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 7、命改了(求追读)
         “后进末学徐行……”
         “想入味经书院求学,还望前辈允之。”
         一入耳房,徐行亦不怯场,文绉绉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读书人都有文脉,比如在什么私塾发蒙,读了什么经书,哪本经书是治经,于哪一年县试、府试、院试中科举,有没有中榜,是否有功名在身,被哪位先生教授过……。
         这些都是入书院必问的问题,环环相扣。
         士人的圈子都很小,尤其是同乡。
         稍大一点地方,有资格教授私塾的先生,大抵都是秀才出身。而一个秀才,一个县里也才一百多人。有的县文教不行,可能连一百个秀才都不会有。
         至于往上的举人、进士那就更少了。
         同乡的,没见过,也听过。
         这些东西乱编的话……,一者徐行不会,二者容易出纰漏。
         但他也怕王教习一上来就问他师承脉络,所以他一上来直接开门见山,下意识让王教习忽视问他师承的事。
         毕竟学问不会无源而来。
         师承脉络的事,很少人作伪,只是入书院就读填名册的必备环节。
         王教习如徐行所料,在心理暗示下,下意识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他打量了徐行一眼,斟酌了一番用词,“可有功名在身?没有的话……,唔……,这是一些格致学、算学的试题,你答一下。”
         若有功名傍身,徐行开场白就不是刚才那一番话了。
         只要递交了证明身份的文牒后,就能直接入住书院求学。
         其外,徐行虽穿着长衫,可这不是秀才的襕衫,也没有在腰间系绅带。仅从衣着打扮上来看,徐行就不像是个有功名的士子。
         但询问有无功名是惯例,王教习也不差说这几句话的时间。
         “无功名在身。”
         徐行对王教习恭敬行礼,并双手接过了王教习递来的试卷。
         所谓格致学,即物理、化学知识。
         格致,格物致知,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
         近代亦是将基础科学称为格致学。
         算科、格致学的试题并不难为,大抵相当于后世初中、高中的程度,其中有两三道题目涉及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徐行犹豫了一会,还是依次答了。
         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要是他表现不好,入不了味经书院,轮到他的可就是必死之劫。
         味经书院可不是这般好进的。
         仅有一些实学知识,又不突出,书院收不收他还是两可之间……。
         “善!”
         “实学知识很扎实。”
         王教习先是匆匆一览,见徐行将试卷填满,他心里就有些不大高兴。毕竟书院能将这份考卷试题都能解答的人,屈指可数。
         不过在等他仔细览阅之后,他的眼睛就越来越亮,不禁对徐行赞赏了一句。
         这份答卷居然全对!
         “这是几道四书题,你做一下破题就行,不必写八股了。”
         王教习收敛了一下心神,随手写了几道截答题,让徐行以八股格式去解。
         八股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破题只是第一股,也是最重要的一股。
         类似于议论文的第一段。
         “还望教习见谅……”
         “徐行贫苦出身,侥幸学得一些实学知识已是费尽心力,至于四书五经,徐行从未涉猎过,一窍不通。”
         徐行起身,掀起长衫下摆,对王教习深深一拜。
         事实上,他对四书五经并非是一窍不通。
         只是论及依照儒经写破题、做八股,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与其瞒着王教习,还不如趁早和盘托出,给王教习留一个好印象。
         儒家士子,不管千不好万不好,但有一点,就是乐教。
         书院出身的教习大抵都有这种品性。
         不太可能眼睁睁看着他又步入韦布吕巷之中。
         但有一点前提,就是他这个人得“忠厚”,不能是什么狡诈之徒。
         而如今他的实话,就是切中忠厚这个点。
         有时候,退一步,方能海阔天空。
         “贫苦出身?”
         王教习讶然了一下。
         他好好端详了一眼徐行,问道:“格致、算术你又是怎么学的?外界应该无人教导过你……”
         “光绪十五年,秦省大旱。”
         “当时有传教士赈灾,我随他学过一段日子。”
         徐行找了个理由。
         读书人的师承脉络他经不起查,但洋人的传教士……,味经书院就没这个能耐了。
         “原来是这样。”
         王教习闻言,内心释然。
         洋人在国内开办学堂的比比皆是,像什么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等等,都是洋人开办的学堂。而且关键是这些洋人开办学堂还不收费。
         专收穷苦人家的孩子。
         当然,洋人的目的也不单纯,是为了传教而开办学堂。
         秦省虽无洋人开办的学堂,但洋人传教士私设学堂并不罕见。
         “你是入日新斋?”
         “我觉得,时敏斋更适合你。”
         王教习规劝徐行道。
         读书要趁早,四书五经看起来不多,可想要在八股中做出名堂,这四书五经就得十年如一日的苦学。寒窗苦读十年不是什么虚言。
         而以目前徐行的年纪,明显是晚了。
         他目测徐行的年龄,至少有十七八岁了。
         “先生……”
         “我想试试,学一下圣人之言。”
         徐行坚持道。
         他可不傻。
         学实学,就是学工科,一辈子技术工人的命。
         如今的时代,科学家可不吃香。再者,他也没那个能力成为科学家。
         毕竟,他不是理工科毕业。
         学八股制艺,学成了,就能当官。
         学哪个好,一目了然。
         “有志不在年高……”
         王教习点了点头,他从橱柜里拿出名册单,推到了徐行的面前,“将你的姓名、年庚、籍贯,几岁发蒙,在蒙学时读了什么书,看过什么实学书籍一一写下来,此外,再交纳三两……,算了,我替你交了吧,不过只许这一次。”
         名册单上,写着日新斋三个小楷。
         “谢先生。”
         徐行深吸一口气,连忙对王教习行了揖礼。
         同时,在行揖礼的时候,他又打开了自己的个人面板。
         只见【命格】那一栏后面的【横死之命】四个字似乎正在缓缓消散,仿佛下一秒就要凝结成别的字样。
         “命……改了!”
         徐行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