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735章 凛冬将至
         其实,皇帝不缺智囊团,他本人脑子转的已经够快了。
         他真正缺的是帮他将脑子里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
         例如他拟定的对皇太极的多线包围战略。
         这些是由孙承宗、卢象升、袁崇焕等人一手帮他执行落地的。
         例如他要在安南开辟一个大明朝的粮仓,这些是孙传庭和秦良玉帮他落地的。
         例如他要在西北建立一个空前规模的军区,就是洪承畴、曹文诏、马士英、施凤来等人去执行落地。
         有很多人提到诸葛村夫,佩服诸葛村夫的神机妙算。
         但其实村夫之所以名垂千史是因为他骂死了王朗……个屁啊!
         之所以名垂千史,是因为他对内有诸多政绩,也一直秉承匡扶汉室之初心。
         而且绝不是会耍嘴皮子会算计。
         他的才能恰恰是能很好地执行各方面的政策,让蜀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所以啊,年轻人不要总是沉迷在耍嘴皮子里。
         将吹出来的牛逼如何执行下去并且变成现实,才是真正牛逼的人。
         崇祯目光终于落到温体仁身上,他说道:“温爱卿不愧是朕的股肱大臣,爱卿之意深得朕心。”
         温体仁心头开始发紧,他太清楚皇帝的套路了。
         皇帝其实心里什么都知道,然后故意问你这件事该怎么做。
         如果你回答了,回答不到他的点子上,他就会给你纠正,如果你固执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好了,回去洗洗睡吧。
         如果你回答到点子上了,好了,接下来你就去执行吧。
         很显然,皇帝这是要让他去日本了。
         崇祯继续说道:“只是这里面还有一些问题,朕有些疑惑。”
         温体仁站在那里,明明知道皇帝给自己下套,还不能不摆好演技陪皇帝演下去。
         “不知陛下有何忧愁,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一、日本人的读书人若是不愿意来大明,当如何?”
         “可以耐心讲解,日本的读书人也都是习得我华夏儒学的。”
         “好,若是要耐心讲解,朕就安排你这个礼部尚书去讲解,若是耐心讲解了他们也不愿意来,朕就算你失职。”
         温体仁连忙跪了:“陛下,臣……”
         很显然,温体仁这个答案是故意回答错的,他就是不愿意去日本,所以故意不按照皇帝的心思去回答。
         其实君臣现在已经进入核对答案的解决。
         领导用人的时候都会叫进来单独谈话,领导要把自己的意思传达明白,传达清楚,并且要让下属认可,在后面的执行中,才能保证下属不执行偏了。
         但温体仁显然是在这里耍小聪明了。
         而崇祯也懒得跟他耍小聪明,直接就任务压过来。
         “怎么,温大人难道不愿意耐心讲解?”
         “不,臣刚才想了一下,倭贼狡诈多端,耐心讲解未必有用。”
         “那当如何?”
         “若是不愿意来者,一律处死。”
         崇祯又说:“若是有日本人在当地不服管呢?”
         “也一律处死。”
         “若是有人不愿意学习汉字,更换汉服,毁掉神社呢?”
         “一律处死。”
         “若是还有人怀念过去,密谋反抗呢?”
         “设立悬赏,让平民举报,一律处死,杀全家。”
         皇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将温体仁搀扶起来,说道:“朕明日就拟定一份圣旨,招爱卿入阁。”
         “谢陛下。”
         这一问一答对话方式看似简单,其实是在表态度。
         这些可都是你说的啊,若是到时候日本真的出现这些事,你不按照这种方法处理,朕就要找你的麻烦了。
         果然,第二天就宣召,让温体仁入阁,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阁,现在终于实现了。
         他还没有兴奋两天,就接到了去日本的任务。
         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再兼一个扶桑省巡抚。
         被窝都没有捂热乎,又要走了。
         温体仁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十月初,温体仁带着满脸的假笑,说着满嘴硬撑出来的豪言壮语离开了北京,一路前往天津港,将从那里坐船发出去日本,随后在江户城登岸。
         也是在十月初,朝廷对天下宣召,日本正式更名为扶桑省,东部沿海港口全面对日本开放。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十月初三,朝廷也正式与葡萄牙、英国签订广州通商协议。
         通商协议规定,葡萄牙人、英国人可以在广州进行贸易,但不得传教。
         当天,立法院提交了一份《诸国驻华管理条例》,里面清清楚楚规定了外国人在大明朝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份管理条例当天就公布了,很显然就是为了规范欧洲人与大明朝贸易中的行为。
         既然葡萄牙人已经如此傲慢了,为何还要开放广州?
         从眼前的利益来看当然是为了赚钱,有钱不赚王八蛋。
         但是从中期利益来看,其实是为了拖住葡萄牙人,等南部军区实力壮大后,再做较量。
         从长远利益来看,则是为了让大明朝的商人能熟悉欧洲人。
         毕竟大明朝不可能一辈子封闭,只在东方世界完。
         迟早有一天,会远迈万里,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
         整个九月,甚至十月,朝廷都在梳理日本的问题。
         等到十月中旬的时候,日本全面大胜的消息也传回来了。
         而温体仁也正式坐上了去日本的船。
         其实他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去挖金银。
         到了十月底的时候,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已经越过了燕山,铺天盖地一般席卷华北平原。
         在深秋的冷风中,京华也变得清冷而温柔了许多,更添上了几分诗人的惆怅。
         整个崇祯十年,大明朝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由于安南的支撑以及吕宋岛贸易线的全面展开,大量的粮食进入了大明朝。
         据后来有人公布了这一年的官方数据,大明朝平均每人一天可以消耗8斤粮食,并且还有富余。
         富余的粮食促进了酒业、餐饮业的空前繁荣。
         但是,崇祯十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要格外冷一些。
         在南京制造局、苏州制造局的织造厂内,源源不断的棉衣被制造出来,运往北线,成为军需物资。
         可是,在山西总督耿如杞的奏疏中,却提到民间有人在入冬的时候,被活活冻死。
         帝国崛起的年代,似乎一片太平盛世,却也危机四伏。
         葡萄牙人和英国人从北京返航,海上的巨浪已经在翻滚,而在遥远的辽北,冰雪覆盖之地,沙皇俄国的军队也已经陆陆续续开始驻扎。
         凛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