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咱这孙子,浑身都是反骨? > 第四百一十九章 皇太孙是好人哩,都是身边的太监不干人事!
         朱棣本就是惊弓之鸟了,现在突然听到老爷子这话,更是吓得魂不附体。
         但他好歹是领兵藩王,在沙场上见惯了生死,早就练就了一张厚脸皮,哪怕心里怕得要死,脸上都不带显露分毫的。
         “父皇!”
         “儿臣从未对您有半点欺瞒呀!”
         老朱听着朱棣的分辨,冷哼一声就不在搭理他了。
         他对于朱棣的话半个字都不信,但也不打算追究。
         当然,他也确实没啥可追究的。
         “你大侄子在信里说,让咱替他给你带声好,说辛苦你为国戍边,这才压服的北元闲散部落不敢南侵!”
         “啊?”
         朱棣听到这话整个人呆若木鸡,朱允熥为何要在给老爷子的信里提自己?
         是不是这孙子知道什么了?
         自己在北平府和山东两地经营多年,粮食通道也是通过鲁王府、齐王府打通的,自己只是负责跟辽东野人和北元部落私下交易,应该不会走漏风声吧?
         朱橚见朱允熥大老远还不忘问候朱棣一声,顿时酸熘熘的问道。
         “父皇,大侄子没提我吗?”
         老朱看了朱橚一眼,眼皮耷拉着道。
         “没!”
         “你整天在咱的耳边说他的坏话,他提你干嘛?”
         “父皇,儿臣咋就成说坏话的了,儿臣这不是怕大侄子被身边的几个师傅带歪吗?”
         现在所有人都学聪明了,想找朱允熥的茬从来都是弯道超车,拿他身边的谋臣说话。
         比如说高明等人,以及国子监那批生员。
         一来是这些人职位不高,二来是根基太浅,攻击起来没啥压力。
         总之一句话,皇太孙是好的,是正确的,是聪明的,是伟光正的,都怪他身边的奸臣!
         “你能有这等好心?”
         老朱不悦的瞪了眼朱橚,随即再次看向朱棣。
         “老四,你确定没干啥坏事?”
         朱棣此时已经大致猜到了,大侄子应该没跟老爷子提自己倒卖粮食之事,心里也就有谱了。
         “没呀!”
         “父皇咋就不相信儿臣?”
         “若是父皇不信,您就派锦衣卫去抄儿臣的家,把儿臣关进锦衣卫大牢吧!”
         老朱见朱棣这般反应,将信将疑道。
         “算了!”
         “既然你信誓旦旦的说,咱也就姑且信之。”
         “不过有个话咱得提前知会你一声,你大侄子提议,说让常升的北征军驻扎在万全都司,协助你一起抵御北平!”
         “啥?”
         朱棣听到这话直接懵逼了,万全都司距离北平城可只有两天的路程,一旦朱允熥想对自己动手,随时都能兵临城下。
         可以说,朱允熥此举,完全是派他二舅去盯着自己!
         一旦常升驻扎在北平府,他燕王的一举一动都要在常升的监视之下,再也别想跟北边的部落私下交易了。
         “父皇,此举恐怕不妥吧?”
         “如果常升移防万全都司,那大同、晋阳等地岂不空虚?”
         “还望父皇三思,一切以大局为重。”
         老朱听了朱棣之言也陷入犹豫之中,他敏感的觉察大孙的建议有猫腻,明摆着是冲着他四叔朱棣去的,就是为了就近监视、限制朱棣。
         但他现在更好奇,为何大孙突然针对朱棣,防着朱棣。
         是不是这孙子发现了朱棣私底下干的什么事,又不敢告诉自己,怕自己生气?
         老朱环顾一周,看着底下眼珠子乱转的周王,在看看耷拉着脑袋不知想啥的燕王,心里不由生出一阵烦闷。
         自己这是生了一群什么东西!
         “暂时让常升移防过去吧!”
         老朱纠结再三,还是决定遵从大孙的建议,将常升挪到万全都司驻防。
         “父皇,一旦大同失手,整个中原腹地将成为胡骑的马场呀!”
         “请父皇三思,切忌因小失大!”
         老朱见朱棣这般紧张,心里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测了。
         “无妨!”
         老朱说到这儿,突然想到老三朱棡还躺在病榻上,一时间陷入伤感。
         “咱自然会派知兵之人辅助,万万不会让大同有失!”
