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关于赵建海的旧案
         “那你认识县城供销社维修的师傅不,能不能找人说一下,让来喜过去当学徒?”王延强又带着期盼询问道。
         他在县城有不少战友,不过都在其他部门工作。拿这种事情求人,估计要绕个大圈子,还不如直接找王满银帮忙。
         人家和县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很熟,托人办事更容易些。
         “行,我给你找找关系,”王满银没有拒绝。
         下次去县城送货时,自己找刘庆立父亲说一声,问题应该不大。顺便问一下谢连生,愿意的话可以一起去。
         当然跟人家学手艺,肯定要有所表示。这些人情来往,即使王满银不说,相信王延强也应该明白。
         对于村里人的事情,王满银向来秉持一个态度:只要找到自己,如果不涉及到原则问题,能帮上忙的,他都愿意伸手帮一把。
         见王满银答应挺干脆,王延强却又有些担心起来:“满银,你说现在真允许开维修店吗?不会犯啥错误吧。我看咱们公社那几家做衣服的,天天跟做贼一样,弄得提心吊胆的。”
         王延强可是亲身经历过火热年代,对一些事情天然抱有警惕之心。虽然现在看起来口子放开了,但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又会收紧。
         “放心吧,几个月前报纸上已经说了,要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
         早在今年四月份,报纸上就有相关报道,可以个体劳动者可以申请营业执照。为此,王满银特意找白明川询问过,才知道的确有这个规定,不过黄原地区暂时还没有实施。
         “那就行,那就行,”
         换做别人这么说,王延强肯定半信半疑。王满银不同……王延强对其非常信任,否则也不会听儿子说过后,立刻请到家喝酒。
         这种信任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再过去十年时间里,王满银已经很多次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
         谈完正事儿,王延强让儿子继续倒酒。
         接着,三人又聊起村里种种变化。从包产到户,再到大集体时修筑土石坝……
         更多是王满银和王延强两人说,来喜只能偶尔附和几句。
         说着说着,不知怎么提起赵建海。当年对方来罐子村驻队,可是把村里人折腾的不轻。多亏知青们一封信,才让公社里把赵建海调走。
         这人到大庄河村驻队后,同样做出不少事情,弄得人厌狗嫌。在大河庄村,赵建海还做出一件轰动全公社的事情。几年前,他为了夺下“提前完成粮食任务”的奖旗,竟然在大雪天逼着村里一个后生开手扶拖拉机送粮。
         结果行到半路,手扶拖拉机在冰面上打滑失控,摔入十几米深的崖沟当中。拖拉机手来不及跳车,身子被压到沟底。
         等其余人把拖拉机手救下来抬到卫生院时,对方已经没了呼吸。
         这事儿闹出很大动静,赵建海因此挨批,彻底在石圪节公社待不下去了。
         最近几年,再没有消息。
         “说起白鸡屎,满银,你还记得有一年冬天他挨闷棍吗?”王延强嘴里吐着酒气开口。
         “咋不记得,村里不知道多少人拍手称快,都说知青们替大家出了口恶气!”对于这件事情,王满银记忆犹新。当时罐子村还召集各家社员开会,弄得人心惶惶,最后也没有查出是谁做的。
         后来又发生过几件事情,大家私下里议论猜测是知青们做的。
         “不是知青,是我干的!”王延强揭晓隐藏十年的秘密。
         “啥?真的假的!”
         王满银被惊到了。
         “这事儿还能有假……日怂的,当时凑巧了。咱们前天晚上不是讨论养猪吗,赵建海说话太气人,我就恼了。正好晚上巡逻到大队部,看四周没人……”
         好家伙,王满银听完后,直叫好家伙!
