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1102章海军的西进
         “小官人,我有一件事请教你。”
         “公主殿下请说。”
         “如果要西进,我们该怎么打?”
         郑成功说道:“西进之路,是一条很艰辛,很漫长的路,需要在各地建立沿海据点,我相信陛下已经有了周全的想法。”
         “那你呢,你就没有具体的想法?”
         “我?我有。”
         “别卖关子了,快说。”
         “有一个地方,比狮子岛还要重要,只要大明拿下它,可事半功倍。”
         “什么地方?”
         “西夷人称它为好望角。”
         跟随崇祯一路返程的路上,朱彦霖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父皇,好望角离大明多远?”
         崇祯有些惊讶自己的女儿为何突然问起好望角了?
         其实世界地图,在明朝已经成型。
         前些年崇祯让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俘虏在大明初版了不少书籍。
         关于欧洲大移民的知识,在那些书籍里都有涉及到。
         包括非洲殖民,非洲黑人,美洲殖民等等。
         其中好望角是一个很出名的地方。
         它的战略位置,不能说十分重要,而是绝对不可或缺!
         它的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点。
         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船,必须经过那一带。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好几个重要的海港。
         好望角算一个,苏伊士运河那一带算一个,印度南段的斯里兰卡算一个,马六甲算一个,巽他海峡也算一个。
         这些知识,在大明朝已经开始推行。
         朱彦霖当然知道好望角的存在,但她对这些依然没有太深的概念。
         “好望角离大明有万里之遥,你问这个作甚?”
         朱彦霖沉思了一下,说道:“小官人说,如果我们拿下好望角,可以加强对西方的制约。”
         “他倒是好眼光。”
         “父皇,我也觉得他说的是正确的。”
         “不止是好望角,还有一条狭长的海域,叫红海,红海的嘴北边,在埃及附近,距离地中海已经非常近。”
         “如果能拿下红海的控制权,在最北边开通一条运河,将红河与地中海连起来,大明的商品进入欧罗巴,将会更加快捷。”
         17世纪还没有苏伊士运河。
         不过大航海时代来临后,埃及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苏伊士运河也算是东西方货运冲要。
         它比走好望角更加省钱。
         但处于对欧洲全面遏制,自然是两者都要控制才是最好的。
         “那父皇是赞成小官人西进?”
         “我自然是想西进的,不过……”
         “父皇的忧虑是,担心人出去后,在遥远的海外,有了私心,建立了海外的王国,不再受大明辖制?”
         “有这方面的担忧。”
         “父皇,儿臣觉得,派往海外,如此遥远,确实极大可能会出现权臣在海外建立单独的势力,不过,这并不会有损大明。”
         “哦,你说说看你的想法。”
         “在海外建立的王国,尤其是在西方建立的王国,面临的是强大的西夷人威胁,他们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它们与大明的关于,是它们更依赖大明,才能生存下去。”
         “大明给它们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多的货物。”
         崇祯对朱彦霖再次刮目相看了。
         这孩子对战略的深层次分析,简直完美的遗传了自己!
         其实最开始,张凡自己也想不通这里面的困惑点。
         毕竟历史上,美帝就是脱离了英国的控制,后来崛起的。
         他担心,汉人在海外建国,会不会也出现类似情况。
         但后来,当大明的工业体系越来越强大,银钞推行范围越来越广,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
         在工业革命进入一定的阶段后,工业革命发起国本身的技术优势会消失。
         那个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科技以外,还有三个重要点。
         一、人口。人口优势决定一个国家内销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问题,这在商业世界里,是最基础的。
         二、国土资源。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所有的商品,都是自然资源的再次加工。
         英国没落,是因为蒸汽机已经不是门槛,钢铁生产也没有门槛,不是它一家独大了。
         当不是它一家独大的时候,其他国家的产能也起来了,生产的东西更加便宜。
         为什么?
         因为人家的原材料是本国开采本国加工。
         但英国是必须海外运输回来,再加工,这部分运输成本是不低的。
         它本身的国土资源和人口非常少,它失去了和大国竞争的优势,只剩下金融优势和吃老本。
         三、文化制度。
         想要崛起,必须要有一套能够凝聚国人的文化和制度。
         例如法兰西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北方钢铁巨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本国人对国家文化、制度的高度自信,并且高度团结。
         甚至在美帝二战后期,国内也是非常团结的。
         有这三点,才能实现绕道超车。
         所以,英国在后期的衰败,是必然。
         回到张凡这里来,他最初担心海外王国反噬母国。
         后来他想通了,根本不可能反噬母国。
         华夏的资源、人口,文化凝聚力这些,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比不了的。
         英国那是以小国,驾驭世界,后来崩掉,被殖民国反噬。
         这颗星球,还有谁能反噬华夏?
         所以,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想通了这一点,崇祯心里已经做了决定。
         荷兰小妞不是天天在嚷着要崇祯西进吗?
         又是提供战略支持,又是提供战术和资源支持的。
         崇祯看着朱彦霖,说道:“你觉得派谁西征合适?”
         “就派小官人去,儿臣觉得他很合适。”
         “你很好看他?”
         “嗯!”
         “那莫斯科呢?”
         “莫斯科派李定国。”
         “你也很看好李定国?”
         朱彦霖很平静地说道:“他们都年轻,且有理想,希望建功立业,能为我们所用。”
         12月23日,崇祯御驾抵达白沙瓦,见到了卢象升。
         “陛下,沙贾汗的三子奥朗则布给臣写信了,他说要投降。”
         “他只是个小角色,让洪承畴去处理他好了,莫卧儿先交给洪承畴来处置,你我回北京吧。”
         崇祯笑道:“你都在外面打了这么多年仗了,回去好好休息,朕要是再让你打下去,你的夫人恐怕要来找朕理论了!”
         卢象升老了,但他才48岁了,却已经有一半的白发,看起来像五十几岁一样苍老。
         他的皮肤晒得嘿嘿的,脸上有很明显的皱纹。
         但是他的腰杆依然挺直。
         如果脱去这身军装,他倒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大叔。
         “陛下,臣还能再为陛下征战三十年!”
         “走吧,跟朕回去吧,以后多陪朕下下棋!”
         “陛下,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李定国那小子发来电报,他在打完罗斯人后,打到北方去了。”
         “北方?”
         “罗斯国,战果颇丰,斩杀罗斯一万多人。”
         “这小子,倒是冲劲十足,像极了当年的你!”崇祯叹了口气,笑道,“给他发电报,让他回来吧,朕都给他安排好向导了,没有向导,他去不了莫斯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