         朱棣见父皇这样说,只能恨恨的退下。他现在基本肯定朱允熥知道自己的不法事了,所以才拿这事来敲打自己!
         章丘王家堡村。
         王大力一家已经断炊三天了,全靠草根树皮充饥。
         正在王大力饿的两眼冒金星之时,他的小儿子呜哇呜哇的哭起来。
         “爹……”
         “俺饿……呜呜呜……”
         王大力闻言有气无力道。
         “饿还不省点力气,号丧什么!”
         这时王大力的婆姨林秀娘端着一破锣野菜团子进屋,听到王大力的骂声顿时不悦道。
         “你朝孩子吼什么!”
         “俺咋就瞎了眼,嫁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货,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林秀娘骂了丈夫一嘴,就赶忙招呼小儿子。
         “娃!”
         “过来吃团团!”
         王大力听到“团团”两字,赶忙从炕上爬起来,如恶狗扑食一般扑了上去,抓起一个菜团子就往嘴里塞。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直接将两人的儿子王陵吓得呜哇呜哇的哭。
         林秀娘见状更是怒不可遏,一把推开丈夫,将一个菜团子塞到小儿子手里。
         “吃!”
         小儿子王陵接过菜团子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顿时忘了刚刚的烦恼。
         相反,王大力在几口叶菜团子下肚后,却不由的扶着门框呜呜的哭起来。
         “俺真没用,俺是废物,俺不如死了算逑,呜呜呜……”
         林秀娘见丈夫哭诉,心里也不好受。
         自家丈夫倒也勤劳,但奈何辛勤一年种地打粮,交了皇粮国税就不剩啥了。
         两人省吃俭用,攒了钱置办三亩地,又从村里吴秀才家里租了二十亩。
         “娃他爹,这不怪你,怪咱们没那个挣钱的命!”
         “要不你把俺卖了吧,你们爷俩还能落两个活命钱……”
         王大力一听这话顿时气得瞪起眼睛。
         “你啥意思?”
         “是不是还惦记吴秀才家的儿子!”
         “你个不守妇道的贱货,俺当初就不该图便宜娶了你……”
         林秀娘本是好心,想卖身让丈夫和儿子活命,却不料丈夫搬出她早年在王秀才家当丫鬟之事来羞辱她,气得她当场就像撞灶台自尽。
         “你……你任地折辱人,俺不活了,嘤嘤嘤……”
         王大力骂完就后悔了,见婆姨要死要活,赶忙上前拉住。
         正在两人拉车之时,吴秀才领着一个老婆子走了进来。
         “王大力在家没?”
         王大力一听是吴秀才的声音,登时愤怒的大吼。
         “不在!”
         吴秀才却不管这些,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秀娘也在呀!”
         “我来是想跟你俩商量下,你家那三亩地卖不卖?”
         “要是卖给我,我不仅给你们活命的粮食,还免了你们今年的地租!”
         “你们看咋样?”
         这就是古代典型的土地兼并情况。
         每当大灾之年,都是土地的新一轮洗牌。
         当地乡绅地主会低价收购土地,将大量的自耕农变成佃户。
         然后,他们在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从而获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权利。
         这样持续个几十年上百年,国家的税源就越来越少,财政也会渐渐枯竭。
         王大力为了置办这三亩地,可谓是吃了不少苦头,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临死前能给儿子置办二十亩地!
         他起早贪黑爬半夜的拾掇地,将自家这三亩地拾掇的极好,并且全都通上水渠变成水田了。
         在南方水田不稀奇,但在北方水田可是个稀罕物,只要种上几年稻谷,他们家就算不能脱贫致富,起码也能混个温饱无忧。
         因此,王大力把这三亩地看的极重,哪怕饿的都快死了都不愿意贱卖。
         “吴老爷打算出多少钱买地?”
         “一两银子一亩!”
         王大力一听这地价,气得就想骂娘。
         普通旱地还八两银子一亩哩,他这可是水田,就只给一两银子?
         然而,就在他想骂人之时,吴秀才又开口了。
         “外加三斗小米!”
         “三斗小米?”
         王大力听到三斗小米,眼睛顿时放光。
         如果真有三斗小米,他们家省着点吃,差不多能度过这个灾荒了。
         然而,正在王大力要答应之时,一旁的林秀娘不干了。
         “不行!”
