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585章 至暗时刻方见光明
         “报!”就在卢象升和章秉感慨的时候,下面的人快速奔来,“启禀大都督,找到固始汗的行踪了!”
         卢象升和章秉同时一怔,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狂喜。
         “在何处?”
         “在宁夏中卫的镇虏堡附近,消息说已经抓住。”
         “传本帅命令,速速再调3000人,即刻赶往镇虏堡,确保将固始汗押送到银川城!”
         “领命!”
         就在固始汗被明军抓到的时候,辽东的战争进度放缓了下来。
         阿拜的溃败,导致了建奴军心受到影响,皇太极不得不重新评估广宁城的防备实力。
         广宁城有13万人,但是皇太极并不知道里面有13万人,他更不知道明军到底有多少门威武大将军炮。
         反正阿拜狼狈逃窜回来的时候,跪在皇太极面前哭诉明军的威武大将军炮实在是太他妈的厉害了。
         要不是明军有威武大将军炮,我爱新觉罗·阿拜,可以单手碾死那帮明军!
         原本皇太极是信心满满的,30万人,一口气打下来广宁,压缩明军战略纵深。
         但被阿拜这么一说,心中竟然产生了一丝动摇。
         主要是,阿拜太不争气了,败得如此快,以至于现在军心动摇。
         皇太极能怎么办呢?
         丫的这货出征前牛逼吹上天,上战场一个下午送了好几万人。
         不杀难以服众啊!
         皇太极大手一挥,很快,阿拜的人头就开始在全军将领的营帐中传阅。
         蒙古人和汉人一看皇太极连自己的兄长都砍,吓得一个个脸发白。
         爱新觉罗·阿拜是努尔哈赤的第三子,早年就战功赫赫,位列八大臣之一,代善等人被削职后,他是金国的核心领导层的成员。
         说砍就砍,大军为之一震。
         随后的一段时间,皇太极不断派人想办法去打探广宁城的消息,主要是查探广宁到底有多少威武大将军炮。
         不过,这段时间,皇太极也做了第二手准备。
         什么第二手准备?
         改变战术。
         皇太极是用兵高手,既然广宁比想象中的难打,就换一种方式,先攻击明军薄弱的地方。
         只要击败明军薄弱的地方,就可以掰回一局,振奋军心,挫败明军军心,改变战局。
         那么明军薄弱的地方在哪里?
         没错,在西平堡以及辽河防线。
         这一道防线真的很薄弱吗?
         当然不薄弱,这一代,在增兵后,兵力部署已经达到8万,而且城寨相连,火炮齐备,又有赵率教这样的大将坐镇。
         赵率教和皇太极麾下第一大将图尔格打了一个多月,双方难分胜负。
         所以,这里的防线,一点也不薄弱。
         而且明军各个英勇善战。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要攻打这里呢?
         很简单,薄弱是相对的,现在皇太极手里还有二十几万大军,和图尔格两面夹击赵率教。
         这里当然就显得薄弱了。
         只要干掉西平堡后,就能挫败广宁明军的锐气。
         不仅如此,还能分兵去剪除右屯,以及大凌河防线,是广宁与锦州断掉联系,最后是断掉粮草运输。
         若是战局打成这样,明朝必然会向辽东增派兵力和粮食,投入更多的军费。
         皆是一旦打成持久战,明朝又同时向西北开战,朝堂内部必然先乱起来。
         明朝朝堂自己乱了,边事也就乱了。
         不得不说,皇太极这些推断当真是刁钻毒辣。
         事实上,正统历史上,皇太极一步步吞下辽东,就是这么玩的。
         他不由得感慨:固始汗若是再争点气,将明朝西北边镇拿下来,这一次战争,必然改变以后的格局,即便崇祯小儿再有能耐,也无力回天!
         虽然第一仗打得有些郁闷,但是皇太极本人整体状态还是稳定的。
         并且此时甚至还有些小兴奋。
         十二月二十六日,夕阳刚刚沉入地平线,辽河平原的雪原上,一片肃静。
         到了晚上的时候,天空变得灰蒙蒙,开始飘雪。
         一支10万人的建奴大军,静悄悄朝西平堡挺进。
         雪夜只有风雪的声音和建奴士兵们行军踩在雪地里的嘎吱声。
         “孙老头,雪太大了,咱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吧。”
         这是明军的一支运粮队。
         他们是锦州的编制。
         自从上海港口开始给辽东运输粮食后,锦州成了辽东的粮食中心。
         为什么是锦州?
         第一、小凌河从锦州穿过,南下入海。
         也就是说,可以直接从入海口进入小凌河,抵达锦州,不需要陆运。
         第二、大凌河能南下入海,这里也可以实现水运粮食,囤积到大凌河城堡。
         而大凌河城堡的军事是归锦州管辖,所以,辽东的粮食现在相当一部分,其实是锦州的军政提供的。
         孙老头并不算老头,他是一个四十几岁的汉子,因为做事非常认真,头发是提前白了。
         看起来像个老头儿,所以大家都这么叫他。
         他本名叫孙五。
         孙五笑道:“小兔崽子们,别扯淡了!现在是什么时期?现在在打仗,咱们要确保平西堡一带的粮食足够充足!”
         “平西堡现在粮食很多,一两天也不缺咱们这些!”
         “都别瞎说八道了,赶紧赶路!”
         “好了好了,咱都听你的,谁让你是咱的老大哥!”
         其中一个叫张小风的小伙子露出一脸兴奋的笑容:“等这次战争结束后,我就回锦州去娶了翠兰,诶,孙老头,这个月的俸禄什么时候发?”
         “小兔崽子,别急,现在打仗呢,大家都在运粮食,谁有时间给你发钱,等打完仗,该有的都给你,一个子儿都不少你的!”
         “那太好了!”
         众人说话间,忽然,身后传来了一些脚步声。
         脚步声非常快。
         孙老头神色一变,立刻压低声音道:“全体防备!”
         他开始吹起哨子。
         这支运粮队有一千人,人数不算少,而且每人都配置了火枪和刀的。
         虽然不算是前线精锐,不过最基础的军事训练,也练了无数遍。
         明军运粮队立刻开始结阵。
         结出来的是两个空心方阵,做好了十足的防御。
         风雪的声音从前面的树林间传来。
         不多时,前面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影。
         无数的黑影,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
         那张小风有些害怕地说道:“孙老头!”
         “别怕!”
         孙老头的声音立刻让大家淡定下来。
         不过,建奴的士兵越来越多,如同潮水一般朝这边涌来。
         从高空俯瞰下去,密密麻麻。
         这里是离平西堡只有五十里的一片雪原。
         就在三个小时前,广宁的探子送过去了一份绝密的情报,他们检测到建奴正在秘密调集一批大规模的军队。
         看完这份军报,袁崇焕和祖大寿一致认为,皇太极是要夹击平西堡了。
         而就在这寒冷的一夜,北京城的军委会还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军事动员,更大规模的预备役即将投入到辽东的前线。
         这是一个战争的年代,无数平凡的人,加入进来,他们用他们的勇气,正在改变一个时代。
         黎民前总是最黑暗的时刻,只要熬过去,就能见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