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1020章 大明朝的大学生找工作难?
         兴子的脸更红。
         她本来就是那种可爱型的妹子,这样看起来,更添了许多妩媚和娇羞。
         “兴子,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
         “爱情?”
         兴子歪着小脑袋,认真地想了想,那双圆圆的大眼睛里,表现出来的是疑惑和期待。
         她想了一会儿,才说道:“爱情是不是就是《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
         “你还看过《西厢记》?”
         “我不仅仅看过《西厢记》,还看了《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唐诗宋词。”
         “看到《金瓶梅》吗?”
         “夫君,《金瓶梅》是什么书?”兴子目光有些闪躲。
         张凡随口道:“杨柳腰脉脉春浓。”
         兴子下意识道:“樱桃口微微气喘。”
         她此话一出,立刻意识到不对劲,瞪大眼睛看着张凡:“夫君,你……”
         这不就露馅了么?
         这两句诗正是出自《金瓶梅》。
         张凡不要脸不要皮说道:“你以为爱情要用心,其实还要用力。”
         兴子的体香和其他妹子的还不一样,给人一种恬静舒适感。
         “疼不疼?”
         “有一点点。”
         “那我轻一点。”
         ……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崇祯就从床上爬起来,回了乾清宫。
         李岩和陈子龙已经在那里等候。
         崇祯换了一身衣服,几人便一路出了宫。
         崇祯说道:“今年的冬天也很冷啊!”
         “是啊,不过好在棉花的量在增加了。”李岩接过话来,“糖和煤的产量也创新高。”
         陈子龙却说道:“但很多很多穷人,未必买得起。”
         崇祯说道:“的确还有很多穷人买不起,也许他们现在躲在破烂的屋檐下,有一堆柴火就不错了,所以我们的路还很长,现在朝廷至少确定,收复南洋、辽东和西域这些举措,都是可以给民生带来好处的。”
         “既然有成效,就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去走。”
         “陛下说的是,改革之路,总算走出了一个可以确定的方向。”李岩感慨地说着。
         他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当年皇帝颁布新政改革,几乎全国反对,到后来演变成反抗。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改革新政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政治投机分子们,只会一味地歌功颂德。
         不少新政派里都混入了这样的人,他们只是想上位而已,并不是从心里真正支持新政。
         新政如火如荼的那几年,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未来的方向在何处,新政到底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没有人知道。
         新政派的主干成员,也是硬着头皮,摸石头过河,至于河对面到底有什么,大家心里也没有数。
         但随着这些年,许多新政的落实,对周围的开疆拓土,新政的成效是逐年累月的体现出来。
         未来的方向也越来越明确。
         今年的冬天的确格外冷,冻得人骨头疼。
         糖果、油、盐、丰富的粮食,还有煤,都可以帮助人御寒。
         一路走出宫门,天已经微微有些发亮,天空依旧很蓝,但不知道是不是张凡的错觉,他总感觉天上隐约有一些薄薄的灰色。
         路两边的房屋烟囱里不停冒着黑烟。
         现在不少房屋里都装了壁炉,冬天供暖用的。
         路过前面招聘一条街的时候,崇祯看见告示栏上贴着许多招聘信息,甚至包括许多国营商社也在这里来贴。
         当然,从这里召入进去的人,是正式员工,但不算是朝廷编制。
         清晨,就有不少人在这附近游荡,看今天有没有新的商社在粘贴。
         总的来说,民间商社成长的速度,还远远不达崇祯的预期。
         原因就是资金配比不协调。
         李岩说道:“公子,早餐铺就在前面,咱们去前面吧。”
         但张凡却站在招聘那附近,停了下来。
         他看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招聘栏前徘徊。
         显得有些无助。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上一世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候,自己和这个人很像,对人生一片迷茫。
         张凡走过去,问道:“这位小兄弟,你在此作甚?”
         那人回过头看了张凡一眼,说道:“我在看工作。”
         “哦,看你的样子,是刚卒业吗?”
         “是啊。”
         李岩和陈子龙都跟了上来,周围的便衣锦衣卫已经悄无声息跟上来。
         “你是哪所大学卒业的?”
         “我是北京农业大学卒业的。”
         “哦,既然是农业大学卒业,为何不进国营商社?”
         张凡记得,粮食局、农业局、林业局这些,都是接受大学生的。
         因为大学生数量不多,根本不需要像后世那样的公考,只要大学毕业后,就能分配工作。
         这人叹了口气说道:“唉,你还不知道吧,今年国营商社的招募人数缩减了,比去年少了很多,我们学农业的,很多同窗现在都必须出来自谋生路。”
         这事张凡倒是不清楚,这些都是国营商社总府在管,是李岩在管。
         张凡看了一眼李岩,李岩说道:“却有如此,国营商社今年招募的人数略有下调,尤其是农业局。”
         张凡也没有问为什么,又对那人说道:“那你现在找工作找得怎么样?”
         “不好找。”那人摇了摇头,“现在出来的大学生逐年在增多,但是商社数量并不算多,需要的人也没有响应增多。”
         “不着急,慢慢找,你们都是大学生,肯定能找到。”张凡鼓励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李岩。”
         “在。”
         “现在北京有多少大学?”
         “一共有12所大学。”
         “大学人数呢?”
         “约10万人。”
         也就是说,每一所不到1万人,这相对于21世纪,当然不算多。
         但是,在这个年代,就很恐怖了。
         这还只是北京。
         李岩说道:“现在每一个省的省府平均有5所大学,在校学生约有3万人。”
         这里的3万,可是每年保持的人数。
         原本大学生毕业后,是进入国营商社的,或者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做基层官员。
         一个省一年毕业的大学生7500人,仅仅算十三省,就有97500人。
         还不算南京和北京,以及上海。
         也就是说,一年大概有十几万大学生从校园里出来,进入编制内。
         李岩说道:“公子,前些时,礼部给出了增加各省学校数量的建议。”
         难怪现在国营商社要收缩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