         “那三亩水田死都不能卖!”
         “俺宁愿卖了俺自己,也不能卖娃的水田!”
         “既然你们不想卖,那你们全家就等死吧!”
         吴秀才扔下这话就气哼哼的走了,在其走后门外的老妈子颠颠的走了进来。
         “林娘子,您刚刚说要卖自己之事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张婶子可是有好买家?”
         “哟!”
         “还真让林娘子说着了,现在皇太孙在山东选妃,选宫女,县令大人发话了,只要家里有待嫁女一律不许成亲嫁人……”
         “县里田举人家里也放出话了,说要买一百个女的送给皇太孙,为自家在京城当官的儿子谋个好前程!”
         林秀娘一听这话俏脸顿时羞红了,边上的王大力则一边气愤,一边暗恨自家没女娃,白白错过了一桩好事。
         “张婶子见谅,俺家没女娃呀……”
         张婶子闻言上前一把抓住林秀娘的手笑道。
         “哎幼幼!”
         “您家虽然没女娃,但您打扮打扮,不也能当少女使唤吗?”
         “俺……俺行吗?”
         “嗨!”
         “咱山东才多大,去哪儿整十万闺女去,可不就得四处拉人凑数吗?”
         “你放心好了,人家当王妃的人选早就定了,你就是进宫给人当使唤宫女的……”
         “田举人可是说了,只要肯卖身,每人给三斗米!”
         “三斗米啊……”
         林秀娘一听说自己能换三斗米,顿时应承下来。
         “要真能换三斗米,俺就卖身给田举人……”
         “那咱们可说好喽,我去唤人给你送米,你跟我们回城里,等着被宫里的贵人相看!”
         “你要是能被宫里的贵人相中,田举人还给你家三斗米!”
         不多时,张妈扛着一袋小米颠颠的跑进来,扔下小米就让王大力在卖身契上按手印。
         王大力眼含热泪看着婆姨,最终在婆姨的再三催促下,咬牙按下手印。
         “秀娘,俺对不起你呀,呜呜呜……”
         林秀娘一想到要和儿子分开,也是苦的伤心欲绝。
         “俺也不舍得……”
         “你们爷俩好好过,你一定要善待我儿,若是你敢卖了我儿,我做鬼也不放过你,呜呜呜……”
         王大力为了养活儿子,每天都去山上挖野菜,然后跟小米拌在一起给儿子蒸野菜团子。
         】
         这样省吃俭用大半个月,家里还剩下两斗小米呢。
         只是他自己饿得越发消瘦,脸色也更加蜡黄。
         他知道这是为啥,只因为他把米都留给了儿子,想让儿子靠米活下去。
         然而,时间一长,他的身体也终究支撑不住了。
         正在他饿的两眼昏花之时,突然看到门外走进来一个女人,一个非常熟悉的女人。
         “秀娘?”
         “大力!”
         “秀娘,真的是你?”
         “是俺!”
         秀娘扔下手里的袋子,抱着丈夫和儿子相拥而泣。
         “大力!”
         “俺这次带回来粮食,足够咱们渡过灾荒啦!”
         林秀娘拉过米袋,在丈夫面前使劲的晃了晃。王大力把手伸进米袋里,抓起一把米贪婪的放进嘴中。
         “香!”
         “正经的南方稻米,以前年成好的时候,咱家也吃过哩……”
         “秀娘,你咋搞的大米?”
         林秀娘听到丈夫这般问话,脸上顿时露出崇敬之色。
         “这是皇太孙发的米!”
         “皇太孙命人从南方拉来的大米,县城家家户户都给发哩!”
         “这两天就能发到咱们村!”
         “皇太孙?”
         王大力这段时间天天咒骂皇太孙,因为皇太孙把他最宝贵的女人给夺走了。
         “皇太孙不是色鬼吗,要招十万宫女入宫,咋还能给你发粮食?”
         “俺也不知道哩……”
         “只是听人说,皇太孙从来没说要招十万宫女,都是他身边的大太监假传圣旨,败坏他老人家名声哩!”
         “据说,皇太孙已经把那大太监给砍了,人头都挂在城门楼上哩,方便过往的百姓扔石头砸他!”
         王大力听到这话惊呼出声。
         “啊!”
         “这没说,皇太孙是好人哩,都是身边的太监不干人事?”
         “可不嘛!”
         “皇太孙可是大好人哩!”