         “延强叔,单为这事儿,敬你一杯!你要是不说,我打死也猜不到。”
         这么多年,王满银和村里其他人的看法一样,一直以为是知青们动的手。
         难怪王延强搞出动静挺大,最后却稀里糊涂了结。
         现在王延强之所以敢说出口,主要是赵建海靠边站了。否则打死他也不会告诉其他人。
         三人边喝边聊,快十一点,王满银晃晃悠悠回家。
         刚上崖畔,又听到两只狗崽汪汪叫。
         不过闻到熟悉的气味后,两个家伙立刻摇着尾巴欢迎。
         ***
         断断续续下了三天雨,黄土高原燥热的天气终于缓解几分。
         石圪节公社通往县城公路铺垫的是砂石粘土。晴天路况还不错,一到雨天过重车很容易陷进泥土里。
         王满银每次开手扶拖拉机都要拉两三千斤货,万一陷在半道就麻烦了,所以没有急着去县城。
         当然,主要是雨前刚送过一次。按照之前的销量估计,郭卫东最少能坚持四五天。
         夏天阳光毒,只要天晴好,最多两三天路面就晒干了。
         看家里包装好的五香瓜子够一车,王满银索性给几人放两天假。顺带的,自己和婆姨也好好休息一下。
         从家里开始炒制五香瓜子,两口子基本没闲过。
         晚上没啥事儿,加上凉快,王满银拉着婆姨来了几次零距离接触。
         结果,早上两人都躺着睡懒觉。
         直到孩子们哐哐敲门:“妈,你们还没起来,我们饿了!”
         “等等,马上起,”兰花赶忙应着。
         等两口子穿戴好开门,王磊又进屋翻讨要隔壁窑洞的钥匙。
         王满银不解的问:“你大清早找钥匙干啥?”
         “拿网兜捉鱼,门前深沟里水哗哗的,我刚才看到猫咪捉鱼了!”
         自从上次知道两个儿子偷偷下河捉鱼后,王满银就把网兜收拾起来。
         他递过钥匙,专门又叮嘱一句:“只能在水沟里捉,不能去东山峁,更不能去河边!”
         罐子村淤地坝之初,就考虑过防洪灌溉的问题,每条土坝内都修建有存水围堰。其中最大一处有两三亩大小。
         正是这些围堰存在,才能保证东山峁百余亩川地不受山洪侵扰。遇到干旱天气,灌溉也比较方便。
         堰塘平时存有不少雨水,自然有鱼类生长。王满银家门前深沟连着东山峁,每次下雨都会有鱼类逆流而上。如果拿网兜横在水中,应该能够捉到不少。
         等孩子们离开,王满银利索洗了把脸,坐在锅灶边生着火。
         兰花则拎起菜刀邦邦剁起来,等铁锅烧热,倒油、放入葱花大料……
         很快,呛鼻子的香味从窑洞里飘出。
         饭菜做好,王满银出门站在喊三个孩子回家。
         没有想到深沟里鱼不少,这会儿功夫,王磊他们已经捉了七八条。其中最大一条鲫鱼差不多三两重。
         坐到桌前,看到盘子里的菜,几个家伙立刻开始抱怨。
         “妈,又是炒南瓜,你不会换个花样!?”
         “就是,我都吃腻了,天天不是南瓜就是豆角、茄子、苋菜……”
         王满银拿起筷子敲了敲桌子反问:“你们想吃啥?”
         “炒点肉呀!”
