起来似乎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难道是北京大学的同学?
         “多谢这位公子,我没事。”
         崇祯心里想着,这宋应星怎么搞的,安排这样一个妹子来南直隶,多危险。
         他说道:“南直隶刚经历动荡,并不安全,你一个女孩子来这里属实危险,你可以向上面呈递申请,多安排一些人过来。”
         “现在所有的任务都比较赶,根本没有时间多抽调人,也等不及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道:“公子里面请,我去煮杯茶。”
         崇祯见天色已晚,晚上是赶不了路了,倒是想在这个村里停留一晚上,和这里的人好好聊聊。
         作为皇帝,当然是要在朝堂上主持大局。
         但也不能只坐在朝堂上,那样什么都不知道。
         从官员那里传来的老百姓的声音,那都是经过重重过滤之后的声音,那带着官员们自己的私利。
         所以,一定要定期下到基层,去和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听听民众真实的声音
         这木屋前面挂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农政指挥所。
         看起来十分寒酸。
         刘惜君笑道:“当今朝廷有圣主,新政恩泽万民,只是情况特殊,一切都太快,任务不能拖延,老百姓盼望新政,如久旱逢甘露,所以在下也就临时搭建了一个衙门,让公子见笑了。”
         崇祯倒是不在意这些,一切都发生太快,一切都很赶,这帮先应付,也实属正常。
         也亏了刘惜君这位女子能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她开始煮茶,不多时屋内便飘逸着淡淡的茶香。
         “这是本地的茶,我和村民们一起去摘的,天寒了,喝点驱寒。”
         “多谢。”
         “在下刘惜君,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公子尊姓大名?”刘惜君作揖道。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他们为非作歹,我既然遇到了,必然要出手。”
         “公子尊姓大名?”刘惜君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崇祯。
         女孩子心思还是够细腻,很显然,崇祯这一身行头看起来简洁无华,但实际上质感非同一般。
         虽说她自己很穷,没啥好衣服,但在北京城也呆过一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而且这人举手投足气度非凡,又带着身手不凡的手下,身份自然不同一般。
         不过刘惜君毕竟出身低微,只是在北京大学读了一年书,对其他的事所知却是也不多,自然不知道没办法猜崇祯的身份。
         “我叫张凡。”
         “听张公子的口音,是京城人?”
         “我确实是北京来的,有急事到应天府。”
         刘惜君也不再多问了,怕问到不该问的东西。
         “我去给张公子准备一些吃的。”
         “不劳烦你了,下面的人都去准备了。”崇祯笑了笑道,“刘大人,在下也有一些事情向您请教。”
         “请教不敢,张公子但说无妨。”
         “你觉得你现在做的事情,值得吗?”
         “值得!”刘惜君毫不犹豫道,“当然值得!”
         “我原本出身在陕西延安府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家,五年前,延安府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贪官横行,百姓流离失所。”
         “我父亲打算带着我和我母亲一起逃命,可惜没有粮食,连逃命都逃不了,许多人都在等死,饿死了不少人。”
         “当时大家都很绝望,官员将粮食藏起来。不过后来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今的天子,他带着他的军队来了。”
         张凡想起来了,她说的是崇祯元年四月的时候,他带着刚刚磨炼了不久的新军,一路风驰电掣赶往陕西的事情。
         当时陕西大旱,急缺粮食,而延安府的官员、地主乡绅将粮食藏起来,宁可烂掉,也不开仓放粮。
         张凡得知大怒,在陕西省大开杀戒,杀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府。
         “陛下来了,我们也没有抱希望,但是很快,他就给了我们希望,因为有粮食了,他在陕西大力惩治贪官污吏,解陕西旱灾燃眉之急!”
         “如果没有当今天子御驾亲临,我们许多人已经死了,朝廷每年向陕西拨款数百万不断救灾,陕西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增加。”
         “听说朝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当今陛下爱民如子。”
         说到这里,她原本平静如古泉水的眼眸忽然泛起了道道光彩:“去年三月,我背着行囊,从陕西到北京,走了三个月,参与了去年的高考,进入了农学院。”
         “我也要加入进来,这是一件可以用生命去守护的事情。”
         说到这里,她拿起桌案上的纸:“公子可以阅读一番,这是皇帝陛下在北京大学的时候著的《少年智》,我每日抄录一遍。”
         “还有《国富论》、《矛盾说》、《宏观经济论》、《管理学》,这些都是当今陛下所著。”
         崇祯十分诧异,他没有想到一个农学院的学生,在短短一年时间,把这么多书都看完了。
         而且他还在她的桌案上看到了《孙子兵法》、《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蒸汽机原理》、《物理学》等等书籍。
         这里虽然简陋,但书却非常多。
         这是个女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