         “我也想吃肉,晌午炖只风干野鸡……”
         “吃吃吃,顿顿想吃肉。要放在十年前,看不把你们饿死!”兰花忍不住出声训斥。
         换成村里其他人家,早上能凉调个洋葱就算好的。有的甚至连凉菜都不做,每人拿半个洋葱啃着就饭吃。
         生洋葱又甜又辣,特别下饭,不过很多人胃里受不了。
         她就奇了怪,自家三个孩子怎么养的,越来越挑食。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隔三差五抱怨几句。
         “行了,晌午给你们炒肉,顺便油炸鱼!”王满银一锤定音。自家有这么个条件,孩子们想吃啥给做就行,没必要扣扣索索过日子。
         吃过早饭,留兰花在家看着,王满银则扛着铁锨去地里查看庄稼。前两天狂风加暴雨,不知道玉米杆被吹倒没。
         短短半个月多时间,玉米已经长到一人高了。
         地垄里,又生出密密麻麻的野草。
         这个时代农民种地为什么麻烦,就是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和野草做战斗。它们生命力旺盛,稍微有点根就可以存活。一茬接着一茬,永远锄不绝。
         不过现在玉米已经建立起生长优势,些许杂草影响不大,完全不用理会。
         查看完田地,王满银刚准备进空间内,忽然听不远处传来呼啦啦的响动。带着好奇,他手持铁锹循声走去。
         到近处,王满银才发现有条白条锦蛇正缠着一只毛圪狸,不断翻腾着。
         他原本没打算管的……结果这条蛇受到惊吓后,主动放弃猎物,迅速掉头消失在玉米地深处。
         得,见毛圪狸半死不活的样子,王满银干脆拾起扔进空间当中。
         随着空间变大,他觉得有些过于冷清,正好把小东西放入里边饲养。
         毕竟之前那只养了四五年,也没有对空间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刚进入空间没多久,两只游隼便感应到人类存在,相继飞到近前。把它们弄到外边放飞后,王满银才开始转悠起来。
         不远处水渠旁边,一株株向日葵高高矗立着,花盘显得特别巨大。
         照去年的情况,这一亩多地能收三四百斤葵花籽,产量要比外界高许多。而且葵花籽颗粒饱满,品质远胜外界。
         王满银曾考虑过将空间闲暇地块全部种上葵花,很快又打消这个念头。一方面种植太多的话,日常自己根本没时间管理。另一方面规模又太小,就算十亩地,也不过产出三四千斤葵花籽。
         拿到外边最多能卖半个月,折腾起来没太大意义。
         当然,这些做种子还是很好的,可以留着明年种在自家田地里。
         葵花田旁边那几亩小茴香就不同了……它们本身属于多年生植物。在空间环境里,每年都可以收割两次,采集的小茴香籽足矣满足一年所需。
         不过小茴香虽然味道浓烈,但也会长出茴香虫。
         这种虫子喜欢啃食小茴香的嫩枝嫩叶,并且食量比较大。如果不注意的话,短短几天时间,就能够将一株小茴香吃个净光。
         因为事关佐料供应,王满银每次进入空间,都要在茴香田里巡逻几遍,尽可能把茴香虫捉干净。
         不过茴香虫幼年期有个独特的隐身技能,体表黑色白斑,看上去和鸟粪很像,所以很难被发现。
         等它们长大后,个头差不多有食指大小,体表颜色也变成黄褐色带斑点条纹,给人一种相当恐怖的感觉,很容易被发现。
         当然,茴香虫化茧成蝶后还是很漂亮的,翅膀巴掌大小,色彩斑斓,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峰蝶。
         另外这东西体内带有分泌腺,受到惊扰后会散发刺鼻的臭气。
         人手如果碰到,半天都无法将气味消除。
         一般人看到后,往往敬而远之。别说人类,连空间里的鸡鸭都是敬而远之。
         王满银之前捉了不少丢到土坑里,结果鸡鸭们乱啄一通后,也被气味熏到,纷纷丢到一旁不管。他还拿蝎子做过实验,结果五毒之一也怕这气味。
         后来,王满银只好把茴香虫放到水中淹死喂鱼。倒是那些鱼类对气味不在乎,吃的挺欢实。
         他之前捉过多次茴香虫,对此早有经验,先拿了两个早准备好的塑料袋套在手上,然后开始进地忙乎。
         半个小时工夫,王满银就捉了三十多条,估计能有一斤重。也幸亏捉的比较及时,如果放任不管的话,最多半年时间,空间里的茴香虫就要泛滥成灾了。
         忙乎一通,王满银重新来到外边。收回两只游隼,转道回家。
         此刻,场畔边沿站着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正和三个孩子说说笑笑。
         看到王满银,对方热情打招呼:“姐夫,你上地去了?”
         “少平,啥时间回来的?”王满银笑着回应。
         来人正是自己的小舅子孙少平,如今在秦安市读大学。
         半个月前,大学已经放假。这家伙不知道有什么事儿耽搁,拖拖拉拉一直没回家。前几天老岳父过来时,还一个劲儿念叨着呢。
         “刚坐车到石圪节公社,家都没回。”兰花在旁边回答道。
         “早说一声,我去公社里接你。中午在我家吃,正好炖只风干野鸡!”
         “不了,咱爸咱妈这几天盼着我呢。”少平忙拒绝道。
         “不如这样,中午咱们家一起过去,我把风干鸡带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